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籠環夜話(域多利兵房)

香港傳說(十一)

域多利兵房

對於香港的怪事傳說,不少都與日戰時期有關,畢竟戰爭的確為我們留下不少慘痛的回憶。日軍在香港幹過的殘酷事情是無可置疑,單是看一些數字已經可以令人感到愕然。據統計,戰前香港人口約有一百六十萬,而日軍投降後香港人口只剩六十多萬,平白少了一百萬。當中有因病和饑餓而死的,也有被逼離開家園而徒步遷徙的。無論如何,生活於當時的人或生命都毫無保障,極度慶幸自己能夠生存於一個遠離戰爭的年代。

在這慘痛的三年零八個月裏,死人最多的往往成為恐怖傳說的源頭,好像位於港島金鐘一帶的域多利兵房那樣。據傳域多利兵房於日戰時期被日軍佔用,並於兵房內虐殺無數華人。和平後當中一幢名叫美利樓的建築物,被政府改為物業估價署。然而這幢美利樓相傳為日治時期的憲兵特務營,很多被懷疑是特工的人在該處被虐至死,可謂怨氣甚重。



據傳在美利樓改為政府物業估價署後不久,便流傳出鬼話。最廣為人知的是無頭女鬼,據傳她喜歡於厠所內出現,亦有說其他地方也有過她的蹤影。另一件著名的怪事是關於一部打字機,據傳某日,一名估價署職員早上剛上班,便發現桌上的打字機竟不翼而飛,未幾他們發現該打字機竟藏在某張辦公桌的抽屜內。然而打字機的體積是抽屜內剛能容納的大小,所以職員們都無法取出打字機,連打開抽屜也困難異常,最後只得叫工人來把木製的辦公桌拆散,才能把打字機取出。這個時侯開始有人提出疑問,既然打字機要把辦公桌給拆散才能取出,那麼它是怎樣地給放進抽屜內的呢?難道真是鬼魂作祟!?

從此鬼魂之說愈傳愈烈,怨魂夜啼、鬼影幢幢。員工上班猶如踏進鬼域般,更開始有員工要求請假或調職,甚至連老外也不例外。最後港府請來一群僧侶於美利樓內作了場大法事,事情才漸告平息。



此事還有另一個版本,怪事雖大同小異,但發生的地點卻是美利道停車場。那麼究竟是美利樓還是美利道停車場呢?如果發生的地點確實在域多利兵房,那麼事發地點應屬美利樓的機會較高。根據梁炳華先生的《中西區風物志》所載,維多利亞軍營(即域多利兵房)的位置是金鐘道與堅尼地道之間的山坡,其範圍並未包含美利道停車場的位置。

維多利亞軍營,本有二十幢建築物,建於一八六七至一九一零年間,用作將士的營房。即現今之香港公園一帶,現仍保存七幢原有的建築物,分別是三軍司令官邸、羅連信樓、卡素樓、華福樓、羅拔時樓、蒙哥馬利樓和前維多利亞軍營火藥庫,其餘的均拆卸,包括瑪利樓(即美利樓)。(摘錄於中西區風物志)

既然域多利兵房是個建築群,那麼美利樓的正確位置在哪?據一些老前輩的指點,美利樓的正確位置即現今的中銀大廈。那麼這座美利樓是否真如傳說般屬於淪陷時的憲兵特務營?那就不得而知,只知在謝永無先生的《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中所載,位於附近的舊高等法院,是淪陷時期的憲兵總部,即現今的立法局大樓。其中並沒提到美利樓的用途。雖然如此,域多利兵房始終是個軍事設施,理應被日軍佔用,既然被日軍佔用,會發生駭人聽聞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可能吧!

雖然未能確定美利樓是否真的死人無數,但美利樓附近的花園道口,卻是日治時期其中一個生人勿近的地方。據《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中記載,當時位於現今立法局的憲兵總部,每日都會派出憲兵於花園道口設起關卡,逐一檢查路人。然而日軍行為怪戾,不少老百姓的貨物被充公,還得個拘留調查。幸運的能撿回小命,不幸的則人間蒸發。負責嚴刑拷問的地方是港島憲兵總部的地庫,並不是美利樓。正因這是個深為人知的恐怖地方,於戰後初期舊高等沌院也曾盛傳怨魂出現云云。

