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2的文章

麥文記

或者近年香港的日式拉麵是有點走上風潮,連帶自己在這陣子也好像吃得太多日式拉麵了,畢竟日式拉麵是少見精雅細緻的,而濃厚重膩的口味,吃得多可會叫舌頭起繭,甚至連腸胃也未必撐得住。可能是這個原因,突然想起令廣東人引以自豪的嶺南美食「雲吞麵」來,於是走訪到位於佐敦的麥文記。 雲吞麵源於廣州,當中名聲最響的首推廣州池記,但自從麥渙池從廣州來到香港後,麥氏一族已經漸漸紮根於香港。時至今日,除了嫡系的麥奀記外,麥氏旁支也有不少,當中的麥文記算是較受人關注的一間。對於麥氏一族的分歧和執拗,我這個只愛吃的人當然不清楚,但看到麥奀記把分店設在他們由來已久的佐敦區,已令人意識到當中的齟齬。   來到麥文記當然要吃雲吞麵吧!另外我還多點一碟油菜。這裏的雲吞麵湯底清晰鮮甜,而麵條口感細緻溫柔,雖帶點咬口,但並不屬於爽脆的類型,應沒太受鹼性環境影響。湯和麵的配合有不俗的表現,當中那點滴的豬油算是功不可沒。然而當中的雲吞卻顯得有點失色,由於內餡全以蝦肉作之,蝦肉的素質自然等同雲吞的素質。而這蝦肉爽脆有餘卻鮮味不足,令雲吞失去了鮮明的味道輪廓,如果能夠加點大地魚碎或蝦子作提味之用,情況可能會好一點。 除了雲吞麵外,這裏的油菜也有別緻的一面。一般香港的廣式麵店,所出品的郊外油菜,通常都澆上蠔油作提味之用。然而麥文記的油菜卻沒有這規矩,若要添加,蠔油不單另上,而且還要多收一塊錢。其實此舉並非全然出於取巧,皆因他們的油菜是以醬油和油份來作味覺的調和,這樣更能將蔬菜的味道給展現出來。雖然蠔油和蔬菜是最佳拍檔,但蠔油鮮度重,而且不少都是以蠔汁加調味而成,若控制不當,蔬菜容易淪為配角,這樣便可能淹沒蔬菜本身的美味了。 整體來說,這裏的水準算不上突出,但亦沒叫人失望。其實現今的雲吞麵水準,在香港已經很平均,當中雖仍有高低之分,但已經不存在獨領風騷的局面,而其中的分野,多是在用心和大意之間給決定下來。

Palco ristorante

位於柴灣青年廣場的 Palco ristorante 其實早在報刊上看過,那時已欲拜訪,奈何時間稍過,記憶便淡下來。直至在電視上看到知名玄學家的飲食節目,才把記憶再次勾起。  來到他們店子是週末的下午,或者我已屆中年,這個青年廣場對我來說是有點耐人尋味的感覺。雖然對它的功能和社會作用有點迷惑,但裏頭有好東西吃,我是不會介意它座落於哪裏。 以義大利菜為主的餐廳設在青年廣場的四樓,當中的建築結構並非專為食肆而設,所以餐廳的感覺並不太純粹,夾雜著點點食堂的味道。而 Palco 則自成一角,算是堅守著西餐廳的應有格局。 時值午飯時段,餐廳內也有七、八成客人。雖然餐牌中有不少值得一試的菜式,但單點比較昂貴,所以還是選了當天供應的午餐,而午餐屬主菜則點了義大利燴飯。   先來的是餐包和牛油,兩者水平均屬一般,雖然麵包內有罌粟子,香味是有所提升,但整體還是欠點驚喜,算是不過不失吧。   接著是當日餐湯,雖然只屬是日湯款,但這道番茄濃湯卻叫人眼前一亮。濃湯呈現著適度的滑順感,滿滿的番茄味料理得鮮甜微酸,不單適口還滿有新鮮的感覺。最妙的是濃湯中還加入一點新鮮的番茄肉,那點點未被馴服的番茄鮮味,配合著滑順的濃湯,令當中的番茄味更豐富複雜,而且更具層欠。口味細緻,令人欣賞。   喝過湯後,前菜的雜菜沙拉便送到桌上來。這道沙拉可配油醋汁或蜜糖芥末汁,當日我選了後者。雖然這道沙拉有芥末汁帶領,但味覺上還是欠了一點領頭先鋒,腸片的味道也太溫馴,而整體的質感稍微有點薄,少了一點咀嚼上的層次。整體來說只能算合格吧。   主菜的鮮蝦什菌西蘭花燴義大利飯緊接著沙拉出現。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他們普遍認為米飯要煮得半生才對身體有益。但來到我們這個和稻米已相識數千年的民族,這套標準似乎行不通。以質感論之,這裏的義大利飯拿捏到位,既保持著一點嚼勁,亦不失米飯應有的柔軟。口味上牛油味很弱,令人懷疑這種和義大利飯緊扣的食材是否真的存在。反而鮮冬菇的味道卻跳了出來,還隱約透出一點類似蜆肉的味道,和西蘭花配合得宜,整體鮮甜適口,只是稍欠一點豐潤。而整道菜的亮點則落在三隻小蝦身上,除了蝦肉本身的鮮甜外,灑在上面的芝士粉和蝦異常匹配,芝士的鹹香和蝦的鮮甜,擦出令人回味的火花,成為整道菜的靈魂。 來到這時午餐接近尾聲,但在午餐費外追加十元,便可

