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終究和飲食行業沒什麼關連,很多響了名堂的香港食店,都是藉著朋友間的交流而得知。好像這間位於中環士丹利街的一樂燒鵝,受到不少中環上班族的推崇,尤其是那道脆皮燒鵝,據說其水準不亞於以燒鵝聞名的鏞記。
鏞記和分了家的甘牌燒鵝,我都吃過,其燒鵝料理的確名不虛傳,今天竟然聽見有人亦步亦趨,實在沒有不嘗嘗的道理。
一樂和鏞記只是一街之隔,在鏞記的門下賣燒鵝,總給人藝高人膽大的感覺。論規模一樂沒鏞記的架勢,某程度只是一家以燒味為主打的茶餐廳而已。但外表不等於一切,質素的高低應該以舌頭來判斷。
踏進他們店子已經接近下午四時,雖然周日的中環,人潮相對比上班日少,但細小的店舖差不多已坐滿人。單打獨鬥的我,勝在靈活易轉身,很快就給我找到座位,雖然和陌全人分享一張桌子,對我這個怕人多擠迫的中年漢而言是有點壓力。但這裏明顯是「吃完便走」的食店格局,勝在快來快去,如果配合好進食速度,約十五至二十分鐘便可完事離開。
不出所料,我點的燒鵝叉燒飯相隔不到兩分鐘便出現在我的面前。論份量這裏的燒味飯比一般的燒味店的約細了半個碼,但燒味的份量仍算合理。我先吃了塊叉燒,肥瘦適中之餘亦見滋味,燒鵝皮脆甘香,只是鵝肉欠了點潤,白飯的表現只屬一般,未能做出誘人的飯香,和燒味的配合也未見有顯著的助益,縱使飯面澆上了燒鵝汁,其風味也略嫌流於表面,難言有精彩的提升。
綜合來說,這碟叉燒燒鵝飯只屬一般的水平,最明顯的分野在於其新鮮度。如新桂香般邊燒邊賣的固然最好,要不然燒味師父仍有法子保持燒味的鮮潤風味,然而這裏的燒味卻隱約透出一點放置後的風乾感。如果純粹以燒味飯論之,是不過不失之作,但如果以鏞記和金牌燒鵝相比,似乎有點高攀了,就算是平民化的新桂香和波記,也未見得能並駕齊驅。單看這小小的燒鵝叉燒飯,連佐食的酸梅醬也欠奉,對食客的細心度似乎稍微少了一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