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0的文章

生記海鮮飯店

冬至是農曆中的一個氣節,是冬天來臨的標誌,亦是享受一年收成的日子。 雖然冬至並不是假期,但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很受重視的日子。 公司裏亦如往年一樣,進行了一埸簡單的飯局,地點是位於灣仔的生記飯店。生記飯店位於閣樓,門面毫不起眼,但在灣仔區卻是間頗有名氣的飯店。一道枸杞浸豬潤尤其著名。 浸豬潤我們當然不會錯過,但先上的是白菜炒牛肉。牛肉嫩滑鬆軟,白菜在調味的領導下提供質感,是道不俗的下飯菜。 這道梅菜蒸菜心,是侍應的推介。感覺上和鹹魚蒸鯇魚有點異曲同工,然而蔬菜沒魚肉的鮮味,只得菜蒸菜顯然不行。所以這道梅菜蒸菜心,其實是梅菜肉末蒸菜心。梅菜肉末與醬汁,主導了整道菜的味道,菜心成了大配角。雖然味道是美的,但菜式的結構和味道的組合都給人一般的感覺。 枝竹炆班腩不過不失,屬於一般小菜店的風味,雖然沒有什麼驚喜,但味道也是美的。  接著是客家名菜鹽焗雞,雞肉鮮嫩鹹香,雞皮亦略為烤過,風味和食味也有很好的表現。 終於輪到枸杞浸豬潤出場。我不敢說枸杞和豬潤的味道是天衣無縫,但中國人的飲食觀是醫食同源,而枸杞有清肝腎、降肺火的功效,配合豬潤來煮湯,更有明目的效用。 坊間有不少地方,可以把生炒排骨這道菜做得很難吃,但這裏顯然是屬於精緻的。醬汁酸甜得宜,排骨微脆肉嫩,令人留下印象。  豉油皇炒麵的油下得太過火了,油膩的麵條,令人有失敗的感覺。 炒飯的米飯亦不夠乾身,做不出粒粒分明的效果,亦是失敗。 白糖糕又稱倫教糕,是由大米磨漿加糖水發酵,蒸製而成。首創于廣東順德縣倫教鎮,因而得名。由於米漿要加入酵種發酵,發酵的過程要掌握得好,要不然成品會有酸味。而這裏的白糖糕完全沒有酸味,呈現出軟糯甜香的狀態。 唯一可惜的是,中式甜品的甜度始終沒西式甜品的高,嗜甜的女同事似乎就得不到滿足了。

永合成茶餐廳

秋冬時節,冷涼的天氣特別容易呼喚起一些藏於腦內的美味,煲仔飯肯定是其中一種。這種以瓦煲燒飯的方式,看似特殊,但曾幾何時只是一件普通不過的事情。 在還未出現電飯煲這種電器之前,瓦煲差不多是唯一的燒飯器具。而用瓦煲燒飯是需要技巧,稍一不慎就會燒成「三及第」,即底部燒焦,飯面還是生的,只有中間部分是熟的。這狀況不單吃不得,而且浪費米糧。直至電飯煲的面世,人們便再沒有三及第的煩惱了,然而瓦煲飯的獨有風味,仍然叫人回味。 聽說上環永合成茶餐廳的煲仔飯很是了得,而且他們的製作亦有別於一般的煲仔飯,他們的煲仔飯是以麵包烤爐來處理的。 那天特意跑去嘗嘗他們的出品,他們沒有經營夜市,下午四時便來打烊,假日會更早。店子呈現地道茶餐廳風格,既粗獷兼帶著草根的味道。避開午飯的熱潮,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當我到達的時候,已經接近他們營業的尾聲。 黃鱔、田雞、鳳爪排骨,通通沽清,只好點了個窩蛋牛肉飯。我大約等了半刻鐘,熱騰騰的煲仔飯便送到我的面前。 飯面舖上處理過的牛肉碎,中間掛著一輪鮮明的月光。牛肉雖然均勻地放滿飯面,但牛肉的份量其實不多,有點窮酸的感覺。幸好肉碎炒得香嫩,伴上蛋汁就更是味美。但最叫人眼前一亮的,卻是那煲白飯。飯面微焦,香氣和鮮味融和其中。飯明顯調了味,但察覺不到調味的痕跡。對於能和白飯調和得這麼出色的美味,相信非油脂莫屬,相信他們的白飯應以油脂處理過。 單看煲仔飯的結構,相信並非原煲燒熟,很可能是將處理過飯和配料放進燒熱了的瓦煲內,再放進烤爐增香而成。雖然感覺好像欠點神髓,但也別具風味。無論如何,這窩煲仔飯還是滋味誘人的。

