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2的文章

OLaLa 一碗麵

很多人認為吃日式拉麵很昂貴,普通的一碗麵,動輒也要一百幾十。但原來中國麵其實也可以很貴,位於灣仔星街的《OLaLa 一碗麵》,曾幾何時被喻為全港最貴的麵店。 在灣仔工作多年,一直知道這麵店的存在。但過百元一碗麵的價錢,的確叫人有點卻步。然而不知是否近來吃日式拉麵多了,對一百元一碗麵的適應度好像深了。心想,既然我可以為一碗日式拉麵付上這個層次的價錢,同樣的代價我為何不可為一碗中國麵而付出呢!於是我便來到了星街。 星街雖然位於灣仔,但鄰近堅尼地道,所以要順利到達,難免要撐一點斜路。我來到他們的店子,是星期六的下午。二時稍過的時間,店內人客稀疏。店子賣的雖然是中國麵,但裝潢簡約整潔,木製的椅桌加上外國食材的掛晝,給人一種中西融合的感覺。 甫坐下,服務員便給我遞上餐牌。最便宜的一碗麵也要一百元,最貴的蟹粉湯麵要兩百多。我沒有點最貴的,蟹粉配麵給人浮誇的感覺是其一,餐牌把一道弄堂牛肉麵冠以湯麵之王是其二。於是我便點了這個名為湯麵之王的弄堂牛肉麵了。 熱騰騰的牛肉麵端上來時,肉香撲鼻而來,頗叫人垂涎。循例先試口湯,湯的主調是醬油和醋,感覺單薄,縱使尾調有點肉汁的餘鮮,但幫助不大,有點叫人失望。 如小拳頭般大的牛腱,份量頗多,輕咬一口,肉質腍滑酥化,筋肉交融,軟滑濃香,肉味豐盈,貨真價實,絕無欺場。 至於麵條,也叫人欣賞。麵質軟滑之餘不失嚼勁,小麥風味顯得調和適口,令人回味。 毫無疑問這碗麵絕對是用料上乘,牛腱和麵條都找不著缺點。但飲食不是猜拳,並沒有三盤兩勝這回事。牛腱的味道成為了全碗麵的主角,雖然和麵條、湯底也見協調,但問題並不是因為這碗麵差勁,而是你明顯覺得這碗麵可有更高的層次,但卻沒有發揮出來。 牛腱的美味是無可置疑,但過分傾注的軸心,令這碗麵呈現小菜的感覺。無論是弄堂風的醬油湯底,還是出色的麵條,都給牛腱牽著鼻子走。三個元素變成一個口味,欣賞性和藝術性都嚴重不足。 如果這碗麵能夠放下弄堂的包袱,將湯底轉為針對牛腱的方向調配,或者可以令牛腱、麵條和湯底,擦出令人想像不到的火花。那時這碗麵就值得上一百五十元這個價錢了。

秀拉麵

又係米芝蓮!請原諒我躲懶,我只得一人,一雙腿,半空的錢包,和已經有點走下坡的消化系統。著實不可經常亂試一些不知能否給我寫上數百字的食館,所以還是請原諒我吧! 言歸正傳,多謝車胎人的幫助,今次來到的是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秀拉麵》。《秀》是間頗具名聲的日式拉麵店,分店由日本伸延至紐約,現在更以過江龍的身分踏足香港,胸有成竹地進駐中環的高價地舖,旋即又被收進米芝蓮的名冊內。同樣被米芝蓮推介的《一風堂》,我已經嘗過,現在的《秀》,著實也令我有點期待。 於是我乘著假期,特意前來嘗一嘗他們的出品。近年來,日式拉麵在香港是有點熱潮,新麵店如雨後春筍般,門外排隊的人龍彷彿成為拉麵店好壞的指標。雖然我對這種子虛烏有的人龍並不認同,但來到《秀》的店子,裏頭竟有冷清的感覺,或者是因為他們沒有中午落場的緣故吧!但無論如何,這都無礙我的品嘗興致。 為了品嚐他們自豪的豬骨湯底,於是我點了純豬骨湯的白秀拉麵,另再多點一道冷奴豆腐作小食。 先來的是冷奴豆腐,豆腐質感凝滑,可能是絹豆腐。豆味不俗,但生冷的感覺很強。面頭的鰹魚絲和蔥花,作用於那生冷感和豆味,形成一種很好的平衡。奈何碗底的醬油略嫌過鹹,調和感亦不足,作用於纖柔的豆腐,做成很強的傷害性,可惜! 接著是白秀拉麵上場,循例先喝口湯。豬骨湯厚實濃郁,純粹的味道,令人難以察覺當中是否還存在豬骨以外的其他配料,而且膠質豐富,口感調密。雖然現今已經存在烹調用的骨膠原添加物,但以大量豬骨熬煎所產生的腥臊味,應該不能外置添加。這種不純的味道,卻是元祖豬骨湯「粉絲」的至愛。雖然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味道,可幸這裏的展現輕微,反而令人感覺風味。麵條是幼身麵,麵質纖細,略帶口感。配合湯底,只帶出輕微的輔助性,形成湯強麵弱的形勢。叉燒片並不是常見的腩肉,但味道依舊甘甜,質感是稍挺,微帶嚼勁之餘亦不失軟滑,而且被炙烤的表面,亦令賣相加分,叫人留下印象。可惜木耳絲的出現卻叫人失望,其味無法和湯底呼應是其一,過硬的質感和其他材料欠缺協調是其二。但意想不到的竟是屬於配料的蔥花,蔥花的清新和濃厚的湯底竟有妙絕的化學反應,如果說蔥花是這碗麵的靈魂亦不足為過。我認為如能去掉木耳絲,以多一把蔥花代之,這碗麵應該有更佳的表現。

