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

迦米泰式小食

香港地方細小,但外傭的密度卻相當高,從前只有大戶人家才顧得起傭人,現在連中產不到的家庭都忙著在家中添上一位姐姐。菲、印、泰、緬甸、斯里蘭卡,全方位選擇,迎合不同的家庭需要,可見市場需求甚殷。 老實說,我是個不輕易接受陌生人在我家中進進出出的人,這和種族歧視無關,只因我對關係層次有嚴格的區分,愈接近核心範圍,柵欄會愈大。 相反我對美食便沒這種要求,不知是否為了補賞這種內圍的拘謹,對吃這方面反而相對地開放。這間位於渣華道近北角碼頭路段的迦米泰式小食,那其貌不揚的店面,給人一種只招呼鄉里的感覺,尤恐語言不通的我,發現店內原來不乏本地食客,於是決定去嚐嚐地道泰式小食的滋味。 由於店面細小,座位簡陋而侷促,換來的是地道的風味。原先打算吃小食的我,被桌面的菜牌吸引住,鮮明的泰式風味菜讓人有逐一品嚐的慾望,最後我挑了個泰式打拋豬肉煎蛋金邊粉。 全店由一位泰籍婦人主理,兩位狀似子女的年青人作幫手,堂食外賣一腳踢,所以耐心等待是必須的。但這等待還是值得的,當這碟金邊粉端到面前時,撲鼻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讓循例的拍照變成與時間的競賽。 「打拋」是種泰國香草,據說現多以蘿勒取代,我不清楚當中差別,分辨不到是打拋還是蘿勒,但當中那份香味絕對可以挑旺人的食慾。鮮、香、辣,配合得非常好,配料中的豬肉以肉碎的方式呈現,所以肉的感覺不太強,但在調汁的帶動下讓人遺忘了當中的失落,而辣椒的辣和檸檬葉的香絕對是當中的功臣,這份滋味又和金邊粉演繹出一份美妙的均衡,與此同時蛋黃又在另一個方向來豐富這份滋味,毫不起眼的豆角則默默地為口感提供元素,而最妙的是高溫油煎成的蛋白脆邊,在有效地吸收調汁下形成意外的驚喜。 完全沒想過在這其貌不揚的店子內會吃到完成度如此高的料理,實在令人喜出望外。天生沒有僱主命,亦不懂使喚人,但非常歡迎外傭,尤其是能夠帶來好料理的朋友。

一碗小麵

自觀塘延線通車後,首次乘地到紅磡工作,論腳程由黄埔站走至鶴園東街和從前的差不多,但要在油麻地站轉車這一點上,感覺就有些蹩腳,相比於在尖沙咀轉乘專線小巴,顯然直接爽快得多。 雖然如此,有地鐵總比無的好,只是地鐵乃改變之源,至於這改變是好是壞就要視乎你以什麼觀點去看。但無論如何,諸行本無常,這世上沒有常一不變的東西,所以才要活在當下。 而我這當下,是有點刻意地走到寶其利街好找一間名叫一碗麵店的四川麵店。這小店有點年青,但口碑不錯,尤其是那地道的重慶口味,深得附近的街坊青睞,早有一試之心,只待機緣的到來。 由鶴園東街回頭走到寶其利街是有點費腳程,但在天時丶地利,獨欠人和的此刻,沒理由還吝惜這幾步路。當我來到他們店前,剛好過了午市那最繁忙的時段。他們的店孑比較小,座位自然不多,幸好選對了時間,座位沒壓力之餘亦頗見舒適。 一碗小麵既是商號也是招牌菜,雖然名為小麵,但配料可不輕,牛腩丶豬手丶大腸,已具份量,還有豌豆丶花生和蔬菜,稱得上是豐富的一頓。 小麵不小,蒜丶醬丶醋的複合味鮮明壯實,加上花椒的香氣,呈現典型的麻辣滋味,只是在我的小辣指引下,算不上十分刺激,但味道仍然過癮非常。而且配上牛腩丶豬手和大腸等膩感稍重的食材,不但有很好的消解作用,還提升食材的滋味。除此之外,也不要少看豌豆和花生這些小角色,在豐富口感之餘亦豐富了味道。味道豐富丶質感豐富丶配料豐富,實在是碗令人回味的小麵。 吃過好幾間不同店子出品的小麵,風格上是各自各精彩,有點百花齊放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麻辣味型是種有趣的調味格式,其味雖然鮮明強烈,縱使相對於稍欠個性的素麵,亦沒有凌駕他人的霸道,反而展現出有趣的提升。在這個情況下,配料彷彿令小麵變得更精彩,而這碗配料豐富的小麵,正好令我明白這個道理。