泉章居

靠山食山,靠水食水,客家人以土地為生,處理禽畜料理尤為精通,所以當人們談到農家菜時,都會想到客家菜。 泉章居以客家菜聞名,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香港是間頗具知名的食店。 由於身住港島區,到泉章居吃飯的經驗,都只局限在銅鑼灣的店子內。而在這樣的飯店吃飯,一個人是很難盡興的,所以每次到來都是一班朋友,今次亦不例外。 在泉章居我們有一樣必叫的菜式,那就是霸王雞。這道菜的水準異常穩定,雞肉鹹香嫩滑,加上蔥油汁的香氣,無論下飯與否,都滋味無窮。 但要數算我的至愛,非梅菜扣肉莫屬。雖然外頭的店子,也可吃到水準不錯的梅菜扣肉,但仍是這裏的出品最得我歡心。梅菜香甜,扣肉肥瘦適度,而且甘美非常。別小看它只是一道肥豬肉,製作上是很繁複,而這裏亦沒有偷工減料,我對每次只吃一片扣肉的節制,在這裏永遠都會破戒。 這道蟹肉扒豆苗,算是不過不失,除了蟹肉少了一點之外,就沒有什麼叫人留意的地方。 中式牛柳的賣相著實差勁,彷彿給鄰桌吃過才拿過來。牛柳的表面有點糊口,上粉時可能過了火,醬汁和調味都沒能和牛肉的腥味作調和,水準是有點強差人意。 糖醋蝦球算是扳回一城,糖醋汁調配得很好,酸甜得宜。蝦球表面微脆,肉質鮮嫩彈牙,不錯! 無論是鹹水或是淡水,在泉章居最忌吃魚。我總覺得他們在處理魚類上不得法門,不知道是材料的問題,還是技術的問題。而這道西蘭花班片也跳不出這個宿命。 咕嚕肉和糖醋蝦球明顯相撞了,這是一班人點菜經常出現的問題。對於好友飯敘而言,並未構成嚴重的問題。但這道咕嚕肉的肉汁卻不太豐富,雖不至乾硬,但欠缺鬆化感,在相同的糖醋汁下,咕嚕肉便給蝦球比下去了。 除了這裏的招牌菜外,其他小菜的水準都顯得有點參差。這本也屬意料之事,但想不到最尾的甜湯卻叫人驚喜,這道雪耳木瓜糖水,口味清新,加上木瓜的香甜,更覺清潤怡人。對於這種飯後贈送的甜品,明顯是少有的精緻。

生記粥品

今年香港的天氣涼得比較早,如果按常理推斷,冷涼的日子應該比往年長。這是個容易叫人著涼的季節,縱使身體沒垮下來,遇著氣候轉變的時期,身體也會有適應不來的情況。似病非病的感覺最煩人,人不單失去動力,連吃的欲望也減退不少,完全是人們所說的「周身唔聚財」的狀況。 在沒有胃口的時候,最叫人想念的就是一碗好的廣東粥。好的粥吃過不少,偏偏未吃過中上環《生記》的粥品。他們的店子經年累月地受到名人的推介,是間很有名氣的粥店。 那天沒精打采地躺在家裏,肚子似餓非餓,心裏就想起熱騰騰的粥品來。碰巧電視中又播著《生記》的推介片段,於是便跑到中上環來吃碗粥。 《生記》的店子簡潔清明,呈現著大眾食堂的格局。客人絡繹不絕,無論是哪個時段,都很難找到他們的冷場。 我鑽進他們的店子,找了個沒太擠迫的位置。坐下後,看到同桌的大叔正吃著魚腩粥,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於是便依樣葫蘆地點了個魚腩粥。 魚腩粥連醬油和骨碟同上,醬油內還附上薑蔥絲,頗見細心。魚腩的份量佔了碗的一半,料足新鮮,蘸上醬油後更覺滋味。然而當嚐過了第一口粥後便大感不妙,我為了確認自己的感覺而再嚐一口,但無論嚐多少口,這都是窩差勁的粥底。水和米的份量明顯失準,與其勉強稱它為粥,倒不如喚它作米湯來得貼切。連一般名不見經傳的粥店也隨時煮得比它好,實在令人失望! 老實話,我並不相信他們不懂得靚粥的煮法。說不定是利字在前,便狠下心腸,把一窩粥調成兩窩,再加點調味,意圖瞞天過海。 畢竟做生意和攪藝術是不同的!做生意就要講求利潤,這本不是錯。但講求利潤之餘,卻妄顧出品的質量,這就突顯了自身的市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