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菓一道健康餐廳

病後初愈,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仍然處於低沉的狀態中,這是一段令人沮喪的過程,連帶我用來平衡心理的筆桿都無法輕鬆提起。這是個必須讓自己提振起來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患病時期所消耗掉的飲食文章,在這方面雖不至捉襟見肘但也不可就此掉以輕心。 以我的狀況大魚大肉是可免則免,但想不到要找清淡的食品也非易事。最後總算給我記起這間位於利舞台七樓的菓一道健康餐廳,希望他們的健康餐能夠為我帶來點點身體上的助益。利舞台七樓有三間食肆,除了菓一道外還有一間素菜館和小菜館,在沒存太明顯的區域邊界下,菓一道明顯多了一份年青的感覺。 雖然菓一道有素食供應,但也有提供肉類食材,其經營方針指向健康飲食範疇,所以他們的午餐都是配上紅米飯或是意粉等主食,而餐牌上還附有每樣菜式的熱量計算。我對熱量這等數字沒什興趣,在沒有任何左右的情況下,我點了一道京蔥蜜燒格蘭比目魚扒配紅糙米飯,另再加多一杯黑豆漿。 與黄豆相比,黑豆的口味明顯較強,你可以說它甚有個性,亦可以說它不甚討好。但從中醫角度而言,黑豆比黄豆更具補益之效,奈何黑豆傷脾,不宜多吃。 接著的比目魚扒紅米飯,以一份菜、一份飯,和魚扒結構而成。紅米飯沒有刻意調味,保持著屬於米飯的原本風味,其中米飯的比例配置上表現不俗,紅米雖然耐水,但米飯在整體上仍保持著調和的口感。蔬菜在適當的調味下呈現出適口的狀態。至於魚扒煎得香脆,從表面看魚扒的主人似乎並不是比目魚,當中那鮮美的魚油和嫩滑的魚肉,都傾向像鱈魚的多。無論是比目魚還是鱈魚,這魚扒都是美味的,而對應於米飯和蔬菜也有良好回應。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是不錯的,雖未能談上出色,但仍可看到用心。至於健康方面,個人認為餐牌附加的熱量數值只屬參巧而已,反而蔬菜的份量和紅米飯對纖維素有不俗的提供。其實這類標榜健康或者養生的大眾化餐廳應該大有市場,尤其都市人或多或少都帶點都市病這情況。期望他日可以看見養生藥膳餐廳的出現,那時就算是感冒初愈也可以吃個補益午餐了。

西關粥麵

病至「五顏六色」的狀態,偶爾也會臨到我的頭上,接近十二小時的發燒實在令人吃不消,整整一個星期叫人失去動力。雖然如此,但內心仍然記掛著自己的堅持,當身體稍見狀態,便急不及待地出去準備寫作的材料。 疲憊的身體未能容許我肆意地選擇想吃的東西,可幸給我找到一間名叫西關粥麵的食肆。這間位於天后威菲路道的粥麵店,不知為何被車胎人點了名,但無論如何,在這時來一頓粥麵餐是最好不過的了。 天后是個美食林立的地區,但來到威菲路道後氣勢便有點散渙,所以西關粥麵的雅緻門面,在這短街中彷彿有點鶴立雞群。我在週末的午後來到,店內雖未見爆滿但也不乏人客。從餐牌的顯示,這裏除了廣東粥麵外,午市飯麵和茶啡也有供應,甚有茶餐廳的格局。雖然面對繁多的選擇但我仍不忘人家以粥麵自居,於是我點了一碗及第粥和俗稱「細蓉」的雲吞麵。 先來的及第粥,粥底綿密,但稠度略嫌過了火位,可幸屬於米粥的滋味是守住了,以粥論粥,算是可以接受吧。至於粥料方面,分別有豬粉腸、豬肚、肉丸和豬肝……等等。材料雖算豐富,但屬於生滾的滋味卻稍欠呈現,粥料彷彿經過焯熟才拿來煮粥般,當中的豬粉腸和豬肚最為明顯,令整體的滋味打了個折。 接著雲吞中途端上來,我只好暫時放下粥品,因為雲吞麵放久了就會滋味散失。這裏的麵底質感細緻,雖未見爽脆但口感卻不俗,奈何欠了點甘美的豬油潤之,是為美中不足。湯底屬於大地魚、蝦子……等的鮮味形態,和麵條没有不配合的道理。而雲吞內餡的調味亦帶點鮮活的古早味,蝦和肉的比例也算不錯,但雲吞在水中可能泡得有點久,雲吞皮有點軟叭叭的。 綜合來說這裏的粥和麵也算合格,但可以改進的地方顯然不少。在粥麵店林立的香港地,點點的瑕疵都很容易給別人比下去,要保住已有的名聲,是不可以掉以輕心的!

