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餃掂手工餃子雲吞專門店

若論灣仔的書香氣,最叫人懷念的是滿有悲情的青文書屋,除此之外也有孜孜不倦的森記書局,來自台灣的城邦書店,當然少不了兩大巨頭,三聯和天地。但自從三聯易址之後,書店的面積細小了,沒從前的好逛。幸好天地圖書千年不變,仍是我逛書店的頭號之選。 那天如常地到天地閒逛,我在書店內繞了圈,讓靈氣吸得飽飽後便打算離開。我沿著莊士敦道往銅鑼灣方向走,誰知走不了幾步,眼前竟有間新開張的食肆。 一般來說,店東為免與租金正面衝突,多數會在汕頭街或船街這類橫街開店,加上此新店狀甚駕勢,天下第一餃五個字鑲在店內近天花的牆上,來頭看似不輕。 為免與人潮對著幹,於是將 餃掂手工餃子雲吞專門店 這長長的名字默記於心,再擇個良辰吉日才和她會面。我挑的吉日當然不會是擁擠的時段,但店內的食客也呈半滿之象。 餃子專門店主打的當然是餃子,傳統的白菜、韭菜、豬肉……等的內餡食材雖然王道,但談不上獨到。這裏的王牌就出動到松茸和松露,當中的松茸餃子更是當家之選。於是我就要了個煎的,但煎餃卻沒高湯跟隨,只好另點高湯一碗。 餃子就是餃子,無論內餡有何不同,來去都是那個樣子,不過眼前的餃子包得仔細,煎的火候亦剛剛好,還附帶一小碟醬料,醬的份量很少,味道帶辣,有點像XO醬。先嚐一口餃子,肉餡鮮嫩,肉的味道純粹滋味,但菇菌的味道不太明顯,要將鼻子放在肉餡上才嗅得出屬於菇菌香氣,除了那幽幽的香氣外,肉眼亦看得見肉餡內的松茸小塊,我特意挑出一塊來嚐,松茸的味道比想像中清雅,混和鮮美的肉餡後,整體的味道便變得微妙起來。 至於高湯也有其駕勢名字,稱為狀元九鼎湯。如此非凡氣勢,材料自然不少,但別看湯汁好像很濃郁似的,味道卻出奇地清雅,這種口味或者會讓人覺得有點淡,我估計只是調味上的謹慎而已,因為靜心品嚐下,我仍然嚐到裏頭有材料的味道。 想不到這裏的餃子和高湯會有如此淡雅的表現,和大眾化的餃子口味似乎走相反的路線,或因如此,才附上辣醬小碟,不過沾了醬的餃子在味道上雖然有所提升,但松茸的微妙就難免被蓋過了。

星廚

今個農曆新年真要命,香港碰巧遇上流感高峰期。我身先士卒,在新年前已染上感冒,症狀持續了兩星期。難得康復,誰知新年過後又再受感染,這次更咳嗽得想把整個肺部都換個新的,幸好沒演變成嚴重肺炎,不過連續染病,已經令情緒變得異常低落。 唯一慶幸的是,新年的假期有過一陣子短暫健康,雖然農曆新年對我來說是個納悶的節日,但愈是發呆就愈需要出外逛逛。 那天人有點漫無目的地來到太子與深水埗交界,看見荔枝角道兩旁各有不同食肆。正當不知道吃餃子好,還是台灣菜好的時候,眼前就出現了間西餐廳。心想,很久沒吃過西餐了,如果在農曆年的氣氛下吃頓西餐,應該也挺有趣。 這間名叫 星廚 的西餐廳,裝潢上不算太華麗,走簡約時尚路線。新正頭食客不算多,我隨意挑了個座位。眼見午餐有七、八道菜可供選擇,當中有道大蝦黑松露義大利粉,頗感豪華,於是便招手點餐。 先來的是餐湯,這一小碗忌廉磨菇湯雖然有著一個平庸的外表,但磨菇的風味很實在,味道鮮美不做作,令人感覺柔滑舒服。 接著是主菜的大蝦黑松露義大利粉。我未正式吃過黑松露,不知道其味道如何,但以味論味,這醬的確有點老練的香氣,但蜻蜓點水,並不明顯,反觀味道,頗見滋味,和義粉也有很好的呼應。大蝦鮮味彈牙,份量亦足,只是蝦和松露醬在味道上欠了點融和感,是唯美中不足。 這杯屬於餐飲的熱咖啡亦不錯,應該是即磨咖啡機的出品,香濃醇厚,雖然口味上有點典型,但仍然值得細味。 綜合來說,細節上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但整體上仍叫人滿意,畢竟只是午餐一道,有此水平已算不錯,加上收費上也見合宜,絕對是值回票價。

