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盛夏,煎熬著街上所有頭上頂著太陽的人,但繁榮的都市有一產物名叫商場,裏頭的空調可算是炎夏的一種現代驛站,而行走江湖的人自然知道各大小驛站的位置。
那天人到了新蒲崗,再次走進這名叫mikiki的大型商場,在享受著驛站帶給我的一點紓緩的同時,也不忘逛逛底層的一田超市,想不到在速走店的貨架上,給我發現到久違了的曾拌麵。
在香港要找到曾拌麵的蹤影是相當困難,據說在網絡商店訂購也常出現缺貨情況,這可能和他們的麵條是以手工製作有關。無論如何,要在超市中看見曾拌麵而不買上幾包,那可能要面對它再次在貨架上消失的無奈。何次今次看見新口味的出現,我自然不會將其放過。
新口味的胡蔴醬香在網絡上早已見過,但在看港的超市中應該是個新鮮人吧。無論如何,包裝設計上仍保持著品牌的一貫風格,只是換了個顏色而已。
麵條方面,由寛麵改成幼麵,我依著包裝上的指示,乾麵以沸水下鍋,烹煮約五分鐘後盛起才關火源,最後在碗子內下醬拌勻,成之。
在目視的情況下,麵條好像有點糊,但放到嘴巴內卻是另一番感受,滑順的表面還保留著點點微妙的質感,頗有北方麵條的韻味。芝麻醬濃香幼滑,醬油方面沒上次的鹵水風味,換來的是淳樸的醬油風,味道上乖巧俏皮,和芝麻醬相配就好像個肥大叔配上個小妮子,陰陽互濟,頗見有趣。
雖然包裝上建議在成品上添上煎蛋和蔥花之類的配料,不過懶惰的我仍然以最懶惰的方法將其完成。雖然如此,但整體仍見舒服。平心而論,味道和麵質上是沒香蔥椒麻的亮眼,風格上是敦厚的慢熱型,如果真的配上煎蛋和蔥花,滋味上應該有一番躍升。
那天人到了新蒲崗,再次走進這名叫mikiki的大型商場,在享受著驛站帶給我的一點紓緩的同時,也不忘逛逛底層的一田超市,想不到在速走店的貨架上,給我發現到久違了的曾拌麵。
在香港要找到曾拌麵的蹤影是相當困難,據說在網絡商店訂購也常出現缺貨情況,這可能和他們的麵條是以手工製作有關。無論如何,要在超市中看見曾拌麵而不買上幾包,那可能要面對它再次在貨架上消失的無奈。何次今次看見新口味的出現,我自然不會將其放過。
新口味的胡蔴醬香在網絡上早已見過,但在看港的超市中應該是個新鮮人吧。無論如何,包裝設計上仍保持著品牌的一貫風格,只是換了個顏色而已。
麵條方面,由寛麵改成幼麵,我依著包裝上的指示,乾麵以沸水下鍋,烹煮約五分鐘後盛起才關火源,最後在碗子內下醬拌勻,成之。
在目視的情況下,麵條好像有點糊,但放到嘴巴內卻是另一番感受,滑順的表面還保留著點點微妙的質感,頗有北方麵條的韻味。芝麻醬濃香幼滑,醬油方面沒上次的鹵水風味,換來的是淳樸的醬油風,味道上乖巧俏皮,和芝麻醬相配就好像個肥大叔配上個小妮子,陰陽互濟,頗見有趣。
雖然包裝上建議在成品上添上煎蛋和蔥花之類的配料,不過懶惰的我仍然以最懶惰的方法將其完成。雖然如此,但整體仍見舒服。平心而論,味道和麵質上是沒香蔥椒麻的亮眼,風格上是敦厚的慢熱型,如果真的配上煎蛋和蔥花,滋味上應該有一番躍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