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甜牙牙

據說清朝帝王選后會將貌美的佳麗篩走,其中的原因是怕一國之君會沉溺於色慾之中。在我而言,這實在太悲哀了,美麗和罪惡之間並非完全對等,我們只需要在欣賞美麗的同時仍能分辨何謂表裏如一和糖衣陷阱便可。 所以欣賞美麗的東西某程度是需要學習,最直接了當的是被騙過便自然會學乖。這間位於尖沙咀叫名甜牙牙的甜品店,有著歐陸茶座的風格與裝潢,流露著華麗和悠閒的氣息,毫無疑問這是間漂亮的店子,亦相信因為如此而成功地吸引到各方貴客。 看見這車水馬龍的店子,通常都會把我嚇跑,誰知當天竟然給我找到個座位,既然如此就正好嘗嘗他們的朱古力甜品,皆因他們宣稱用上法國Valrhona品牌的85%純朱古力作材料,而這亦是不少頂級西廚愛用的朱古力品牌,於是我便點了一個心太軟,亦即朱古力軟心蛋糕。 然而坐不了十分鐘已經感到店子的運作似乎有著極大的問題,落單、上菜,都顯得非常混亂,不單有上錯菜的情況出現,一道朱古力甜品還讓我等了近半小時。 我對自己的情緒智商有一定的信心,在甜品上桌前我還是保持著平靜的心境,但當吃了一口朱古力蛋糕後便感到極度不妥,朱古力的味道單薄得令人懷疑當中是否存在朱古力食材,雖然軟心蛋糕內仍保持著流心的狀態,但除了有點屬於朱古力的酸味和苦味外,整個所謂的蛋糕就如同一塊朱古力色的發水麵包般,旁邊的水果粒和雪糕球也不見得好到哪裏,雪糕內有冰粒,是溶化後再凝結的結果,部分水果粒酸度高,甜度又不足,本可用糖漬方法救之,但他們顯然沒有進行過料理,最後的朱古力餅乾條不吃也罷。 無論對人對事,我都盡力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寬厚,但這真是我吃過最糟糕的甜品。我雖然不是廚師,但心太軟的製作並不算複雜,某程度是一個未焗好的朱古力蛋糕而已,只要將朱古力、牛油、糖、麵粉...等食材混合好,再看準烤焗的時間,蛋糕內自然會出現流心狀態。而今次嚐到的災難性口味,顯然是蛋糕漿的成分、調理和混合上都出現嚴重的失誤,而且是無法原諒的失誤!

籠環夜話(高街鬼屋)

香港傳說(十) 高街鬼屋 在港島區西營盤高街與東邊街交界,有一座廢棄的古舊建築物。此建築物大門長期被封,內裏殘破陰森,久而久之整座建築物都屯積著一股陰邪之氣,於是人們便稱呼它為「高街鬼屋」。 據傳聞,該建築物原屬精神病院,二戰時期被日軍徵用。自此那裏就變成日軍拷問和虐待華人的地方,光復後不久該建築物便遭廢棄。從此怨魂便漸漸地在這封閉的建築物內集結,有戰時被虐待致死的、也有癲狂而死的,隨著年月過去,最後建築物便變成生人勿近的高街鬼屋了。 其實這一座被稱為鬼屋的建築物,原先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頂多只屬該區一座著名的詭異建築。直至早前於某詭異電影中亮相,鬼屋之名才火速走紅。那時電影內的靈媒,力指屋內有日軍及其他怨魂聚集,疑幻疑真!令當時出現一股夜探高街鬼屋熱潮。年青人們為一試膽量,會三五成群地夜闖禁地。其間在這些年青人口中又傳出陣陣鬼話,大致是一些鬼影、鬼聲之類的體驗,但若要具體地表述,多數是零碎的氣氛和幻影。 高街鬼屋,原名高街精神病院。最初並非用作精神病院,其建於一九二零年,最初是傳教機構用作訓練護士之用。(見古物古跡辦事處檔案,編號:79-0257)後來才改為精神病診療所,雖然它是香港第一所精神病診療所,但其只辦門診,並沒收留精神病患者的服務。直至一九四二年,戰火蔓延,香港被日軍佔領,令本地的精神病患者激增,診療所為要應付需要而改為精神病院,情況延續至戰後。然而一九六一年,青山精神病院落成後,高街精神病院因供求的問題再次改為門診部。直至一九七一年,一切服務終止,高街精神病院隨即關門大吉,而該建築物亦由那時開始被廢棄於高街二十年之久。其間,因位處僻靜,成為白粉道人的聚集地。亦因如此,在二十年的荒廢中,這裏就發生過兩次火警。在火災的蹂躪下,再加上多年荒廢,建築物內部已變得殘破不堪,其花崗石外牆也雜草叢生,令整座建築物透出濃厚的陰寒氣氛,因此就成為了傳說的鬼屋。(註:以上資料參巧於梁炳華先生的《中西區風物志》) 以上述資料推想,雖並未能全盤否定其鬼屋的身份,但可以確定精神病院在淪陷時期並未成為殘害華人的地方。據記載,香港淪陷時最為人恐懼的並不是精神病院,而是憲兵部!亦即淪陷時日軍維持本地治安的部門。雖然名義上是維持治安,但日軍以手段兇殘聞名,每每不問情由地施加酷刑,在酷刑之下的人,大多被折磨至死,有幸逃出鬼門關的也成廢人。而香港英

