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1的文章

鏞記燒鵝

在未有米芝蓮評級的年代,香港的鏞記酒家早在一九六八年已被美國的《Fortune Magazine》選為世界十五大食府。他們由一間小小的大牌檔經營至有樓有舖,再由有樓有舖到兄弟反目、分家,無論從哪個方向,都可稱得上傳奇,而他們的招牌燒鵝,毫無疑問地是構成這個傳奇的重要部分。  認識鏞記燒鵝,是在我還在當打金學徒的時候。而當寄宿學徒的其中一個職責,便是幫師父們買東西。某晚,我就這樣地被師父們叫我到鏞記買便宜的燒鵝頭作下酒之用。那時的我,食而不知其味,但那燒鵝頭的味美,仍為我留下絲絲記憶。 到我開始有點社會經驗後,自然明白鏞記是達官貴人的落腳點,更加不會貿然摸上他們的大門。直至掌管鏞記酒家的兩兄弟,因為分家而對簿公堂,我才開始泛起一嘗他們招牌燒鵝的念頭。 或者是我杞人憂天,生怕他們分了家後,出品的水準便會下降,現乘他們的官司仍處於膠著狀態,應是嘗嘗他們招牌燒鵝的大好時機。誰知這個念頭給鵠兒小姐搶先一步,這隻價值四百四十元的燒鵝,便在某日出現於公司的一個聚會中。 燒鵝斬件裝盒,盒中還附上燒鵝汁和酸甜醬。雖然燒鵝汁被同事在二話不說的情況下,差不多全澆到燒鵝上,但燒鵝本已美味,其實毋須蘸汁,汁料在某程度上只是錦上添花而已。至於酸甜醬方面,其實是平衡鵝油的肥膩感,然而鵝的素質很好,肥瘦適宜,酸甜醬其實也可免之。燒鵝皮脆肉嫩,鵝皮還有炭燒的香味,鵝肉緊緻有質感,既不粗糙亦不霉軟,是我吃過最美的鵝、鴨類肉質。一般鵝、鴨類,腿肉是最好吃的,但其他部位,尤其是胸部,肉質經常出現鬆弛的質感。但這隻燒鵝便沒有這個情況,無論是哪個部位,口感都相當一致,令人留下印象。 整體來說,鵝的味道表現得恰到好處,濃淡得宜,沒有多餘的調味,展現出本身的味美。或者四百四十元對你來說是太昂貴,但若然要挑選一件人生應該一試的食品,這燒鵝應該會入圍。

新記芝士麵

所謂的品味,是一個人為眼前的事下一個怎樣的定義。然而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是件挺麻煩的事,一般人都不想為這麻煩傷腦筋,如果有人為這麻煩代勞,那就最好了。或者這就是食家誕生的原因。 八、九十年代中,香港知名的食家並不多,較具名氣和活躍度的有唯靈、黃雅歷、梁玳玲…等。對於識飲識食這回事,彷彿只有少數人才能勝任。然而近十年,風氣明顯改變了,食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關飲食的電視節目更以穩定的頻率,在各媒體頻道內推陳出新。  這其實並非壞事,獨個兒的體驗是有限的,集思廣益始終比故步自封好。畢竟口味是個人的,無論喜歡與否,對增加個人體驗同樣有益。好像這間名叫新記芝士麵的店子,如果不是在電視上看過他的報導,或者我便不會走進這店子。 我並不清楚他們有沒分店,而我光顧的是他們位於灣仔交加里的舖子。店內貼滿明星的留影照,屬於快餐小店的格局。店內雖不至座無虛席,但客人也不少,好不容易才給我找到個單丁位。 豬頸肉和芝士麵是這裏的招牌,所以我點了個豬頸肉芝士汁撈公仔麵,加上價錢是同類型中最貴的,應該錯不了! 芝士麵剛到,芝士的香氣已撲鼻而來。嚐了一口芝士汁,濃烈的芝士味和鹹鮮充斥著整個口腔。再配公仔麵來吃,濃厚的汁醬把公仔麵完全騎劫了,差不多嚐不到公仔麵的質感和味道。改以豬頸肉來吃,烤豬頸肉的燒汁鮮味,而且帶蜜糖的香甜,可惜和濃、重、鹹香的汁醬相撞,形成一種極不協調的味覺餘韻。芝士汁亦有少許粒狀結塊,影響滑順感。 如果將這個豬頸肉芝士汁撈公仔麵的組合分開來嚐,勉強也可算合格。但將之組合起來就完全失敗,可以看得出廚師對食味的觸覺過低,完全莫視鹹甜相違的基本道理,沒有整體的調配觀念,以濃、重、鮮的醬汁以圖駕馭一切,手法亦不見得高明。 雖然如此,但我留意到這餐店的顧客,全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先聲奪人的口味,過份的精緻和巧手,他們反而不懂欣賞。所以縱使這裏的出品,對我來說是強差人意,但他們對市場的定位,明顯是清晰和正確的。

