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對於酸辣米線能夠在香港興起,對我來說是有點意料之外,畢竟香港深受嶺南文化影響,對於川蜀之味,沒想過香港人會接受得這麼快,而且還鍾愛有加。追本溯源,正宗的酸辣粉應該以重慶為本,但雲、貴、川,皆為近鄰,一道酸辣粉就這樣地衍生出不同的口味,至於當中的分別,恕小弟對酸辣米線的了解尚淺,身旁也沒半個四川朋友。不過曾在葵涌吃過的外婆酸辣粉應該是重慶口味,南記和唯一雲貴川的應該是雲南口味,至於 阿一豬扒酸辣米線 的,我就不懂分類。 阿一由筲箕灣開始,發展至澳門和深圳也有其分店,對於一個麵店的品牌來說已算成功,但我比較喜歡的還是他們那位於北角的分店,不是因為這分店的水準有別於其他,而是我比較能掌握這分店的非繁忙時段。 香港的節奏實在太急促了,曾幾何時我們還自豪於這種比別人頻繁的社會節奏,所謂的「快人一步,理想達到。」,成為不少人的座右銘,久而久之,我們就只懂問結果,不懂看細節。 對我來說,吃得舒服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有時甚至會凌駕於味道,如果沒有舒服的感覺,就沒有平靜的心,沒有平靜的心,縱使放在眼前的是醍醐之味,都難免囫圇吞棗的命運。 可以舒服地吃碗米線固然是樂事,讓人有點菜的方便也是一種招徠。雖然這裏提供著各式各樣的風味米線,但初來甫到的也可照著他們的招牌點菜,我也是如此的獨沽一味酸辣豬扒米線。他們的酸辣,玲瓏鮮明,不像南記的交合融和,也沒有外婆酸辣粉的細緻和密度。這份鮮明的酸辣味,配上比較油膩的炸豬扒,不知不覺就協調起來。當中的酸菜和炸花生也功不可沒,一個酸爽,一個香脆,令整個味兒都豐富起來。遺憾的是腸胃沒年輕時強壯,酸辣刺激的食物不可以經常吃。 香港是個富裕城市,卻經常談論著幸福感這回事,彷彿幸福是種要致力追求的目標般。但當我們不斷地向外進求的時候才會感受到自己裏頭的空洞,或者當人以細味毎一份感覺來取代好吃和不好吃的時候,眼前的世界可能就會變得不一樣。

匯一小廚

俗語話「女大十八變」,但若論變化,香港可比女孩子還要厲害。從前上環的蘇杭街是賣布的,今天的蘇杭街幾乎變了條食街,而且店舖輪替的頻率也頗高,今天的新店,明天就換了樣。自由市場就是汰弱留強的,所以能夠留下來的必然有她的優勢。 在這條變幻莫測的蘇杭街內,竟然有間並不起眼,但又多年未變的上海菜館。這間名叫 匯一小廚 的館子,應該也有十多年的歷史,就連附近的永合成都遷址到西環,她卻仍堅守陣地。 小小的店子裝潢仍然候持著當初的模樣,角落裏還感到有時間在沉澱,與商場內的雅緻上海菜館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味。 我來的時候是已過午飯的時段,店內只有一女子在吃湯麵,而且也將近結帳,甚有下午落場的感覺。店內大姐見我頗有顧慮,便主動招我入店。 那天本來想吃個排骨麵,但燻魚麵也好久沒吃過,思前想後還是點了個燻魚麵,而且再多點了半客鍋貼。 先來的是燻魚麵,燻魚酥化香甜,當中亦不失魚味,只是切得比較小塊。湯底是老舊上海菜館的弄堂醬油風,口味調和,鹹中帶鮮,當中的醬油相信是經過調理的。美中不足是麵條用上帶鹼的,慼覺稍欠調和,可幸葱花的香氣為這碗平實的湯麵補上一點韻味。 不要以為平實是個貶詞,這鍋貼就是平實的表表者,麵皮、肉餡,再加點醋和薑絲,如果在這之間再添加花巧,反而畫蛇添足。味道雖然老舊,但百吃不厭,因為有些味道是不需要驚喜。 味道也好,環境也好,這裏都展現出老舊上海館子的模樣,說得白一點的就是毫不起眼,我實在找不到他們有任何優勢好對抗市場的競爭,如果硬要在當中找出亮點,那麼沒有亮點可能就是他們的亮點了。