甜蜜蜜甜品專門店

早前到小甜谷吃過不俗的芒果酥皮卷,之後發現坊間也有同類型的甜品,當中曾被媒體報導過的甜蜜蜜甜品專門店,亦因為這個原因而成為我的下一站。 甜蜜蜜位於尖沙咀厚福街,這條短小的內巷以食市林立著名,單是甜品店也不止一間。身為食客的我也感競爭劇烈,比併出品之餘也比併公關宣傳,耗費經營者的心力和魄力。踏進他們大門是個週末的下午,店內的裝潢不算太講究,但仍保持著一貫港式甜品店的年青和精緻的色彩。雖然下午並不是甜品店的暢旺時段,但店內也接近座無虛席,幸好還有個單丁位正好空著,我自然就當仁不讓了。 香港的甜品店和小食店都好係奉行著相同的原則,就是琳瑯滿目的選擇。這裏亦不例外,各式甜品,中、西、冷、熱,一應俱全,甚至有點眼花撩亂。然而吸引著我的是一道名叫炸香芒春卷伴芒果沙巴翁的甜品,這亦是眾多招牌作的其中之一。   那十多分鐘的製作時間,看看書就給消磨掉,而眼前就出現了這道擺盤精美的甜品。這道甜品的結構和份量都不算多,除了炸春卷外就只有沙巴翁汁。香脆的春卷皮帶有點類似蛋卷的口味,然而包著的芒果肉竟然還保持冰凍,頗令人意外。從口味而論,春卷皮應該是由班戟類的東西調製而成,雖然其外表金黄香脆,但完全沒有油感,似烤焗而非油炸,然而若用烤焗之法,包在裏頭的芒果肉就難以保持冰凍。我忽發奇想,難道這香脆的表面是用噴火槍燒成的?我並不是廚師箇中道理當然不清楚,但這無可否認是有趣的,而且還有一點耐人尋味。 除了頗感玩味的製作外,整體亦見扎實,芒果肉和沙巴翁汁協調得很好,春卷皮帶出質感和平衡,變化和複雜度雖稍微不足,但口味鮮明適口,也不失為良品。 綜合來說,這是一道不俗的甜品,尤其是當中那巧妙的製作手法,但與此同時這巧妙的手法在保持果肉的冰凍下,卻沒有發揮出很大的食感效果。個人認為這道甜品其實還存在著一定的擴展空間,他朝某日說不定可以看到更有趣的炸香芒春卷出現呢。

籠環夜話(赤柱)

