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7的文章

759茶餐廳

那天人在葵涌,為了尋找某銀行處理事務,於是來到了禾塘咀街,擾攘了好一陣子後事情總算辦妥。然而當我看看腕錶時,才發現時間已經是接近午飯時段的尾聲。幸好我的工作時間頗見自由,何時吃飯基本上不會對我做成困擾。話雖如此,如果在如此狀況下再花時間找吃的,這頓午餐可能就會變成晚飯。 所以我索性在附近繞個圈,看有什麼地方可供我稍作休息,想不到人走到光輝圍的時候,竟發現 759茶餐廳 就在這裏。 759阿信屋,以進口零食廣為港人熟悉,其低於一般零售價的銷售手法,據說曾導致維他奶和可口可樂公司拒絕供貨。我有位空姐朋友曾說,他們的韓國即食麵,比在韓國購買還便宜。 生意就是生意,沒利潤的誰去當,或者他們的確能夠將價格壓到很低的水平,但絕對不會因此和維他奶和可口可樂公司交惡,因為他們打從開始就是以進口零食作招徠,其本上他們自身便是供應商,針對的消費群亦不是維他奶和可口可樂的消費者,所以所謂的拒絕供貨根本就是一場反向的宣傳手法。 老實說,我對759沒興趣,對他們上市的母公司CEC控股亦不打算沾手,但面對著他們的茶餐廳卻沒有什麼意見,畢竟只是午飯一頓,而且除了那三個數目字外,裏裏外外都和一般茶餐廳無異。 人走邊裏頭,從裝潢上可以感到他們已開業了一段日子,雖然算不上光鮮,但環境仍見舒適,只見午餐仍在供應中,便點了個蓮藕炆腩肉飯。 茶餐廳的午市飯餐一般都不太講究,這裏的也不例外,蓮藕和腩肉被帶點南乳風味的汁底炆得融為一體,口味上雖然大路,但勝在味足量多,加上用料不算馬虎,絕對是普羅大眾的恩物。 青紅蘿蔔豬骨湯幾乎是茶餐廳中的經典例湯,然而這個經典並不是因為水準的出類拔萃,而是因為其大眾化和普及性。 從前的午餐,茶、湯、飯,這鐵三角是經典配置,但隨著時日的演進,茶和湯漸漸變成二選其一,要不就加錢來個兩全其美。我對這種暗地提價的手法很不以為然,難得這裏仍然保持這鐵三角傳統,一個價錢,茶、湯、飯,足料不缺,雖然只是一杯小小的檸檬茶,卻讓人感到踏實。

景發食店

豆腐火腩飯,男人的浪漫。這種話在早些日子曾相當流行,我不知道在別人眼中的男人浪漫是什麼的一回事,但豆腐火腩飯我卻絕不陌生。 在香港的平民美食名單中,肯定脫不了 「碟頭飯」的份兒。但這種平民美食卻不是一種菜式,而是一種型式。燒味飯是 「碟頭飯」,粟米肉粒飯也可以是 「碟頭飯」,某程度上只要是用碟子盛著的飯也可以叫作 「碟頭飯」,但如果要在當中的風味作講究的話, 「碟頭飯」就不能和廚部分開。 所謂的廚部就是中式廚房,其規模可大至高級酒家,也可小至平民飯堂,然而讓這平民美食發揚光大的當然是後者。雖然我不清楚 「碟頭 飯」的始源,但從手法上觀察,很可能出自酒家的午市飯款,或者當這手藝流傳開之後,就成為各小型食肆的其中一種拿手菜 構成 「碟頭 飯」的樣式可以千變萬化,但離不開在白飯上鋪上烹調好的小菜,所以 「碟頭 飯」可以是西芹雞柳、可以是洋蔥豬扒、也可以是粟米班塊。但無論如何變化,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之,就是價廉物美。 論規模,這類小型食店甚至不及茶餐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餐牌上的菜式和茶餐廳都是大同小異。好像這間位於九龍灣工廠區的 景發食店 般,偶爾我也會在此來一碟豆腐火腩飯。 他們的飯款加例湯或飯品,消費都是三十七塊錢。只不過小店的店面實在細小,午飯時段幾乎找不到座位。 或者你可能會奇怪,既有矜貴的石班魚肉,也有上佳的燒腩骨作食材,何便宜之有?這情況就有點像香港有名的小食 「街頭碗仔翅 」般,在沒有任何魚翅的狀況下卻叫作碗仔翅 ;用廉價的魚肉作料理卻叫作石班塊,而價高的燒腩自然不會成為廉價 「碟頭 飯」的食材,用上的多是 「沙梨篤 」之類的下欄部位。 如此這般,就不難了解什麼是男人的浪漫,說穿了就好像是在草根的層面上披一件燕尾禮服而已。