成記牛什粉麵

天氣漸見暑熱,正午的陽氣更盛,人走在街上,消耗體力的同時亦會令胃口大減。那天人在新蒲崗,途經錦榮街的時候,打算草草地以湯麵作午餐,之後便躲到附近的圖書館稍作休息。 隨意走進一間其貌不揚的麵店,正考慮點些什麼來吃,才從貼在牆上的剪報中得知這裏原來頗有明聲,當中的手打牛丸更被名食家蔡瀾先生喻為火鍋配料的必然之選。有見及此,縱使這間麵店名叫 成記牛雜粉麵 ,我都只好棄牛什而取牛丸了。 於是一碗牛丸麵就成了我的午餐了,而我亦沒有忘記醫生對我說的多菜少肉原則,所以又加了一碟腐乳通菜。 先來的是牛丸麵,麵條彈牙不失禮,是典型的銀絲幼麵。湯底屬於清鮮型,湯和麵見配合,兩者亦見到位,流露出嶺南湯麵風格的基本。 湯麵雖到位但沒驚喜,注意力就不知不覺地落到牛丸裏頭,手打牛丸這方面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我在那外型有點不規則的牛丸裏頭吃到塊小骨碎,雖然稍微感到一點蹩腳,但相信是自製過程中的小誤差,並未破壞當中的體驗過程。至於味道方面,這小小的丸子竟然展現出扎實的牛肉風味,而且口感軟滑,筋肉交融,味美之餘又自成一格。雖然風格迥異,但別樹一幟的體驗卻令我想起海防道的德發牛丸。 至於腐乳通菜的重點不在通菜,而是腐乳醬上,醬料明顯經過調理,味道上惹味鮮明,當中亦不失調和感,只是腐乳的風味稍微給純化,但口味在整體上卻讓人有豐富的感覺。 老實說,這裏的料理的確有個人之處,但整體上仍然保留著街邊攤販的粗獷和隨意,是體驗麵攤美食的好地方,看來下次還要嚐嚐他們的牛什呢。

唯一雲貴川風味

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天真的小孩更珍貴,所以面對一切與小孩有關的悲劇,情感上都會為我帶來很大的衝擊,縱使這些悲劇和我扯不上任何關係,仍無法減輕當中的情緒波動,而迴避就成為我唯一的應付方法。 所以縱使已聽聞這間位於荃灣的唯一雲貴川在區內甚得好評,仍然難以親赴品嚐,只因附近曾發生一宗異常悲慘的孩童事故。 但緣份有時是很奇怪的,近這一兩年間,因工作而進出紅磡的次數不斷增多,但竟然留意不到這裏原來有間 唯一雲貴川風味 的分店,不過這米線店也實在旺場,好不容易才給我找到他們的非繁忙時段。 老實說,店子裝潢平實簡約,呈現著平民食堂的風格,如此不起眼的外觀,難怪途經多次都未能發現。 口味方面和香港的雲南米線店差不多,基調都是酸辣米線,麻辣和薯粉都分別要加錢,配料方面以腩肉、炸醬、菜肉雲吞和下水料為主。由於他們和南記同樣有辣腩肉的供應,於是就要了個單併的辣腩肉酸辣米線。 想不到辣腩肉和湯底的味道和南記的幾乎如出一轍,湯底的味道仍然是那種調和壯實的複合味,酸和辣依様的融和,香料的落墨比較有跡可尋,辣腩肉亦見滋味。 整體來說,這裏的水準仍見不俗,只是無論在價錢或口味上都與南記近似。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風味的套路本就大同小異,在難分軒輊的情況下,剩下的就只有對品牌的忠誠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