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就是品牌:是A就別假裝是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

書中何止黄金

"不要想成為賈伯斯第二,因為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
就是這句話讓我留意此書。



我,就是品牌:是A就別假裝是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

作者:永.克利斯托夫.班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671600
叢書系列:商智WIZ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商業理財> 成功法> 自我成長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9056

品牌專家、管理顧問、炙手可熱的演講人。

出生於1969年。在慕尼黑成立brandamazing品牌顧問公司,本身還是《漢堡晚報》(Hamburger Abendblatt)的專欄作家以及「德國演說者協會」(German Speakers Association)董事會的成員。

個人網頁:www.jonchristophberndt.com

譯者簡介

侯淑玲 Shu-Ling Hou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德國馬堡大學德語教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哥廷根大學德國語文學博士生。曾任教馬堡大學漢學系、法蘭克福樹人華僑小學、哥廷根大學跨文化日爾曼學系。現任教於隸屬馬堡大學的中黑森邦預科班。喜愛與兩個寶貝孩子藉由共讀和旅行發現世界。譯有《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一定要誰讓誰嗎?》、《當鴨子遇見死神》、《血色海灣》、《父母的教養觀影響孩子的一生》與《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等書。

唐際明(第四章  社群網絡個人品牌運用術)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德語文學與西洋藝術史雙碩士。著有《Fenster-Geschichten. Die Bedeutung des Fensters bei Rilke und ausgewählten anderen Autoren》(窗的故事-里爾克及其他詩人作品中窗的涵意)。目前為自由研究者與譯者。譯作則有德語現當代詩歌及從德語翻譯的瑞典當代詩歌共九十餘首、《少年維特的煩惱》、《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盛夏的歷史回憶》(與林宏濤合譯)、和《整理藝術》系列圖書。
內容簡介


大聲向世界宣告「我就是我」
打造獨一無二的自己,成為人見人羡的頂尖品牌
找到核心價值,樹立個人形象,成為到哪兒都搶手的A咖!
10個打造個人品牌的最強策略×預約最棒的自己

中文版獨家附贈16項「創造個人品牌的最佳學習單」,定位自己、打造魅力形象!

「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美國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

不要想成為賈伯斯第二,因為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
「每個人,應該擁有一張像品牌一樣的臉。」找到自己的定位,別人因此記得你,而且無法取代,那麼無論你在哪個領域、哪個位置,必有一席之地!

百萬年薪靠專業,千萬年薪靠品牌
商品有品牌,人也有品牌;商品的品牌是被塑造出來的,人的品牌是可以自我打造的!可以讓一個商品品牌擁有非凡價值的方法,同樣能創造出具有千萬年薪價值的個人品牌。

品牌能將平凡的商品變得奇貨可居。→個人品牌讓你變得不凡
品牌讓基本上完全一樣的兩個東西變得有所差別。→個人品牌讓你在同輩中脫穎而出
品牌涉及產品本身,主要和我們如何感知產品有關。→個人品牌無須做作,必能找到自我核心價值
品牌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要購買了產品之後才能發覺。→與你接觸的人才能認識你,要把握每次可以展現自己的機會
經過證實:誰說他完全可以抗拒品牌影響力的,一定大錯特錯。→個人品牌的魅力讓人忘不了你(無論是職場、感情還是其他)

德國頂尖品牌專家永.克利斯托夫以「品牌漏斗」、「品牌三角形」、「品牌蛋」等市場行銷與商標管理的概念,獨創「個人品牌術」,幫助讀者建立「我」這個品牌。使用個人品牌術,保證在職場和私人生活都能如魚得水,讓人無法忽視你!

打造個人品牌的強效工具
品牌漏斗──篩除不重要的東西,保留真正的價值所在,有了品牌核心,做什麼都有依據。
品牌三角形──「我」在中間,其他的三個角分別是「獨特賣點」、「競爭優勢」、「社會貢獻」,找到自己可以成為第一名的優勢。
品牌蛋──蛋黃就是本質、動力來源的品牌核心;蛋白則為品牌價值,填入三個形容詞,有助品牌定位。

  注意!你是否有以下習慣?
  10個讓別人輕易忽視你的陷阱,甚至忘了你是誰!
  1.你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
  2.對你達到的成就感到滿意!
  3.人云亦云!
  4.只和認識的人來往!
  5.熱衷於每一種趨勢!
  6.總是單獨去吃午飯!
  7.沒有回報,不協助任何人!
  8.拿自己與最弱的對手相比較!
  9.盲信與投注過多的希望!
  10.忘記所有人的生日!

