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中菜」標籤的文章

鴻師傅

阿鴻小吃由北角搬到觀塘已有好一陣子,阿鴻的手藝眾所周知不用多提。然而某日途經觀塘東廣場,竟然發現阿鴻的頭像貼在當眼的通道中,心知阿鴻小吃並不在這裏,難道阿鴻開分店了?隨即往裏頭探個究竟。 我在裏頭發現一個美食廣場,一間名叫 鴻師傅 的店子正在深處營業中,只見其格局有點像茶餐廳等小店的感覺,心裏難免泛起魚目混珠的念頭,然而裏頭的確展示了不少有關阿鴻的東西,應該假不了,相信這是間以阿鴻作招徠的二線飲食品牌。 阿鴻對出品的要求很高,所以一直不肯開分店,為的就是怕食品的水準無法維持,所以最初我很是懷疑鴻師傅是阿鴻小吃的分店,當看到餐廳的運作模式就更令我相信這一點。 如果只是一條二線飲食品牌,阿鴻的位置應該是監督之類的身份,相對於親自主理,鴻師傅就不可以和阿鴻小吃相提並論。搞清定位就沒有不必要的期望,品嚐時就不會吹毛求疵。 餐廳是先點餐買票,當日還有服務員特意為我送餐。營運模式有點像快餐店,但服務較體貼。食品供應種類繁多,除了中菜外也有奶茶和西式包點之類,整體上有點茶餐廳的感覺。 當日我要了個包含老火湯的套餐,主茶方面要了個黑醋咕嚕肉飯。咕嚕肉的肉質帶咬口,感覺實在。黑醋汁調得好,酸甜平衡,還有點微妙的深度,而且還帶點果香,感覺精緻,配飯亦佳。 而例湯則火候足,材料新鮮,味道滋潤充實。雖然都是一般的青紅蘿蔔,但在真材實料的情況下呈現出廣東老火湯的神韻。 餐廳走的明顯是大眾化茶餐廳路線,格調不算深但不馬虎,質素略勝一般的茶餐廳,雖然沒有阿鴻小吃的極致,但仍感到當中的把持。

Curry Box by Tim

一般來說,要在香港生存其實不太難,但要依著自己的想法來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陣子經過禧利街,看見一間標榜牛肉餅的上海系食店,頗感新鮮,心想他日定要一嚐。誰知幾個月後再來,店子已經結業了,相反隔一條街的聚點坊由小舖轉大舖仍然客似雲來。 在時間的萬花筒中,這個曾是布料集散地的小區,現在已經找不到半點絲線和布料的影子,雖然可惜,但店子的更替起滅從來都不是牛肉餅店的專利。 吃不到牛肉餅多少都有點失落,但一舖之隔又有令人期待的食店出現,這間名叫Curry Box by Tim的店子,中文名直接喚作咖哩盒子,是間帶點歐陸式簡約設計再混合一點本土色彩的細小食店。 別看我這個胖大叔,在一般情況下,口味都傾向清淡,但偶爾也會讓自己放縱一下,尤其是對上次吃咖哩的日子,已經超出十根指頭所能計算的範圍。在沒有猶豫的情況下,人就推門內進。 由於店舖面積有限,再加上廚房所佔的位置,縱使只有兩名食客的情況下,仍有點點拘束的感覺。不知是否因為週末的關係,店內的氣氛怪怪的,閒適中混和著死寂感,令站在店內的我以為他們已經打烊,直至店員悄然地走到收銀機前接受我的點菜。 這裏的咖哩有配牛腩、蝦和雜菜,當中還有南乳粗齋和小食類別,最後在店員的建議下點了個咖哩牛筋腩飯。 論口味,咖哩辣度適中,香料的感覺不太強,但鮮中帶酸的味道和牛腩頗為搭檔,牛肉風味的抑制和展現都恰到好處,紅蘿蔔的甜味和微帶鹽味的馬鈴薯讓這道咖哩牛筋腩變得微妙起來。 咖哩牛筋腩是好吃的,但即棄的外賣餐具令到當中的格調稍微有點滑落,亦浪費了店舖内營造的文化氣息。不知道店內那怪怪的氣氛是否和這種落差有關,但面對著吃得光光的餐具,我仍希望能將罪名卸給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