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台灣菜」標籤的文章

百芳池上便當

一場疫症造成無數的生離死別,當人們默默承受著這場災難的同時,不少鬧劇卻高調上映,歐洲除德國外的手忙腳亂只是小菜一碟,美國總統和各州長的吵架才令人側目。看著如此的政治人物,那些身處水深火熱的人民不知有什麼感覺。 執筆時東盟十國為了疫情的問題,䦕了一場視像會議。東盟組織成立初期是帶有政治目的,發展至今已經沒當初的純粹,成員國中有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在合作協調下才有利自家的發展。原本為了疫情,大家來開個會,協調一下,也不是什麼特別事,誰知中、日、韓,三國竟也參與其中,忽然令人想起一九年尾,中、日、韓,峰會所提出的新三國時代。亞太地區彷彿彌漫著融和與井然有序,回看彼邦的齷齪,似乎預視著亞洲可能是未來世界的主軸。 無論亞洲將會變得如何重要,今天疫情仍然影響著我們,外出吃飯的心情普遍低落,外賣仍然一枝獨秀,而食肆則拼命抓住這根救命草,除此之外就是上班日的午市時段,畢竟人還是要吃的。 那天人來到新蒲崗,偷空到Mikiki內的一田超市買了點東西,離開時見旁邊的食店沒什麼食客,便挑了這間名叫百芳池上便當的台式餐廳。 食肆待在超市的旁邊,雖然各自擁有獨立的堂食空間,仍讓人有點美食廣場的感覺。雖然如此,各店面其實也不算特別袖珍,而那食客稀疏的現象,多少和疫症措施有關,堂食座位必須相隔一定距離,當人走進食店才發現可使用的座位其實不多。 店子賣的是台式風味料理,當天我要了個豬扒便當,想不到當中的材料也頗複雜。除了豬扒外還有粉絲、菜脯、玉米肉碎、半隻鹵蛋和蔬菜。雖然有點拉雜成軍的感覺,但整體表現其實不錯。便當還附送熱茶一杯,可惜沒什麼心情欣賞,草草喝完就離開。 事情總會有完結的一天,但看著那街上的肅殺,心情始終難以紓解。據說社會經過極大的困境之後,消費市道會有報復式反彈,如是這般,或能將市道帶旺,只望這反彈不會來得大遲。

牛霸小麵店

經過義大利的疫情和愈來愈多專家論述疫情和死亡率的關係,總算証明我一個月前說的是正確,這疫病的致死能力並不特別高,但感染力卻超強,如果病人是有條不紊地染病,存活率是很高的,然而當病人如風暴般刮過來,醫療系統就會承受不了而崩潰下來,那時連可以醫治的病人都因為得不到適當的醫療而病逝。 所以要看當地會否被疫情衝擊,就要看其是否存在疫情大爆發。從數據來看,義大利、伊朗和西班牙,似乎已經逃不掉,德國、法國和美國則緊隨其後,只有韓國能扭轉劣勢。然而亞洲又開始迎接疫情回流,是福是禍暫難定調。 週末來到灣仔,街上氣氛仍然冷清,處處吉舖令人概嘆不已,機緣巧合地走進一後巷,竟然發現有間台式食店。這間名叫 牛霸小麵店 的店子,店面不算細,卻只有一枱客。如此市道加上躲進後巷,場面凄慘也是意料中事。然而我不怕人少,只怕人家撐不下去。這顯然是個矛盾,為了平衡這矛盾決定進去幫襯幫襯。 在沒有什麼心水的情況下,我要了個紅燒牛肉麵再加杯台灣咖啡。 老實說,這是道很典型的紅燒牛肉麵,味道足也不見走樣,只是有點平庸。牛肉以腱肉為主,當中混雜一件牛腩,單以牛肉論,腱肉和牛腩都腍滑滋味,但味道上和紅燒湯欠缺點血緣的感覺,看來是組合而成。 台灣的咖啡文化很深遠,然而這杯台式咖啡略嫌有點一般,看來只有名字和台灣扯得上關係。 雖然料理水平一般,但整店只有我一人的包場感令人眷戀,在這種苦悶無奈的日子裏,這種舒懷和閒適足夠彌補食物水平的一般。

