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廣告

魅夜怪談 二    上架中

京滬坊

前陣子的稿荒仍未得到很好的紓緩,乘著這天來到紅磡,順道在此找找有趣的題材。於是我在寶其利街一帶四處溜達,可惜走到午飯時段也差不多完結,仍未找到合心水的,再這樣擔擱可連午飯也沒時間吃,於是人就停在湖光街的一間小店前,那正好是我喜歡的上海菜,那就不假思索地走進裏頭。 這間名叫 京滬坊 的小店滿有地道感覺,店門貼上很多菜式的照片,而店內則盡可能地在窄窄的通道上擺上桌子,以小店來說,環境尚算可以。 此店雖然不乏京川滬口味的小菜供應,但主打的卻是擔擔麵和小籠包。既然如此,點菜就簡單了,就來個擔擔麵和小籠包吧。 先來的是擔擔麵,雖然擔擔麵可配不同配料,但我還是想要個純粹一點的。不過別小看這個不起眼的擔擔麵,味道也挺好,尤其是湯底部分,滋味調和,雖然當中有點辣味,卻可激起整個滋味輪廓,芝麻醬香而不膩,榨菜的鹹鮮調得剛好,炸花生香脆,肉末豐富滋味,各師其職又融和協調,至於柔和的白幼麵則謙遜地跟隨著大隊,讓陣容完善起來。 接著的小籠包一籠三隻,是針對胃口不那麼大的細小版,標準的仍是一籠四隻的。不過小籠包的皮未見十分細緻,內餡亦少了點點滋味甘甜,對我來說,表現只屬合格。 最後這支豆漿是下午茶時段內,點任何麵食就會贈送的,以味論味,感覺只是一般而已。 雖然這裏的擔擔麵吃得我很舒服,終究都不屬於出類拔萃的水平。但以小店來說,出品到位,價錢合理,足夠滿足街坊和路過的我,而且他們還照顧到附近的大學生,只見店內那對大學生的優惠告示便略知一二,畢竟學生也是個具潛力的市場。

旺記冰室

茶餐廳和冰室都是香港飲食文化中的一個既獨特又重要的標記,以前的冰室,連繫著地區,連繫著普羅大眾,雖然各自經營,但出品都是差不多,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賣點,有的都只是街坊和人情味。 但不知何時開始,香港好像中了冰室毒般,什麼澳洲牛奶公司、北海道牧場餐廳、龍鳳冰室、金記冰室……等,不能盡錄。他們要不是標榜自己選用某類優質食材,就是花心機在包裝上,一般來說,這類型的冰室,我絕少光顧,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 最初發現 旺記冰室 是在鰂魚涌,後來才知道他們的本店在灣仔,他們標榜用上日本優質雞蛋作食材。又是這一招,對此我是有點嗤之以鼻,但近期稿荒,所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走進裏頭。 這類型的冰室,擠滿人是理所當然的。雖然如此,單打獨鬥的我,仍然能夠以俄羅斯方塊的形式嵌進一張四人桌子。年輕型格的裝潢夾雜點點日式食店的風格。菜單上的料理倒也不少,但大多走冰室元素,離不開通粉、三文治、雞蛋……之類的組合。當中有道印上大姆指標誌的自家製叉燒日本滑蛋飯,看來是重點之選,於是我就點了個一號午餐。 不消一刻,一碟叉燒滑蛋飯就端到我的面前,單是賣相其實很不錯,頗能引起人食慾。我先嚐了口滑蛋,蛋是滑的,但蛋味有點薄。再嚐一口叉燒,味道正常,不過所謂的自家製,和其他茶餐廳用上的同類食材,水準上不見有明顯分別。至於澆在飯面的旺記秘製甜豉油,味道上是到位的,不過統合來說就有點問題。由於豉油的味道大鮮明,導致白飯、蛋和叉燒的味道都給蓋過了,雖然甜豉油的味道不壞,但在味道歸一的過程中,就吃不出個滿足感來。 既然是午餐,餐茶是少不了,這杯熱奶茶的表現可以,算是不過不失。 其實我一直都不明白香港人為何特別追捧這種化了妝的冰室或者茶餐廳,起初我以為他們想在熟悉的飲食習慣中找個制高點,但漸漸發現香港人原來喜歡用眼睛吃東西,店舖裝潢和食品賣相必須型格入時,這可是至關重要的,其餘的只要不太爛就可以了。

