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九龍城寨墨魚丸專家「鮮魚湯粉麵」

灣仔真是個英雄地,沒仔細地好好逛一回,真的沒發現不少食肆招牌都換掉了。就連在汕頭聞名的蒂蒂香魚丸也敗走麥城,反而對面的甘牌燒鵝卻經常排長龍,形成強烈對比。依這個位置往銅鑼灣方向移,走過軒尼詩小學後,一間名叫 九龍城寨墨魚丸專家 的店子就在眼前,由於夾在小學與汽車加油站之間,感覺有點孤零零。 起初我以為這間是食材售賣公司,後來才發現在墨魚丸專家之後還有一句,「鮮魚湯粉麵」。名字真的很長,彷彿可以用來練習花式跳繩,但讀完全句後,終於明白這是間食店。 早前香港有齣電視劇名叫「城寨英雄」,劇裏頭有很多武林高手,碰巧此店名字亦和城寨有關,不知武功是否同屬高强,加上自稱墨魚丸專家,不禁令人有所期待。 需知九龍城寨已經清拆多年,原址改建為寨城公園,究竟裏頭何時出了個墨魚丸專家,在下年紀太輕,未知其詳,加上自幼在港島區長大,只認識文輝墨魚丸,對於這位城寨高手,格外顯得陌生。 無論專家也好,大王也好,這種丸類的湯粉麵根本就是潮州人的拿手好戲,亦是普羅大眾的平民美食。所以食店內外都是一貫茶餐廳的模樣,除了湯粉麵外,咖啡、奶茶、多士、奄列,樣様俱全。 但既然是墨魚丸專家,當然要嘗嘗他們的墨魚丸,碰巧他們有一道四寶河,裏頭有墨魚丸、墨魚頭、牛丸和魚丸,一次過試勻四款美食當然是求之不得。 他們的鮮魚湯底,清鮮淡雅,單品頗見韻味,但與食材和河粉相配就顯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幸好桌面上有魚露和辣油,添一點點就能把它由仙界拉落凡間。 回到凡間的湯底和碗內的各位頓時變成友好,墨魚丸的味道充實,調味的位置也不強,質感也很好。墨魚頭的墨魚味最濃,但味道稍微見薄,而質感也有點軟腍。牛丸的味道到位,魚丸就稍微有點格式化。整體來說也算舒服,一試難忘是無法談得上,一試無妨就比較貼切。

Wheatfield x 羅宋湯專門店

某天在電視節目裏看到中環有間以羅宋湯作主打的食店,感覺頗新鮮,於是決定前去探個究竟。 羅宋本是外語音譯,本意是俄羅斯。而這種湯亦的確是源自烏克蘭,後普及至東歐一帶,是一種深受當地人歡迎的湯菜。據說在俄羅斯吃到的羅宋湯和香港的是截然不同,雖然大家都是雜菜湯,但東歐人喜歡用上甜菜根,而香港的羅宋湯是沿襲上海的製法。30年代,上海有很多俄國小菜館,解放後南來,為香港引入俄羅斯美食,只可惜這俄式美食未能在香港扎根,反而羅宋湯竟輾轉成為港式茶餐廳的經典西湯。 這間位於中環租庇利街的 Wheatfield x ,既稱為羅宋湯專門店,當然不止一種口味。不過他們將港式口味改稱為海派羅宋湯,而東歐口味則喚作健怡紅菜頭湯,另外還有一款俄式清雞湯。 老實說,茶餐廳西湯的味道自幼已吃慣,本該嘗試紅菜頭口味或是俄式清雞湯。但據說這海派羅宋湯是還原那源自上海的老舊味道,加上配搭和變化最廣,有加牛腩的,也有配豬骨的。嫌喝湯沒實在感,更可配搭上海麵或拉麵,那就搖身一變而成為湯麵了。 眼下種種,頗見驚喜,但年紀已大,嘴巴無奈變小,總不能逐一品嚐。心想千變萬變都離不開羅宋湯一碗,見下午茶餐有羅宋湯與點心的配搭,於是要了個海派羅宋湯配蝦多士。 單從外表很難發現這羅宋湯和外頭的有什麼分別,但在紅色湯汁下是幾塊水準不俗的牛坑腩。此湯輕酸微辣,初入口時有點跳,口味和一貫的羅宋湯沒什大分別,唯一不同的是湯汁非常濃郁,而且還流露著點點牛腩的鮮味,兩者的味道也相當協調,可見當中的用心,是實而不華之作。 這款傳統蝦多士精緻小巧,蝦肉配製的餡料到位,但算不上突出,多士則鬆脆不油膩,口感和食味都有助提升,兩者配合相宜,也算是道不俗的小吃。 平常時喝了個湯,再喝杯奶茶,難免感到一肚子水份。但今次有點不同,在羅宋湯那充實濃郁的口味,加上豐富的蔬菜,還有牛腩的滋味,感覺上似吃著一道小菜多於喝上一碗湯,所以在喝這杯奶茶的時候,真的有完成丁一頓飯的感覺。 在香港,羅宋湯是既平庸又毫不起眼的料理,是長期處於菜單上的配配角。起初我以為這羅宋湯是巧立名目之作,為其添件西裝,再打個領帶,就當是紳士般推出市場。想不到這裏竟能賦予羅宋湯一個新生命,單是羅宋湯拉麵這一點已經超出我的想像範圍,如果這碗湯是一間既老舊又過時的公司,那麼這裏的廚師就是個能夠起死回生的CE

