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譚點

「飲啖茶,食個包。」除了是句港式口頭禪外,更多是反映著香港人的飲茶文化。飲茶在傳統上主要在上午進行,下午過後茶樓便會休息,進而由酒樓接管晚市。隨著時日的演變,兩者開始整合起來,不單茶樓和酒樓的界線消失了,更發展出夜茶這個市場,而且還曾有過通宵點心服務呢。 這是現實靈活的香港人將這嶺南文化搓圓按扁的過程,而近來流行的點心專門店算是將這飲茶文化部分地保留下來。奈何香港市場競爭激烈,將點心款式推陳出新,算是令點心店繼續存活的其中一種重要手段,這彷彿延續著老廣州的星期美點精神。 新款點心從來都能吸引食客,而我亦不例外。而這間位於長沙灣的譚點,據說在廣東點心上添加了不少新意和心思。來到他們店子是午後接近他們落場的時段,為免阻礙別人休息,我快速地點了三款有趣的點心。 先來的是黑魚子花菇蒸燒賣。方形的蒸籠頗見有趣,而燒賣的體形也不小,若非天生異稟,要一口一隻也絕非易事。燒賣的內餡絕不馬虎,大蝦、豬絞肉和香菇,滿滿的構成燒賣的主體,可惜面頭的黑魚子卻給人若有若無的感覺,而且三種材料只是併合而成。這樣雖然能夠看到整隻大蝦和花菇,但由於食材在相對地保持原狀的情況下難以和其他食材相互交融,所以在口味和層次的發揮上是有點不足。相比於添好運,他們的燒賣用料和這裏的相去不遠,但材料卻適度地攪拌一起,加上是一口一顆的大小,不會出現咬一口便令點心散掉的情況。種種因素雖不至令人對這華麗燒賣失去食慾,但明顯給人家比下去了。 接著是蜜糖黄芥辣魚腐卷。這道滿有西式裝盤技巧的點心,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但這其實只是一道炸魚肉條配蜜糖芥末汁而已。如果以順德有名的魚腐作準,應該是魚肉、豆腐、蛋白,三者混搓而成,口感傾向酥化。而這裏的卻顯得壯實,魚肉在調理上亦未能獨挑大樑,雖然表面裹著腐皮油炸,但腐皮太薄,魚肉太厚,兩者未能做到口味和質感的調和與變化,可幸芥末汁調得適口,算是勉強把這道點心扶起。 最後的青芥脆蝦一口漢堡仔,其趣緻的外表頗能逗人高興,內餡的脆蝦質感有餘卻蝦味不足。整道點心的味道主要由沙拉汁帶動,和小麵包在口味上尚算配合,只是略嫌單調。 綜合來說,這裏的點心有點像個身穿外國名牌的普通人,這亦突顯出設計菜式者的天份不足;只在形式和外觀上花心思,卻忘記了食材、調理手法和調味功夫如何變化調整,縱使出品不算太差,但絕對談不上精彩。

學利

由於舊的辦公大樓需要拆卸的關係,公司逼於無奈地遷往新的辦公點。由灣仔伸延至柴灣,多出的距離算不上艱巨,但接近一個月的新辦公環境,仍未能令我習慣下來。雖然新大廈比舊有的漂亮和時尚,但屬於舊辦公室的回憶就無法在新地方尋回,感覺就好像硬碟給 fotmat 了一樣,然而我還有很多東西未 backup,亦無法 backup,這不禁令人有點憔悴。 週末我帶著點點失去焦距的心情離開公司,不想直接乘地鐵離開,人就不經意地繞到興華廣場,想不到就在這裏給我發現了學利魚蛋。位於大埔的學利魚蛋,在香港是頗具名聲的,曾想過到大埔專誠拜會,奈何我是個懶到可以分泌液體的人,所以始終未能成其好事。但今天人家竟給你行這樣的一個方便,若再推搪敷衍,說不定會有報應。 於是我踏進了學利位於柴灣的分店了。來到學利當然要一嚐他們的魚蛋,我二話不說地點了一個魚三寶河粉,這湯河除了魚蛋外還有魚片和類似炸魚蛋的魚製品,湯底是魚骨湯的類別,除了屬於魚類的鮮甜外,整體味道均勻適口,頗見滋味,奈何河粉的清寡,有拖薄湯頭之嫌。魚蛋和魚片在口感上較彈牙,而炸魚蛋則比較軟綿,然而三者的魚味都不見突出,整體雖不算太差,但難言妙品。 從前的香港是個漁港,魚獲甚豐。而打魚蛋的,離不開馬鮫、門鱔、九棍、䱛仔……之類的下價魚。現在這些下價魚都已經不再下價了,加上南中國海的休魚期令魚獲供應出現斷層,要保持魚蛋的穩定水準已經愈來愈難。如果回到灣仔的上班日子,我還是比較喜歡潮興與泉記。

