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6的文章

阿芳餛飩

想不到紅磡是塊寶地,當然是站在吃這方面來說。自從因客户的緣故而多次進出此區,我已經嚐過蕪湖街的鹹漿、餈飯,民泰街的特色雞蛋仔,紅磡廣場內的人情味西餐,至於地道的茶餐廳和粉麵店更吃過不少。雖然如此,然而紅磡區彷彿仍有嘗不盡的美食般。 這天有點閒,在紅磡辦完事後亦沒有什麽趕著的事,於是便四處逛逛,最後來到了有紅磡食街之稱的崇潔街。雖然附近有進行中的重建計劃,但崇潔街仍保持著原貌。曾是港化日式餐廳先驅之一的加太賀仍是這裏的重要成份,附近的阿芳餛飩亦資歷不淺,據說也經營了十多年。 由於還未到午市的高峰期,崇潔街內外都未見食客群的出現。我衡量過自己的肚皮,決定來一頓早來的午飯,心想吃日本菜似乎隆重了一點,來個上海餛飩麵應更合脾胃,於是人就走進阿芳餛飩的店裏。 餐廳在裝潢上有點樸素,但簡潔明亮的環境卻又令人感覺舒服。這裏除了餛飩外,還有幾款京川滬小食,但最想不到的是有港式茶餐和三文治的供應,對於上海餛飩麵店也來點港化元素,稍微感到意外,但在香港,融合和同化其實是平常事,也是生存之道。 來到阿芳當然要嘗嘗他們的餛飩和餃子,這裏供應著三款不同的口味,分別是玉豆豬肉餛飩、洋蔥豬肉餃子和韭菜豬肉餃子。由於韭菜豬肉相對較普遍,而洋蔥和玉豆顯然軙有趣,剛好他們的套餐可選雙併,於是我便要了一碗玉豆豬肉餛飩併洋蔥豬肉餃子上海麵。 這碗上海麵雖然看似普通,但在平實的外表下卻藏著令人欣賞的滋味;仍然保持清爽口感的洋蔥混上鲜嫩的肉餡,讓餃子格外香甜;溫純的玉豆雖略見遲鈍,但和鮮肉内餡走在一起,又令餃子變得穩重起來。至於麵條雖覺普通,但上海麵本身並下複雜,只要有一道適度鮮甜的湯汁輕輕托著,就能讓其成為迷人的美食,加上點點蔥花和蝦皮作點綴,就成了一道普通而味美的餛飩餃子麵。 吃上海麵配一杯溫柔輕甜的豆漿是我的喜好,剛好套餐就附送豆漿一杯,可謂恰到好處。 吃過這裏的餛飩後,終於明白人家為何可以在紅磡屹立十多年,並在他區增設分店。小小的餛飩和餃子看似平凡,但根莖壯實,自然就能開花結果。

P.B Cafe

因為公司內有同事生日,這天大伙兒來到柴灣的青年廣場吃午飯。其實以青年廣場的外觀和格局,很難想像裏頭會有食肆,然而頗有名氣的Palco Rristorante就是在這裏起家的,今天人家已經搬到灣仔,當日的舖子則被P.B Cafe接手了,而我們的午餐地點亦正是這裏。 由於場地上的局限,這裏的裝潢和格調其實和以前的Palco 沒什麽大分別,午餐方面則有八款主菜,當中有意大利飯、麵,還有薄餅和漢堡包,當然沒有少了牛扒的份兒,種類上給人豐富的感覺。在眾多選擇中,那道芝士漢堡伴薯條頗能吸引我,因為當中的漢堡扒說是用上日本鹿兒島黑毛和牛(A4)。雖然不是首次品嘗自稱用上和牛的漢堡包,但仔細地說明產地和級別的卻是首次。 由於午市套餐,先來的是麵包和餐湯,餐湯的口味清鮮,洋蔥和胡椒帶領著當中的風味,但整體味道略見單薄,加上麵包給人馬虎的感覺,雖未影響味道,但有點像擦身而過的陌生人般;沒令人留下什麼印象。 餐湯過後,將寄望全落在主菜的漢堡包下,幸好賣相不俗的套餐讓人多了幾分安心,而主角的漢堡牛肉亦有不俗的表現,肉質鬆軟滋味,雖然肉汁的均勻度稍見不足,但集中在外圍的油脂仍能滋潤中心的部份,肉的風味和油脂的滋味同時流露,加上芝士和醬汁讓口味豐富起來,還有麵包、生菜和蕃茄的平衡下,這個和牛漢堡也算得上功德圓滿了。至於薯條只要新鮮炸好,基本上是不會出錯的,充滿色彩的菜絲沙律雖有點行貨之嫌,但清爽酸甜的口味調得亦見到位,頗能靜化牛肉和油炸食品的膩。非常典型的漢堡餐,驚喜是稍欠的,但這組合鐵定不會出錯,而且牛肉的滋味不俗,算是守得住和牛的名聲。 最後來的咖啡也見不錯,體質略見壯實,表現出均勻的酸味和焦香味。 平心而論,這裏沒有Palco的精巧細緻,大開大合的美式手法隱隱地流入菜式之中,但整體上仍能讓食材展示出應有的水準,對於柴灣這個被困在港島東面的一方來說,算是增添了一家不錯的西餐廳了。