川婆婆(旺角)

颱風來臨前的反常天氣,令香港氣溫刷新了最高紀錄。無論是風暴前的酷熱或是風暴後的豪雨,同樣都是惡劣天氣。工作也好,消閒也好,逛街隨即變成一種鬥智鬥力的冒險遊戲。 雖然說得好像有點誇張,但在中午時份行走,縱使是龜速緩進,也可以要人混身濕透。太陽伯伯最會磨人,也壞人胃口。 那天到旺角的好景商場辦事,刻意調校至午飯時段的尾聲才離開,目的是避過放午飯的人潮。這招果然奏效,眼見形勢大好,決定到廣華街覓食。雖然整個旺角都不愁食肆,但離開彌敦道愈遠,食肆的生態會愈見有趣。不過我實在很久沒來過廣華街了,店家的招牌都好像換了好幾個。嘗試在附近逛一圈,看有什麼好料,但天氣磨人得幾乎想立即投降,所以沒走過好幾步就索性鑽進這間名叫 川婆婆 的小店內。 其實那一刻我並不特別想吃辣,但這幾天胃口都沒什麼提振,藥石亂投,來個川菜開胃口,看暑熱厲害,還是四川味兒勁。 這裏的主打菜其實是火鍋和雞煲,但午市也不乏小菜供應。在苦無概念之下,複製鄰桌的菜式絕對是省時見效的好方法,於是一道口水雞配飯就成了我的午餐。 我先嚐了一件雞塊,調汁惹味鮮明,雞肉亦見嫩滑,可惜未嚐盡雞肉滋味的同時,辣味已在口腔內蔓延,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大辣的感覺讓人有如吃了顆炸彈般,不消一刻口腔內除了辣之外,就感覺不到其他味道了。 這罐可口可樂是及時雨,本來是用來解暑的,現在變成解辣。但老實說,效果並不明顯。 想不到在店內流的汗比在店外還要多,除非是被虐狂或是味覺遲鈍者,否則都無法體驗這火辣的美究竟藏在何處,這種只有刺激而沒有美感的料理,在下實在不懂欣賞。不過說也奇怪,此辣雖然迅猛,但退卻時卻沒有殘留絲毫餘韻,從解脫的角度而言,也算相當徹底。

