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今天我仍然覺得智能電話的成功不單是其功能的卓越,它更是一種能將個人化濃縮集結的產物。所以我傾向相信谷歌的智能眼鏡會比蘋果的智能電視成功。
對這種個人化的渴求,在人類社會中可謂俯拾皆是,甚至連著重分享的中華飲食也不例外。從前若想吃雲南汽窩雞,想必先邀請三五知己,才能圍桌分享。想不到今天已經出現了個人版的氣窩雞了,而且更不需到大型酒家。這間位於土瓜灣的雲軒居,正有一道迷你汽窩雞。
我從來未吃過汽窩雞,當知道這道雲南名菜可容我獨自品嚐時,我便嘗試抽時間到土瓜灣走一轉。
我來到他們店子是週末的午後,細小簡撲的店子流露出點點地道與草根的感覺。店子以雲南菜為主,而我正瞄準著他們的迷你汽窩雞。然而店內的主打似乎傾向於米線,而非汽窩雞,當中那知名的雲南過橋米線更圖文並戊地貼在當眼處。
當我剛從牆壁中的餐單找到隱在裏頭的汽窩雞時,店員已經忙著向我推介他們的過橋米線,心想既然來到雲南菜館,只嘗一道汽窩雞似乎有點可惜,於是一道雲南過橋米線便加入了我的餐單內。
所謂的過橋米線,某程度是保溫壺的古代版,單以覆蓋湯面的雞油來為熱湯保持高溫的這一點來說,已完全體現出中華民族的飲食智慧。時至今日,雞湯已經不需要以雞油來保溫,但在食前才把副料放在熱湯中燙熱的這道手續,這裏仍是保持著。所以這道米線上桌時,會將米線、部份配料和熱湯分別擺上,可惜我未及拿出相機,店員已經將三者混合起來,所以我只能照出已經混合了的過橋米線。然而這碗過橋米線的配料陣容也不弱,分別有腩肉片、火腿、豬肝、腐皮、金菇、鵪鶉蛋、雞絲、芽菜和韮菜。但整道米線的靈魂卻在那碗熱雞湯中,雞湯濃而不濁,醇和滋味,對各種食材都能夠作出良好的包容,簡單而美味,令人欣賞。
雖然過橋米線的份量不輕,可幸汽窩雞是迷你版,勉強還可消受。汽窩雞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雲南楊林,當地原用名貴葯材冬蟲草煨子雞,名叫楊林雞。至清末期間,陶工創造了烹飪用的汽窩,用這種汽窩烹雞,成熟快,香味不易走失,能保持原汁原味,鮮味甚佳,所以汽窩雞便取代了楊林雞。
一般來說,雲南汽窩雞除了嫩雞外,都會配以三七、蟲草、天麻……等中藥材。雖然這裏沒有這般高品位的藥材,但單看窩內的陣容也有桂元、紅棗、蟲草花、杞子和黑木耳,而味道上還有點北芪的調子,大有補氣血之效。然而屬於燉雞的味道就有點單薄,相比起那碗屬於過橋米線的雞湯,雞的風味顯然給比下來。我雖未吃過汽窩雞,但從材料和結構去推算,這個迷你版的味道和我的預想是有點出入的,所以對汽窩雞的真正味道,我只能夠留待日後再作證實。
综合來說,這裏的出品是不俗的,雖然兩道雲南名菜還有更講究的一面,但以數十元的消費來說,可算夫復何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