泰北風味

上星期吃了頓泰國風味菜,雖然有點意猶未盡,但未到欲罷不能。不過剛好在這個時候看到報章專欄內提到一間位於銅鑼灣區的泰北料理店,雖然文中並沒提及店名,但以我在中央圖書館附近留下腳毛的經驗來說,非信德街的 泰北風味 莫屬了。 信德街是條內街,位於中央圖書館附近。雖稱為街但和後巷差不多,長年缺乏人流,只有一兩間小型茶餐廳耐得住經營,情況和麗池花園有點相似。不過自從街內有酒店落成後,微妙的變化就開始了。 街內除了出現泰北菜館,還有雲南菜、西式扒房、生蠔酒吧,雖然並未將貌似後巷的內街霎時變得熱鬧起來,但和從前已經很不一樣了。 西式扒房和生蠔酒吧對我來說似乎高級過頭,頗有做作之感。雲南菜館的格調也不低,並非一般米線店般平易近人。唯獨是這間泰北風味讓人感覺零負擔,而且據專欄所述,此店的廚師是正宗的泰北人,因和店主相熟才合作經營泰北菜館。 店子的面積不算大,空間也有點岩巉,但佈置也算骨子,人走進裏頭也不見太侷促。由於當下的食客不算多,我隨意挑了個近門的位置。當不知是店員還是店主的漂亮大姐,將奉客的清水端到我的面前時,我只向她問了一句:「還有飯吃嗎?」 只怪我這個三點不露的大叔總是姍姍來遲,人家都進入下午茶的時段,我才來吃午飯。幸好這裏的界線並不明顯,在大姐的一句肯定回應後,我便在午餐的菜單中挑了個泰北香草炒雞配飯。 別看這香草炒雞的份量有點少,但味道卻不失細緻,鮮、香、微辣,還帶點點甜味,惹味和香草的巧妙調配合宜。雖然汁料上沒廣府人習慣的勾芡手法,但雞肉和汁料似乎經歷過一定的烹煮,肉的味道和醬汁的味道水乳交融,下飯能力極高,實在叫人舒服。 這裏的檸檬飲料,用上的都是青檸,當日我點了杯檸蜜,基本結構和茶餐廳的差不多,不過當換上青檸之後,味道就微妙起來。青檸的酸度比黄檸檬優雅,而香味亦比較細緻。 我對泰國料理並不怎樣熟悉,什麼是泰北風味,我其實一頭霧水。不過以我在香港吃過的泰式料理來說,味道上一般都是大開大合的居多。以味論味,味道上比較調和仔細的並不是未嘗過,只是有點久違了而已。