盛記

每次在沙田區工作,遇有午膳需要,大多會在新城市廣場附近解決,主要原因是返回港島區時有交通上的方便,其次是食肆較集中,方便搵食。 然而來的次數多了,縱使在食肆的選擇上有便利的優勢,亦難免會有納悶的時候。由於手頭上沒有迫切的行程,辦完事後便比較悠閒,於是試著從市中心往外走,看會有什麼樣的風景,不覺間人就走到瀝源邨。 自幼在屋邨長大,來到人家的屋邨,既有點陌生,也有點親切,盡可能走過可能存在食肆的地方,左穿右插、上上落落,地道的茶餐廳和規範化的快餐店都有好幾間,然而最吸引人的應該是位於熟食中心內的盛記。 瀝源邨的熟食中心位處隱蔽,但盛記不單獨佔了整個熟食中心,那種家居式的個性裝潢彷彿已經成為邨中的地標,因為這裏有很多想像下到的擺設,當中散發著強烈的隨意個性,就好像回到堆滿雜物的家中,偏偏這些雜物或多或少地帶有懷舊的味道,令到這個不太像食肆的食肆有著一份複雜的氛圍。 不能否認,我是被這種氛圍吸引,然而環境實在有點破格,吸引中難免令人有點迷惘。或者服務員大姐見我有點躊躇,便建議我嘗嘗他們的蒸肉餅。心想既來之則安之,便跟她到內堂找了個座位。 在數款不同的蒸肉餅當中,我選了梅菜蒸肉餅,奈何肉餅的水準平平,肉汁上有明顯不足之處,肉質亦不見特別鬆軟,只是在調味上帶動滋味,可見廚藝上的平庸。至於伴餐同上的油菜也是如此,頗令人掃興。 套餐包括肉餅、油菜和白飯一碗,飲品要另加收費,本想喝個例湯,奈何湯已沽清,那就作罷。整體來說,這裏的環境和氣氛的確有其獨特之處,也是其賣點之一,但食物的質素卻只是一般而已,是一試無妨的水平,至於回頭方面,我認為見識過就足夠了。

