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老金煎餅

不久前才於觀塘區吃了個和老外有關的羊肉湯米線,誰知又有個老外在中環開了間北京街頭煎餅店,對於這種標榜由老外打理的中式食品店,我並沒有很大的抗拒,反而他們在食品的引入種類上,看來比本地人更有膽色。我未吃過這類型的北京煎餅,無論店主是老外還是北京姑娘,我也希望一試。於是我挑了個假日,獨自來到閣麟街和威靈頓街交界,看這煎餅是什麼來路。 煎餅店的面積很小,而且還有一半是埋在地下的,加上鮮艷年青的色彩,令人有精靈鬼馬的感覺。當我踏進細小的煎餅店,迎接我的是幾名菲籍年輕女孩,我只能指手畫腳地在收銀機前點了個傳統口味的煎餅。心想吃北京煎餅竟然要說英語,實在是個奇怪的體驗,而且做煎餅的也是這些女孩,這種中西合璧的表現,也加添了幾分好玩有趣。 他們製作煎餅的器具,甚似製作法國可麗餅的煎盤,起初以為是西為中用的變通之法,然而在牆壁上卻貼上店主在北京學藝時的照片,兩地的煎盤如出一轍,不禁令人有點迷惑。 這煎餅的材料可自由選擇,但傳統口味是綠豆粉漿,內裏夾上一些類似墨西哥式的脆片、香菜,還有甜麵醬和豆瓣醬,成品美觀,而且滿有蛋香。但食味卻異常突兀,一口咬下去時,味蕾已經給醬料的味道騎劫,吃多口已經想喝水,餅皮和脆片毫無還擊地给味道淹浸了,除了醬味還是醬味,個人認為它可足夠送下兩碗大白飯。 我不清楚北京人的口味,他們是否喜吃醬到這個程度?但我曾經吃過京式炸醬麵,當中的醬味雖然濃稠,但平衡和協調都做得很好,沒有被醬料騎劫們現象。無論如何,味覺的頂峯,從來都不是靠疊加而到達的,縱使如何喜歡一種味道,卻漠視平衡和協調,那所謂的品嘗或多或少都已經給貪婪污染了。

粥麵館

曾幾何時,好友向我推介過一間位於灣仔道的粥店,可惜我老人家行動慢,未及動身粥店已經關門大吉,當中的粥界前輩景叔也悄悄地淡出江湖了。然而近期收到消息,這位粥界老前輩竟重出江湖,而我今次亦不敢再怠慢了。 乘著假期特意走來鰂魚涌的嘉利中心,起初的確給這座亮麗時尚的商業大廈嚇倒,心想怎會有食肆藏在商廈裏頭,原來今天的香港,除了工廠大廈外,連商業大廈也有食堂。這間名叫粥麵館的食肆正座落於此商廈的二樓,除此之外還有快餐店和酒樓,風格上和商場的飲食層差不多。 由於是假日,店內只得我一人,雖然有點過意不去,但清靜的店子確令我倍覺舒暢。我迅速地點了一碗金牌鹹雞粥,另再多加一份豉油皇炒腸粉。由於廚房是半開放的,可以看見景叔在廚房內為我煮粥,雖然此非刻意之舉,但也覺榮幸。 先來的是金牌鹹雞粥。無論配料如何,一碗粥的靈魂始終在粥底之中。這裏的粥底綿滑細緻,稠度稍微有點深,但屬於米的香味是我吃過眾多粥店中最濃的。這份米香配上鹹雞的鹹鮮,倍覺合襯。而鹹雞亦醃得剛好,入味之餘,肉也離骨。最難得的是雞件裏頭竟有久違了的雞頸,雞頸肉雖然零碎,但最夠肉味,質感也很好,加上沒有人爭搶,曾是我年輕時的愛物。可惜後來流行肥雞針,落針的地方據說就是雞頸,而這個部位順理成章地成為激素積聚的地方云云。因此我就不敢再吃雞頸了,然而今天重遇,滋味猶在,令人倍感懷念。 至於豉油皇炒腸粉,本應只是醬油和腸粉的配合,想不到這裏竟加上洋蔥同炒,香味更添層次,雖然只是點綴作用,但卻令這碟平凡的炒腸粉變得精緻起來。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不但滋味,也可見其用心。粥品本是花時間又沒什麼花巧的簡食,正因如此,走精面的人也有不少,但不折不扣的基本功其實不難學,難的只是一份堅持和老師父的經驗與心得而已。

