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4的文章

德興隆

或者和我身為中國人是有點關係,總覺得世界上最妙的食物就是豆腐。能夠將硬邦邦的黄豆變成嫩滑的豆腐,而且營養豐富兼不失可口,就好像是個令人驚嘆的魔術般。可惜豆腐容易變味,尤其是盛夏之時,由街市的豆腐檔買一磚豆腐回家,也有可能瞬間生出異味來。所以擁有完善包裝的盒裝豆腐才愈來愈被人接受,除非在你的住所附近有間製豆腐的工場,那就另當別論。 德興隆座落於北角馬寶道,以豆品製作服務坊眾已有數十年,縱使在這段寂寂無聞的小市場中,仍無阻他們每天製作新鮮豆品的堅持。要找到德興隆並不容易,外頭的排檔差不多完全覆蓋其前門,但只要做足準備功夫,依著街號去找也絕非難事。 清代「袁枚」對現殺現烹甚為推崇,而容易變味的豆腐相信道理也是一樣的。雖然現今的運輸業效率很高,但能夠現做現吃始終稍勝一籌。 由於是豆製品工場,德興隆並不如正規食肆,反而像小食店的多。這裏除了豆腐、豆花外,還有釀豆腐、窩貼和生煎包,等小食。由於店面細小,亦稍欠裝潢,環境是有點欠理想。那天我點了豆花、釀豆腐和豬肉生煎包,本想再追加一道窩貼的,但由於食客眾多,加上有點混亂的情況下而放棄了。 一如小食店的格局,論賣相這裏的出品並不講究,但豆花香滑、豆味濃,也不失為水準。 釀豆腐賣相一般,但將嫩滑的豆腐煎得焦香,加上點點肉來提味,然後沾點豆瓣醬,雖然份量是少了點,但也可稱得上是道可口小食。 生煎包的麵皮發酵得剛好,口感軟綿適中,再吸上內餡的肉汁,味鮮兼具口感,令人滿意。 綜合來說,德興隆並不屬於讓人解決三餐的地方,但食品收費合宜,最貴的也不超過十元。如果對豆製品和地道風味小食有興趣的,這裏也是個不錯的地方。

好時沙爹

好好的一個週末被老細召到尖東去辦事,完成任務後剛好是下午二時,人站在尖東的好時中心旁,不經意就想起好時沙爹來。 好時沙爹雖算不上高級餐廳,但名聲也不小,排隊輪候入座的情況是司空見慣的,對我這個不願排隊的人確是一個難題來。 要找到好時沙爹也非輕易,她躲在好時中心的一樓,情況有點像新蒲崗或紅磡區這類冷門地段的商場食肆般。這樣的選址如果只靠街客可會倒大霉,所以這裏的客人要不是識途老馬就是慕名而來的,這亦是小小店子卻經常爆滿的原因。 這天我似乎有點運氣,不需要等候就能直接入座。以商場舖位營運的食肆,找不到正統餐廳的味道,反而地道的感覺很濃烈,而店內的裝潢還帶點鄉土味,人走在裏頭彷彿令人忘記這裏本是香港來。 好時沙爹主理的是星馬菜,蝦麵、叻沙、炒粿條,等星馬菜都一應俱全,但這裏的招牌卻是海南雞飯和串燒沙爹。單是當日,差不多每桌食客都點了這兩道菜,而我亦不甘後人。 先來的是海南雞飯。能否掌握到當中的油飯是這道菜的其中一個關鍵,而這裏的油飯亦沒有令人失望。複雜的香鮮度和口味的圓潤豐厚,令人相當欣賞。而雞肉亦見嫩滑,最重要的是雞皮脂肪不算多,皮和肉的比例也剛好,令人滿意。當中的冬瓜清湯亦見清爽怡人。美中不足的是醬油,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用哪種醬油,但肯定不是口味稠密的醬油膏,而淺綠色的醬料則過分微妙,香味和口味都有點曖昧,或者算不上過失,但彷彿欠了點精彩般。 接著來的沙爹一客半打,可隨意點選豬、雞、牛肉,而我點的是雜錦,即三種肉各兩支。其實我對串燒沙爹不甚欣賞,可能和我吃過太多低素質的沙爹有關,而這裏的沙爹卻一改我的觀念。從前吃的串燒沙爹,無論是哪種肉都只呈現一種味道,肉味醃得死實,很沒趣。然而這裏就沒有這種情況,雖然沙爹醬的味道仍然影響著肉味的呈現,但卻不是一股勁兒壓下去,仍然留下一點位置讓肉的風味展露。除此之外沙爹醬的香鮮惹味自然功不可沒。醬和肉互相呼應,加上現叫現烤,風味甚佳,著實稱妙。 綜合來說,這裏的沙爹的確名不虛傳,難怪敢以沙爹之名自居。雖然當日只是淺嚐了兩道菜,但縱使只是品嚐一道美味的串燒沙爹,也不會叫人失望。

