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5的文章

Cafe Idea

偶然在報刊中看到一篇西餐廳的推介文章,其餐廳座落的位置正是紅磡商業中心下的紅磡廣場。那可是我常經過的地方!心想有機會定要去嘗嘗。說時遲那時快,要到紅磡的工作竟在這時出現,隨即嘗試調動當日的行程,並企圖將在紅磡吃午飯的環節安插到行程中。 論面積紅磡廣場是個大型商場,但論熱鬧的程度,除了地面的那層較聚人氣外,其餘的地方都流露著點點陰沉和神秘,人在裏頭逛猶如走進科學怪人的巢穴般,當中那份探奇所引發的刺激感,說不出地引人入勝。當然,這裏是沒有科學怪人的,但商舖中也不乏經營著古靈精怪的行業。 這商場內的食肆有點零散,樣式亦比較單調,當中以茶餐廳為多,主要聚集在較吸人氣的底層,而 Cafe Idea 亦是其中一員。 Cafe Idea 不是茶餐廳亦沒有西餐廳應有的格局,定位上應屬於咖啡屋餐廳,舖位不算大,位置也不大顯眼,廚房以外就只能擺上幾張桌子。午餐以意粉為主,亦有日式丼飯供應,我來到時是午市的尾聲,但店內仍有好幾位食客,搭枱已經是無可選擇的手段。 始終是間小型食店,午餐內可供選擇的樣式不太多,而我點上的是蘆筍大蝦燴意粉,而飲品則點了咖啡。兩者差不多同時上桌,意粉的份量足夠,還附上一塊麵包。意粉的質感不俗,蘆筍站穩其點綴的位置,大蝦肉質爽口但蝦味薄弱。整體味道香滑適口,胡椒的香氣壯實,協調上亦見到位。以味論味屬四平八穩之作,獨到和精彩就顯然沾不上邊兒,當中的咖啡更是普通中的普通。 出品正常但欠缺驚喜,環境亦見侷促,本應只屬平常之作,然而這裏卻有一股其他餐廳沒有的味道,那就是人情味。這濃濃的氣息籠罩著小小的店子,食客和店主互相寒暄,氣氛融洽如老朋友,連我這位初次來的陌生人也彷彿成為他們的朋友般,令人有種說不出的暖意,希望店主秉承這種辦店風格之餘亦不忘在料理上多加鑽研,那絕對是食客之福。

雞記潮州麵食

昂貴的租金在香港確是個問題,尤其是在重點的商業區,然而在供求這經濟學原理下,付得上這種不太合理租金的其實也大不乏人。不論是打腫臉充胖子,還是每年都有過千萬營業額以上的公司,都表明香港這個地方只願意留位置給勝利者。你可以稱這為殘酷,也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的法則,無論如何,追逐這種所謂勝利的人從來都沒少過。 所以除了那些老舊的工廠區,尖沙咀也是我其中一個工作重點。但無論是出於工作,還是純粹的偷閒寫意,尖沙咀對我來說都不是個好逛的地方。人行道經常都擠滿人,有時為了能順利通過甚至要走出馬路,雖然這地區還是有讓人感到從容的地方,但肯定不是商舖林立的地段。 所以我盡可能都不會在這個擠湧的地區午膳,然而功利本身是種強大的動力,人們借助這個地區的特殊養份前仆後繼地嘗試締造自己的傳奇,這份活力最後成就了這裏的多姿多采,而食肆當然也不例外吧。 雞記潮州麵食座落於尖沙咀加拿芬道也有好一段日子,店子小小卻以炸魚片和炸墨魚餅作招徠,成品金黄香口,單看貼在店面的圖片已可令人垂涎,幾次經過他們店前都有一試的衝動,奈何通常都有工作在身,時間亦不容易做到相應的配合,最後只好借著年假的便利才能如願以償。 三點不露的我正好躲過午飯的繁忙時段,所以縱使雞記的座席不算很多,仍能找到個舒適的位置。由於經常走過他們的店前,他們的招牌菜心中已略有掌握,於是一道紫菜墨魚丸豉油皇撈麵再加一碟蝦子油菜便成了我的餐單。 先來的是紫菜墨丸豉油皇撈麵,經調配過的醬油和帶嚼勁的寛麵顯得很合拍,如果再添一點香辣度就更妙,而桌面上的辣椒油正好派上用場,至於紫菜墨魚丸是以油炸的方式料理,從温度上判斷相信是現炸的,所以倍覺香口,而且混和其中的點點紫菜亦發揮著風味,美中不足的是墨魚的味道稍微欠充實。 接著的是蝦子油菜。在粉麵店中油菜是常見的小食,但以蝦子配之就不太常見,想不到蝦子的獨到風味和蠔油的鮮度是挺配合,令這碟簡單的蔬菜平添幾分欣賞的空間。 如果不是在假日的非繁忙時段,我大多不會在人多擠迫的旺區進入同樣擠迫的食肆,今次總算完成任務,只是不知後會何期。

