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2的文章

易牙妙手

易牙,春秋齊國人,雖擅長烹煮,卻為討好齊桓公而親烹小兒奉之,如此殘忍,縱能駕馭天下美味,也不見得是個明白飲食真意的人。所以我並不喜歡這餐廳的名字,但名字歸名字,我仍是來到位於銅鑼灣的易牙妙手,為的是近來經常吃的台灣牛肉麵。 那天到禮品中心換了信用卡禮品後,便沿著駱克道直走到金百利廣場,他們的餐廳設於廣場內的飲食樓層,要順利到達必須依靠昇降機,這是舖租高昂的香港的一種常見的食肆生存方式。他們的餐廳雅緻整潔,有點西式與和風的混雜味道。我於下午茶時段來到,但我點的是台灣牛肉麵午餐,本另點一個炸番薯什麼的小食,可惜因售罄而改點了個花枝羮。 先來的是牛肉麵,習慣先嚐口湯,濃鮮純和的味道令我非常欣賞,牛肉的鮮和蔬菜的甜,融和協調,單品也不失禮。至於牛肉方面,用的雖不是腱肉,但味道和湯汁有良好的呼應,不失整體性之餘亦能發揮出牛肉的風味,而麵條方面呈扁長身,有點兒鹼水的味道,但影響不大。單看格局,應是麵廠的出品,當中的小麥風味和嚼勁也有適度的呈現,配合湯和肉也達至平衡調和之效。整體來說,香料的位置不太重,反而在味覺的調和上做得很不錯,尤其是番茄、蘿蔔和牛肉的配合,頗叫人欣賞。   然而花枝羮卻未見出色,羹底是大腸麵線的基調,而味道也是那種調子兒,由於味道主要是調出來,所以有濃厚小食的風格,當中的花枝片份量不輕,但和羹底未能產生良好的協調,有點貌合神離的感覺。口感在花枝的獨撐下也略感單調,未能呈現屬於小食的惹味搶眼。  雖然花枝羮未能討我歡心,但牛肉麵的味道可彌補當中倒失望,而且這裏的牛肉麵和銅鑼灣的程班長與旺角的西門町,風格上有點不同,新鲜感猶然而生,今人留下印象。

有緣小敘

位於佐敦的有緣小敘是間小型食店,特意前來一嘗,全因電視節目中介紹過的一款陝西麵食,它的原名是個多達數十筆劃的中文合成字,音讀成Biang。 無論是陝西風味美食還是這款有趣的Biang Biang麵,對我來說都是陌生中的陌生,一般有關飲食的書也不容易找出其資料,最後在互聯網中才尋得其蹤影。所謂的Biang Biang麵其實是一款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的知名傳統風味麵食,屬於扯麵類,麵寬而厚,猶如褲腰帶般,所以又名腰帶麵,其口感帶勁,食前加入臊子或油潑辣子,味辣而香。  別看他們店子小小,所供應的食物種類卻不少,無論是各式餃子、油潑麵、臊子麵,還有西安著名小食的肉夾饃,充滿著黄土高原的風味,而我點的是油潑Biang Biang麵併驢肉。 所謂的油潑,有點像廣東人的撈麵。而Biang Biang麵則和它的別名一樣,猶如一條腰帶般,整個碗子中就只有一條長長的寬麵,吃的時候要將澆到麵上的味料香油拌勻。麵條有很好的嚼勁,蛋和小麥的風味調和得很好,而油潑的味道以香為主。由於我點的是小辣,所以辣味和花椒的香味都不強,加上炸蒜和一些類似炸海苔…等,香料混之,形成一種微妙的複合香味,叫人欣賞。而味覺上則由調味料帶動,當中應該有「師父」的存在,但整體調得醒目、適口,加上微微的香醋在當中緩和,我倒覺得沒什麼不妥,反而還有點欣賞。 相反驢肉就不甚討好,肉的味道完全給鹹味取代,質感上是可以的,但整體給人罐頭食品的感覺,加上是冷食,表現上有點強差人意。然而驢肉難得一嘗,縱使不太令人喜歡,也不覺枉然。  陝西菜屬於秦隴流派,是中國四大菜系以外最為人留意的,其風粗獷、實惠,濃郁、醇厚。雖然一道冷驢肉並未為我所欣賞,但其獨特的風味和體驗,對於一個南方小子來說,絕對值得一嘗。