綜合而言,美利樓及花園道一帶均曾是日軍暴虐的地帶,在那裹流傳出鬼話也不足為奇。加上當時確實舉行過一場大法事,藉此平息鬼魂之怨氣,其規模不亞於馬場法事。記得早年前,香港興起懷舊風,一些香港舊聞藉著報刊書藉、電台電視,紛紛出籠。我曾聽過一個此類型的電台節月,當中曾翻播當年電台的新聞報導。其中就有關於美利樓法事的新聞片段,當時的報導員是在現場報導法事的進行情況。雖然新聞報導也不代表了什麼,但我們藉此可見,於當時這事的確不乏新聞價值,而亦可因此推想出當日的鬼話是傳得那麼盛!      




ps:全新創作式靈幻小說現已上載電子書架,並有免費試閱提供。
光波24
PC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MAC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iPad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iPhone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reader24.android
Google Play
PC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8%94%A1%E4%BF%9D%E7%BE%85_%E9%AD%85%E5%A4%9C%E6%80%AA%E8%AB%87?id=CxKBAwAAQBAJ&hl=zh-TW
MAC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8%94%A1%E4%BF%9D%E7%BE%85_%E9%AD%85%E5%A4%9C%E6%80%AA%E8%AB%87?id=CxKBAwAAQBAJ&hl=zh-TW
iPadhttps://itunes.apple.com/us/app/google-play-books/id400989007?mt=8
iPhonehttps://itunes.apple.com/us/app/google-play-books/id400989007?mt=8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google.android.apps.book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籠環夜話(石龜滅港)

香港傳說(一) 石龜滅港 傳說的出現,有時是為了解釋一些存在而誕生。當中屬於流傳者的想像力和感情,形成傳說值得口傳下去的理由和價值。要數算種種屬於香港的傳說,絕對不能少了那隻有能力毀滅香港島的太平山石龜的份兒。 有關太平山石龜一事,是我在小學二年級時,從一位同學中得之。那時有位男同學,煞有介事地和其他同學說。據稱他家中有本古老的書籍,記載著種種鮮為人知的秘密,由於這是他爸爸的物品,所以絕對可信。書中記載著一件有關太平山石龜的事,這隻石龜附在大平山的山壁上,由於日久通靈,所以它每年都會往上爬,直至它爬到山頂,香港便會陸沉。 聽到這災難性的事,還是小學仔的我們,登時被嚇得嘩然。與此同時,隨即有人問,那隻石龜現在究竟爬到那裏!那同學回答,已經爬了一大半。這絕對算得上晴天霹靂,幸他仍很有良心地補上一句:「因為它每年只爬少許,當它爬到山頂的時候,已經是很久很久的事了,所以我們不用怕呢!」 雖然如此,然而還屬小朋友的我,也擔憂了好一陣子。幸好年少單純,跑跑跳跳後,便將憂慮忘得一乾二淨。 日本也有陸沉的傳說,從前有套電視劇,名叫「日本陸沉」,是一套說及日本陸沉的災難片,改編自日本的同名小說。在當年曾掀起一陣熱潮。直至今天,仍有不少日本人深信日本會陸沉消失。這全因日本正處於地質斷層之上,屬活躍的地震帶,加上火山又多,天災差不多成為日本歷史的一部份。難怪他們會相信腳下的土地,終有一天會被海洋淹沒。 但為何香港也來一記陸沉傳說,難道香港也有地震嗎? 真係唔講唔知,講都唔信! 在梁炳華先生的《香港中西區風物志》第一四五頁,有以下一段關於聖約瑟書院的歷史資料。一九一八年,香港發生地震,校舍受到損毀。稍後,校舍近堅道的圍牆大部份坍塌。同年三月,再遇上地震,學校全部建築物都被震毀。港府察驗後,認為不適宜再作辦學用途。 所以石龜傳說的靈感,說不定真的由地震而來。雖然推測難以作準,但我們倒可看看,若石龜真的能令香港沉沒,那麼大限會在何時?據朱維德先生的《香港掌故》中記述,石龜位於半山的盧吉道附近,大概是四百一十米高處,相當於一千二百四十五呎的高度,以每年升一吋計,即尚有五千五百一十二年才是香港末日。就從上資料所示,這傳說如為真確,我們的屍骨也有足夠時間去分解成基本粒子呢! ps:全新創作式靈幻小說現已上載電子書架,並有免費試