J's Daily Korean Restaurant

上次在土瓜灣吃了個滋味的台山腸粉,雖然有點意猶未盡,但那天再踏足土瓜灣,已沒打算再吃粥。我沿著土瓜灣道往九龍城碼頭方向走,路上的熱鬧夾著很重的街坊元素,所謂的店舖多樣性說到尾都脫不了市場的需求,實事求事到接近市儈的風氣並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倡導,而是集體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除非香港不再香港,否則所謂的多樣性只是一張披在現實之上的漂亮外衣。 我不相信世界會有一種理想的社會形態,我只會在上帝的恩典下欣賞每一步走過的路,當中或者會遇到好風景,也可能會過到愜意的餐廳。這間名叫 J's Daily Korean Restaurant 的韓式食店,装潢簡約清新,還有標榜正宗韓國菜的招牌,然而熱門的菜式已經不是傳統的牛肋骨,反而是韓式炸雞和啤酒。 這都是韓國潮流文化的功勞,如此新潮的飲食文化座落於如此舊區,雖然感覺有點錯配,但舊區也有年青人,午市時段也未見冷清。我早已過了追逐潮流的年紀,加上他們為午市而設的菜式亦見豐富,那些炸雞就留級年青的一群吧。 在眾多午餐菜式中,一道豆醬雜錦煲飯頗吸引我的注意,只因未嚐過韓式豆醬湯,加上當天不想吃辣,於是就決定點這個。 約一盞茶的時間,小菜三款加上主菜和白飯便端到我的面前。 忍不住先嗅嗅那熱騰騰的豆醬湯,沒感到濃烈的醬香,卻見樸實純和。再以匙羹勺一小口來嚐,壯實的豆醬風味比日式麵䜴湯更實在和完滿,令人有說不出的舒服。當中用上的材料相信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雖然大葱、洋葱、鲜冬菇、金菇和豆腐,都不是什麼昂貴食材,而且整體份量也不見大,但和飯吃卻讓我頗感滿足。 一碟三款的小菜差點被閒置一旁,當中的傳統泡菜是少不得,反而甜薯和涼拌豆腐頗叫人欣賞,甜薯經過調理,甜度有強化的跡象,感覺有趣。涼拌豆腐雖小但嫩滑非常,而且醬油和料頭都調理適度,讓味道有所提升時仍能和豆腐配合。 雖然 「 薩德 」導彈令中韓關係變得複雜和緊張,但身為小市民的毋須將小風波擴展至國仇家恨,吃一頓韓國餐也不需視為離為離經叛道,何況人家的總統也給彈劾下台,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中韓關係又會和好如初。

手拉麵小廚

聞說新蒲崗有間京川滬菜館深受街坊愛戴,這開名叫手拉麵小廚的小店座落於衍慶街,店裏店外都沒有刻意粉飾的裝璜,呈現著一份地道小店的風格。可惜幾次經過都未能配合時機,讓下次定要來嘗嘗的想法不斷重複,然而那天總算給我找對了時機,實行將只想不做的習慣打碎。 由於店子細小,當遠遠看見店外有等候的食客時,心中就打定輸數。誰知當我在店門探看之際,才知店內仍有座位,看來店外的等候者是買了外賣的食客。良機勿失,直接踏進店內,找了張小桌就坐了下去。 既然店名叫 手拉麵小廚 ,手拉麵是不可錯過的,而這般的上海麵館,小籠包也是走不掉的,間題只是選怎麼樣的拉麵。最後我右琳琅滿目的湯麵類目中選了個羊肉搶湯拉麵。 先來的是羊肉搶湯拉麵,我先嚐了口褐色的湯,味道鮮甜中帶著一份醇厚感,呈現著麵豉醬的風味。而湯汁配上適度嚼勁的手拉麵,展現出不俗的調和感。當中的蔬菜和羊肉都切成條狀,這樣麵條和配料就更容易附帶在一起,不單有助進食,而且味覺和口感的豐富度都會有所增加,只不過在味美背後就可能要犧牲點賣相了。 接著是小籠包的出場,雖然只是一籠五隻的份量,但其豐滿的形態不禁讓我呆了。羊肉湯麵的份量已不輕,再加五隻胖胖的小籠包,實在擔心會吃不下。然而看著這飽滿精緻的小籠包,也顧慮不了太多。我用筷子往包頂一夾,輕輕地將小籠包提起,裏頭的豐富湯汁讓小籠包呈現著水滴型,沒穿沒漏,證明麵皮的筋性打得足。我將包子放到匙羹上,咬破了包頂,但滾燙的湯汁難以一口吃下,只能慢慢地將湯吸光才吃得下那包子。 肉餡和湯汁都鮮甜美味,配上筋性好的麵皮更是無可挑剔。只不過我其實不太喜歡太著重湯汁的小籠包,感覺就好像胸部大如乳牛的性感女生般,在慾念之下是無可抗拒的,但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人造加工,長此下去也會叫人吃不消,偶爾做做情人是挺過癮,但陪伴終老的肯定不是她。