新九記粥麵

我對農曆新年是有點既愛又恨。花紅的發放,紅包那采頭以外的增益,都叫人期待。然而接二連三的應酬,一頓接著一頓的飯宴,無論是精神或是肚皮,都叫人累極了。 這些時候,可謂聞肉香而卻步,一碗清粥反而叫人響往。我在灣仔區工作,有差不多十年了,平時午飯是很少吃粥的。皆因基層的我,工作上或多或少都牽涉到體力,一碗粥是不能給我支撐一個下午的,然而今天我卻摸進新九記的大門。 位於大王東街的新九記粥麵,間中也有光顧,多數和膩滯的腸胃有關。只是有點想不到這間小小的粥麵店,會被米芝蓮收入冊內,算是有點意外。 這粥麵店和一般的粥麵店沒太大分別,都是供應生滾粥和雲吞麵之類的食品。較有特色的是晚市的粥底火鍋,光顧的也多是街坊熟客。 當天我點的是魚腩粥,雖然魚腩的份量不少,但粥底卻有點瑕疵,綿滑度稍嫌有點不足,雖仍可接受,但相比於何洪記和羅富記,始終令人有稍遜的感覺。可幸魚腩的素質給這碗粥拉回一點分數,鯇魚腩的鮮味和粥底在味道上融合得不錯,加上碗底放了不少薑、蔥和生菜絲,清新的香味令整碗粥活起來,增添了層次和變化,頗叫人欣賞。只是當心魚骨就是了。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雖算得上水準,但不見太突出。除了粥底火鍋是比較新鮮一點外,其餘的都走不出傳統粥麵店的範疇。然而守住傳統並不是件壞事,畢竟好吃的廣東粥,都是合格的粥底加上新鮮的材料而已。

La Parole

在香港要吃一頓西餐,並不算一件困難事,但如果再將其細分,當中還是有級數之分。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一串類似法文的英文字,往往會叫其卻步。 我的英文不好,對於那些站著坐著都是老外的餐廳,我是少有光顧。但當看到報刊介紹這間法國餐廳,我就有一試的衝動。這間名叫 La Parole 的餐廳,座落於文咸東街 22-26 號 3 樓。吸引我的除了是這裏的主廚據說來頭不弱,而且還有社企背景,在吃飯之餘,還可作點善行,著實一舉兩得。 我來的時候是接近下午三時的落場時間,侍應深怕未能為我提供服務,他一邊告訴我餐廳的狀況,另一邊則走到廚房內,看能否為我提供午餐。過程禮貌周到,頗有待客之道。而最後我亦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 在他們徐疾有致地為我設置餐桌,同時亦遞上餐牌。午餐的選擇大約有四、五個種類,但全以法文表述,雖然還附加了英文解說,但除了牛、羊、魚,之類的單詞是我看得懂外,其餘的我都不知是什麼東東。既然如此,我便禮貌地叫侍應為我略作介紹。雖然他沒為每道菜作解說,但他建議著說,這裏的羊和牛都甚具水準。正當我為羊和牛之間躊躇之際,他便說:「就嘗嘗我們的牛肉吧!」我欣然答應。接著是前菜,我可挑選沙拉或餐湯,亦在他的建議下,我點了沙拉。 在等待上菜的時候,我才稍有閒情地看看四週的環境。這裏沒有華麗的裝潢,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精緻和優雅,格調之餘亦沒有拒人於千里之感。 先上的是一道小食,出菜的年輕女侍應以外語為我介紹。我不諳外語,便禮貌地詢問這是什麼來。她說這是道水欖小食,並不屬於午餐之內,是餐廳特意贈送的。 想不到我連相機也未從背囊裏取出,他們便贈上一道小食來逗人家高興,實在令人欣賞。 這道小食的底層是質感帶脆;類似法式的麵包薄片,上面放上切得細碎的水欖和一小塊番茄。我本不太喜歡水欖那具個性的味道,然而這裏的應該是經過調理,水欖的味道雖仍在,但已經變得調和可親,加上番茄的甜味作領和麵包脆片的質感,令我對水欖有所改觀。而且清新兼沒什麼調味作干擾,最好用來清洗一下味蕾。 逗人小食出現後,前菜的沙拉接著上場。這是一道西班牙火腿配甘筍絲,這回仍然是年輕女侍應為我作雙語介紹。西班牙火腿的份量比我想像的多,沙拉汁帶芥末的味道,香而不嗆,可能是法式芥末。酸度不強,反而帶出一份溫柔的甘甜。火腿鹹香微帶陳木的味道,猶如成熟女人的韻味,加上調汁的輕甜,帶點不覊的芥末香,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