香港傳說(九) 赤柱 赤柱位於港島南區,是遊港旅客的遊覽勝地,於從前亦是香港八景之一。那份獨特的市集風味,仍保留著不少香港昔日的情懷,與此同時也少不了傳說怪事。 比較著名的怪事流傳點,分別有聖士提反書院和香港航海學校。這兩間學校均是寄宿院校,而那些怪事據說也是由某些寄宿生或是舍內的有關人士流傳出來。兩所學校位置相近,而流傳的故事亦相差不遠。如深夜時份,某些宿生會在半睡半醒之間聽到咯咯之聲,整齊地由操場傳來。某些膽大的索性離開溫暖的床舖,並往操場去探看一番。據說某些人會發現操場內空空如也,言猶在耳的步操聲卻突然消散到涼風之中。欠運氣的會發現操場無緣無故地排滿人,定睛一看才發現眼前的是一排排戰時日兵,並以半透明的狀態漸漸消失於空氣中。據說更不幸的還會看見日軍行刑時,軍刀直砍同胞頭顱的恐怖殘像。 究竟赤柱曾經歷過什麼?為何傳聞總和日軍扯上關係?是否因為赤柱設有軍人墳場,所以人們便把戰爭和這個美麗地方聯繫起來?相信事情並非如此簡單,要尋找真相只好將時間推回至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前的十八天戰事。 在高添強先生的《香港戰地指南》一書中曾提及日軍攻港時的戰況。據書中記載,赤柱在有利的戰略位置和三門九點二吋大炮的火力下,曾令日軍頭痛不已。雖然日軍裝備充足,兵力亦比我方佔優,然而赤柱炮台以其能三百六十度旋轉的性能,靈活地支援守軍抵抗日軍的猛烈進攻,並造成日軍不少傷亡。就連日軍進侵香港的主力軍,第三十八師團的參謀長阿部芳光亦在其筆記中承認此點。加上駐守赤柱的華理士準將因與外間失去聯繫,在守軍投降後還繼續向日軍還擊,雖然最終也得投降,但此舉已觸怒凶殘的日軍。 當時的赤柱聖士提反中學,因戰事的關係而改為傷兵醫院。而一名隨軍牧師巴萊特正目睹當時醫院內的情況。在謝永光先生的《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一書中,載有巴萊特於戰後的東京戰犯法庭的證詞。現節錄如下: 第二天,我在醫院巡視一周,那情況可怕極了,我發現上一天從房間裏被拖出去的兩名英兵,身體已被支解。耳朵、舌頭、鼻子都被割掉,眼珠也被挖去。大約有七十名傷兵在病床上被人用刀刺斃,更多人受了重傷,這些人沒有一個攜有武器,而這所醫院也不接近戰區,附近並沒有武裝部隊或陣地。我發現傷兵醫院院長和他副官的屍體,也都殘缺不全。 我很擔心那幾位被拖走的女護。那天早上,我看到其中四個向我走來,她們經歷了一個無法

甜品堂

歲月公平地在每個人身邊悄然流過,當你以為自己還有半點年青的氣息時,身旁的小孩卻天真地把你喚作叔叔。幸好我天性樂天,無論被喚作叔叔還是帥哥,我都只當玩笑一場。俗語話「最緊要好玩」嘛。 來到西營盤第三街並不是偶然,全因這裏有間有趣的甜品店,要不然我這個肥大叔也不會在這大熱天時走到這裏來亂逛,不知和附近那學校林立的環境是否有關,這間有趣的甜品店正好名叫甜品堂。 穿過甜品堂的校徽,耳邊彷彿響起老師叫喚「Good morning class」的鏗鏘,人隨即在班房找回自己的坐位並放下書包,然後身旁的大姐便把一本黃色的手冊遞給我,手冊內沒有欠交的功課,卻有一道道漂亮的甜品。 我並不留戀學校生活,但如果是這間充滿著甜品的班房,我倒是喜歡。我花了一點時間把他們的手冊看了一遍,供應的甜品種類也不少,中西式的都有點,而且頗具玩味,尤其是一道西多士麵包布甸伴雲呢嗱雪糕更挑起我的好奇心。 我很喜歡麵包布甸,但從沒想過它和西多士作伴,而且還要在上面加個雪糕球。直覺令人感到有點不靠譜,但想不到這道要待上十數分鐘的甜品竟有連連驚喜。 同樣是麵包,放在布甸液中烤焗和油炸的,無論口感還是味道都有明顯的分別,但當中的範圍又沒超出屬於麵包的風韻。沾上蛋液後油炸的西多和布甸液中的蛋也異曲同工。看似不靠譜的組合,竟然在味道和質感上都展現出豐富度和協調感,而且還不失層次與變化。就連甜味也有布甸那溫柔的甜、適度地塗在西多上的糖漿的清甜和雪糕球的凍甜,結構和布局都相當精彩,卻又給人不經意的感覺,既有趣又令人欣賞。 美中不足是進食上有點不順手,個人認為這道甜品適合以刀叉來享受,但奈何布甸要在焗盅內製作,這又難以配上刀叉來進食,這可是個兩難的問題,但如果能夠解決到這一點,此道甜品或者會前途無限。

籠環夜話(石澳天后古廟)