叁茶陸飯

香港的情況愈來愈糟,隨時擦槍走火,尤其是十月一日的中國國慶日,隱約有山雨欲來之感,然而那天是安然渡過?還是暴力收場?香港都好不到哪裏。早於暴動之先,我已明言香港已完,現在持續了這麼多日子,更加沒有變好的可能。所謂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還記得SARS疫情時,百業蕭條,香港食肆曾流行一元一隻雞和十元一碗雲吞麵,十多年過去,往後的日子究竟會否出現五毛錢一隻雞和九元一碗的雲吞麵呢? 前景雖然不樂觀,但總不能等到賤物鬥窮人的時候才去吃飯。那天人來到愉景新城,經過重新修葺的中染大厦可謂煥然一新,年前來過的龍門一番仍在營業,其他舖位亦進駐了不同的食肆,我見轉角位有間名叫 叁茶陸飯 的台式餐廳,心想就來個下午茶餐吧。 所謂的下午茶餐和午餐的务別不很大,只是價錢上打了折。當日我要了個不容易出差錯的台式肉燥飯再加一份鹵水蛋。想不這肉燥飯還附帶兩碟小前菜,花生和青瓜分別調了味,一個樸實,一個爽脆,令味蕾多點生氣。至於肉燥,油份比較少,醬油風的味道也算精緻。白飯正常,沒令人留下特別印象。两者配合,也覺對調。鹵水蛋不算大顆,但鹵水的味道比想像中來得有風格,可能是香料上花了點心思。 我不喜歡那些台式飲料,所以餐茶要了杯不用加錢的南投小農紅茶,而且是熱的,因為對帶香氣的茶或咖啡,熱飲還是比較適合。這小農紅茶的茶體算充實,但單寧欠奉,少了點老練,但溫柔敦厚的感覺也見舒服,只是事先加了糖調味這舉措,令人覺得有點滑頭。 埋單結算,一個下午茶餐大約五十元左右,不算便宜,但環境和服務尚好,也算不錯。但如果香港經濟被我不幸言中,如此價錢的一頓下午茶究竟可以支撐多久?尤其他們的顧客中有不少是學生,果真難以預計。

古早味彭湖台灣

執筆時香港已亂作一團,由示威變成暴動,直至暴動者果真相信自己正在革命運動的中心點。但所謂的革命抗爭其實只停留在兒戲的層面上,這種程度絕對有能力將香港反轉,但奪權獨立則痴人說夢,因為權力是直接取決於軍事實力,香港人連槍也不懂開,怎奪權! 或者有人會認為只要喚起世界對香港的關注,那就有政治籌碼和中央角力,不過香港這個小島究竟有什麼利益好驅使他國為你賣命?石油?黃金?鑽石?世界没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不過暴亂者的確傷了香港的支柱,香港要倒下來的機率不低,那時會否再激化出新的政治問題也難說。如果以象棋的對局來說,現在應該處於中局與殺局之間,但我肯定這局棋沒有殘局,因為中央握有壓倒性的力量,看的是香港如何輸。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話語權早被暴徒騎劫,無奈下只能做好防禦措施,繼續持有實體黃金,好讓事態發展到最惡劣的情況時,財產不至被蒸發掉。 如此心情,哪有興頭找東西吃。那天工作至紅磡,天氣悶熱得很,只想找間舒適的店子吃點東西兼作小休,路經這間名叫 古早味彭湖台灣 的店子,見內裏寬敞舒服,便走進去吃個午餐。 我點的是鹽水雞便當,雖然店子賣的是台灣料理,但用上的卻是日式便當盒。除了那塊起骨的鹽水雞腿肉外還包含一些配菜,當中有醃製的蘿蔔、蓮藕和豆干,中間的一小格也放了鹹菜,旁邊有香腸一小塊、鹵蛋半隻和料理過的綠豆角,最後還有被雞腿蓋住的白飯。 雞腿肉正常,味道和料理上都較平實。醃菜的口味略重。鹵蛋和香腸不過不失,炒豆角最香,應該運用了XO醬之類的醬料。 飯後來一杯熱綠茶,感覺舒服。 如果要求不高,這裏的料理也算可以的,不過配菜雖多卻欠缺相互呼應的效果,有拉雜成運的感覺,別期望太高。

