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昂坪360纜車系統啟用了好幾年,如果不是ken哥夫婦的誠邀,我絕對不會特意跑去嘗一嘗被吊在半空的滋味。
雖然我並不是個抗拒新體驗的人,但獨個兒有時是很難發動起來,然而當身旁多了幾個老友,情況就截然不同;說說笑笑,就算沒有纜車和大嶼山大佛,感覺仍然充實。
逍遙了整個下午後,返回東涌時,天已經入黑了。此時ken哥夫婦特意給我推薦一個晚飯地點。這間位於大坑浣紗街的食店名叫民聲冰室,據說這裏的蒸肉餅甚有名聲。
由於從東涌返回港島區需時,當到達大坑的時候,已經是八時了。食店內的位置有限,座位也不多,然而靠著那些伸延至舖外的臨時餐桌,呈現出熱鬧鼎盛的大牌檔風格。雖然座席也增進不少,但仍座無虛席,我們要等到八時多才能入座。
這裏雖然掛著冰室的名號,但性質卻近似大牌檔式的小菜館。他們供應的菜式不多,而且沒有餐牌,菜式都寫在一塊橙色的大型「亞架力」膠片上,所有食客都是看著同一塊的膠片來點菜。
起初我是覺得有點古怪,但當我們點菜的時候,得知某些菜式因太晚的關係而售罄的時候,我開始明白他們為何將菜式寫在膠片上。
雖然我沒法證實,但他們供應的菜式,很可能是要視乎他們當天採購了什麼食材。所以他們的菜譜每天都有著一定的變數,在這個情況下,將菜式寫在膠片上是最方便,而當材料用盡,菜式亦停止供應。
由於菜式不多,點菜沒費太多時間。首先出場的是泰式辣醬配豬肋條,帶骨的肉永遠是最好吃的,而且豬肋條呈現著新鮮的狀態,在沒太多的調味下,反而更能展現肋條本身的鮮美。醬汁的泰式辣醬明顯調過味,加了糖或檸檬汁之類的東西,呈現出甜酸微辣的口味,配合起經過油炸的豬肋條,在增味之餘亦有助減低其油膩感。處理得恰到好處!
接著是這裏的成名絕技,金字塔型的鹹蛋蒸肉餅。肉餅剛入口,就如美人的肩頭一樣滑不溜手,豬肉和肥肉的比例很好,完全沒有油膩的感覺。食材中應該有些類似澱粉的材料,作用於豬肉之中,呈現出滑順融和的感覺。這道肉餅,酥化甘甜,是必吃妙品。
口水雞是四川名菜,來到這裏明顯有點變調,醬汁主要是鎮江醋、糖和薑末,口味上沒四川正宗的嗆勁,但鎮江醋和薑末的香有很好的協調,薑末的微辣更勾出一點層次來。配合起用上雞腿肉的嫩雞和粉皮,陳香、滑嫩、鮮,兼帶點清爽,無論是味覺和質感都呈現出美好的狀態。
相對來說,馬拉盞炒通菜便顯得有點遜色了。對應於通菜,總覺得馬拉盞的鹹香,不及腐乳的稱職。雖然整體上也算得上合格,但總覺得可以更好。
最後上的是這道鮮帶子蒸豆腐,布包豆腐口感滑順,口味纖柔,和鮮帶子的溫純鮮味與輕柔的質感形成一道微妙的一致感,既相輔相成又融和均衡。這明顯是廚師對食材掌握度的表現,令人不由得說一句妙。
整席晚飯唯一可以彈的,只有煮得有點生硬的白飯。綜合而言,無論在調味和烹調手法上,都盡量呈現食材原本的美味。在化學調味料橫行的年代,這絕對是廚師誠意和尊嚴的表現。尤其是以一間細小的食店而言。
雖然我並不是個抗拒新體驗的人,但獨個兒有時是很難發動起來,然而當身旁多了幾個老友,情況就截然不同;說說笑笑,就算沒有纜車和大嶼山大佛,感覺仍然充實。
逍遙了整個下午後,返回東涌時,天已經入黑了。此時ken哥夫婦特意給我推薦一個晚飯地點。這間位於大坑浣紗街的食店名叫民聲冰室,據說這裏的蒸肉餅甚有名聲。
由於從東涌返回港島區需時,當到達大坑的時候,已經是八時了。食店內的位置有限,座位也不多,然而靠著那些伸延至舖外的臨時餐桌,呈現出熱鬧鼎盛的大牌檔風格。雖然座席也增進不少,但仍座無虛席,我們要等到八時多才能入座。
這裏雖然掛著冰室的名號,但性質卻近似大牌檔式的小菜館。他們供應的菜式不多,而且沒有餐牌,菜式都寫在一塊橙色的大型「亞架力」膠片上,所有食客都是看著同一塊的膠片來點菜。
起初我是覺得有點古怪,但當我們點菜的時候,得知某些菜式因太晚的關係而售罄的時候,我開始明白他們為何將菜式寫在膠片上。
雖然我沒法證實,但他們供應的菜式,很可能是要視乎他們當天採購了什麼食材。所以他們的菜譜每天都有著一定的變數,在這個情況下,將菜式寫在膠片上是最方便,而當材料用盡,菜式亦停止供應。
由於菜式不多,點菜沒費太多時間。首先出場的是泰式辣醬配豬肋條,帶骨的肉永遠是最好吃的,而且豬肋條呈現著新鮮的狀態,在沒太多的調味下,反而更能展現肋條本身的鮮美。醬汁的泰式辣醬明顯調過味,加了糖或檸檬汁之類的東西,呈現出甜酸微辣的口味,配合起經過油炸的豬肋條,在增味之餘亦有助減低其油膩感。處理得恰到好處!
接著是這裏的成名絕技,金字塔型的鹹蛋蒸肉餅。肉餅剛入口,就如美人的肩頭一樣滑不溜手,豬肉和肥肉的比例很好,完全沒有油膩的感覺。食材中應該有些類似澱粉的材料,作用於豬肉之中,呈現出滑順融和的感覺。這道肉餅,酥化甘甜,是必吃妙品。
口水雞是四川名菜,來到這裏明顯有點變調,醬汁主要是鎮江醋、糖和薑末,口味上沒四川正宗的嗆勁,但鎮江醋和薑末的香有很好的協調,薑末的微辣更勾出一點層次來。配合起用上雞腿肉的嫩雞和粉皮,陳香、滑嫩、鮮,兼帶點清爽,無論是味覺和質感都呈現出美好的狀態。
相對來說,馬拉盞炒通菜便顯得有點遜色了。對應於通菜,總覺得馬拉盞的鹹香,不及腐乳的稱職。雖然整體上也算得上合格,但總覺得可以更好。
最後上的是這道鮮帶子蒸豆腐,布包豆腐口感滑順,口味纖柔,和鮮帶子的溫純鮮味與輕柔的質感形成一道微妙的一致感,既相輔相成又融和均衡。這明顯是廚師對食材掌握度的表現,令人不由得說一句妙。
整席晚飯唯一可以彈的,只有煮得有點生硬的白飯。綜合而言,無論在調味和烹調手法上,都盡量呈現食材原本的美味。在化學調味料橫行的年代,這絕對是廚師誠意和尊嚴的表現。尤其是以一間細小的食店而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