家傳滬曉

某天來到長沙灣廣場附近工作,順道解決午餐的需要,因為這一帶的食店無論類型和數目都頗豐富,尤其是藏於工廈內的專門食肆。但當天的我既不想遠望異國風情,也不想在地擁抱茶餐廳,偏偏掛念著上海飯店的客飯。 經一輪網上搜尋,終於給我在寶輪街曼坊內找到這間名叫 家傳滬曉 的京川滬菜館。雖然由長沙灣廣場走到寶輪街需要一定的腳程,但在充裕的時間下,我不介意多走幾步。 曼坊是曼克頓山豪宅物業群的專屬商場,資料顯示其佔地五萬平方呎,但別讓數子嚇怕人,要在商場中找出此食店的位置並不困難,基本上由我踏進商場後不久,便給我看見她的身影。 或者和富貴屋苑的格調有關,當皇的裝修下展現出中國大富人家的氣派,如果店門外不是貼著是日客飯的菜單,這駕勢恐怕已經把我嚇走,然而當人踏進店內,氣氛又沒想像的拘緊。 當天的食客不算爆滿,加上單人匹馬,侍應之即就給我安排好座位。循例看看菜牌後,便點了個香豉爆鮮魷客飯。由於在客飯套餐範圍下,可小量進加點心多道,於是我便多點了個小籠包。 先來的是客飯套餐,當中包含著主菜、白飯、例湯和前菜。前菜是涼拌榨菜洋蔥絲,口味鹹香,但榨菜略帶草青味,口感亦屬一般,反而洋蔥絲比較有趣。 例湯清甜舒服,除了看見湯裏有青紅蘿蔔,亦嚐到裏頭有玉米的甜味,估計還有些肉肉、骨骨之類的材料。 至於主菜的香豉爆鮮魷,賣相頗吸引。雖然餐牌上有標示著辣椒的記號,但我卻嚐不出什麼辣味來。以味論味,基底是豉椒味型的格局,味道上是惹味討好的,但鮮魷卻是嚼不開的,亦嚐不出應有的鮮爽,實屬敗筆。 由於小籠包是由套餐追加的,份量比正常的小,至於味道則屬一般,功夫也不夠扎實,當用筷子提起包子時,就見穿漏。 綜合而言,食物水準和店內裝潢不成正比,百份百有待改善。唯獨領班的服務態度積極,單看他為著客人遺留的物件而追出飯店的一幕,手中的筆就不忍心寫得太重。

龍門一番(上海.紫砂燉湯)

