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6的文章

老媽拌麵

其實在超市中看見曾拌麵之先,已經留意到老媽拌麵的蹤影。同是台灣出品的方便麵,她的市場曝光率明顯高很多,而且口味也不止一款,只不過物以罕為貴,所以先嚐了曾拌麵後才向老媽下手。 要在香港找老媽拌麵不難,稍大型的超市都有採購,口味上有麻辣、蔥油開洋、素椒麻醬、酸辣和福椒。由於是一袋四個裝,如果買齊四款口味,就要拿二十個拌麵回家,這樣對我這單打獨鬥的飲食寫字人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提議,於是我在五種口味中挑了其一,而這款素椒麻醬的老媽拌麵便落在我手中。 包裝以國畫風設計,頗見典雅。麵餅同是以透明作包裝,清楚看見麵條的狀態,而乾幼麵的做功亦見仔細,附料方面有醬油、芝麻醬和辣椒油。 煮法和一般快熟麵差不多,麵條在熱開水中煮四分鐘,雖然包裝上建議以自身對麵條狀態的喜好來選擇煮麵的時間,但我仍以其基設的四分鐘來完成,因為我想了解生產商對成品的理想狀態。而放調味料的次序也有明細,先是辣油包,接著是醬油包,最後才下芝麻醬包。額外建議自行加入蔥、蒜末來增添風味。 一如以往,我的成品是沒有添加任何額外配料的齋拌麵。雖然是幼麵,但質感也不錯,而且有一定的黏稠度,有助醬料掛麵的程度。辣油的辣,醬油的鮮,還有芝麻醬的香滑,複合成一股風味濃郁的滋味,表現上比曾拌麵壯實,但沒有她的玲瓏和高雅。 整體而言,仍然是一道令人欣賞的台灣速食拌麵,只是辣油的份量有點勁,對我來說是中辣或以上的程度,不喜辛辣的人應注意份量。

曾拌麵

自從上次吃了個不太滿意的快熟麵,對網上的評級失去了不少信心。然而某日在超級市場中發現這包同是榜上有名的曾拌麵,便忍不住據為己有,只因這麵的供應量不太充裕,要在貨架上看見她,著實要講點緣份。其二,當然是因為曾國城的名號。 香港的收費電視台有播放"型男大主廚"的節目,對這位台灣有名的節目主持人曾國城先生自然不會陌生。他不單是攪氣氛的能手,對吃也有獨到的心得,由其代言的快熟麵自然要嘗一嘗吧。 拌麵亦即香港人說的撈麵,以快熟麵市場來說,印尼撈麵根本毫無對手,但近年開始在超市中看到些由台灣出品的拌麵,曾拌麵便是其中一款。 從包裝來說,曾拌麵走的明顯是高階路線,售價亦是印尼撈麵的數倍。雖然如此,但不得不稱讚他們的包裝設計,透明的包裝袋讓人清楚看見麵條的狀況,加上形格的商標,讓看似普通的乾燥寬條麵頓時高貴起來。 打開包裝把麵條取出,外觀上有點台灣刀削乾麵的感覺,但做功明顯精細得多。煮法亦有別於一般的快熟麵,他建議在沸水中下一小撮鹽,而煮麵的時間亦要五分鐘。麵煮好後隔水盛碗,加附設的醬油和辣油拌食,由於麵條和醬油的粘調度不高,拌勻與否在外觀上都沒太大的差別。 但只要你吃過一口後,就知道這拌麵是不一樣的。麵條的口感軟彈細緻,醬油那股帶滷水的風味,彷彿讓麵條多添一雙翅膀,還有辣油中的花椒香味,更是挑動靈魂的一點火星。 雖然包裝上建議適量地添加配料,但在沒有任何菜與肉的齋麵情況下,味道仍見高雅,看似簡單但欣賞度很高,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吃快熟麵。這不但令我在味蕾上開了眼界,亦對台灣能夠提升快熟撈麵的層次而感到欣喜。

翁記潮州粉麵

為了寫文章,每星期平均要找一間食肆,在這廿多年的日子裏,不敢說自己吃過很多東西,但不同風格的料理都粗略地見識過,然而最令我念念不忘的並不是什麼高級料理,而是初出茅廬時在機利文街吃過的鐵筒麵。 鐵筒麵沒有招牌,亦沒有明顯的舖位,嚴格來說也不像大牌檔,煮食全靠一隻內置發熱裝置的大鐵筒。當中的主料只有油麵和米粉,配料方面有魚攪肉、牛丸和豬粉腸,環境和衛生都欠奉,只有便宜得令人感到過份的售價和超出預期的美味,尤其是那個湯底,今天回想起也覺甜美。 但廿多年前的地區改建,鐵筒麵的位置,今天已經變成一楝高級的商業大廈。而當日的味美亦隨之而消失。 電器零件有代替品,雲吞麵不吃這家也可以吃另一家,偏偏找不回鐵筒麵的味道。直至來到西環龍暉花園地下的一小方舖位,這間名叫翁記潮州粉麵的店子無論在哪方面都毫不起眼,粉麵和配料也沒有什麼亮眼的地方,形式上更滲著點點車仔麵的風格。 但這裏的豬粉腸和蘿蔔是我必食的,那是我多點了一份魚皮餃,構成一碗三餸湯油麵。湯底是其中吸引我的地方,純樸鮮甜的味道和鐵筒麵有七、八成相似,對我來說絕對是一試難忘。而這口甜湯配豬粉腸和蘿蔔也是一絕,豬粉腸的油脂沒完全去掉,保留著一份甘甜,雖然偶爾會流露著丁點苦味,但我反而覺得這點苦讓味兒更顯深度。蘿蔔的質素也不錯,清甜舒服。魚皮餃的味道雖然普通,但和整體仍見配合。而最妙的可算是灑上的幾滴蔥油,不單令香氣增加,更讓這碗簡單的湯麵活起來。 雖然配料和味道上都未能完全還原鐵筒麵的原貌,但那份似曾相識的味道已經令我魂牽夢擊,加上這裏有我當年經常吃的油麵,讓五感彷彿穿越時空地回到廿多年前般,默然回首,不禁讓人流露點點會心微笑。

MyKuali檳城香辣蝦湯麵

自從上前寫過百勝廚叻沙拉麵一文後,發覺快熟麵這題材也挺有趣,於是開始留意這方面的行情,而那些網上選評的十大快熟麵亦成為我搜尋的目標。偶有時機便不忘到超市逛逛,我一邊拿著手機,一邊對比著貨架上的快熟麵品牌,想不到很快就找到這款在網評上名列前矛的MyKuali檳城香辣蝦湯麵。 相比起網上的圖片,這品牌的快熟麵比預期的細小,有點象印尼撈麵的規格,而價錢亦相對的便宜,於是便完不考慮地拿了一袋。 我並不是個熱中快熟麵的人,所以麵要放到假期時才開封。單從肉眼辨識,麵條的素質比較一般,內裏附有三包調料,分別是醬料、調味粉和油蔥酥。煮的方法和一般快熟麵沒太大分別,都是先用開水煮麵,調料則放到碗中,再以煮好的麵撞到碗中,後加油蔥酥便完成。 成品香度一般,麵質亦普通,味道濃鮮小辣,口味上呈現死鹹的狀態,感覺有如塗鴉般。常言道口味是很個人的,我無意開罪別人,但我真的不喜歡這種味道,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吃出前一丁原味快熟麵。 雖然如此,在那大眾化的售價下,其實毋須過份呵責,只是被捧為十大快熟麵的前列,就顯得有點詭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