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漸至,途人也漸增,有旅客,也有放假的學生。對害怕人多的我來說,彷彿多了一重隱憂。那天人來到北角區的某間咖啡店,想不到平時那閒靜的環境竟然變得熱鬧起來,雖然不是完全爆滿,但已經超過了我對寫作環境的最低要求。
這的確令我有點失預算,但路不轉人轉,香港雖然細小,我相信總有容身之咖啡店。於是我朝鰂魚涌方向走,準備找另一個落腳點。想不到途經英麗閣的時候,發現之前吃過的紅丸甜品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竟是以日式蛋包飯聞名的生原創。
對於這間天后名店竟然將分店開到鰂魚涌來是有點意料之外,好奇地上前察看,原來這裏沒有聞名的蛋包飯,反而主打日式傳統煮物。只見黑板上的粉筆字寫有喬麥冷麵的供應,對於烈日正盛的下午,彷彿變得特別吸引。
除了招牌不同之外,店子的格式和佈局和之前的紅丸分別不大,多了的是店內播放著的日系音樂。然而空無食客的狀況有點令人不安,和之前光顧過的韓風食店可謂如出一轍,而且了無生氣的感覺彷彿更嚴重。試圖力挽狂瀾的店員面對著我這㫿一的客人,展現出不容有失的服務態度,反而更突顯這裏的困境。
我在當天的兩款冷麵中選了蟹柳月見蕎麥冷麵,蕎麥麵在日本是種很有代表性的麵食,但對於深受嶺南文化影響的香港,便顯得有點陌生。對我來說,要撇除對廣東麵食的既有觀念其實有點困難,只好以涼麵的角度來看這日本傳統麵食。
論賣相,冷麵盛在玻璃器皿中,視覺上已有涼快的感覺。蕎麥麵的質感本不太強,泡在冷汁下令麥味顯得有點微妙。冷汁以甜味為主,鮮度是基調的醬油風,口味鮮明但偏薄。蟹柳醃漬過,和冷汁同樣以甜味為先。溫泉蛋泡在冷汁中,拖薄了蛋汁的潤度發揮。而整道冷麵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是調味紫菜和葱花,雖然只是配料,卻喚回食材的活力來,說是起死回生的一著也不足為過。可惜涼菜的涼、爽、香、鮮,獨欠爽口的口感,帶動不了咀嚼的慾望,加上整體的單薄口味也稍欠魅力,雖然碗邊附上了青芥末,唯未能讓味道產生增益的效果。
午餐附設的前菜是泡漬藕片,味道以甜味為主,口味同樣略感單薄。
還有凍綠茶一杯,在這暑熱時份算是個不錯的調節。
這道蕎麥冷麵展現的傳統日式風味是無容置疑的,但以味論味,韓式冷麵似乎更能讓人挑旺食慾,加上英麗閣這一帶並沒有濃郁的經營氣氛,看來店主要面對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這的確令我有點失預算,但路不轉人轉,香港雖然細小,我相信總有容身之咖啡店。於是我朝鰂魚涌方向走,準備找另一個落腳點。想不到途經英麗閣的時候,發現之前吃過的紅丸甜品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竟是以日式蛋包飯聞名的生原創。
對於這間天后名店竟然將分店開到鰂魚涌來是有點意料之外,好奇地上前察看,原來這裏沒有聞名的蛋包飯,反而主打日式傳統煮物。只見黑板上的粉筆字寫有喬麥冷麵的供應,對於烈日正盛的下午,彷彿變得特別吸引。
除了招牌不同之外,店子的格式和佈局和之前的紅丸分別不大,多了的是店內播放著的日系音樂。然而空無食客的狀況有點令人不安,和之前光顧過的韓風食店可謂如出一轍,而且了無生氣的感覺彷彿更嚴重。試圖力挽狂瀾的店員面對著我這㫿一的客人,展現出不容有失的服務態度,反而更突顯這裏的困境。
我在當天的兩款冷麵中選了蟹柳月見蕎麥冷麵,蕎麥麵在日本是種很有代表性的麵食,但對於深受嶺南文化影響的香港,便顯得有點陌生。對我來說,要撇除對廣東麵食的既有觀念其實有點困難,只好以涼麵的角度來看這日本傳統麵食。
論賣相,冷麵盛在玻璃器皿中,視覺上已有涼快的感覺。蕎麥麵的質感本不太強,泡在冷汁下令麥味顯得有點微妙。冷汁以甜味為主,鮮度是基調的醬油風,口味鮮明但偏薄。蟹柳醃漬過,和冷汁同樣以甜味為先。溫泉蛋泡在冷汁中,拖薄了蛋汁的潤度發揮。而整道冷麵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是調味紫菜和葱花,雖然只是配料,卻喚回食材的活力來,說是起死回生的一著也不足為過。可惜涼菜的涼、爽、香、鮮,獨欠爽口的口感,帶動不了咀嚼的慾望,加上整體的單薄口味也稍欠魅力,雖然碗邊附上了青芥末,唯未能讓味道產生增益的效果。
午餐附設的前菜是泡漬藕片,味道以甜味為主,口味同樣略感單薄。
還有凍綠茶一杯,在這暑熱時份算是個不錯的調節。
這道蕎麥冷麵展現的傳統日式風味是無容置疑的,但以味論味,韓式冷麵似乎更能讓人挑旺食慾,加上英麗閣這一帶並沒有濃郁的經營氣氛,看來店主要面對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