嫲嫲辣辣

人要有謙卑的心,眼睛才會清明,只不過匆忙的生活節奏有時難以容許人有這一片心境,然而心態有更多時是自己選擇的。忙了一個上午,順理成章地進入午飯時段,但實在不想和洶湧的上班族擠飯館,所以暫時擱置肚皮的需要,直至手頭上的事情辦得七七八八後,剛好過了擠迫的午飯時段。當工作和覓食的壓力同告紓緩,心情不自覺地輕鬆起來,心想,是時候找點吃的了。 畢竟是個港島區人,縱使是以彌敦道為軸心的九龍旺區,我也談不上熟悉,可況是新蒲崗。依稀記得年輕時曾在此區為朋友的年宵花市作幫手,那可是啟德機場還未搬遷的時代,自此之後已甚少踏足此處,直至近幾年始因工作的關係而多了踏足新蒲崗,由於往日印象模楜,對我來說這裏都滿有新奇和趣味。 其實新蒲崗和更新前的觀塘差不多,主要的都是工廠大廈和舊式住宅,而且同樣有很多橫街窄巷,不同的是新蒲崗沒有斜坡,逛起來自然較輕鬆,穿梭其中更頗有獵奇的感覺。除此之外,這裏也有不少食肆,路線上亦多屬大眾化,但自從譽港灣落成後,這裏也開始有點微妙的變化,一些年青、新潮的食店亦漸漸在這舊區中出現。 然而舊區仍有屬於舊區的味道,由爵祿街、康強街、崇齡街繞一圈,有以懷舊粵菜和燒味聞名的得龍大飯店,但獨個兒上粵式酒家吃飯是難以盡興的,轉向附近的雲南小店打主意,奈何又遇著人家休息,最後我被一間川菜飯館的午市客飯吸引著。 這間名叫嫲嫲辣辣的川菜館,裝潢精緻中見格調,論資歷在新蒲崗算是後起之秀,難得午飯時間已過仍供應著午市客飯,加上稀疏的食客令人有包場的感覺,舒爽的心情由然而生,於是人就走進裏頭,點了個客飯午餐,享受著那份偷回來的從容和閒靜。 我點的客飯是宮保雞丁,相傳清代進士丁寶楨被封大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在其任四川總督期間常以一道喜愛的炒雞丁宴客,最後此菜便被人稱為宮保雞丁了。此菜色澤棕紅油亮,雞丁嫩滑,花生鬆脆,味道辣而酸甜。 這種鮮明刺激的口味來到香港是否需要貫徹始終就有點見仁見智了,但無論如何在我面前的這道四川名菜顯然温柔多了,幾乎沒有辣味,調味上亦未見亮眼,材料上除了雞丁和炒花生外還添了點翠玉瓜,令到味覺和口感上都更趨向温和。如果以一頓午餐客飯而言,它已經能讓我送掉一大碗白飯,整體的表現其實是可以的,只是和四川風味稍微有點距離。 隨著年紀漸長,腸胃也沒年青時彪悍,很多時都敵不過一些強烈和剌激的味道。對於川菜來說,除了麻辣之外其多姿多采的

上海真真豆漿大王

依稀記得孩童時是在尖沙咀坐火車回鄉的,在坐火車就等同回鄉的兒時概念左右下,如今仍隱約覺得紅磡火車站有點鄉土的聯想。如果從火車站往機利士南路方向走,又被一股濃濃的殯儀氣息籠罩著,直至走到黄埔新邨才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而夾在其中的蕪湖街仍保持蓍點點老舊的味道,這份氣息還伸延至馬頭圍道方向。 長遠來看,我始終相信香港的地價會每況愈下,因為我實在看不見香港還有什麽經濟誘因,好叫世界的資金繼續流經這個毫無天然資源的小島。當然這不是三、兩年的事情,而是十多廿年,甚至是三十年後的事。所以芸芸眾生仍要為瘋狂的樓價而苦惱,而那些交通不太便利又遠離市區的工業舊區便成為不少中小企的理想聚集地。 正因如此,這天我便來到了鶴園東街,這個位於黄埔新邨盡處的地段,座落了不少工業大厦,當中聚集了不少珠寶商人,還有運載內地旅客的旅遊車群。感覺上是稍微有點雜亂,但和七、八十年代的觀塘區相比,這裏已經整潔很多。 辦完事後已經是午飯時段,我匆匆離開工廠區,因為在前來的公車上,給我看見蕪湖街有間名叫上海真真豆漿大王的店子,由於上次未能在荃灣的唯一麵家中吃到久違了的鹹豆漿,所以特地走去看看這位大王有沒有鹹漿賣。 真真的招牌不算特別大,但字體卻有點巨型,而且設計相當簡約,隱約透出點點草根的味道。由於門外的餐牌已經清楚表明有鹹漿供應,亦見店內人客不太滿,隨即便踏進店內,店內幾乎沒有裝潢,體現了功能為本的哲學。對於我這個草根胖大叔而言,這裏反而讓我覺得自在。 我本為鹹豆漿而來,而這裏的招牌又是豆漿和粢飯,雖然還有一些上海湯麵之類的供應,但我已經沒有理由不點鹹豆漿和粢飯了。 鹹豆漿材料充實,油條、榨菜、蝦皮,滿滿地混和在濃郁的豆漿中,奈何豆漿沒見起絮,要吃到一半才看見絮狀。雖然如此,但這碗鹹豆漿仍然吃得叫人滿足。 至於粢飯也令人滿意,足料的內餡加上新鮮軟糯的糯米飯,無論味道和口感都令人回味。 在午飯時段吃了個上海式早餐,感覺充實之餘亦頗見有趣,畢竟香港早已有西式的全日早餐供應,今天早餐這個名詞已經失去了時間的意義。然而此刻我忽發奇想,中國民族眾多,如果能夠結集幾種較有地方色彩的傳統早餐,進而開一間只賣中國早餐的店子,那也不失為有趣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