牛魔王清湯腩

聽到牛魔王這三個字,我只聯想到西遊記,所以當初看見這間位於春園街的食店,的確令我有點不以為然。但後來在雜誌中知道他們是以清湯腩來作招徠,不禁令我多了點好奇,而這亦正好用來擴闊我對清湯腩的了解。 來到他們的店子是假期,店內的客人不算多。而店子充滿著茶餐廳的味道,相比起其他較有名聲的清湯腩食店,是少了點純粹。這裏除了清湯腩外還有道招牌咖哩,但我專誠為他們的清湯腩而來,所以咖哩這招牌就只好暫時擱在一旁。 在香港賣清湯腩的不算少,但也不見得普遍。對我來說,清湯腩配米粉是基本要求,先嚐口湯更是不能取代的步驟。這裏的湯仍屬清鮮調和,整體的口味輪廓和有名的清湯腩湯底,在調子上是相同的,只不過這裏的調味略嫌多了點,稍微降低了原屬於清湯的微妙,然而整體還是不俗的。 至於牛腩方面,雖然沒點上特別部位,但牛腩卻不失滋味,尤其是邊位帶著的點點油脂,令牛腩格外甘甜。可惜蘿蔔就有點失準,主要是蘿蔔的素質沒人家的講究,纖維化和蘿蔔的口味都將這問題突顯出來。 在嘗過幾間不同字號的清湯腩後,雖然招牌是各有不同,但形態和調子都非常一致。由於其主調是清,他沒有柱候或鹵水牛腩的口味個性,在品嚐的過程中亦難以鮮明的風味來辨別喜惡。所以品嘗清湯腩和柱侯鹵水者是有點不同的,後者的好壞往往取決於醬料和調味的功夫,而清湯腩卻剛好相反,在調味影響愈少的情況下,才能顯出清湯腩的精彩。

迷湯肉骨茶

迷湯,從前是狐狸精給男人飲的獨門絕活,現在竟然成為了肉骨茶專門店的招牌,玩味之餘也有點綺媚。然而這店子不好找,它躲在鰂魚涌海堤街的橫行中,靠著大街的廣告引路,一不留神可會走過頭。由於我特意前來,在找尋上沒什麼難度,反而他們那細小的店面倒令我有點意外。 此店雖然細小,但整潔簡約,頗見用心。店內只有兩張小桌子和幾張椅子,可幸我於週末午後來到,否則鐵定沒堂食的可能。 肉骨茶的出現和上世紀被賣到南洋一帶當苦力的華人是不無關係的,這道以廉價草藥組合而成的排骨湯,是當時面對苛刻工作的華人的一道難能可貴的補益湯。時至今日,肉骨茶已經不是體力勞動者的專利,從前那些廉宜的中藥亦變得愈來愈講究。 這裏獨沽一味肉骨茶,雖然略嫌單調,但我反而欣賞他們的專心一事。店主兩人有點像年輕夫婦,但肉骨茶的藥材絕不馬虎,當歸、玉竹、黨參、川芎、黄耆……等,絕對有補中益氣之效。除此之外,肉骨茶的口味亦調和適口,屬於藥材的酸、甘、苦,溫順地和排骨的味道整合起來,再加上附設的油條就更感滋味。 接著的排骨也不失禮,而附骨的肉通常是最好吃的,加上這裏的排骨肥瘦適中,甘美鮮甜,絕對是下飯的佳品,如果再蘸上店主調配的辣椒豉油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自問並不是個暴飲暴食之人,但年紀大了,身體的狀況難免走下坡,尤其是我那副虛弱的腸胃,吃的量稍微多了一點或速度急了一點,都隨時令我苦不堪言。然而吃清這頓肉骨茶套餐後,完全感覺不到腸胃的負擔,而且神精氣足,倍覺舒泰,彷彿體驗了藥膳之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