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意大利菜」標籤的文章

薩莉亞意式餐廳

薩莉亞意式餐廳雖然已經在香港經營了好些年頭,雖算不上大行其道,但也開了不少分店。從經營模式和菜單設計上隱約帶點港式的影子,誰知這原來是一個來自日本的連鎖飲食集團品牌。 這發現著實令我有點意外,一般來說,日本的飲食企業都很著重裝潢、形象,雖然薩莉亞並不是間污糟邋遢的餐廳,但相對於格調而言就欠了點日式食肆獨有的形格。 位於土瓜灣的昇御商場是個非常細小的商場,自從這裏的書店被幼兒園取代後,我已經少有踏足這裏,偶爾都只是來借用一下洗手間而已。那天我亦因如此而踏足這裏,本沒打算逗留,卻忽發奇想,位於上層的 薩莉亞餐廳 應該可以成為下一期飲食文章的題材,於是人就登上上層去。 由於不是繁忙時段,寬廣的場地顯得格外清靜,某程度是向我發出最熱烈的歡迎。餐廳裝潢整潔,西洋的風格和香港一些意式連鎖餐廳有點相近,食物以意粉和薄餅為主,也有些口味上比較大眾化的扒餐供應,整體離不開西洋的氣息,但感覺仍是有點地道。 或者是中國人的關係,午餐吃薄餅總覺得怪怪的,反而來一碟意粉更來得順理成章。於是我要了一客黑松露野菌忌廉意大利粉,另加一個包含粟米忌廉湯和田園沙律的配套選項。 先來的是田園沙律,簡單的沙律菜配搭兩顆車厘茄,澆上最典型的沙律汁,基本又簡單,但蔬菜清甜爽脆,加上冰鎮的涼快感,竟令人眼前一亮。 粟米忌廉湯見用心,湯汁濃稠、口感滑順。美中不足的是,玉米的甜味過份突出,雖然充滿風味,但味道上已接近甜品了,協調上亦欠深度。 黒松露野菌意大利粉同樣簡樸直接,看不見有什麼花招,不過忌廉汁鮮香滑順,配上略帶嚼勁的意粉,典型中見精緻,加上野菌在當中發揮著適當的香氣,讓整道料理表現得深層和格調。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雖然隱約看到一些無形的規範,但在規範中仍看得見美。雖然這份美不會令人嘆為觀止,但能夠做到讓人舒服的感覺已經很足夠。

悠閑閣

人生有時是頗諷刺的,當我在灣仔上班的時候,Palco Ristorante 就在柴灣的青年廣場營業,當我來到柴灣上班時,他們卻搬到灣仔去了。自此之後,柴灣就少了間像樣的西餐廳了,想不到在這個空窗期中,得知公司所在的大廈正有一間西餐廳在籌備中,然而我卻有點不以為然。 這間位於東貿廣場6樓的悠閑閣餐廳是間有教會背景的社企餐廳,雖然開業至今已有好幾個月,然而近在咫尺之事卻經常給忽略,直至某個週末的下午,才忽然醒起樓下有間餐廳。 基於這份覺醒,我來到了這間有點不一樣的西餐廳,這裏樓底高佔地亦見寬廣,除了食桌之外還設有一個小舞台,感覺像聚會的場所多於食肆。偏偏他們的餐牌卻有很重的西菜基因,除了有全日早餐的供應,午餐中還有一道蘆筍牛肝菌意大利飯。想不到可以再次在柴灣吃到意大利飯,於是立刻點了一個。 前菜的沙拉雖然有點普通,但蔬菜勝在夠新鮮,而蜜糖芥末汁在提味之餘亦見細緻,只是在口感上少了個領頭的位置,整體仍算不錯。 想不到第一道菜還未上就來了餐茶,這方面的確令人有點無所適從,只好暫時將咖啡放在一旁。可幸第一道菜的餐湯很快就到,而這道南瓜忌廉湯其實沒什麼令人驚喜的地方,但以真材實料去配合平實的手法,仍能展現南瓜那香甜柔滑的滋味。反而配湯的餐包頗見有趣,除了略烤的焦香外,還帶著點點類似洋蔥的味道,有趣。 然而餐湯只喝了個開頭,主菜的意大利飯已經上桌,逼於無奈下只好將意大利飯暫擱一旁,到真正品嚐時這道菜已經放涼了一陣子,可幸飯的溫度仍保持著,只是那塊筆挺的芝士脆片已經軟癱於飯面上。 由於這意大利飯是素菜,相信烹調過程沒加進牛油,而牛油可是意大利飯的靈魂,但想不到這意大利飯也不失禮,菇菌那獨特的陳舊香味帶出一陣成熟的韻味,加上點點類似堅果的味道,展現出一份高尚的格調。滑順的意大利飯微帶嚼勁,蘆筍的口味和口感都做出層次,只是對比上未夠鮮明。然而過鹹的芝士脆片在味道上做成過大的反差,有傷協調性。 擱了一段時間的咖啡仍有不俗的水準,體質壯實,而酸度亦見優雅。 整體來說,食物的水準已算不錯,只是細節上有不少瑕疵,尤其是上菜的過程,猶如茶餐廳般,這可會壞了餐廳辛苦經營的格調。