已經多個月沒踏足荃灣,位於中國染廠大廈的客户亦由高層搬到低層,多少都和大廈的修葺工程有關。因為修葺過後的大廈明顯煥然一新,尤其是商場部份,當中的食肆就比從前翻了番,而且吸引力亦有所增加。 當中有間滿有歐陸休閒氣息的食店頗吸引我,因為他們賣的不是咖啡和意粉,而是上海菜。雖然路線上有點近似南小館,但這間名叫 龍門一番 的潮食上海飯店還標榜著紫砂燉湯。對於我這個為了吃頓安樂午飯的大叔而言,這種晚飯格局的菜式可免了,反而當看見他們的客飯套餐內含老火例湯一道時,心想縱使嘗不到燉湯的全貌也可嘗到皮毛,於是決定來他一個客飯。 他們的客飯套餐款式也算多樣,飯、麵、小菜,都有,當中有道土匪牛肉不禁勾起我在留園雅敘品嚐過相同菜式的愉悅。我知道兩者在級數上是存在差別,但我仍然願意一試,於是就點了這個土匪牛肉了。 剛點餐不久,就有位年青女侍應捧著些什麼的站在我面前,原來這裏選用的是獨立包裝茶葉,少女捧著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茶葉包。由於意會不到這飯店有此一著,差點就讓我失禮於佳人,最後總算要了包鐵觀音茶葉。 餐桌上早擺上新式荼盅,加上自選茶葉和送上來的熱水,便可自行泡茶,。過程中頗見有趣,只是包裝茶葉的質素一般,鐵觀音的茶體略虛,回甘亦見隱晦。 泡過茶後就來了這碗老火例湯,這道蕃茄薯仔湯口味清新到位,頗有家常感覺。 最後上的是主菜土匪牛肉,牛肉的肉質似乎給額外處理過,腍滑但稍欠自然,不過醬香的複合味道不俗。雖然香料的位置不明顯,但下飯的能力仍然稱職。 我吃過的土匪菜式不多,不清楚當中的差異,但以湘川菜而言,這土匪牛肉並未展現出明顯的湘川菜味型,感覺更像醬爆牛肉。雖然風味上略見出入,但整體水準也算到位,環境亦見舒適,對於我這個來去匆匆的過客而言,也頗感愜意。

四方城麵店

經營一盤生意不容易,經營一間食肆更不容易。好像鰂魚涌大古坊的食店算得上百花齊放,但當走近麗池花園那一邊,情況就顯得截然不同。 從地理位置來看,大古坊的祝福似乎伸延不到這裏來,而這一帶亦沒有很完善的商場規劃,店舖的類型都以服務街坊為主,所以食肆都是傾向大眾化口味的茶餐廳和小菜館。 曾幾何時,以造型甜品作招徠的紅丸甜品,也曾成功吸引一些年青食客,可惜還是支持不到最後。想不到原鋪接手的生原創輸得更徹底,自此之後就變成了汽車護理店,一再證明這一帶是缺乏人流的。 但想不到如此缺乏養份的地帶,仍可孕育出新氣息。這間名叫 四方城 的麵店座落於麗華樓附近,以賣車仔麵為主的他們其實並不是新開業,只因車仔麵對我沒什大吸引力,所以才没有立時加進我的品嚐名册中。 然而讓這個狀況改變下來的竟然是他們的營業時間,因為在不久前他們將週末的營業日給剔除,變成只會在上班日營業。這改動隱隱地讓人感到不安,於是我找準時機,趕緊來嚐一口,以免日後只能無奈地感嘆什麼有緣無份。 那天我在午後的時段到達,適逢是鄰近長假期的日子,很多配料都已沽清,就連粉麵也只剩下一、兩款,幸好我喜歡的油麵仍有供應,算是行運了。配料雖然缺款,但可供選擇的仍有不少,而我選的是以推介類為主,分別是慢煮牛舌粒、鮮蝦雲吞皇和秋耳,口味方面則要了個秘製麻辣。 由於雲吞需要解凍烹煮,所以我這碗車仔麵暫時欠缺她的蹤影,反而店家卻送我一隻響鈴,除笨有精。 這裏的麻辣口味調得不錯,雖然是溫柔了點,仍呈現一定的川味風格,配合著油麵,既協調又見提升,不錯。牛舌粒的味道實在,沒有過份調味的痕跡。秋耳即立秋後採收的木耳,肉質豐厚,色澤黑亮,雖然較小朶,但食味和口感都相當好。附送的響鈴是難以出錯的配料,這裏的也不例外。 姍姍來遲的雲吞皇以另上的方式上桌,風格上並不是廣東式的小巧,反而是港式的大顆雲吞,但這裏吃的是車仔麵,在味道合格的情況下便沒有挑剔的理由。 我一直認為好吃的車仔麵和配料的優劣並無必然的關係,反而整體的協調性更見重要。今天我雖然只試了一款風味湯底,但整體的協調性表現得很好。無論是牛舌、秋耳甚至是遲來的雲吞,在保持自己的口味之餘亦能和湯汁呼應,尤其在調味的拿捏上做得很好,他沒有榮記的高渲染性,讓配料有自己發揮的空間下,令車仔麵變得更有可塑性。 著實慶幸自己來得及時,但面對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