Izumi Curry

偶爾經過尖沙咀崇光百貨,在告示中看到他們的美食廣場加盟了一間新的日式咖哩店,告示中還標明這間名叫 Izumi Curry 的食店是首次登陸本港的。於是我暗暗地將它列成目標,並在某個週末的下午,悄悄地來到他們的店子。 如果說到咖哩,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印度,其次還有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至於日本卻是小有被提及,然而在日本人的心中,咖哩卻是和拉麵齊名的平民美食。 據說日本戰敗後物資異常緊缺,連帶供應學生的午飯也沒什麼好料。這時有人引進咖哩到學童的餐單內,並大受學童的歡迎。於是咖哩便在日本人心中奠定了位置。 其實印度本無咖哩,他們只會在料理時加入不同的混合香料,和日本的咖哩在本質上有明顯的出入,他們會把咖哩調理成醬汁的形態,主要作用於拌飯。 Izaui Curry 位於百貨公司的美食區內,屬於自助快餐形式。在他們的餐牌中列有推介項目,其中那個重量級芝士咖哩漢堡牛肉飯,由於其照片掛在廣告版位中的當眼處,所以我就點了這個接近一百塊的咖哩飯了。 咖哩飯給弄出來時,我是有點被他的份量嚇倒。既厚且大的漢堡牛扒平穩地置於白飯上,然後再澆上咖哩汁,加上面頭的芝土,整碟咖哩飯就好像一座小山丘般。 由於日式咖哩是個醬汁,其調味自然成為重點;微辣酸甜,裏頭還透出點點類似梅子的味道,鮮度是醬汁的主體,近乎感覺不了香料的存在,整體顯得和順適口。日本米飯質感黏糯,但飯體分明,單品已叫人討好,配合咖哩汁更相得益彰。咖哩汁增鮮提味,白飯提供質感並作用於平衡,兩者配合非常。 但美中不足的是那塊漢堡牛肉,漢堡肉雖然鬆軟,但肉汁欠奉,當中那份屬於肉的鮮味,由於過分整齊,可能是配味的結果。除此之外肉扒內還帶有些乾粉狀的細肉末,其味清寡,質感乾枯,全靠咖哩汁提鮮才達至均勻適口的水平。這塊漢堡肉雖然大塊,但素質卻相當一般,就好像是調味肉醬混合乾燥肉末而成,令人頗感失望。 至於面頭的芝士和香草,由於沒發揮出特殊的影響,在沒有過分左右整體的表現下,如以裝飾論之,已屬到位。 綜合來說,咖哩和飯是當中的亮點,頗叫人欣賞。奈何漢堡肉的素質令整體打了折,而且以近一百塊的價錢來說,這肉扒的確叫人有點混水摸魚之感。個人認為如能單點咖哩和白飯,效果可能更佳。

