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3的文章

肉骨皇

對於食物的正宗與否,我並不追求亦不會抗拒。對我來說,正宗更像一種體驗們元素,所以當得知人家自稱是正宗,而我的錢包又承受得來的時候,我是不會讓體驗正宗的機會白白流去的。而大坑浣紗街就據說出現正宗的肉骨茶云云。 這間名叫肉骨皇的星馬菜館,據說有下午落場的時段,所以我這個三點不露的傢伙也要將到訪的時間稍稍提前。既然人家叫做肉骨皇當然要嘗肉骨茶吧!除了一道檳城香濃肉骨茶外,我還點了個焗咖揶多士伴雪糕作餐後甜品。 大坑原先只是個傳統的老舊社區,除了大坑村民一年一度的舞火龍活動外,這裏其實算不上是一個令人注目的地方。但不知何時開始,這裏竟逐漸變成一個美食匯聚的地方。據說是由於這裏對私家車的停泊比其他地方相對方便和自由,久而久之便累積了一班有點消費能力的顧客群。我没有私家車也不是大富貴,但這區的消費水平並未去到高不可攀的程度,反而特色的東西倒有不少,或者這就是大坑惹人喜愛之處吧! 先來的是檳城肉骨茶,而這道肉骨茶也比一般的來得駕勢,因為他們的肉骨茶是配上助熱的火爐,感覺像吃火煱般,只不過湯底改成肉骨茶而己。未吃前一位像是店主的男士為我把火爐的火力調校好,而這個火爐連同罌罉都精美別緻。由於早前在「迷湯」吃過肉骨茶配飯而感覺良好,所以在等待肉骨茶沸騰時多點了碗白飯。 總算給我等到肉骨茶煮沸,隨即嚐一口,但由於是沸的,縱使在湯匙上已稍微放涼,仍然有點燙傷舌頭。湯汁的主調濃郁中帶股柔和的酸味並與點點鮮味結伴,屬於藥材的甘苦味未見突出。雖然那份柔和酸味帶著藥膳的影子,但感覺上稍欠歷練。然而材料相對地豐富,除了不可或缺的排骨外,還有金菇、枝竹、豆泡、油條……等,各樣材料和肉骨茶也有不錯的呼應。配飯也覺滋味,尤其是白飯淡化了藥材的味道,還原茶湯中的鮮味感覺。當然油條也是功不可沒的,個人認為它和肉骨茶的味道是非常配合的。 我的肉骨茶只吃了個開頭,竟然端上甜上來。桌牌上明確寫上需時三十分鐘製作,現在竟然接著肉骨茶不久便出現。我只得眼巴巴地看著火爐的熱力將當中的雪糕溶化了一半,在控制出菜的時間似乎有改有的空間。話說回來,這道甜品也真夠大,原本以為是一個人的份量,但眼前的似乎有點超過了。當中的焗咖揶多士有點似台灣的「官材板」。蒜容牛油在麵包的表面焗出一份惹味香脆,麵包中空所藏著的咖揶醬則提供著甜品應有的甜味,與焗麵包相配算是調和,