麻辣串串香

四處跑自有其苦處,但與其困在辦公室呆坐大半天,我寧願承受這點苦果。今天人又走到九龍灣,本打算在經過淘大商場時解決午飯的需要,奈何當日嘴兒有點尖,在商場繞了個圈仍找不到合心意的。於是走著走著,竟然來到位於淘大花園旁的得寶商場,對於這個有點不起眼的商場,我的好奇心卻驅使我走進去。 得寶是個只有兩層的小商場,地方雖細但食店卻不少,而且類型也算豐富。正當我衡量著取捨的時候,卻發現商場深處竟擺了個懷舊陣地。原來商場以「牛下新城」為名,作了個主題化大翻新,並加入了大量懷舊元素。 據說這個重新陳設的主題部份只運作了三數個月,區間中分割出大量細小的攤檔再拱照著一條小食街,讓人猶如走進時光隧道般。 食街雖小卻涵蓋著多個地區的口味,在眾多風味中我選了串串香的麻辣燙。麻辣燙是四川有名小食,主要以香辣湯底去燙熟食材,情況和火鍋差不多。當來到這個以懷舊香港地的概念商場時,這四川風味小食都沾了不少香港車仔麵的元素。 這裏的自選車仔麵麻辣燙以三十元的最低消費開始,不想為選擇配料而煩惱的可選「大大碗」系列,約四十元就有七、八樣配料,於是我就要了一碗不需要動腦筋的「大大碗麻辣燙」了。 配料方面有魚蛋、豬皮、魚皮餃、牛腩、蘿蔔、時菜、豬紅和墨魚丸,雖然都不是什麽特色的料子,但麻辣湯過癮鮮明,而且渲染力強,什麼東西掉到裏頭都難以獨善其身,是好是壞取決於你對麻辣的愛好程度。我的接受面頗寬,這個麻辣湯調得惹味,花椒亦見過癮,只是想不到紅薯粉的糯度竟如此強,破壞了咀嚼的節奏,遺恨當初沒點上米線。 綜合來說,喜歡小食的朋友應該會喜歡這裏,而我亦對這個名叫「牛下新城」的主題商場頗有好感,事關我始終覺得香港要多一點門檻貼近草根的市場,雖然就門檻而言,這裏未必切合我的理想,但那種以小食和小擺賣所建構而成的市場生態,正是我一直渴望看到的。

新香園(堅記)

近期的社會熱話應該是假難民的問題,據說深水埗也成了他們的盤踞地;另一邊,多年來經營平民飯堂的深水埗明哥,因加租的問題而面臨結業,幸得同區業主相助,得以優惠租金繼續在附近經營,好讓他能夠為當區的低下階層提供廉價的飲食。 陰暗面和人情味如硬幣的兩面同時存在,這就是深水埗了。那份原始和混濁的養料,孕育出機會和可能性,這裏沒有那些打算在四十歲前賺夠然後退休的心態,有的只是對生活的克難精神,無論屬明屬暗,這裏的人都是扎扎實實地走過來。 性格使然,深水埗的喧鬧並不是我杯茶,但我挺喜歡這種生活態度,這亦是我們香港常掛在嘴邊卻已不復存在的獅子山精神。那天到深水埗大南街採購,辦完公事後打算到合益泰吃碟豬腸粉,誰知未及中午小小的店舖已經有等食的人龍。隨即轉身到同屬桂林街的新香園,看有沒有讓我喝杯熱奶茶的座位,幸得上天眷顧,不單讓我找到座位,還能佔據整張摺枱,當然這只是暫時而已,不一會這小小的摺枱,除我之外又多了三名食客。 位於深水埗的新香園是間草根味濃的茶檔,而蛋牛治烘底和熱奶茶是這裏的招牌,我火速點了這個招牌組合,而伙記亦火速地把兩者上桌,彷彿早於踏進來時便知道我的所需。這種效率完全體現出普羅大眾的需求。雖然如此,這裏的雞蛋牛肉三文治卻並不是一般的格式。 一般茶餐廳的雞蛋牛肉三文治,用的大多是罐頭鹹牛肉,而這裏卻用上切得細碎的鮮牛肉,食味和質感都顯得不一樣。雖然用料上比較講究,但蛋和牛肉的比例在整體上令雞蛋的風味受制,加上牛肉那豪不含糊的調,雖然做到適口滋味,但肉的風味其實不太強。薄切的方包經過烘烤後,屬於麵包的軟綿口感所剩無幾,香口得來稍欠層次。 究竟有沒有難喝的奶茶?當然是有的,但只屬小數,最常見的是口味上的差異,不同的茶檔,茶和奶的比例都有自己一套,茶客習慣了就成了自己的喜好。而這裏的奶茶,奶和茶的比例都很好,讓兩者都有適當的發揮空間,加上水滾茶香,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良伴。 綜合來說,這裏的蛋牛治不會令你失望,但也不會讓你看到食材極緻的一面,相反地道的氣息卻是濃濃的,加上一杯濃香的港式奶茶,如果想體驗一下這種草根的滋味,這組合可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