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有米芝蓮評級的年代,香港的鏞記酒家早在一九六八年已被美國的《Fortune Magazine》選為世界十五大食府。他們由一間小小的大牌檔經營至有樓有舖,再由有樓有舖到兄弟反目、分家,無論從哪個方向,都可稱得上傳奇,而他們的招牌燒鵝,毫無疑問地是構成這個傳奇的重要部分。 認識鏞記燒鵝,是在我還在當打金學徒的時候。而當寄宿學徒的其中一個職責,便是幫師父們買東西。某晚,我就這樣地被師父們叫我到鏞記買便宜的燒鵝頭作下酒之用。那時的我,食而不知其味,但那燒鵝頭的味美,仍為我留下絲絲記憶。 到我開始有點社會經驗後,自然明白鏞記是達官貴人的落腳點,更加不會貿然摸上他們的大門。直至掌管鏞記酒家的兩兄弟,因為分家而對簿公堂,我才開始泛起一嘗他們招牌燒鵝的念頭。 或者是我杞人憂天,生怕他們分了家後,出品的水準便會下降,現乘他們的官司仍處於膠著狀態,應是嘗嘗他們招牌燒鵝的大好時機。誰知這個念頭給鵠兒小姐搶先一步,這隻價值四百四十元的燒鵝,便在某日出現於公司的一個聚會中。 燒鵝斬件裝盒,盒中還附上燒鵝汁和酸甜醬。雖然燒鵝汁被同事在二話不說的情況下,差不多全澆到燒鵝上,但燒鵝本已美味,其實毋須蘸汁,汁料在某程度上只是錦上添花而已。至於酸甜醬方面,其實是平衡鵝油的肥膩感,然而鵝的素質很好,肥瘦適宜,酸甜醬其實也可免之。燒鵝皮脆肉嫩,鵝皮還有炭燒的香味,鵝肉緊緻有質感,既不粗糙亦不霉軟,是我吃過最美的鵝、鴨類肉質。一般鵝、鴨類,腿肉是最好吃的,但其他部位,尤其是胸部,肉質經常出現鬆弛的質感。但這隻燒鵝便沒有這個情況,無論是哪個部位,口感都相當一致,令人留下印象。 整體來說,鵝的味道表現得恰到好處,濃淡得宜,沒有多餘的調味,展現出本身的味美。或者四百四十元對你來說是太昂貴,但若然要挑選一件人生應該一試的食品,這燒鵝應該會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