七喜粥麵小廚

嘗過兩間粥品店,與味美的糭子始終緣慳一面,於是將尋找粥品店的目標微調至粥麵店。然而粥麵不一定有糭子供應,幾經查找,決定嘗嘗有著數間分店的七喜粥麵小廚。 此店雖有分店數間,但他既不像同屬一個老板,也不像是連鎖經營,情況有點像新釗記茶餐廳般。無論如何,找間就腳的來一嘗便是了,於是我來到了北角七姊妹道的分店。 由於店子沒有下午落場的安排,我那三點不露的惡習又再發作,幸好糭子既可視為午食也可當作下午茶小吃,正好掩飾著這條大懶蟲的尾巴。 循例看看餐牌,除了粥麵小食外,小菜的比例其實不容忽視,甚至有點主力的感覺。 雖然選擇上有點花多眼亂,但我沒有忘記前來的目的,於是熱騰騰的鹹肉糭便出現在我的面前。糯米和綠豆仁的比例均勻,五香肥肉鬆化,鹹蛋黄略遜,整體看似不俗,但最令我在意的卻是糯米的質素。不知為何糯米的質感和口味顯得稀鬆,這亦是「靠得住」的糭子令人失望的原因。我不知道這與糯米的質量是否有關,還是烚煮過久的結果。無論如何,糯米的風味對糭子來說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稀鬆的味道,難免令人有點失落。 由於末吃午飯,所以除了糭子外,還多點了碗瘦肉粥。粥底略有米香,味道主要由鹹瘦肉帶領,不俗。 吃了幾間店子的糭子,撫心自問,當中雖有高低,但其實都不難吃,只是仍然找不回那令人懷念的美味糭子,或者糭子只能在五月中當主角,其他的日子只能當庶子,雖然可惜,但自己不也正是在端午節才找糭子吃嗎?

籠環夜話(戰時怨魂)

香港傳說(十三) 戰時怨魂 我是個在香港經濟起飛時期誕生的人,屬於未聞過炮聲響的新生代,戰亂時的狀況只是前輩口中的故事。然而在籠環夜話的概念生成後,為著搜尋傳說背後的故事而流覽了不少戰時資料,方知香港原來有不少「死得人多」的地方,這些地方有些會衍生出傳說怪事,有些則少有聽聞。但無論如何,這些地方都是戰爭留給人類的教訓,都不可輕易忘記。這並不是恫嚇人家,也不是吹噓復仇主義,只希望還戰爭應有的凶暴,無論是戰敗者還是勝利的那一方。 銅鑼灣與西環的貨倉區 除了曾提及的赤柱外,於港島區有名的死人黑點,不能沒有銅鑼灣和西環一帶。因為那裏均為戰前的倉庫區,戰爭期間英軍囤積了不少糧食物資。然而當日軍佔領香港後,倉庫隨即由日軍駐守。當時是個艱難的時侯,雖有「六兩四」的配給,但餓病而死者眾,所以仍不乏挺而走險之徒。日軍是不會對動倉庫腦筋的人客氣,所以這兩個倉庫區域經常出現屍體。尤其是西環一帶,據老父所言,倉庫位近碼頭,日軍每打死一人,便往海裏拋,免得費時處理,弄得碼頭一帶經常出現浮屍,恐怖異常! 灣仔大佛口 戰時除了聞名的花園道口死亡關卡外,灣仔大佛口也有個著名的日軍哨崗,即現今的皇后大道東入口。(因戰前那裏有個大佛商標,所以人們稱為「大佛口」。)殘酷的日軍時常以調查為名,虐殺無辜的過路者,而屍體隨手棄置於附近的一塊荒地,久而久之那荒地便成了聞名的亂葬崗,而荒地的位置即現今的熙信大廈和電話公司大廈一帶。或因如此,曾立於上址的麗的呼聲大樓亦曾傳有鬼魂作祟云云。 界限街 九龍方面,以界限街鄰接九龍城附近一帶的一個日兵關卡最聞名。據說那裏的日兵常無故射擊路過的平民,甚至以人命當遊戲,他們故意將碎錢撒在地上,當過路的俯身一拾,他們立時舉槍射擊。有些人被當場擊斃,有些則躺在地上等待生命慢慢流走,沒有人夠膽上前救助,可算慘無人道。所以當時人們將那可怕的地方稱為「鬼門關」,是和香港花園道口的殺人關卡齊名。所以當時的人為避開這鬼地方,絕多繞道而行。 京士柏 對於聞名於九龍的死亡之地,首推俗稱「萬人坑」的京士柏,即現今油麻地區的伊莉莎白醫院一帶。日佔時期那裏是日軍專用的刑場,附近就是九龍區憲兵總部。憲兵部是日佔時期管理治安的部門,然而治安他們懶管,反而勾結本地黑社會來胡作非為。生命有時只靠憲兵大爺的心情如何,既兒戲亦荒謬無奈。無法無天的日子,令平民對黑道和憲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