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三洋餐廳

一般來說茶餐廳都會以大眾化的方向定位,雖然還是有些茶餐廳將自己提升至更高級的層面,而且亦頗為市場受落,然而要在市場中站穩陣腳亦不止一途。 三洋餐廳的分店不少,走的亦是大眾茶餐廳的路線,令他們有所不同的可能就是他們的招牌湯飯,單在招牌上寫上「湯飯皇」三字就明白他們的自信吧。 在我兒時的印象,湯飯是餐桌上沒好料時的下飯手段。在此我並無貶意,因為能夠以湯和飯已經很不錯的了,如果淪落到以清水或茶來泡飯,那才真的叫人無奈。 所以湯飯雖算不上上菜,但也絕對不下品。那麼怎才算得上湯飯皇?當然離不開一個靚湯底吧!據說這裏就用上雞、豬和魚的素材來熬湯。 有見及此我當然不會錯過這道招牌菜,他們的湯飯很有趣,除了不可改動的湯底外,還要選取兩款食材和一款蔬菜同煮。而可供選擇的材料也不少,當中以魚頭、魚骨、魚腩等較熱門。然而當天沒什麼興致啃骨頭,於是我點了鯪魚球、豬粉腸和油麥菜這個組合。另外他們還會附上調味豉油,結構上和生滾粥有點相似。 湯飯端上來時熱氣騰騰,毫無疑問是現烹的。我先嘗了口湯,口味鮮甜濃郁,可感到材料在湯液中的作用,但亦有調味料的痕跡,整體是有點跳,然而配上白飯卻剛好。鯪魚球稍微有點袖珍,但魚肉仍屬彈牙味鮮。而豬粉腸卻修剪得太乾淨,沒有了依附在腸邊的油脂,因此粉腸的味道就打折扣了。 綜合來說這個湯飯還是不俗的,湯、菜、飯,混而合之,是坊間較少見的,而收費卻未及三十元,算是經濟可口。美中不足的是湯味較重,未能一飲而盡。

永合隆飯店

燒味是流行於廣東的美食,香港和廣東一脈相承,所以香港的燒臘飯店可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燒味離不開燒烤,而燒烤本是種比軟單純的料理手段,要在烹調手法上變化並不容易,所以能夠在云云對手中脫穎而出實屬難得,而永合隆飯店就有這方面的能力,他們的脆皮燒肉可謂遠近馳名。 要做到俗稱「芝麻皮」的脆皮效果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就連某些有名的老外廚師也懂得當中竅門。據一些老師父說,當中最關鍵是豬皮的素質,如果豬皮在運輸途中被壓傷的話,那是怎樣也燒不出「麻皮」的。而永合隆的燒肉除了皮脆之外,他們是少有仍保持以炭火燒烤的店子,所以他們的出品縱使價格比同類型店子略高,仍不失捧場客。 當天來到他們的店子,裝潢上仍保持著坊間燒臘店的粗獷,給人地道的感覺,而一碟雙併燒味飯售價五十大元,兼送清茶一杯。 這裏的燒肉差不多是必然之選,但特意前來品嚐卻只吃燒肉一道似乎有點保守,於是再選切雞併上,成為一道燒肉雞飯。 不知是否因為雙併的關係,燒肉顯得有點零碎,而燒肉皮仍保持脆度,但離「芝麻皮」還有一點距離。至於由炭燒所留下來的滋味,只怪我的舌頭遲鈍而未能嚐出,但肉質仍是軟嫩的,當中的醃製和調味居功厥偉。切雞方面也算到位,但最為人留意的竟是調味薑油,由於薑油中滲進一些香辛料,令當中的香味更具層次之餘,亦讓這裏的薑油顯得別樹一幟起來。最後當然不可以忘記白飯,一碟好吃的燒味飯,白飯的好壞足以影響整體的表現,而這裏的白飯亦沒叫人失望。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算不上極致,全靠調味上做得到位才令整體表現突出。然而坊間燒味店之出品每有參差,如果不欲掃興,來這裏吃碟燒肉飯也是個好提議。

蘭香麵家

無論是雲吞麵、魚蛋粉、牛腩麵,香港的麵食其實一直在演化中,但有時這種變化並不起眼,所以在一般人的眼中,香港的麵食離不開幾間有名的麵家。 要找出這些隱於市的麵店並不容易,除非店子就在你左近,要不然途經走過也未必知道裏頭有寶。幸好現今資訊發達,借助媒體和網絡的力量,要找出有趣的店子也不需過分依靠運氣。 位於柯士甸路的蘭香麵家正是好例子,對於識途老馬而言,蘭香早就是名店。但對我這個香港仔來說,柯士甸路仍然是我心中的小韓國。 老實說,蘭香麵家是有點其貌不揚,而且門面也很容易叫人走眼。店內的装潢和一般街坊式雲吞麵店差不多,然而他們的招牌並不是雲吞、水餃。 他們的雞腸、栢葉、冬菇,堪稱店中三絕,來到他們的店子當然不會錯過吧。所以我將雞腸、栢葉和冬菇一併加進湯麵裏頭,形成一碗三併麵。 這裏的麵條不過不失,湯底鮮味淳和兼帶有雞湯的風味。栢葉爽脆而且是末經漂白的原型。冬菇厚身,味道亦見濃郁。但最妙的卻是雞腸,材料是不甚了了的下水料,想不到竟調理得香軟嫩滑,著實令人回味。 想不到這般的麵店,竟有這不一般的雞腸料理,實在令人意外!優質的材料要弄得好吃是應該的,將下等的材料弄成好吃的料理才可稱得上水準。

隨筆三

我有位朋友,她非常喜歡寵物,家中飼養了好幾頭小狗,還經常和我分享牠們的可愛照片。雖然小狗確實是可愛的,但每次我都會和她說,我是不能養寵物的,原因是牠們接近必然地早於我離開世界。 朋友看到的是寵物和她一同渡過的歡樂時光,我看到的是與寵物離別時的傷痛。這不存在對錯之別,只是我和她看事情的方向有點不同吧了,而這更令我明白自己比別人更介意傷痛。 不諱言,我曾想勝過痛苦,而且也曾以為自己做到了。為了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我有時會在腦海中推演出可能出現的痛苦境地,好讓自己能夠適應適應。可惜最後我發現痛苦是不可以免疫的,當深切的傷痛來到時,人可以不堪一擊,而這是個令人非常沮喪的時刻! 看得破不代表放得下,我開始覺得痛苦不可免疫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本來就是一趟功課。無論你如何想盡辦法走堂,或是高估自己能夠應付這趟功課的能力,由生離死別所帶來的這趟人生功課,都會重新敲擊你對生命的估價。雖然我們還是可以拖延做這功課的時間,但最終我們都必須為自己的生命交出這份估值報告,縱使各人的答案和遞交方式都不盡相同,但大致上都希望能夠無怨無悔吧!。 站在終點線前看起點究竟是哪個光景?那一刻的無怨無悔和估值報告中的又是否相同?我想沒有人可以確切回答。但無論如何,在報告還未交到考官之手前,我仍會以認真負責地看待這功課,並以此為我走下新一步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