本書提供「創造個人品牌的最佳學習單」之外,每章末尾均附「重點回顧」、「我的三個想法」、「行動指南」,樹立個人品牌你一定做得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籠環夜話(石龜滅港)

香港傳說(一) 石龜滅港 傳說的出現,有時是為了解釋一些存在而誕生。當中屬於流傳者的想像力和感情,形成傳說值得口傳下去的理由和價值。要數算種種屬於香港的傳說,絕對不能少了那隻有能力毀滅香港島的太平山石龜的份兒。 有關太平山石龜一事,是我在小學二年級時,從一位同學中得之。那時有位男同學,煞有介事地和其他同學說。據稱他家中有本古老的書籍,記載著種種鮮為人知的秘密,由於這是他爸爸的物品,所以絕對可信。書中記載著一件有關太平山石龜的事,這隻石龜附在大平山的山壁上,由於日久通靈,所以它每年都會往上爬,直至它爬到山頂,香港便會陸沉。 聽到這災難性的事,還是小學仔的我們,登時被嚇得嘩然。與此同時,隨即有人問,那隻石龜現在究竟爬到那裏!那同學回答,已經爬了一大半。這絕對算得上晴天霹靂,幸他仍很有良心地補上一句:「因為它每年只爬少許,當它爬到山頂的時候,已經是很久很久的事了,所以我們不用怕呢!」 雖然如此,然而還屬小朋友的我,也擔憂了好一陣子。幸好年少單純,跑跑跳跳後,便將憂慮忘得一乾二淨。 日本也有陸沉的傳說,從前有套電視劇,名叫「日本陸沉」,是一套說及日本陸沉的災難片,改編自日本的同名小說。在當年曾掀起一陣熱潮。直至今天,仍有不少日本人深信日本會陸沉消失。這全因日本正處於地質斷層之上,屬活躍的地震帶,加上火山又多,天災差不多成為日本歷史的一部份。難怪他們會相信腳下的土地,終有一天會被海洋淹沒。 但為何香港也來一記陸沉傳說,難道香港也有地震嗎? 真係唔講唔知,講都唔信! 在梁炳華先生的《香港中西區風物志》第一四五頁,有以下一段關於聖約瑟書院的歷史資料。一九一八年,香港發生地震,校舍受到損毀。稍後,校舍近堅道的圍牆大部份坍塌。同年三月,再遇上地震,學校全部建築物都被震毀。港府察驗後,認為不適宜再作辦學用途。 所以石龜傳說的靈感,說不定真的由地震而來。雖然推測難以作準,但我們倒可看看,若石龜真的能令香港沉沒,那麼大限會在何時?據朱維德先生的《香港掌故》中記述,石龜位於半山的盧吉道附近,大概是四百一十米高處,相當於一千二百四十五呎的高度,以每年升一吋計,即尚有五千五百一十二年才是香港末日。就從上資料所示,這傳說如為真確,我們的屍骨也有足夠時間去分解成基本粒子呢! ps:全新創作式靈幻小說現已上載電子書架,並有免費試

