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7的文章

富粥

萬事都講機緣,吃東西都不例外,如巧遇小店有精美小食,肚子卻饑腸轆轆,人就寧願跑進茶餐廰吃個份量十足的一般午餐,又或走過某香噴噴的麻辣米線店,竟遇著口腔長了幾粒大痱滋,縱使忍痛吃了也談不上享受。 在土瓜灣鶴齡街巧遇 富粥 並不是今天的事,但總是有些緣因讓我和她擦肩而過,然而緣份往往是無心插柳。那天胃口不怎麼好,到了午飯時間也不太想吃飯,剛巧人又在富粥的附近,於是摸上門索性以粥代飯。 香港的粥店多不勝數,當中或有水準上的差異,但出品總是萬變不離其中。然而這間小小的粥店,賣的竟是坊間少見的台山腸粉,所以先點了一道韭黃雞肉腸粉,另外再點了個比較普遍的香煎魚腩粥。 先來的是香煎魚腩粥,粥底方面尚算綿滑,魚腩雖然經過油煎增香,但仍帶點點腥味,雖不嚴重,但不禁有一刻讓我懷疑他們用的可能不是鯇魚。無論如何,除了因為油煎而增加了膩感外,這碗粥還是叫人舒服的。 台山腸粉有點姍姍來遲,但在即叫即蒸的新鮮熱辣下,這點時間是值得等待的。從外觀而論,台山腸粉比廣東腸粉來得粗獷,全因台山腸粉不是用蒸布拉成的,所以才帶著接近外露的內餡和滿佈縐紋的粉皮。但別以這獨特的外貌而標籤別人,這道腸粉的口感軟滑細膩,韭黃的香味謙遜迷人,調味醬油鮮活乖巧,和腸粉異常匹配,加上雞肉的實在,加深了腸粉的層次,香、滑、味佳,令人留下印象。 或者自幼吃慣不經油煎的綄魚腩粥,總覺得清甜的魚肉和米粥非常配合,對於加上油煎這道手續,感覺擾亂了那份原本的清純,不過那道味美的台山腸粉恰好填補當中的瑕疵,兩者相抵,我還是慶幸自己來過這間名叫富粥的小粥店。

龍記飯店

要說中環的結志街,我自然不會陌生,皆因年少時在附近的閣麟街當過打金學徒,那時位於結志街的蘭芳園和新景記我都記得,但龍記飯店就沒什麼印象,或者當時的我還未有足夠的財政讓我輕鬆地吃碟燒味飯吧,所以對她便少了留意。 多年後的今日,結志街的重建項目不幸影響著新景記和龍記,當新景記決定結業之時,龍記已經在域多利皇后街重振旗鼓。新的龍記店面華麗光鮮,起初我還以為是新開張的高級燒味店,後來看過她們店前貼著的文宣,才知道她們曾扎根結志街數十年。當日我看著她重新啟業,門庭若市的情境是免不了,對於怕人多的我,絕對不是個好時機,加上是香港人熟悉的燒味飯,沒有急於品嚐的必要。 經此一次,每當經過店前,都會留意店內狀況,只見生意做得不錯,看來離開結志街後,反而開出一片新天空。其實燒味店在香港實在太普遍,當香港人肚子餓起來,而心裏又有點六神無主的時候,燒味飯往往會在這躊躇的心情下作出了斷。 沉常如我,也是如此。只是人年紀大了,吃肉的能耐已經沒有年輕時了得,燒味飯才漸漸變成偶爾一嘗的美食,然而過於疏離,慾望容易一發不可收拾。當天我就是帶著這份心情來到龍記飯店,心想不理她客滿與否,也要吃碟讓人身心滿足的燒味飯。 幸好上天對我不薄,在適量的食客下仍給我獨佔一張小桌子。店內環境雖沒門面的華麗,但仍是經過一番心思。我拿起放在桌上的餐牌細看,正孝慮吃燒鴨還是燒肉的時候,一道金牌四寶飯卻吸引著我的眼球。 從前的四寶飯和金錢雞、金銀潤…等,都帶點下欄成份,然而今天的四寶飯已經不是從前的頭頭尾尾,當中的紅腸片和半隻鹹蛋關係著四寶飯的標籤,是四寶飯不可缺少的元素,除此之外這裏還保留著燒排骨一道,至於從前的雞肝、鴨肝,則變成了燒肉和切雞。 四寶飯的真髓在於便宜飽肚,在緊絀的資源下仍能一嚐燒味的風味。涀在的四寶則有點像併盤,價錢亦和燒味飯平起平坐,勉強還保留一點懷舊感。 還記得兒時到酒家吃午飯,因為四寶二字有趣,所以嚷著要吃,卻被老媽埋怨,說特意帶我來酒家午飯卻點下欄菜。三、四十年過去,下欄菜不再下欄,而且這裏的燒排骨非常滋味,難怪這裏的叉燒如此有名,畢竟燒排骨和叉燒都是異曲同工的。

大澳德發

那天經過炮台山,在離粗菜館不遠的地方,發現開了間新食店,由於門上掛著一個似曾相識的卡通人物,不禁細看其寳號。這間名叫大澳德發的店子和深水埗德發小廚的名字如出一徹,加上那卡通公仔,肯定是有肥仔廚神稱號的主理人來炮台山開分店了。 認識肥仔廚神並不是因為食物,而是他有份參與主持的電視飲食節目。後來才知道他在深水埗主理著自己的食店,只不過他以晚餐小菜馳名,加上主廚肥仔最拿手的是海鮮,單槍匹馬的我顯然無福消受,於是打消了拜訪的念頭,想不到今天竟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看了看那貼在門外的餐牌,發覺午餐、下午茶餐都有供應,基本上和茶餐廳沒太大分別。本欲一嘗,但礙於當日食客太多,只好另擇吉日。 再來的時候是某週末的下午,目的是嘗嘗他們的午餐。他們的午餐是整個星期編定的,當日沒什麼好料,就要了個帶點小菜風味的珍珠粟米石班塊。 是日例湯是南北杏白菜煲豬肺,卻出奇地在別緻的湯碗中看見紅蘿蔔,不過裏頭應該還是豬肺湯。 不過不失的例湯過後,是珍珠粟米石班塊。賣相一般,有典形茶餐廳的風格。所謂的珍珠是玉米珍珠筍,這種為著讓粟米得到優質的生長環境而摘下來的玉米苗,我是很喜歡吃的。但配上這裏的粟米汁就沒有預期的效果,全因珍珠筍的青草味未能有效地抵消,吃起來有點違和感。所謂的石班塊當然不會是石班魚肉,用上的應該是一般茶餐廳常用的鯰魚柳,魚肉沒驚喜,但魚塊的表面炸得不錯。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這午餐都是一貫茶餐廳的貨色,或者要嘗他們的晚飯小菜才能見真章,又或者這分店走的就是茶餐廳路線,我不知道當中原因,但在合理的收費下,心情亦沒有很大的落差。只不過同樣是午餐,相比起不遠的粗菜館,難免就給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