Alize Doire de Nova

星期天對我來說是有點又愛又恨,無論是資本家還是受薪階級,某程度都不會討厭假期。然而當大部份人都在同一天放假,情况就有點不同,加上景氣不太差,人們對消費都不吝惜,形成街上和店內都人潮如鯽,偏偏我就是怕人多。 所以在假期中找到一點屬於我的閒適,某程度是一件艱難的任務,為此而瓹窿瓹罅是在所難免的。這天人來到北角馬寶道,這條主要由地道的街市和排檔組成的路段,可以用冷清和草根來形容,想不到這樣的環境竟然有間西餐廳在我眼前出現。 此店位於商場的一樓,而商場又以兒童教育為主,感覺上不像是經營餐廳的地方,起初我還以為他是間咖啡室,卻原來是間意大利海鮮餐廳,而且主廚好像是受訓於法國藍帶廚藝學校,來頭好像不小。 剛吃過午飯的我,無意吃豐富的套餐,幸好剛踏進下午茶時段,有咖啡和小食供應,加上食客不多,便決定坐下來喝杯咖啡。這裹雖然沒有淨飲雙計的不明文規定,但當看到下午茶中有一道年糕窩夫的甜品,好奇心便讓我拿這甜品來伴咖啡了。 窩夫,一般都是以雞蛋麵糊烤烙而成,究竟年糕窩夫是怎麼的模樣?原來是以米糊代替麵糊烤烙成窩夫格式,配上鮮忌廉和香草雪糕球,再在上面澆了點紅豆醬和幾片草莓。由於年糕窩夫色白,和鮮忌廉併在一起幾近隱身其中,賣相頗見冷艷。 或者是因為食材性質的關係,窩夫的表面略見硬朗,咀嚼至裏頭有米香透出來,但屬於米糕的軟糯口感卻不強。窩夫的口味中性,除了鮮忌廉帶進來的潤甜外,彷彿還嘗到糖水的味道。甜度雖然清爽適口,但稍欠層次,雖然有雪糕球、紅豆醬和點點草莓潤之,唯未能將風味充份展現出來。主要原因是年糕窩夫和佐料未能充份配合。 蛋糊和米糊不同,蛋糊的口味豐富充實,米糊卻內斂中性。所以一般糯米團甜品,要不裹著風味十足的內餡,要不泡在濃濃的紅豆湯內,好補足和提升其口味。糯米團某程度只是提供軟糯的口感和淡淡的米香,如今以米糊代替蛋糊,卻沿用一般窩夫的佐料來伴食,這明顯不夠用心。如果這只是一般大眾化甜品店的出品,其實不足為過,但以一道七、八十元的高檔甜品來說,這份粗心就無可避免地成為瑕疵了。 可幸鮮奶咖啡還泡得香滑濃郁,總算讓我找到片刻舒閒。 雖然當天沒有嚐過他們的主菜,但單以甜品來說,他們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Palco ristorante