金牌小龍

辛卯年應該是個吉利的年頭,老友們春聚的地方,是 kelth 位於跑馬地的新居。對於他由以往的將軍澳演變至現在的跑馬地,單純地從表面上考量,都應該是一種升格吧!另外結婚年多的 Brian 亦宣佈即將成為人父了!農歷年是喜慶的日子,加上這些令人欣喜的消息,好好地吃頓飯相信是必須的。 今年飯局的地點是位於銅鑼灣皇室堡內的金牌小龍,店內那精緻清新的裝潢,帶給人年輕的感覺。而店內的食品以帶有台式風味的北方包點和麵食為主,對於傳統的紅燒元蹄,或者醃篤鮮之類的上海菜,這裏是沒有供應的,型式上傾向於點心、小吃店的類型。  由於型式上近似小店,上菜的型式難以排序,加上我們人數頗多,所以過程中有點凌亂也有點熱鬧。 這是水晶肴肉,最初是由硝來醃製,現在當然不會用上這樣的化學物,但嫣紅的顏色,仍然是這道菜式的基本要求。 半熟流心的蛋黃,加上滷汁在蛋白上的作用,無論口感和味覺上都帶著美妙的層次。雖然我已經記不起這道小吃的名字,但仍是值得推薦。 小籠包不可不吃,要吃就吃傳統的。這裏的算是不過不失,只是稍微欠了點驚喜。 滷豬大腸滷得入味,沒有屬於內臟的異味。大腸可能經過一番處理,呈現出鬆軟的口感。 以菇菌配合西蘭花,鮮味濃郁。 紅油抄手,香辣惹味。不過抄手有破裂脫餡的情況。 這道豬手,未有親嚐,不作多說。 蔬菜蒸餃,口味精緻,在香油的帶領下引出蔬菜的甜味,和麵皮有很好的呼應,清淡而微妙。 糖醋排骨,不過不失。 炸醬麵的炸醬,很有台式肉燥的風味,濃鮮的味道配合麵條有不俗的表現。 三杯雞,醬香味濃,是惹味之選。 菜肉雲吞麵有不俗的表現,尤其是湯底的味道,鮮而不濃,配合起麵條和雲吞,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兩道炒飯只嚐了一道,飯粒選用了珍珠米,乾身、爽朗的效果顯然不足,如果以廣式炒飯作準則,似乎未能達標。 韭黃煎餃子,亦未一嚐,不作多說。 這道以糯米作餡的燒賣,口感軟糯有趣,味道也不俗,但口味較淳樸,如果多加一點精緻就更好。 生煎飽不過不失,脆漿底有趣,但未能充分地增加飽點的風味,相對於留園雅敘的出品,似乎略為遜色。 還有一道蒜泥白肉,在混亂的搶食期間忘記留影,然而在調味方面,這道菜卻令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