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5的文章

檳城風味

執筆時,香港美食車的先導計劃剛剛公佈詳情,政府打算發出十二個牌照,並以烹飪比賽的形式決定牌照誰屬,更要命的是容許美食車停泊的位置不足十個,而且全是旅遊區。 這明顯是針對香港旅遊業的宣傳推廣活動,那輛賣食物的車子只是綽頭而已。車子的本質就是能夠四處走動的交通工具,如果限制它的活動能力,所謂的美食車和不動產根本沒有兩樣。 或者官員們未能領悟老子是如何烹小鮮。市場有自身的生命,只要空間足夠,萬物自會生成,縱使在租金昂貴的香港,也能在橫街窄巷中感受到這股生命力。好像鰂魚涌太古坊的高級商廈帶般,就有迷湯肉骨茶和一葉台灣料理……等誠意小店依存在小巷內,而且這股生命力還有一定的感染力。 最近又給我在太古坊一帶發現了一間名叫檳城風味的小店,從網上得知這間位於海澤街的店子,可能是從西環搬過來的,當中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就不得而知。只知新店坐落於一間小舖子內,幸好装修不失精緻,縱使只得幾張小桌子,也滿有屬於小店的閒情。 店內的食品種類不算多,主打是檳城咖哩,其次還有肉骨茶和炒粿條,再加幾款如沙爹般的小食,可謂貴精不貴多。 當天雖然有點想念肉骨茶的味道,但那道檳城炒粿條卻標明於繁忙時段中可要十多分鐘的製作時間,適逢當天是週末,是個和繁忙時間拉不上關係的日子,在有點機不可失的情緒帶動下,便點了個檳城炒粿條了。 由於店子細小,在即叫即炒的情況下可以清楚聽見店主拋鑊的聲音,未吃已有點令人垂涎。未幾一碟熱騰騰的炒粿條就端到我的面前,而且還讓我在相片中照出鑊氣來。 河粉、貴刁、粿條,都是同一類東西,只是潮汕一帶的方言給這道米製品帶來幾個別名而已。所以這碟炒粿條有幾分乾炒牛河的模樣,但味道上卻沒那麼純粹,屬於醬油的味道仍然是主調,然而當中滲入一些乾海產類的鮮味,鹹香中見層次。在這惹味的複合味覺上,蛋絲、韭菜和芽菜剛好發揮著協調的作用。大蝦質爽,蝦味亦給帶引出來,而臘腸可算是當中的妙著,那份臘味的風味,有很強的味覺帶引力,加深了整道料理的層次,加上粿條炒得焦香,令這道炒粿條的完整性和欣賞性都很高。 滋味過後,附送的薏米水可謂大派用場,那份淡然舒適的口味,用來清清味蕾可比奶茶咖啡來得更到位。 綜合來說,這道檳城炒粿條有相當的水準,只是價錢未算大眾化,但偶爾一嘗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武藏野手工窖藏啤酒

Test by:立 來源地:日本 購買點:city'super 售價:26 特色:桶中熟成 後感:在清淡的基調上展現出淡淡如中藥草本般的微苦,這種相信是來自啤酒花的風味雖然令人有點在意,但不構成討厭的感覺。整體的麥味不算突出,與主流啤酒有一定的分別,適合有特別需求的你。 回味美食:涼瓜炒牛肉