清真惠記

近年香港流行清真食品,甚至成為近代飲食的新板塊。這種原先和宗教有關的飲食要求,漸被港人所接受,而且還附帶健康飲食的部分元素,清真菜和中東菜彷彿就這樣活躍起來。其實香港一直都有清真菜館,比較靠近港人口味的有九龍城的清真牛肉館和位於鵝頸橋街市的清真惠記。 清真牛肉館的主打是京式牛肉餡餅,清真惠記的招牌是燒鴨。無論如何,都很難想像這和富有外國色彩的清真菜有關。但宗教無疆界,中國也會有回教徒,他們吃的清真料理自然有中國色彩吧。這一點是我從前不明白的。 雖然未正式光顧過清真惠記,但藉著外賣的便利,他們的燒鴨、咖哩甚至柚皮我都吃過,這天親身踏足清真惠記,其實是有點借題發揮。 鵝頸橋街市熟食市場是個大眾食堂,從前是沒有空調的,只有幾把牛角電風扇在拼命地吹風。現在的環境雖已變得較從前舒適,但服務和環境還是別存在太大寄望。 在食客方面,雖也有外籍回教徒,但還是本地人佔多。我覺得他們的招牌燒鴨不甚了了,反而咖哩方面還算惹味香濃,於是我點了個咖哩羊腩飯。 論外觀這碟咖哩羊腩飯粗獷得令人有被待慢的感覺,但和街市的環境作比,又覺得這種馬虎來得頗合理。當中的羊肉肯定不是上品,可能出於急凍食材,幸好羊肉還適度地展現出風味,加上濃香惹味的咖哩,仍算得上可口。而白飯的素質一般,整體上沒帶來良好的助力。所以那牽動味蕾的濃香咖哩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綜合來說,以服務普羅大眾的方向,加上地道的風味和收費,這裏的水準已屬合格。然而如果因為媒體的報導而將其視為名食店,那可能會令人失望。

添記法式三文治

佐敦道渡船街一帶聚集了不少頗有特色的食肆。何解?當然是位置較偏,交通又不太靈光吧!要不然哪來廉宜租金來營造經營空間。 添記法式三文治,可算是香港絕無僅有的越南風法包三文治店。越南給法國統治過一段時期,其飲食習慣也廣受薰陶,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當中為人熟悉的有扎肉和越式咖啡,至於這種越南風法包三文治則少有聽聞,但據說這種在法國也找不到的法包三文治,卻是越南當地的流行食品。 畢竟我不是越南人,如果不是第一代店主把這特色食品帶來香港,我也不知道越南人喜歡如何吃法包。由於這法包做法地道,吸引著不少越南華僑前來緬懷一番。雖然店子已經幾度易手,但其製作方法一直保存至今。 老實說,三文治這種食品沒什麼秘訣吧!縱使秘而不宣也藏不了多久,難得幾代店主都胸襟廣闊,從不吝惜當中法門,今天我們才能吃到這有趣的三文治包。雖然添記的三文治只此一道,除了蒜容包外就只有大法包和小法包,但仍無礙食客特意前來造訪。 除非你有特殊能耐,否則獨個兒消化一個大法包是有點吃力的。有見及此,我便要了個小法包。在隔夜法包表面灑點水花再入爐稍烤已經不是什麼秘技,但做出來的法包格外香脆卻是事實。餡料中的五香腩肉、咸豬手肉碎、法式嚼肉和越南扎肉相互交織出香鮮的味道,只是法式嚼肉的位置有點虛,並末令人嚐出個味兒來。相反醃漬青瓜和紅蘿蔔就頗到位,味道酸甜醒胃,平衡於肉類的膩重可謂恰到好處。肉、菜、包,三者合而為之,並不會令人失望。 綜合來說,雖然小法包一個也要買上三十一塊錢,但能夠一嚐香港少見的越南特色三文治,我還是認為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