金龍泰國菜

人不在狀態,加上俗務纏心,的確有一刻閃過停寫飲食文章的念頭,但傾注半生的創作之夢仍未竟全功,文字修練怎可停,我可以容忍自己馬虎一點,但不可容忍自己放棄。秉承之前大有大做,小有小做的權宜之法,我又草草地借一頓孤獨的午飯來做題材。 鰂魚涌近太古城一段,其實有很多食肆,但太貴的又不想幫襯,太便宜的又怕擠迫,一副窮酸秀才的性子,連自己也覺討厭,真想找個地洞鑽。剛好附近的祐民街夠隱蔽,雖然裏頭都是茶餐廳和粥麵店之類的食肆,但尾後其實還有一間泰國菜館。 這間名叫 金龍泰國菜 的館子屬於小本經營,主理的是幾個泰國人,當中有位漂亮的姐姐能夠操流利的粵語。那天我來到的時候,午飯時段已經完結,店內只剩一台未走的食客。 我見機不可失,便拿起餐牌問午餐還在供應嗎?漂亮的大姐於是停止朗讀那本狀似泰國經文的厚書,爽朗地回答我說:「有。」 於是一碟香葉辣椒燒肉飯就成為我的午餐,不過在飯菜上桌的同時,他們也在附近的餐枱上擺上員工飯菜。他們對我這位阻頭阻勢的包尾食客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實行你有你食,我有我食。難得店員如此豁達,我亦吃得格外舒服。 泰式燒肉和香港燒肉並不相同,它有點㑰經過火烤的上海鹹肉,味道鹹香,嚼勁突出,與香葉、辣醬同煮,更顯惹味。他們的辣醬雖然加了香葉,但味道和某品牌的泰式辣醬非常相似,讓人有格式化的感覺。辣度不輕,大約有中辣的程度。豆角粒的位置準確,在口感和味道上都做到一定的平衡。 在這種小型食店中喝一杯餐飲咖啡不應太苛求,能做到本份已經算合格。 其實在這暑熱天時,來一碟香辣惹味的料理,也頗叫人開胃,而且刺激的口味亦吃得人過癮、舒服,不過那略嫌格式化的調味風格,難免讓人有大眾食堂的感覺,整體表現雖然不錯,就是欠了一點感動。

海南餐廳

股票市場的波雲詭譎,讓這一陣子的我,對指數的波動甚為敏感。畢竟手頭上有不少股票,雖然在買賣操作上可以抵銷一些風險,但真正能夠趨吉避凶的,是你能否看見世界的將來。這幾乎肯定是屬於上帝的領域,所以在這一刻,人必須謙卑,而且要認真的謙卑。這或許可以讓你看見一些指引,好在這百年一見的經濟大洪水中,既能竊取她經過時的能量,而又免被沖走。 無論如何,這都是件耗費心力的事情。要勝不驕,敗不餒,還要果斷行事,談何容易。而且生活和工作亦要兼顧,根本無暇留意經過的食肆,導致飲食題材乾涸,多年的飲食文章幾近要停寫。 但路不轉人轉,大有大做,小有小做。乘著到大連排道工作的一天,順手找間餐廳作午膳,既可稍作休息,也可當寫作題材,於是這間名叫 海南餐廳 的食店,就被我臨時征召。 海南餐廳不算什麼有名餐廳,但在香港也有不少分店,背後顯然有飲食集團負責營運,加上品牌也不上一個,而這個以海南命名的品牌,是以東南亞風味美食作軸心,叻沙、海南雞、肉骨茶……等,都有供應。 由於菜式五花八門,我看了餐牌良久,始終下不定主意。猶豫得自己也覺不妥,於是下定決心,要了個星洲福建炒麵。約一盞茶的時間,一碟熱騰騰的炒麵就端到我的面前。 純以目測,這碟炒麵非常福建,麵條當然是油麵,調味上亦是那樣淳厚調和,除了微辣的口味外,風味上和春秧街的真真美食館非常相似。真真美食館以地道福建小食聞名,若以福建炒麵論之,這裏的也算到位,只不過單單以那點點辣味來表述為星洲口味,個人就覺得有點牽強。 無論如何,這道星洲福建炒麵也算滋味,配料亦見豐富,蝦仁、小乾貝、蟹柳、魷魚,雖然算不上高級材料,但亦見本份。表面上這是一間東南亞美食餐廳,但嚐過之後,不難發現裏頭其實隱含著港式茶餐廳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