牛四方

觀塘延線的黃埔鐵路站終於啟用了,對於地鐵的接通究竟會為紅磡區帶來何種改變,此刻還是言之尚早,面對仍然保持著的食肆多樣性和平易近人的消費,只好繼續以平常心看待。 數年後,紅磡區的食肆會否仍然精彩,實在說不準。幸好無遠還有個新蒲崗,對於沙中線的啟德站和擴建的鑽石山站,從地理上似乎未能為這一帶構成關鍵的影響,縱使他日新站通車,這一帶或許仍能保持它那老舊的樣貌。這對擁有物業可能了是件好事,但對來這裏覓食的我來說卻剛好相反。 那天又來到這一區工作,循例在這一帶逛逛,看能否遇到有趣的食店。當經過錦榮街的時候,一間潔淨整齊的粉麵店眏入眼簾,這間名叫牛四方的食店和早前在尖沙咀遇過的牛芳百世,同樣以上好的精選牛腩作招徠。 為免重蹈覆轍,我先問準他們是否還有崩沙腩供應才踏進其店門。得到確認的我,便隨意找了個座位。別的不吃,只吃碗清湯刁鑽崩沙腩河。 清湯腩河粉賣相一般,和普通的牛腩河無異,因為刁鑽的地方只是碗上的幾塊牛腩。一般來說,崩沙腩和爽腩的分別不大,都是位於橫膈膜附近的位置,量少而味佳,一直是清湯牛腩店內的皇牌。這裏的崩沙腩份量足,筋膜軟嫩可口,帶肉的地方亦算可以,只是肉味稍欠持久,餘韻有點虛。清湯清甜舒服,和河粉也算合拍。除此之外,還有蘿蔔一大塊,味見甜美,只是隱約有點苦味,是為瑕疵。 整體來說,味道上四平八穩,未見什麼個人之處,反而牛腩的份量令人頗感滿足。畢竟清湯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靠稀少的食材部位作招徠也只能淪為紅海策略。雖然如此,偶爾想吃塊上好牛腩的人總是有的,正如上次在尖沙咀吃不到崩沙腩的我,今天總算在新蒲崗如願了。

痴心小麵

曾幾何時,雲南風味米線在香港極受歡迎,酸辣丶麻辣頓時成為年青男女的時尚口味,由於支持者眾,吸引著各路人馬前來競爭市場,於是米線店便形成總有一間在左近的鼎盛時期。 但擴張不會無止境,終究還是會返回冷靜的頻道。然而市場卻是活的,當雲南米線已經在香港的飲食市場站穩一席之際,另一波飲食潮流彷彿又蠢蠢欲動。近期分別在深水埗和北角,發現了一間同名的新食店,看著他們一開就是兩間店,頗有大展拳腳之勢。這間名叫痴心小麵的店子,以四川小麵作招徠 ,雖然香港早就有賣重慶小麵的店子,但看見他們如此進取,倒想嚐嚐其手藝。 那天來到他們位於城市花園的分店,裝潢年輕精緻,甚有連鎖麵店的風格,感覺輕鬆舒服。痴心小麵這招牌菜是要定,本來想多來個牙簽雞小食,可惜已沽清,改點紅油抄手又沒有,最後只好要了個醬蘿蔔。 重慶小麵分湯麵和乾撈兩類,由於是民間小食,規格不是太講究,總體上以麻辣味型的素麵,都可稱上是重慶小麵。而這裏的痴心小麵,顯然是重慶小麵的乾撈版。 配料方面有豌豆丶花生碎丶肉醬和香菜,味道上醬醋的位置不太強,麻辣的感覺亦不很突出,反而屬於芝麻丶花生的香滑倒較明顯,加上與香菜的交錯,給人一種不一樣的香味。雖然如此,但麻辣的輪廓仍然存在,和豌豆丶肉醬又交疊成具層次的滋味。風格上和之前吃過的川亭,顯然走著不同的路線。 至於小食方面,別看這醬蘿蔔鹵得烏黑發亮,味道上卻是醋醃蘿蔔,酸甜丶爽口丶醒胃,味道是可以的,但配著小麵來吃又不見能擦出什麼精彩火花來。 飽食過後,來杯附送的麥茶,既可清清味蕾,亦讓我細想一下曾吃過的重慶小麵。以我的經驗來說,地道的重慶口味其實相當猛,雖然也遇過精緻巧妙的,但味道也是鮮明突出,如這裏的溫柔卻是首次遇見,感覺平易近人,對初嚐小麵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