香港傳說(八) 石澳天后古廟 香港的面積雖然細小,但古時亦曾因香木的關係而繁盛過。或因如此,擁有地方色彩的傳說也有不少,就如先前所述的「李靈仙姐」般。可惜這類傳說人們不大愛聽,反而那些詭異恐佈的怪談,人們卻樂此不疲。漸漸這類傳說便只保留在老人家和長輩的腦袋中,然而這些古老的傳說,其實有留傳下去的價值,可幸香港還有不少人會把這些傳說給記錄下來。好像梁炳華先生的《南區風物志》般,裏頭除了記錄了李靈仙姐的故事外,還載有關於石澳新村的天后古廟的傳說。 據當地的民間流傳,這座天后古廟建於距今約百多年前。話說石澳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以有不少漁家聚居。這塊福地雖不至令村民們大富大貴,但溫飽富足是有餘的。然而天氣竟然於某年開始驟變起來,旱情持續令穀物難以生長,就連大海裏的魚兒也搬家似地消聲匿跡。村民們無奈地看著存糧減少,漸漸變得艱苦的生活令村民有遷徙的念頭。當村民正準備棄村逃荒的時候,村民們竟不約而同地做了同一個夢,他們夢見天后娘娘顯靈,並叮囑他們尋覓一個神靈附身的木像。次日村民同為昨晚的託夢而談論著,躊躇之際竟有村民在海灘發現一個天后像。各人對尋得神像一事,都深信是天后娘娘顯靈,並相信神靈示意眾人放棄逃荒之念。於是各人決定留守並共負時艱。 為回應神靈的啟示,村民萬眾一心,並在發現神像之處建廟供奉天后娘娘。誰知每當善信焚香之時,竟有煙火由街中心冒出,村民認為這是天后娘娘的啟示,所以將天后廟遷建於冒煙之處,直至今天。 據說自此之後,石澳一帶不但回復舊有,而且豐收香港連連,令村民豐衣足食云云。 ps:全新創作式靈幻小說現已上載電子書架,並有免費試閱提供。 光波24 PC 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MAC 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iPad 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iPhone 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reader24.android Googl

沛公甜品

夏天吃甜品彷彿有欲罷不能之勢,幸好香港人嘴刁,連甜品也拒絕平凡,這樣我才有寫下去的話題,而今次帶動話題的是榴槤千層班戟。 榴槤是一種很有趣的水果,喜歡的會覺得香,不喜歡的會覺得臭,同一種味道竟然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實在奇妙。香港也屬東亞地區一員,對於這種原產於東南亞一帶的奇妙水果,香港人大多能接受,而且還發展出一群相當講究的食家,對於這群講究的人,一般的榴槤已經無法讓他們滿足,而「D24」、「貓山王」……等質數較高的榴槤品種如同法國紅酒般冒升,就連不好榴槤之輩也聽過他們的名號。 將榴槤運用到料理上,暫時只有甜品比較普遍,而榴槤甜品在香港也發展了一段日子,但將「D24」和「貓山王」作為甜品的材料也算得上奇招一著。 沛公甜品始於荃灣,一道以「D24」和「貓山王」為材料的榴槤千層班戟算是其中一種招牌之作。我來到的是他們位於尖沙咀的分店,衝著的亦是貓山王榴槤千層班戟。然而店內的甜品種類繁多,不喜榴槤的朋友絕對不愁沒甜品吃。當天暑熱難當,除了千層班戟外,我還多點了一杯龍眼涼粉冰。 先來的是「貓山王」榴槤千層班戟,這種以班戟和忌廉重重交疊的甜品餅食其實早就嚐過,只是人家的內餡是以芒果為主,而這裏則換上榴槤而已。老實說,我並不是榴槤專家,「D24」和「貓山王」是何種味道?我其實心裏沒底,但想不到榴槤和忌廉的味道挺夾,而且榴槤的果香細緻,甜度玲瓏而且帶有類似酒的香氣,頗感有趣。 奈何班戟皮薄,忌廉卻厚,某程度就是大口地吃忌廉,開頭的一兩口還滿有滋味,再吃下去就變得沒趣味,而且還有點吃不消。 至於龍眼涼粉冰也不見精彩,當中以椰奶來作涼粉和龍眼的媒介就顯出敗筆,既輔助不了涼粉,又糟蹋了龍眼肉。 綜合來說,這裏的甜品還算可以,但談不上美物。單從味道來說是沒有開罪人的地方,但完全沒有結構和平衡的概念,只追逐著矜貴食材這一點反凸顯出市儈的心態,如果只要求一些甜食和找個歇腳的地方,這裏其實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想追求欣賞度、廚藝和誠意的,那可要認真考慮。

籠環夜話(李靈仙姐)