自家烏冬

早前到公司位於柴灣的貨倉清理舊物,工作了整個上午的我,離開時已經接近午飯時段,為免奔波,我決定在地鐵站附近完成我的午膳。 由於是午市稍前的時候,新翠商場內還未出現午市的人潮,但位於商場內的食肆,已經和我的記憶有相當的出入。美心快餐移了位置,多了壽司店和咖啡店;從前的粥麵店位置,現在已經是自家烏冬,還有旁邊的味千拉麵。 據說知名飲食達人鄭氏,是一手將味千拉麵引進香港的人,而自家烏冬是他和影視名人……等,共同擁有之物。回想當初的飲食達人,現在現已經變成生意人了,畢竟切魚生所賺的錢,始終不及投資或攪生意的來得快。  來到這樣的連鎖店,看的並不是廚師的技藝,而是餐廳運作和中央食材處理的系統是否完善。味千拉麵我曾領教過,覺得不甚了了,而自家烏冬則從未嘗過,於是那天我便踏進自家烏冬的店門。 雖然店子以烏冬為主,但店內的食物款式也相當多,而我則選了一個獎門人海鮮蝦湯烏冬,另加一份七味炸豆腐作小吃。先來的是海鮮蝦湯鳥冬,我先嚐了口湯,口味鮮甜適口,當中的蝦味很突出,有星洲蝦麵的影子,而這裏在控制蝦鮮在湯汁中的發揮上,顯得更為細心,沒有一股腦兒的蝦味,反而在蝦鮮之餘亦不失調和細膩,令人感覺良好。至於烏冬麵方面,除了稻庭之外,一般都帶粗獷的一面,能做到麵質軟滑,口味調和,與湯汁協調平衡,已經是不錯的了。反觀海鮮方面,今我感覺有點失色,雖然當中的陣容不弱,分別有青口、小蝦、蟹柳、雞肉和帆立貝。但帆立貝是即食小吃加工而成,小蝦雖連殼但素質一般,蟹柳是仿真品,只有青口給人海洋的感覺。雖然如此,但整體其實也不賴,只是小蝦和帆立貝將海鮮的感覺拉低了而已。   日式炸豆腐並非新鮮事,但這裏的豆腐很嫩,而面衣負責提供質感和調味,既簡單又具層次,也算不錯。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都令人有滿意之感,尤其是蝦湯的調配和炸豆腐的表現,縱然海鮮方面令人有點在意,但並未令整體的表現變差,於連鎖食店的類別而言,水準已算不俗了。

西門町台灣麵食

對於台灣牛肉麵也好,台灣小吃也好,由於早前吃到的都有點參差,內心難免有點不甘。在香港這個號稱美食天堂的地方,怎會容不下同樣屬於中華一族的坊間美味。雖談不上鍥而不捨,但再三在網絡中搜尋可能存在台灣小食風采的店子,這次我便選了這間位於旺角通菜街的「西門町台灣麵食」,其主要原因是他在網上的點評看似有點俊。 雖然旺角有不少值得留意的食肆,但若把旺角說成是個美食之地,倒不如說它是個潮流的前哨站,好像葡撻、日式墨魚丸、韓式炒年糕、台式特飲……等,哪一款新穎的小食不是先登陸旺角後才給發揚光大。不過來去匆匆也是旺角的特點,所以對於到訪位於這裏的「西門町台灣麵食」,起初我是有點擔心的。 由於通菜街屬行人專用區,在排滿兩旁的攤檔所遮蔽下,店舖反而顯得隱蔽和帶點異色風采,而位於這裏的「西門町台灣麵食」亦不例外。來到他們的店子是午後的時段,我沒有留意他們有否下午茶餐的供應,因為紅燒牛肉麵我是要定的了,只是在小食方面我是多了點考慮,最後我選了鹵水蛋豆腐。 牛肉麵未到,我已經聞到店內滿有紅燒牛肉的香氣,這不禁令我對這碗還未到我面前的麵條多了點期待。當麵條來到時,我更加確定碗子盛著的是我想要的味道,心想這次總算遇到碗像樣的紅燒牛肉麵了。我先嚐了口湯,湯汁鮮中帶甜,體質不算厚重,但配上牛肉汁時卻顯得很協調。麵條不算特別,應該是麵廠的供應,但麵條其實毋須為特別而特別,能夠協調和配合當中的食材和湯汁才是真正的要求。至於紅燒牛肉用上的是腱肉,醬油和香料所產生的複合味道,令腱肉展現出深厚而豐富的滋味與層次,令人欣賞。再加上香菜作點綴,令風味顯得更佳。   個人認為台灣的鹵水功夫很了得,所以才點了鹵水蛋豆腐。這裏的鹵水似有若無,輕輕地托住蛋和豆腐,令兩者恰到好處地發揮著自身的味道,加上香油增香,令人更添食欲。 雖然鹵水有增鮮提味的效用,但若只為此,醬油、醬汁已可辦到。鹵水真正的用處是理順食材的異味和防腐,但現今我們已有電冰箱,人們已經不需要擔心吃剩的食物,明天會否腐壞,所以鹵水的獨特之處就只剩下理順食材異味這一環。要在撫平食材異味的同時,又不過分干擾食材本味的發揮,這才是鹵水好壞的其中一個重要點子。這裏的鹵水雖算不上精彩,但深明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