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患在一個星期的消炎藥療程下總算讓我重尋咀嚼的能力,可惜身體對油膩味重的口味暫時失去興趣,心裏只想吃一頓溫柔舒服的茶餐廳早餐。雖說是早餐,但正如「麥兜」卡通所言,早餐即是午餐,午餐也是晚餐,所謂的All day breakfast,其實早就在香港運行著,只是演繹的方式有點不同吧。
香港是個急促的城市,變化和挑戰可謂從無間斷,稍欠適應的都面臨被淘汰的處境。你可以緬懷過去,但必須承認這現實。港式茶餐廳某程度就是一種面對挑戰的產物;從洋人入港到西茶文化,應運而生的茶檔到冰室,最後以茶餐廳模式成大器。然而茶餐廳的進化仍然持續,當翠華上市的一刻,已經告示港人茶餐廳可以是一門富麗堂皇的大生意,另一邊以澳洲牛奶公司為首而發展出類近冰室的新形態,亦深受年青一代的愛戴,而且還衍生出幾個品牌來,當中以華星冰室和北海道牧場餐廳比較活躍。
這類近似冰室的餐廳不約而同地以高質牛奶炒蛋來作招徠,一道併合炒蛋、多士和湯通粉的特餐,便成為了他們的共同招牌。但老實說,這種西式早餐料理,在格局上是簡潔單純,能夠打出以優質牛奶炒蛋已經是種不錯的提升,但要別樹一幟似乎有點困難,亦沒這個需要。所以同一道特餐,到哪裏吃也沒有顯著的分別。然而可別小看這類餐廳,不單人客不少,隨時還有人在門外輪候入座。在品質要求不太嚴格的情況下,我挑選了近上環地鐵站的北海道牧場餐廳,全因我這個中年漢怕人多而已。
標榜以北海道3.6牛乳來作料理的茶餐廳其實不止一間,但以北海道牧場正名的,縱使不是首創也不易讓人忘記,加上他們新穎年青的裝潢,彷彿告訴著只有這裏才有北海道3.6牛乳炒蛋吃般,所以一道包含牛奶炒蛋的北海道特餐便寫進我的餐單內。
火腿炒蛋併牛油多士,叉燒湯意粉,加一杯熱飲,就構成這個北海道特餐了。炒蛋香滑滋味,口味自然流暢。麵包在鬆軟和嚼勁之間畫了一道很好的分界線,烘烤後更顯出小麥的風味。火腿有點配角的感覺,但無論拍著多士還是炒蛋也是一片不錯的綠葉。
至於湯意粉内的意粉,軟硬度適中,湯汁平順自然,叉燒則不過不失,口味上雖不見突出,但這裏卻讓這道經典的茶餐廳食品多添了幾分精工仔細,一洗其原有的粗獷風貌。
套餐以外追加十九元就可以優惠地享用這個牧場特式拼盤,不知還會否再來的我,捕捉了這個機會。併盤由薯角、肉丸、雞中翼,配上磨菇汁,當中以肉丸較為滋味,薯角次之,雞中翼雖然烘烤得香口,上面還撒了點咖哩粉提味,但仍然令人有點失望,主因是肉質有點乾,可能是重複烘烤的緣故。磨菇汁位置尷尬,雖然不至於和食材起衝突,但擦不出火花來。
餐飲我點了熱朱古力,口味温柔輕甜,雖然不難發現是飲品沖劑的成品,但茶餐廳餐飲就是這個樣子,難道要求人家用比利時朱古力嗎?這似乎有點吹毛求疵吧。
綜合來說,以菜式而言是難言驚喜,但在食材採購和營運管理上,都可看見當中的認真,單單是這份認真,足夠令這老生常談般的特餐跑高一綫。換句話說,這可是管理層的功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