銀咖哩

某日途經般咸道,發現那裏多了間日式咖哩店,心想般咸道是著名的校區,大、中、小學這裏都有,但若論人流和消費力,顯然不及商廈林立的旺區,這不禁令我對這間裝潢亮麗的店子產生好奇。 於是我挑了個週末前來看個究竟,店面頗有日式連鎖快餐店的格局,還有點特許經營店的影子。雖然是週末但店內也不乏食客,當中以學生居多。 這裏是以半自座模式運作,點餐時要到收銀機前購票。他們的咖哩飯種類已不算少,但還有一大串可供添加配搭的食料名單,雞蛋、芝士片、炸雞塊……等半製成食品任君選擇。絕對有能力將碟子堆得滿滿,和曾經在香港流行過的扒爐式快餐很像,而我亦深信這種模式對胃口滿深的學生哥是頗具吸引力的。 然而食品的質素實在有點那個。當日我點的是招牌吉列豬扒咖哩飯,雖然已經有招牌二字,但豬扒的質素頗叫人失望,除了面頭的炸衣尚算脆口外,豬扒不但乾,甚至還有點異味,可能是雪藏過久的緣故。而咖哩方面,裏頭滲著肉碎和馬鈴薯塊,但香料和體質也見單薄,味道算是調和適口,奈何白飯的素質不高,連帶影響發揮。整體來說,只能算是一般中的一般。 至於這份另點的吉列薯餅小吃,一口咬下去已覺不妥。薯蓉口味單薄,裏頭雖有點類似煙肉的東西,但其味不純,反覺陰陽怪氣,澆在上面的日式醬汁雖有提味之用,但彌補不了當中的缺陷。個人認為,麥當勞的炸薯條也比它吸引。 綜合來說,此店唯一做對的就是選址,對於學生而言,這裏的出品應該能勉強過關。然而這不能成為一個經營上的借口,如果這裏的確是特許經營店,那麼食物供應商應要付上九成的責任。

華姐清湯腩

我早就脫離了嬰孩的階段,在可見的未來也不見得會有孩子的可能,所以對於自由行和奶粉的問題我只會一笑置之。雖然如此,我仍能感受到自由行的影響力,說清點其實是港人賺錢的觸覺。 由於酒店宿位的渴求,並未屬於傳統旅遊區的西環也有不少酒店地盤在施工。然而酒店未完全落成,附近的生態已經逐漸改變,最明顯的就是食肆。雖然說不上雨後春筍,但那原屬海味乾貨的陣地,也開生出新食店來,就連甚具名聲的華姐清湯腩也在這一帶架起分店來。  主店位於天后的「華姐」與比鄰的「大利」打對台已經多年,兩者都各自有捧場客。但「華姐」在香港屬只此一家,長期擠擁的場面已經是其特色之一,所以我一直都没踏足過「華姐」的大門。然而分店一開,情況就不同了。這間位於皇后大道西的華姐清湯腩,開店不算久,適度的食客是我決定一嘗他們拿手清湯腩的主因。  雖然主料是牛腩,但始終是清湯,甚具個性的廣東生麵並未能完全協調,如果是河粉又略嫌拖薄湯底的鮮度,所以吃清湯腩時我所配的通常是比較中性的米粉,而今天亦不例外,唯一的分別是在這碗清湯腩米粉上再添加一份蘿蔔。 對於品嚐湯麵類,先嚐口湯已經是我的習慣,而清湯腩就更不能例外。這裏的牛腩清湯,清鮮調和,屬於牛肉的滋味溫柔而充實,呈現出美妙的細緻度,有令人一飲而盡的衝動。至於牛腩方面,我没點上什麽特殊部位,然而牛腩的質素也不賴,肉質和纖維也見柔軟。相比下蘿蔔就更見美味,由於蘿蔔和牛腩湯同煮,肉湯的美味滋潤了蘿蔔的清寡,而屬於蘿蔔的清甜仍保持在裏頭,滋味協調,令人欣賞。 綜合來說,這裏的清湯牛腩絕對稱得上水準,雖然坊間經常拿他和「大利」相比,但兩者無論在口味和結構上,都未能形成顯著的差距。雖然「大利」的出品還是較細緻一點,但兩者的相似度其實有九成多。平心而論,我並不會為那零點五巴仙的分別而作出喜惡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