七喜粥麵小廚

嘗過兩間粥品店,與味美的糭子始終緣慳一面,於是將尋找粥品店的目標微調至粥麵店。然而粥麵不一定有糭子供應,幾經查找,決定嘗嘗有著數間分店的七喜粥麵小廚。 此店雖有分店數間,但他既不像同屬一個老板,也不像是連鎖經營,情況有點像新釗記茶餐廳般。無論如何,找間就腳的來一嘗便是了,於是我來到了北角七姊妹道的分店。 由於店子沒有下午落場的安排,我那三點不露的惡習又再發作,幸好糭子既可視為午食也可當作下午茶小吃,正好掩飾著這條大懶蟲的尾巴。 循例看看餐牌,除了粥麵小食外,小菜的比例其實不容忽視,甚至有點主力的感覺。 雖然選擇上有點花多眼亂,但我沒有忘記前來的目的,於是熱騰騰的鹹肉糭便出現在我的面前。糯米和綠豆仁的比例均勻,五香肥肉鬆化,鹹蛋黄略遜,整體看似不俗,但最令我在意的卻是糯米的質素。不知為何糯米的質感和口味顯得稀鬆,這亦是「靠得住」的糭子令人失望的原因。我不知道這與糯米的質量是否有關,還是烚煮過久的結果。無論如何,糯米的風味對糭子來說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稀鬆的味道,難免令人有點失落。 由於末吃午飯,所以除了糭子外,還多點了碗瘦肉粥。粥底略有米香,味道主要由鹹瘦肉帶領,不俗。 吃了幾間店子的糭子,撫心自問,當中雖有高低,但其實都不難吃,只是仍然找不回那令人懷念的美味糭子,或者糭子只能在五月中當主角,其他的日子只能當庶子,雖然可惜,但自己不也正是在端午節才找糭子吃嗎?

籠環夜話(戰時怨魂)

香港傳說(十三) 戰時怨魂 我是個在香港經濟起飛時期誕生的人,屬於未聞過炮聲響的新生代,戰亂時的狀況只是前輩口中的故事。然而在籠環夜話的概念生成後,為著搜尋傳說背後的故事而流覽了不少戰時資料,方知香港原來有不少「死得人多」的地方,這些地方有些會衍生出傳說怪事,有些則少有聽聞。但無論如何,這些地方都是戰爭留給人類的教訓,都不可輕易忘記。這並不是恫嚇人家,也不是吹噓復仇主義,只希望還戰爭應有的凶暴,無論是戰敗者還是勝利的那一方。 銅鑼灣與西環的貨倉區 除了曾提及的赤柱外,於港島區有名的死人黑點,不能沒有銅鑼灣和西環一帶。因為那裏均為戰前的倉庫區,戰爭期間英軍囤積了不少糧食物資。然而當日軍佔領香港後,倉庫隨即由日軍駐守。當時是個艱難的時侯,雖有「六兩四」的配給,但餓病而死者眾,所以仍不乏挺而走險之徒。日軍是不會對動倉庫腦筋的人客氣,所以這兩個倉庫區域經常出現屍體。尤其是西環一帶,據老父所言,倉庫位近碼頭,日軍每打死一人,便往海裏拋,免得費時處理,弄得碼頭一帶經常出現浮屍,恐怖異常! 灣仔大佛口 戰時除了聞名的花園道口死亡關卡外,灣仔大佛口也有個著名的日軍哨崗,即現今的皇后大道東入口。(因戰前那裏有個大佛商標,所以人們稱為「大佛口」。)殘酷的日軍時常以調查為名,虐殺無辜的過路者,而屍體隨手棄置於附近的一塊荒地,久而久之那荒地便成了聞名的亂葬崗,而荒地的位置即現今的熙信大廈和電話公司大廈一帶。或因如此,曾立於上址的麗的呼聲大樓亦曾傳有鬼魂作祟云云。 界限街 九龍方面,以界限街鄰接九龍城附近一帶的一個日兵關卡最聞名。據說那裏的日兵常無故射擊路過的平民,甚至以人命當遊戲,他們故意將碎錢撒在地上,當過路的俯身一拾,他們立時舉槍射擊。有些人被當場擊斃,有些則躺在地上等待生命慢慢流走,沒有人夠膽上前救助,可算慘無人道。所以當時人們將那可怕的地方稱為「鬼門關」,是和香港花園道口的殺人關卡齊名。所以當時的人為避開這鬼地方,絕多繞道而行。 京士柏 對於聞名於九龍的死亡之地,首推俗稱「萬人坑」的京士柏,即現今油麻地區的伊莉莎白醫院一帶。日佔時期那裏是日軍專用的刑場,附近就是九龍區憲兵總部。憲兵部是日佔時期管理治安的部門,然而治安他們懶管,反而勾結本地黑社會來胡作非為。生命有時只靠憲兵大爺的心情如何,既兒戲亦荒謬無奈。無法無天的日子,令平民對黑道和憲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