柳園菜館

人家說香港是個美食天堂,我是非常贊同的。但除了美食天堂外,香港其實也是個麵食天堂。從本土的魚蛋粉到嶺南風味的雲吞麵,還有上海菜館的排骨麵,陝西的腰帶麵,雲南米線,四川紅薯粉,台灣牛肉麵和西方的義大利麵,幾乎說得出的都吃得到,唯獨柳州的螺螄粉,在香港似乎有點水土不服。 好幾年前,曾在大埔一間名叫中華一番的柳州麵館內,嘗過生平第一碗螺螄粉,很是滋味。不過這間香港唯一售賣螺螄粉的麵館,在幾番轉折下最終還是結業收場。 某日忽然想念起當日的螺螄粉,於是在網上搜尋螺螄粉在香港的足跡,竟然給我發現有兩間廣西館子有此粉供應,於是擇日前往。 兩個星期後,我來到旺角找其中一間廣西館子,可惜遍尋不獲,再三確認地址門號,原來已䊺關門大吉了。無奈下只好轉去位於尖沙咀的 柳園菜館 。 我經常到尖沙咀,卻沒發現這間食肆,原來此乃樓上食店,縱使一路經過,也很容易"走漏眼"。但今次是登門造訪,自然水到渠成。 我沿著指示走邊一楝大廈內,往樓梯走一層,就是柳園菜館的所在地。當天是週末,店內只有兩三桌客人,加上店面寬廣,不期然有點冷清的感覺,但見窗明几淨,也感寫意。 我喝了口侍應遞上的清茶,再細看餐牌。原來午市飯餐還在供應中,不過菜式上頗有港式影子,缺少了一些柳州基因,於是只點了一碗螺螄粉便算。 這碗螺螄粉等了我好一陣子,本以為慢工出細貨,不過感覺只是一般而已。湯底那種輕度腐敗的味道仍在,雖然字面上用了腐敗來形容,但這種味兒卻是誘人滋味。配料中有黑木耳、炒花生、肉碎、酸笋、炸菜、薄脆、酸豆角末,感覺上很是豐富,但份量都點到即止。切成猶如芽菜般的酸笋令人失望,笋獨有的鮮香稀淡,酸味也欠溫柔。酸豆角切成末,份量稀少,根本嚐不出風味來。這兩個我喜歡的元素都沒有正常的發揮,加上整體味道上帶點鬆散,完全吃不回當年在大埔嘗過的滋味。 我用平靜的心情吃完這碗粉,但內心那份無奈就好像聽從父母之命,和毫無感情的陌生太太圓房一樣,心裏滿不是味兒,只差眼角沒滲出淚水來。看來香港的土壤真的不適合螺螄粉生存。

老街

原本到栢裕商業中心辦事的我,卻碰上了阻滯,被迫在旺角滯留,只好在附近溜達來打發時間。雖然是個地道香港人,但旺角、銅鑼灣,這類極旺之地,近年已經少有踏足,只怪討厭人多的怪脾氣使然,導致我對現今的旺角竟然有點陌生。 雖然變遷的景物不禁令人對過去有點緬懷,但換來的新景象也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食肆。曾經被不少茶餐廳佔據的陣地,如今都換成各有特色的食肆,看來旺角人的嘴巴也長進了。 當中有間位於豉油街的食店,頗吸引我的目光。此店名叫 老街 ,是間台式料理店,他們吸引我的地方是那向街的廣告牌,當中的鹵肉飯還標榜用上台灣米,情況和尖沙咀的鐵牛差不多,只是鐵牛表明用上的是優質台灣米,這裏卻沒有優質二字。 可惜當日早已午飯,亦無閒情逸致去品嘗,只好擇日再來,不過週末再來時,人潮明顯較多,但單槍匹馬,仍給我找到個好位。 此店裝潢走懷舊台灣路線,和西環的阿元來了如出一轍,不過地道台灣美食的種類就沒阿元的多。雖然如此,也有我沒嚐過的台灣香腸,於是我就要了一個細鹵肉飯,再加一份小香腸併鹽酥雞。 先來的是鹵肉飯,這小碗飯明顯是熱的,但鹵肉醬卻呈現冷涼的狀態,尤其是那些菜頭粒,不知台灣的是否也是如此。一冷一熱,雖然令我有點詫異,但鹵肉的味道還是不錯,很有梅菜扣肉的影子,甜醬油的風味很好,加上油脂的甘甜,又遇上一個下飯強手了!只是米飯不見特別突出。 後上的小香腸併鹽酥雞也不錯,尤其是那夜市小香腸,始終是頭一次相遇,第一口時還有點顫顫兢兢。看它有幾分中式臘腸的外貌,還以為口味也差不多,想不到味道比想像中微妙,尤其是當中的那份甜味,很是乖巧。整體感覺有點介乎中式臘腸和西式香腸之間,有趣!至於鹽酥雞就不是太搶眼了,雞肉粒沒有皮,少了幾分香脆,也少了幾分油脂。不過肉質尚算鬆軟,配上點點胡椒鹽味粉,以小吃而論,也算不俗。 綜合而言,其出品令人滿意,但在食物的多樣性上,顯然不及阿元的精彩。不過如果想感受一下台灣小吃和特式飲品的風味,此處應該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