位於柴灣青年廣場的 Palco ristorante 其實早在報刊上看過,那時已欲拜訪,奈何時間稍過,記憶便淡下來。直至在電視上看到知名玄學家的飲食節目,才把記憶再次勾起。  來到他們店子是週末的下午,或者我已屆中年,這個青年廣場對我來說是有點耐人尋味的感覺。雖然對它的功能和社會作用有點迷惑,但裏頭有好東西吃,我是不會介意它座落於哪裏。 以義大利菜為主的餐廳設在青年廣場的四樓,當中的建築結構並非專為食肆而設,所以餐廳的感覺並不太純粹,夾雜著點點食堂的味道。而 Palco 則自成一角,算是堅守著西餐廳的應有格局。 時值午飯時段,餐廳內也有七、八成客人。雖然餐牌中有不少值得一試的菜式,但單點比較昂貴,所以還是選了當天供應的午餐,而午餐屬主菜則點了義大利燴飯。   先來的是餐包和牛油,兩者水平均屬一般,雖然麵包內有罌粟子,香味是有所提升,但整體還是欠點驚喜,算是不過不失吧。   接著是當日餐湯,雖然只屬是日湯款,但這道番茄濃湯卻叫人眼前一亮。濃湯呈現著適度的滑順感,滿滿的番茄味料理得鮮甜微酸,不單適口還滿有新鮮的感覺。最妙的是濃湯中還加入一點新鮮的番茄肉,那點點未被馴服的番茄鮮味,配合著滑順的濃湯,令當中的番茄味更豐富複雜,而且更具層欠。口味細緻,令人欣賞。   喝過湯後,前菜的雜菜沙拉便送到桌上來。這道沙拉可配油醋汁或蜜糖芥末汁,當日我選了後者。雖然這道沙拉有芥末汁帶領,但味覺上還是欠了一點領頭先鋒,腸片的味道也太溫馴,而整體的質感稍微有點薄,少了一點咀嚼上的層次。整體來說只能算合格吧。   主菜的鮮蝦什菌西蘭花燴義大利飯緊接著沙拉出現。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他們普遍認為米飯要煮得半生才對身體有益。但來到我們這個和稻米已相識數千年的民族,這套標準似乎行不通。以質感論之,這裏的義大利飯拿捏到位,既保持著一點嚼勁,亦不失米飯應有的柔軟。口味上牛油味很弱,令人懷疑這種和義大利飯緊扣的食材是否真的存在。反而鮮冬菇的味道卻跳了出來,還隱約透出一點類似蜆肉的味道,和西蘭花配合得宜,整體鮮甜適口,只是稍欠一點豐潤。而整道菜的亮點則落在三隻小蝦身上,除了蝦肉本身的鮮甜外,灑在上面的芝士粉和蝦異常匹配,芝士的鹹香和蝦的鮮甜,擦出令人回味的火花,成為整道菜的靈魂。 ...

La Bon's Cafe

交加里是灣仔區內的一條內街,從前這裏有京都戲院和國泰戲院,其人流甚豐。然而兩間戲院已結業了好一段時間,這一帶明顯比從前冷清多了,只是想不到這條内街竟跑出一間頗精緻的西餐廳來。 這間名叫La Bon's Cafe的西餐廳,主打義大利菜,前身是一間以小菜為主的茶餐廳,現在搖身變為老外,加上有點華麗的西式裝潢,的確有點鶴立雞群。於是我便抽了個空閒,好來到他們的店子嚐一嚐他們的手藝。 我來到的是週末的下午,正好還有午餐供應。而午餐的選擇也頗多,義大利麵、義大利飯,還有魚和扒類。由於種類不少,我索性叫年輕的侍應為我推薦主菜,於是我的主菜便點上了這個欖油蒜片鮮蝦、澳洲碎帶子肉、野菌及龍蝦汁燴有機意粉,而前菜方面我選了意大利雅支竹田園沙律。 先來的是沙律,吸引我點沙律的是當中的雅支竹,我未正式吃過一道真正的雅支竹料理,只在義式薄餅店内吃過附帶這食材的食品。那時我吃到的雅支竹口感軟滑,滿有奶油的感覺,甚覺討好。但在這裏吃到的卻有點不同,鹹的味道有點跳,帶有類似菇菌與霸王花之類的感覺,配合著沙律菜是有點變化的但不見得很突出。而西生菜、甘筍絲、玉米和沙律汁的組合也算合格,只是口味上略嫌單調,給人平庸的感覺。 至於餐包,外皮也見鬆脆,算是合格吧。反而牛油方面較吸引我,尤其是那份柔滑感,颇叫人留意,只是欠缺了牛油那份獨有的香味,感覺上有點傾向鮮奶油的方向。 主菜的義大利麵質感剛剛好,頗叫人滿意。而由汁頭帶動的滿滿鮮味,呈現出濃郁的海洋感覺,讓人品嚐到那份貨真價實的龍蝦滋味。蝦肉和碎帶子在口味上和汁頭的調子接近,在微小的變化中亦不失融和度。而平衡點則落在菇菌和義大利麵之上,然而兩者在濃郁的醬汁中未能完全發揮其效果,不斷在口腔累積的濃郁味道甚至令人有點口渴。其實這道菜是不錯的,只是稍欠味覺上的平衡意識,如果可以配上一些清新的香菜或者奶油之類的東西,應該可以緩和其豐厚和銳度,說不定能產生更佳的效果。 由於自覺狀態不俗,所以餐茶方面我選了咖啡。而這杯咖啡亦屬不錯,體質也算豐富結實,呈現義式特濃的風味,只是羅布斯塔豆的比例似乎多了點。 整個午餐算是告一段落,但侍應卻禮貌地向我推薦一道他們頗受歡迎的甜品,這道俗稱「心太軟」的朱古力軟心蛋糕,原先只是廚師錯誤地把未焗好的朱古力蛋糕奉客而得來的,現今已經成為了一道朱古力名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