曼谷車站

自從九龍灣迷你倉大火後,已經很久沒到過毗鄰的得寶商場,那天人剛巧到九龍灣辦事,公務過後的下午,相對地有點清閒,便特意繞路到那裏逛逛。 事隔多時,遇上祝融之災的工廠大廈仍舊封閉著,但鄰近的得寶商場似乎沒有什麼影響。還記得當時,商場剛巧完成翻新工程,當中一角便劃為以懷舊為主題的「牛下新城」,記念已清拆的牛頭角下邨。當天重臨,整個「牛下新城」區域都暢旺了很多,鋪子都接近滿租了,還多了個親子遊樂場。 我沿著自動樓梯往上層看,相對於下層,上層沒感到有什麼大變動,只是人流多了點和某些舖子好像已換了招牌。 無論如何,民以食為天,這裏還是以食肆為主導。當中一間名叫 曼谷車站 的泰國餐廳剛好吸引著我,看著他們立在舖前的菜式照片,不其然就想來個泰國料理。 食肆以車站為名,內裏的佈置亦模仿著列車車箱作設計。單看其經營模式,彷彿有餐飲財團的背境。論風味,未必及得上由泰人主理的木店地道,但味道這問題就要一試才會知道。 當天我點的是午餐內的冬陰功炒飯,倒扣的炒飯雖然在賣相上是比較美觀,但上桌前多了個手續,或多或少都會減弱了炒飯應有的鑊氣。 味道上,這道擁有一隻辣椒作標記的炒飯果真有點辣度,不過酸、甜、辣,三者配合得宜,帶點勁之餘亦滋味過癮。裏頭的材料當然少不了蝦的份兒,而且還帶有幾種不同的菇菌,當中最令我在意的是炒飲中的車厘茄,雖然車厘茄的份量很少,而且已炒至軟身,但當中的甜味卻和那屬於冬陰的酸辣味很是對頭,還有那用作裝飾的芫茜,和飯同吃也有惹想不到的協調作用。 這道炒飯酸、辣、鮮、甜,惹味鮮明,但在豐富的味道之下彷彿少了個錯位,如果能夠多添些香菜或青瓜粒之類的清爽食材作平衡,這道炒飯可能會變得更有深度。

馬來亞春色綠野景緻艷雅

曾說過位於北角的麗池花園是個不利食肆經營的地帶,那時到過的四方城麵店似乎亦逃不過厄運。不過一雞死,一雞鳴,香港人的創業精神似乎是澆不熄的。 新店店名略嫌有點浮誇, 馬來亞春色綠野景緻艷雅 ,足足十一個字,而且是老舊粵語歌典的歌詞,拿來做食店名稱,不禁令人失笑。 我在網上搜查,原來此馬來餐廳的主店原是柴灣的上樓食肆,主打店主的家傳肉骨茶,只是想不到短短的日子裏就生出個分店來。 望著人家的招牌,心想已經很久沒吃過肉骨茶了,不禁懷念著數街之遙的迷湯肉骨茶,那種暖胃窩心的滋味至今未忘。可惜人家煮肉骨茶煮得有點像個藝術家,開店的時間愈來愈短,週末和週日還全日休息,近乎將我拒之門外。 心傷之餘,望著這間號稱三代家傳的肉骨茶,不知能否一解我的痴心,於是決心一嚐。 店內結構和之前的四方城沒有太大分別,除了店名和推廣招紙之外。值得留意的是桌面這張介紹肉骨茶的單張,扼要地介紹了這款福建派肉骨茶的品嚐方法。 不過無論單張介紹得如何仔細,端上來的肉骨茶仍然叫人失望,致命傷是肉骨茶的溫度,微溫少涼,完全沒有勁兒。肉骨茶的口味帶甜,亦有幾分類似茶單寧的感覺,然而整體味道始終單薄,欠缺層次感。 材料方面,除了排骨外,還有豆泡、支竹和冬菇,縱使不以肉骨茶單薄而論之,其水平也只能算合格。 比較有看頭的是這裏配的並不是白飯,而是馬來蔥油飯。可惜這個飯也是微溫少涼,理應鮮香惹味的油飯在不適合的環境下,害得那身苦練回來的功夫幾近散盡,實在可惜。 我吃過的肉骨茶不多,最高的應算迷湯肉骨茶,至於其他的,水準也有一定的水平。但這裏的肉骨茶實在叫人失望,茶湯的味道單薄扁平,差點懷疑他滲了水,實在罪過。綜觀全局,縱使將此道菜給翻熱煮暖,頂多也只是平庸之作。 莊子說:「言隱於榮華。」與其改個吸引眼球的古怪名字,不如先將肉骨茶煮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