糙米家

近期對健康餐廳的留意多了,在搜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閒名叫糙米家的健康飲食餐廳,由於店子位處灣仔區,在腳程上對我來說是便利的,所以我挑了個下午,特意前來品嘗他們的健康飲食。 雖然灣仔是個旺區,但店子卻隱於機利臣街中,加上舖前還架了不少攤檔,如非識途老馬,要發現它的位置也非容易。但可能是租金相對吸引的緣故,在這條小街中其實經營著不少有趣的食肆。 姑且以病愈後身體欠缺活力為理由,但其實和我那三點不露的個性脫不了軌。來到糙米家已經是人家吃下午茶的時段了,幸好餐廳的主菜沒有落架的時限,於是我便埋首於餐牌裏頭,嘗試在當中找到有趣的東西。由於店名的關係,糙米飯彷彿成為了這裏的招牌,而菜式亦以三個主題為主,分別是沙拉、糙米飯和健康煮。雖然一道豬扒煎蛋糙米飯賣相誘人,但健康煮是何方神聖反而更加激起我的好奇,於是我點了一個豆漿雞絲健康煮的套餐。 餐廳簡約明亮,給人點點新紀元的感覺。由於入座時是非繁忙時段,適度的客量令餐廳的氣氛倍覺舒適,幸好背包內帶有書展買回來的新書,要不然就要錯過這悠閒閱讀的時機。 令我暫時放下書本的是屬於前菜的迷你什菜沙律。建構這道沙拉的蔬菜也算豐富,約三種不同種類的萵苣、青瓜片、車厘茄、玉米和紅蘿蔔絲,在口感和口味上有著不俗的層次,令人看見用心,雖然沙律汁用了較為一般的日式芝麻沙拉汁,但整體仍算不錯。 接著是紅棗杞子牛蒡茶,這道牛蒡茶清甜適口,口味上比較像一般的紅棗密,杯內的紅棗和牛蒡塊算是為了這杯茶添加一點實在感。雖然這道牛蒡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能力,但喝下這溫和滋潤的飲料,仍然叫人感覺良好。 屬於主菜的豆漿雞絲健康煮終於上場。這道健康煮的定義在哪裏?我並不清楚!但這道菜是可以配糙米飯或米線的,如果配上糙米飯就變成泡飯,配米線的便變成湯米線。從這個結構來看,湯汁可算是這一道健康煮的關鍵。我未嚐過以豆漿為元素的湯底,想不到這個豆汁湯令人頗感舒服,豆汁的溫柔配以雞或肉所燒成的清甜湯頭,口味上令人有點想不到的協調,再加上菜瓜的甜味在裏頭運轉,給我這個病愈者舒泰安然的感覺。除了湯外,菜、瓜和菇菌的份量也不少,難得整道菜都在僅有的調味下運行,讓食材展現自己的天然味道,而糙米飯在湯汁的調和下,亦見協調適口。整體令人滿意,個人認為,這道健康煮對身體狀況欠佳和胃口難開的人是頗適合的。

麗姐廚房

自感冒後身體仍未回到十足狀態,在飲食方面依舊保持著謹慎的方針。聽聞灣仔除了樂農外,還有一間名叫麗姐廚房的素菜館是頗有評價的,於是週末的午後我便來到灣仔譚臣道。 麗姐廚房和樂農是有點相像,除了大家都是素食餐廳外,兩間餐廳都位於商廈的樓上單位,唯一不同的是麗姐廚房多了點宗教情懷。然而店內牆壁雖張貼了不少心靈話語,但無改店內那點點草根的感覺,整體而言是有點像大眾食堂。 我打開餐牌嘗試找些有趣的素食小菜,雖然我已先點了壺熱茶,但在我不斷翻看餐牌的同時,侍應也不忘前來幫我開導。最初她是給我推介比較經濟的午市客飯,但當我表明心意後,她便為我介紹這道素食咕嚕肉了。 約等了一刻鐘左右,咕嚕肉和白飯同時上桌。所謂的咕嚕肉其實是生炒排骨的變奏,據說這道菜流傳到歐美時是頗受當地人的歡迎,奈何他們並未習慣用舌頭吐出肉裏頭的骨頭,所以廚師索性將排骨改成肉塊,那就沒有吐骨的麻煩,而咕嚕肉才真正在外地流行起來。由於這裏是素食館,無論有骨無骨都無可能出現在這裏,取而代之的是名叫猴頭菇的菌類。雖然我知道這道素菜是用猴頭菇來做,但咬下去時真的葷素難分,當中的質感和肉真的不分軒輊,這都歸功於猴頭菇的處理和炸衣的提味,而酸甜汁亦調得調和適口,只是炸衣沾上酸甜汁後,香脆的外衣很快便受潮變軟,所以只有頭一顆我是嚐到外脆內軟的口感,其餘的雖不至太差,但香脆的感覺顯然無法找回。 至於白飯方面,從外觀看很難界定它是碗糙米飯還是一碗普通的白飯上掉了幾顆紅米和麥米進去。雖然如此,然而這碗白飯還是可以的,加上適口開胃的酸甜調汁,頗能下飯之餘亦令人忘卻對這碗飯的身份懷疑。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尚算可以,但服務、環境和菜式上都不及樂農的細緻。然而據聞他們於平日的午餐時段會推出經濟實惠的午市套餐,而且這裏佔地相對較大,對於在附近上班的素食打工仔而言,不失為一個午膳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