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可能和濃重的口味特別有緣,遇上的都是令味覺爆棚的料理。不知道是味蕾宣告要休假,還是出於良心發現,這個星期有點不由自主地想念起清淡的味道。然而除了人在江湖外,要在街上解決兩餐的人其實都是身不由己。
口味這種事有時都離不開市場。店家最怕客人投訴菜式淡而無味,久而久之堆疊的味道便成為了大眾的味覺標準,政府不斷提醒市民要有健康飲食的習慣,卻不帶頭開間既健康又廉宜的餐廳,要在外頭吃得清淡健康,素菜館差不多是唯一出路。
那天因工作而經過中上環,依稀記得附近有幾間素菜館,由於天氣炎熱,所以選了腳程最短的素藝舍。素藝舍是間樓上素菜館,而我來到時已經接近下午二時,在這裏吃午飯的上班族已走得八八九九。
因為不懂門路,看見前面有位優雅的女士拿著筆在一張類似點餐紙上點選,我便依樣胡蘆起來。原來這素菜館的午餐和坊間的大眾化菜館差不多,都是預先準備好數款小菜,待人客在其中挑選,而午餐的規格是三款自選小菜加糙米飯和餐湯,當中的糙米飯可隨意添食,果真是三菜一湯自飯任裝。
可惜當日我以接近午市尾聲的時候來到,可選的菜式已經不多,我在其中選了雲南風味茄子、梅菜冬瓜豆泡和四季豆煎蛋。當日的餐湯是粉葛紅蘿蔔,另外再加錢點了個羅漢果甘草茶和唯一一款甜品、紅豆糕。這樣就構成我面前的這個素菜午餐。
論口味,雲南風味茄子是三道小菜中最突出的,但和坊間流行的雲南米線相比,口味還是輕很多,但玲瓏的調味在清淡中仍能展現出令人享受的味覺。梅菜冬瓜豆泡雖然有梅菜在裏頭,但整體口味都顯得淡淡然的。四季豆煎蛋無論是油份或調味都很節制,質感和味道都有點輕描淡寫。粉葛紅蘿蔔湯清甜自然。羅漢甘草茶甘甜足味,而柔滑潤甜的紅豆糕恰到好處地成為這頓素菜午餐的結尾。
當用餐接近尾聲時,店員們已經為下午三時的落場作準備。近來發現這類素菜館的經營模式都很相近,主力是晚市和以私房菜為名的精巧素菜,午市則以自選小菜的客飯套餐為主,構成中上格局的餐廳形象,消費雖可接受,但還未算得上大眾化,如這道客飯套餐便要近五十元,如像我加上飲品和甜品可承惠八十元。
對於一頓豐筵美食,難免要花錢,而清淡素食亦不見得普及實惠,剩下的卻是貼近大眾的快餐食品。
口味這種事有時都離不開市場。店家最怕客人投訴菜式淡而無味,久而久之堆疊的味道便成為了大眾的味覺標準,政府不斷提醒市民要有健康飲食的習慣,卻不帶頭開間既健康又廉宜的餐廳,要在外頭吃得清淡健康,素菜館差不多是唯一出路。
那天因工作而經過中上環,依稀記得附近有幾間素菜館,由於天氣炎熱,所以選了腳程最短的素藝舍。素藝舍是間樓上素菜館,而我來到時已經接近下午二時,在這裏吃午飯的上班族已走得八八九九。
因為不懂門路,看見前面有位優雅的女士拿著筆在一張類似點餐紙上點選,我便依樣胡蘆起來。原來這素菜館的午餐和坊間的大眾化菜館差不多,都是預先準備好數款小菜,待人客在其中挑選,而午餐的規格是三款自選小菜加糙米飯和餐湯,當中的糙米飯可隨意添食,果真是三菜一湯自飯任裝。
可惜當日我以接近午市尾聲的時候來到,可選的菜式已經不多,我在其中選了雲南風味茄子、梅菜冬瓜豆泡和四季豆煎蛋。當日的餐湯是粉葛紅蘿蔔,另外再加錢點了個羅漢果甘草茶和唯一一款甜品、紅豆糕。這樣就構成我面前的這個素菜午餐。
論口味,雲南風味茄子是三道小菜中最突出的,但和坊間流行的雲南米線相比,口味還是輕很多,但玲瓏的調味在清淡中仍能展現出令人享受的味覺。梅菜冬瓜豆泡雖然有梅菜在裏頭,但整體口味都顯得淡淡然的。四季豆煎蛋無論是油份或調味都很節制,質感和味道都有點輕描淡寫。粉葛紅蘿蔔湯清甜自然。羅漢甘草茶甘甜足味,而柔滑潤甜的紅豆糕恰到好處地成為這頓素菜午餐的結尾。
當用餐接近尾聲時,店員們已經為下午三時的落場作準備。近來發現這類素菜館的經營模式都很相近,主力是晚市和以私房菜為名的精巧素菜,午市則以自選小菜的客飯套餐為主,構成中上格局的餐廳形象,消費雖可接受,但還未算得上大眾化,如這道客飯套餐便要近五十元,如像我加上飲品和甜品可承惠八十元。
對於一頓豐筵美食,難免要花錢,而清淡素食亦不見得普及實惠,剩下的卻是貼近大眾的快餐食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