潮州合成甜品

每逢夏天,街上的吵架場面彷彿特別多;有時是佔座位的問題,有時是途人不經意的觸碰,都可能出現雙方對峙的局面。雖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察,但從中國人的角度而言,這或許是夏天燥熱的緣故,對付燥熱最好就來點滋潤吧,而糖水正好是時候發揮作用了。 「醫食同源」是中國人對飲食的基本,所以老媽經常會以「食咗無益」這句話來阻止我們進食某些非正氣食物。在臨臨種種的中式甜品,雖然也有冰鎮類,但多數的中國甜湯都傾向熱食,皆因中國人相信生冷食物是多吃無益的,無怪香港的冰類甜品很遲才得到發展。 談到中式糖水,首推上環「源記」的桑寄生蓮子蛋茶,但亦聽聞九龍城的潮州合成甜品也有出色的表現,於是我挑了個假日,特意去到九龍城去嘗嘗他們的蓮子和清心丸。 誰知特意來到卻沒有清心丸,從伙記的口中得知清心丸和粉圓沒什大分別,在沒有大太的失望下,便改點了潮州綠豆邊蓮子馬蹄沙。無論中或西,從前的甜品都傾向飽肚充實,這道傳统的潮州糖水亦不例外。綠豆邊亦即去衣的綠豆,它和蓮子各自提供澱粉類的撲實感,當中蓮子的風味較突出。而馬蹄沙即是切碎的馬蹄,它在當中提供爽口的質感。三種材料再加以清甜的糖水,精彩是絕對談不上的,但還可以接受。 據聞這裏的糖水曾以材料充實見稱,可惜現在已不復當年云云。然而現今都會已沒從前的生活匱乏,都市人吃甜品根本不會要求飽肚,雖然份量的多寡並未構成當中的問題,但在糖水的製作方面是頗令我失望,因為這裏的材料都是預先處理好的,只是將所需的材料和糖水混而成之。情況和在吐司上塗牛油和果醬的「油占多」沒分別,以這種方式處理的糖水,無論你挑什麼材料,口味亦難以有顯著的變化。除非是自小吃慣了,並藉此尋求當中的緬懷,否則這種稍欠欣賞度的糖水,在現今那充滿競爭的市場中是存在一定的隱憂。

TAVA Turkish & Mediterranean Cuisine

我對土耳其及中東菜的體驗始於灣仔的Istanbul Express和Ebeneezer's,後者除了卡巴外則愈見滲進印度的風味,而前者雖然顯得較正宗,但菜式上的層面有點未及全面。 TAVA位於鰂魚涌海光街,是間不折不扣的土耳其餐廳,或者是因為鄰近高級辦公大樓的區域,在這裏點菜是用英語的,可幸餐牌是中英對照的,在指指點點後再加丁點英語,像我這個外語盲也勉強順利點餐。 由於當天是週末,我並不清楚平日會否有午餐供應,而當日顯然是沒有的。既然沒套餐的方便,就索性來個單點吧! 先來的是小餐包,桌上附有橄欖油黑醋蘸食,感覺不過不失,但當前菜上來時,我便放棄了這個餐包了。 前菜我點了土耳其式茄子醬,雖然餐牌上也有在Ho Food曾吃過的鷹咀豆泥,但在不想重複的情況下,加上前菜款式不少,所以便嘗嘗土耳其人怎樣吃茄子。茄子是種沒油就不好吃的東西,這道茄子醬也不例外,當中除了茄子還有橄欖油、蒜、乳酪,由於茄子切成細粒,當中屬於茄子的風味沒中式的強,比較上是提供質感的多,配合橄欖油的適度香氣,還有乳酪的滑順感,無論配薄餅與否,都呈現出清新怡人的口味,而且多吃也不膩,令人相當欣賞。 接著是主菜的土耳其式烤魚,除了乳酪入饌外,燒烤彷彿也是土耳其菜的特色。這裏的燒烤種類不少,曾想過點羊肉或者雞翼之類,但烤肉時有品嘗,反而較纖細的魚肉比較能勾起我的興趣。這裏的烤魚是沒有魚皮的龍脷柳,雖然很難確定它是否真的經過烤爐的洗禮,但魚肉的纖細嫩滑是不可否認的,加上調味和香料都用得恰到好處,增加滋味之餘亦沒有蓋過魚肉的味道,可憐碟上的那塊檸檬就顯得有點多餘了。至於白飯是稍微經過調理的,點到即止的油潤感輕輕地為米飯添上點滋味。薯條沒什麼特別,面頭灑上的點點香料粉末,只能帶出點綴作用,反而和桌上的三色乳酪醬有良好的反應,個人認為比蘸茄汁更為有趣。 餐飲方面我點了土耳其咖啡,土耳其人比歐美人更早愛上咖啡,他們的咖啡館文化和煮咖啡的方法都是源遠流長的。還是頭一次喝土耳其咖啡的我,既有點慚愧亦有點雀躍,尤其是看見這精美的咖啡杯時。 在點咖啡的時候,侍應先前來問我,咖啡內是否需要加糖,我不知就裏地要了加糖的,原來他們是將咖啡和糖一同泡煮的,誰知出來的效果出奇地有趣。漂亮的咖啡杯細小得只能容下一小口的份量,咖啡的體質不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