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云:一不離二,二不離三。週末下班,決定再嘗一回素菜,目標本來是位於上環的天然齋,其位置剛好是之前光顧過的素藝社的對面。由柴灣乘地鐵到上環彷彿有點遠,適逢他們在灣仔有分店,雖然灣仔和上環只差幾個站,但感覺上好像可以省點時間,於是人就來到了灣仔謝斐道的杜志台。 雖然比不上銅鑼灣,但灣仔其實都是港島區的一個熱鬧地段,只是離開主要的軒尼詩道愈遠,其熱鬧程度便會遵從平方反比定律,所以這一段謝斐道便稍微清靜了點。話雖如此,這裏其實也聚集了不少食肆,相信入夜後這裏應會有另一番景象。 我不怕環境冷清,只怕食肆下午落場,相冲著我那三點不露的習慣。這齋舖不但沒有落場,還有下午茶時段,加上裝潢雅緻,清靜中見品位,頗合我心意。 下午時段這裏有大眾化的客飯套餐供應,除此之外還有精緻的小菜。當我打開餐牌,已經看見冷盤小食類有我一直想嘗試的素刺身,然而主食方面卻令我有點躊躇。本來想點個以素鱔為材料的小菜,但小菜配的是包並不是米飯,對於有點餓的我,心理上總欠點充實感,最後在店員的建議下點了個金針雲耳猴頭菇蒸飯。 先來的是三色刺身,三文魚丶吞拿魚丶鮑魚,有很高的像真度,原料是可塑性極高的蒟蒻。由於蒟蒻本身沒有味道,當中的味兒都是調出來的。雖然魚生的口味滿充實,但三文魚的脂肪味和呑拿魚的血腥味是難以塑造的,所以必須借助日式芥未來勾出對魚生味道的聯想。而素鮑魚就好很多,雖然同以蒟蒻為材料,但質感和魚生卻不盡相同,相信是悉心調校後的結果,無論食味和質感都幾可亂真。 接著的金針雲耳猴頭菇蒸飯以韓式石鍋作盛器,由於石鍋的溫度,飯品倍覺新鮮熱辣,格局上有金針雲耳蒸雞飯的影子,當中雖然沒有甘香的雞油,但調味上做得豐富滋味,加上猴頭菇的質感,令人葷素難分,還有紅棗在當中發揮妙趣的作用,頗叫人驚喜。但最令我欣賞的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香料,那幾片嫩薑的味道,彷彿弄活了整鍋飯。 令人滿足的素飯過後,好應該讓精神同樣得到滿足。面對著屬於素菜館的清靜閒逸,喝杯茶再看看書,精神和腸胃都得到素淡的滋潤,這種一個人的天堂並不是我吝惜於和朋友們分享,只怕人們未能輕易領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