阿元來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已沒年輕時活躍,對於晚上總是窩在家中的我,已經不太熟悉香港的夜市了;油麻地的廟街應該還是那樣吧,西洋菜街的排檔相信仍然熙來攘往,唯一可惜的是上環的大笪地已經成為歷史了。 或者香港的經濟繁榮與改變了的消費模式模糊了夜市的重要性;看電影不需要到電影院,買東西的或者已經改到淘寶網,講究的可能只看重品牌,最好是來個限量版。但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我始終覺得每個地區都應該有個屬於自已的夜市,不單是為了吸引遊客,更多是為了讓地區的活力和機會有伸展的可能性。 台灣的夜市辦得相當成功,但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經濟背景,換了地方,同樣的模式不一定同樣成功,更甚的還可能變成麻煩或負擔。然而面對別人的成功不一定只有羨慕,好好地欣賞或者能得著更多。 要感受台灣的夜市,當然要乘坐航空交通工具,要不然來西營盤的第三街也是個折充的方法,因為以台灣夜市小食作招徠的阿元來了正是座落於這個地埗。 阿元來了的店子比較細,座席亦因此而不多,經營方針以外賣為主,但選擇堂食的人也不少,所以店常聚集等候的食客,我來了幾次都被店外的人群嚇怕,雖然還可選擇外帶的,但既要為食物拍照,堂食是近乎無可避免,除非他們是沒有座席的街頭小店。最後我只好挑了個冷門時間,總算可以在店內品嘗一下台灣的夜市小食。 不要小看這小小店子,裝飾上可花了不少心思,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出台灣夜市的風情,甚至有點主題餐廳的味道,有趣。 菜單内的菜式種類繁多,有魯肉飯、炒米粉、香菇肉羹,和各式各樣的茶飲……等,不能盡錄。一個人吃不了這麼多東西,所以挑了兩款較有特色的,聞說台灣的蚵仔煎別具風味,還有鹽酥雞的香口、滋味,於是各叫了一客。 蚵仔煎其實和煎蠔餅沒有兩樣,然而這款遍及潮汕一帶的小食,因應著不同的地區便有著不同的做法,甚至連名字也有好幾個。但無論是什麼名字,仍脫不了蠔餅的原型,蚵仔煎亦不例外,只是掛在上面的兩款沾醬,可算是其獨有的標誌。基調上是薯粉帶動質感,蛋液附助香氣,煎成薄餅狀,口感上小巧細緻,沒有潮式蠔餅的豐厚和鮮明,蠔仔的質素不俗和略帶海鮮風味的醬汁頗合拍,無論食味和口感都給我一點別樹一幟的感覺。 接著的鹽酥雞賣相頗吸引,調味主導了整塊雞肉的味道,肉汁相對弱了一點,小食的風味鮮明。以味論味,此道雞塊比較適宜下酒,單獨品嘗可能略見不足。 阿元帶來了台灣小食卻帶不來台灣夜市,雖然稍感

銀河高原―小麥啤酒

Test by:立 來源地:日本 購買點:city'super 售價:21 特色:天然,無汚染。 後感:氣味和普通啤酒無異,但味道卻意外地甘甜,甚至令人聯想到玉泉忌廉,酒精的味道掩藏得巧妙,展現傳統啤酒以外的新體驗,有趣。 回味美食:酸辣小鍋米線