香港傳說(七) 李靈仙姐 流傳於民間的傳說,並不一定以鬼怪為主,不少亦牽涉一些民間信仰。這些民間信仰大多歷史久遠,而且地域性強,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去。這種民間傳說,如非原住民,實難明瞭當中情節,就好像位於薄扶林村的李靈仙姐般。 小弟並非薄扶林村民,根本不知道有此傳說。只記得孩童時,聽過薄扶林村有枯井吃人的傳說,但細節不詳。對於仙姐傳說的故事,是在搜尋資料時發現的。所以關於李靈仙姐的故事,全擇錄於梁炳華先生的《南區風物志》。 薄扶林村早於開埠以前已經有華人居住,是一條古舊的村落。據古老村民的口耳相傳,薄扶林村在很久以前,曾有鬼怪作祟。每逢入夜鬼怪就會四出騷擾村民,其間不單鬼影幢幢,而且詭異之聲迴盪村中,直至天明,令村民憂心異常。正當村民們都惶恐不安之際,當中的一位村民,竟訴說出奇異的經歷。話說昨晚他和其他村民一樣被鬼怪之聲搔擾,勉強入睡的他,竟在夢中見到一位少女。少女自稱「李靈仙姐」,並答應為村民驅除魔障。村民們聽過此奇事後,也顯得有點半信半疑。然而此事過後,夜裏果真再沒鬼怪出現。村民深感奇妙,為了感謝這位仙姐,村民合力建成一塔來供奉之,另一方面亦希望仙姐能長駐村中,藉其神力鎮壓四方的邪污鬼物,確保村中大小平安。直至今天此塔仍矗立村中為村民所敬奉。 ps:全新創作式靈幻小說現已上載電子書架,並有免費試閱提供。 光波24 PC 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MAC http://www.24reader.com/253513 iPad 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iPhone http://itunes.apple.com/kz/app/24reader/id380599276?mt=8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reader24.android Google Play PC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8%94%A1%E4%BF%9D%E7%BE%85_%E9%AD%85%E5%A4%9C%E6%80%AA%E8%AB%8

小甜谷

上星期吃了個有點令人失望的甜品,心心不忿下決定要找間像樣的甜品店,好讓我能吃回上次的失落,在這種心情的驅策下,我被搜尋器中的一道名叫千層芒果酥皮卷併雪糕的甜品吸引著。 我不知道外地的甜品店是以何種模式經營,但香港的甜品店大多在午後才開始經營,不少還經營至凌晨,彷彿只有夜深寂寞的人才需要一道精緻的甜品來滋潤。所以有甜品店落腳的地區大多屬於夜市蓬勃的地段,而那道漂亮的芒果酥皮卷的主人,正是位於尖沙咀金巴利道的小甜谷。 谷氏與香港的演藝素有淵緣,而演而優則開食店的,在香港也屬常見。小甜谷的那個谷字,不單是食客的尋路標,也是明星照上的親筆簽名。雖然一般借助明星效應的食店都不得我歡心,但據說小甜谷在大坑初試啼聲後得到不俗的口碑,發展至今已有好幾間分店了。 新分店座落於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旁,裝潢帶點歐陸悠閒茶座的氣息,但算不上仔細和講究,而牆壁上自然少不了演藝界朋友的留影。我循例看看餐牌,想不到除了甜品外,這裏還有水餃和鹽酥雞供應,頗感有趣。 我為著千層酥皮卷而來,自然要拒絕路邊的誘惑,但這道甜品因焗製需時,店員說要大約待十分鐘左右。欣然接受的我,靜靜地看著窗外的景色,不經不覺十分鐘就過了,而甜品亦已端到我的面前。 我先嚐了一口芒果酥皮卷,薄薄的酥皮包著蛋糕和芒果肉,烤煱的餘溫還在按摩著口腔,形成一種溫軟輕甜的口味,頗叫人感動。尤其是以蛋糕配合芒果肉上,無論口感、味道,甚至香氣,都顯得細緻和微妙。 除此之外,溫溫的酥皮卷配上冰凍的雪糕球,在溫度上頗能帶出層次,但兩者在口味上有點接近,未能將這份印象加深。相反碟旁的芒果肉和酥皮卷內被烤得溫香的芒果肉,卻有不俗的呼應。 整體來說,這是一道溫柔高貴兼甜美的甜品,尤其是當中的味道和質感,頗有欣賞的空間。雖然如此,我仍覺得好像欠了點什麼似的,直至差不多吃完整道甜品時,我的腦海竟閃出薄荷二字,雖然我不知道在這道甜品上加上薄荷會是何種果效,但內心卻有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