美而廉

香港是個金融業為主的城市,在往後的十多廿年,我都看不見香港存在什麼元素能令其擺脫這種生存方式。正因如此,香港就好像一塊吸錢的大海綿般,四方八面的錢都會湧進來,所以香港這丁點土地才有能力承托著如此驚人的土地價格。 香港的舖租昂貴是世界公認的,除此之外經營成本亦不輕。這是個極不利個體户經營的環境,所以南記的分店愈開愈多,而謝記卻消失於舊大街之中。 美而廉的命運和謝記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他退走旺角後在大角咀東山再起。第一次到美而廉是因為朋友的引領,那是剛踏足社會後不久的事,對於基層的我來說,這裏的食品並不屬於我心目中的廉宜。他們以鐵板扒類為主打,路向和金鳳一樣。雖然那個時期已經有不少港人享受著經濟起飛的成果,但在一般民生而言,能夠大口地吃肉也是一種奢侈事,然而一份堆滿鐵板上的肉扒餐,都只是幾十塊的價錢,美而廉這個名字其實也不是白叫的。 年輕時舌頭未開光,我和一般人一樣都喜歡抵食夾大件的類型,而美式雜扒正好滿足我的要求,雞翼、腸仔、豬扒、牛扒,一應俱全,豐富的感覺足夠填滿小小的心靈。今日重臨舊地,雖然已經是大角咀的新店,但我仍然希望能夠尋回往日的味道,所以我還是點了一份美式雜扒。   和從前的鐵板扒餐一樣,餐包和餐湯仍是不可或缺的前奏。這裏的餐包以牛油多士的姿態呈現,感覺整齊良好。 至於餐湯,紅湯和白湯仍是港式西餐的基本選擇,那天我選了俗稱紅湯的羅宋湯。這種源於俄國的什菜湯,來到香港已經给本土化成我們熟悉的樣貌。雖然一般餐廳出品的羅宋湯都大致相同,但調味上仍是有分別的,這裏就顯得比較温和,味道雖然大路,但也算得上適口。 主角的鐵板美式什扒終於出場,拿起餐巾架在胸前,讓侍應在熱騰騰的鐵板上澆上醬汁是吃鐵板扒餐的神聖儀式。禮拜過後我便拿起刀叉開動,那種如棉花般的軟綿肉質,是鬆肉粉帶來的效果。整體味道由醬汁帶領,肉的味道基本上由調味勾勒出來。雖然如此,但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失敗,味道均勻適口,吃得過癮痛快,正是這類扒房的賣點。當你踏進他們的大門時,想買的也是這種味道和回憶,如果你還是要挑剔,就有點雞蛋裏挑骨頭了。

killiney

早前某茶餐廳有欲於交易市場集資上市,其報導也佔了不少報刊篇幅。對於茶餐廳文化我是支持和欣賞的,但環顧世界一些增長力強勁的餐飲集團,我看不見茶餐廳的特質有能力跟隨其後。因為茶餐廳太複雜了,你可以找個中學生給你弄個味道不俗的漢堡包,但你不可以找個中學生給你炒一碟像樣的乾炒牛河,其分別就在這裏。 但茶餐廳其實也可以跑得遠,好像新加坡的 killiney 已經登陸了香港。這間於一九一九年已經存在於新加坡的簡陋咖啡店,在一九九三年被一位忠實的老顧客給買下來,他們一直堅持保留老店的海南式古早味早餐風情,當中的咖啡、多士和咖央,直到今天仍是他們自豪的出品。 來到他們的店子是週末的下午,清新、年輕的裝潢給人快餐店的感覺,而運作模式亦與快餐店相約。或者是位於尖沙咀的關係,小小的店子當日也差不多客滿。 雖然這裏也有咖喱和叻沙的供應,但咖啡、多士和咖央始終是我的目標。新加坡和香港同樣被英國人給統治過,茶、啡、多士的文化同樣流向大眾,於當地文化相互交流下,香港就有了絲襪奶茶,而新加坡就有特色大茶壺和獨特的沖泡手法。 我點了頗有特色的甜奶咖啡。不知為何東南亞人特別鍾愛以煉奶來調配茶啡,雖然煉奶有獨特的香味,但調和度始終不及鮮奶,如果茶啡太濃烈的話,煉奶是中和不了當中的霸道。這裏的咖啡有著香濃的一面,但體質卻不見強壯,配煉奶尚算適口,雖談不上妙絕,但獨特的風味也頗叫人欣賞。 接著是煎蛋多士。原先以為是半煎炸的法式西多士類屬,誰知油份竟異常輕微,極可能是烤烘而成。雖然出於烤烘,但多士卻滿有蛋香,蛋液甚至有滲透麵包的情況,兩者產生們融和口味,加上麵包柔軟的質感,感覺就好像吃著一片班戟蛋糕般,配上咖央和牛油更是錦上添花,而咖央醬更是當中的亮點,味道香甜適口,不愧為 killiney 堅持保留的傳統。 煎蛋多士未吃完,咖央多士又來到。咖央多士和煎蛋多士的結構差不多,只是柔軟的麵包變成香脆的烤多士而已。夾在多士裏頭的咖央和牛油仍舊發揮著他們的美妙,然而若要二選其一,我還是會投煎蛋多士一票。 綜合來說,店員服務態度優良,出品亦屬不錯,以煎蛋多士和咖央醬較為突出。然而不要忘記他們的海南式泡茶方法,這種源自新加坡的古舊泡茶方式,也是此店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