媽咪雞蛋仔

香港區的米芝蓮2016年飲食指南又出版了,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市場計算,今年在書中新增了一欄街頭小食介紹,隨即又讓全港媒體聚焦起來。然而街頭小食的欄目有別於星級推介的版面,這樣的分隔不單沒讓書册降格,也能成功掀起話題,著實高招。 其實每個國家與地區都有屬於他們的街頭小食,如果要體驗當地民風,街頭小食比傳統菜系更能單刀直入,所以別小看什麽豬腸粉、碗仔翅、煎釀三寳……之類難登大雅之堂的食品,那可是人和該地區接地的速成方法。 然而小食和傳統菜系始終有分別,尤其是在複製的問題上,一條西洋菜街可以有幾檔咖哩魚蛋,但能夠做好一道文思豆腐的,在香港就沒有幾多個師父了。所以小食的技術性不高,有時還會夾雜一點潮流元素,加上沒有傳統的包袱,可塑性高就成了它的強項。 那天人又到紅磡工作,從鶴園東街往黄埔花園方向行,不久便看見橫街內有人群聚集,細看下原來是賣雞蛋仔的小店舖,有點不以為然的我,忽覺店名好像有點熟,於是便拿出手機查查他的來路,原來正是被米芝蓮點名的其中一間小食店,然而被點名的竟是位於尖沙咀的分店。想不到這間名叫媽咪雞蛋仔的小食店竟然已有數間分店。 八卦的我在他們的店前駐足,發現他們是攪特許經營,怪不得有這麼多分店。除此之外,他們雞蛋仔的口味也令人有點期待,紫薯、抹茶、咖啡、朱古力、芝士……等,不能盡錄。我看圍在舖前的人也只十個許,於是便買了個抹茶紅豆味雞蛋仔,然後拿著號碼票站著等叫號。 抹茶和紅豆本屬甜品的好拍檔,究竟如何和雞蛋漿整合,這一點著實令人期待。然而這個創意體現並未能達至很高的水平,抹茶的味道和蛋漿的味道互相抵銷,感覺曖昧。紅豆的味道成為當中的帶動者,亦將雞蛋仔的味道帶四軌道上,算是救了它一命。加上未能做到外脆內軟的對比口感,故未能稱妙。 整體來說,這雞蛋仔的味道其實沒有什麼大差錯,只是談不上精彩而已。然而不可忽視它的玩味性,單是那份敢於嘗試的勇氣,也不失為一個值得欣賞的地方。

Hong Kong Beer―Gambler's gold

Test by:立 來源地:香港 購買點:city'super 售價:21 特色:香港製造 後感:類型清爽,帶點微妙的花果氣息,輕描淡寫地呈現啤酒的面貌。 回味美食:凱薩沙律

雲南人家

雖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如果無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也不失為一種開闊視野的好方法。早前看過一本有關雲南飲食的書,才知道米線和餌絲都是雲南人的重要主糧。如欲一嘗米線的滋味,在香港幾乎毫無難度,其廣範性甚至伸延至一些茶餐廳,但說到餌絲、餌塊,縱使是掛著雲南菜招牌的米線店也不容易找得著。 若干年前,我曾到訪過一間位於觀塘的雲南菜小館,那時的我,就是想見識這種名叫餌絲的雲南食品,誰知他們竟說餌絲缺貨,而且更不知何時才有供應,逼於無奈只好改吃米線。自此之後,每當經過一些掛著雲南菜的小店,我就會看他們有沒有餌絲的供應,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望後,終於給我在新蒲崗找到這間雲南人家了。 一般在香港的米線店,大多如車仔麵般,無論是酸辣、麻辣,併配的都是些腸仔、雞翼之類,少有異地風味的配料。然而這裏除了剛才說過的百搭麵外,還有豆花米線、酸辣肥腸、昆明燜肉、滇味麻辣雞……等獨特風味,而我點的是傣家酸筍雞餌絲,因為早前看過的那本有關雲南的飲食書,作者正是個傣族姑娘,而在書中亦有提及這道傣族酸筍雞。 雲南人處理竹筍有自已一套的方法,他們喜歡將竹筍發酵成酸筍,在那點輕度腐敗的味道下,想不到更能展現筍香的迷人之處,對於能夠接受竹筍的人來說,這可是個令人驚嘆的味覺體驗。至於湯底則呈現鮮活豐厚的滋味,加上個香辣調醬,將香、鮮、酸、辣,複合成一種令人欲罷不能的味道,雞絲的分量雖然不多,但無阻這種滋味的漓漫。 在食味和口感上,餌絲和米線有點相似,微觀而言,餌絲微微流露著米的香味,質感上亦稍微多點嚼勁,相對於米線的中性可愛,格調上是有點分別的。無論如何,兩者都屬於米製品,浸泡在這個鮮活醒胃的湯底下,不單能增加咀嚼的樂趣,還恰到好處地帶出一份口味上的協調,妙哉! 我把這碗雲南餌絲吃個碗低朝天後,才發現菜單的小食類目中竟有酥炸蜂蛹和什蟲的供應,既挑戰食客膽量之餘亦讓人感受到這小小店子內那濃郁的雲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