哈豆台灣餐廳

年少時的我,成績差得要命,尤其上了中學,情況就更見嚴重。其實我並不討厭知識,如果老師說的是帶知慧的說話,縱使是數十年前的事,直至今天我還是記得的。 還記得小學時期,一位新來的年輕女教師在課堂突然向全班同學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見到一位陌生人因誤踏蕉皮而滑到,大家會不會笑?會笑的請舉手。」 全班有九成人舉手,沒舉手的只有兩人,其中一個是我。 老師問我們二人為何不笑,同沒舉手的同學不懂回答,只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同樣的問題,老師再向我問,我說:「如果我笑,人家就會以為這件事是我做的。」 原先老師是想帶出同理心的問題,想不到還未滿十歲的我,想法竟超出她的意料。現在回想起來,就連自己也嚇了一跳。原來自小就和別人的思想不一樣,要保持自己的身份和理念,界線就要劃得異常清晰,否則惹上麻煩就不能怪別人。 面對種種不確定的未來,已經沒有閒心去尋找美食,那天因為工作來到觀塘的成業工業大厦, 哈豆台灣餐廳 就正正在客戶的樓層內,其實觀塘有很多食肆都擠進工業大厦內,同層也不止哈豆一間食肆,會選擇台灣料理,純粹只是腳程上的方便。 論裝潢,哈豆和一般在香港遇見的台灣風味料理店的風格都如出一轍,殘留著點點仙跡岩的魂魄,食客亦以年青人為多。 當日點了個台灣五寶併盤肉燥飯,所謂的五寶,分別是香腸、雞翅、豆腐、貢丸、花枝丸,多是加工食品,幸好還有半隻鹵水蛋。烹調枝巧的層次不算高,唯一可欣賞的就只有肉燥和調味功夫。可幸肉燥發揮正常,調汁亦見舒服,但令人留下印象的竟然是伴碟的菜脯,從整體的味覺位置上是有點神來筆。 餐飲是不用加錢的豆漿奶茶,感覺淡淡然的,有點像個可愛的小村姑。 食肆躲進安靜的工業大厦內營業,九成九是租金的問題,取決的其實是客觀條件,但當形勢逆轉,自然會反客𤔡主,別誤會安靜平和的都是和順內斂,有很多時只是一種權謀而已。

養心麵

執筆時正值美國進行中期選舉,坊間一般認為選舉結果會左右全球金融市場,不過無論怎樣左右,大市都騰飛不到哪裏,就好像香港政府所言「借錢梗要還」。全球央行量寛多年,縱使不是今天就要還清所有舊債,但讓人疑慮的因素卻不斷累積,金錢的本質就是信任,背信棄義的代價是國家也承受不來,何況是我們這些小市民,韜光養晦幾乎成為近期唯一能夠採取的手段。 少了為投資費心,不禁就盤點起自己的作品,原來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寫了五本作品,其實第六本作品已經開始了近一年,不過近幾個月卻碰到瓶頸,苦惱了好一陣子,開始有點心灰意冷的時候突然來了一記心領神會,一切變得豁然開朗,甚至有欲罷不能之感,直接影響到每週一食的習慣。 這間名叫 養心麵 的台灣風味麵店,位於灣仔軒尼詩道近馬師道一段,裝潢是帶點型格,但以車仔麵形式經營,換句話說是雜而不精、欠缺主題。本來是看不上眼的,但無心覓食的我,帶著馬馬虎虎的心情走進這店子。 原來麵店是某台式火鍋店的分支,但卻是入形入格的車仔麵店,比較有台灣風味的大都是蔬菜類,但總不能點一碗雜菜麵,雖然還有鴨血、冰豆腐和滷水類,但也不見太吸引,剩下的就是一大堆徹頭徹尾的港式車仔麵配料。 無可奈何下,我點了台灣水蓮,滷水糖心蛋和滷水牛𦟌,再併配新竹米粉。至於湯底,雖然有個什麼美人湯,但詢問過後只是清湯而已,所以選了個麻辣湯底。 老實說,這碗台式風味車仔麵其實也不太差,只是台灣風味不太濃而已,就連麻辣湯也有點輕描淡寫。水蓮口感清爽,滷水牛𦟌正常,剩下的糖心蛋是最令人留下印象的,新竹米粉口感細緻,每一樣東西都不壞,但合起來就欠缺統率感。 車仔麵的優點和缺點是銅板的正反兩面,港人喜歡車仔麵的原因是配料選擇多,但配料多,各自的味道也自然多,如果要將所以配料的味道都能夠讓湯底統領起來,那湯底非要花功夫去調校不可,而這裏似乎就欠缺了這個環節。

龍鳳號

兩年前在香港某公路上,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內,發現兩名女士暴斃其中,死者為母女二人,中的又是一氧化碳毒素,原以為是汽車廢氣倒流的自殺事件,誰知兩年後,其大學教授的丈夫竟被控涉嫌謀殺,原因是警方查得車內有一瑜珈球,內裏不尋常地留下一氧化碳的痕跡,而這瑜珈球正是丈夫之物。究竟是謀殺還是自殺,到此刻都很難說得清。 正當眾說紛紜的時候,另一宗奇案又接著發生,同樣是大學教授,同樣涉嫌謀殺,死者同樣是妻子,不過這案子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因為死者的屍首就藏在教授的辦公室內,雖然行兇者有著一番精密的部署,但如此證據確鑿,實難逃法網。 誰是兇手這回事,當然是靠警察的偵查。不過世事實在玄幻奇妙,相類似的事情總喜歡聚在一起發生,好像嚴重的交通事故,通常一不離二,天災也喜歡接二連三,我不知道這是感情使然、媒體效應,還是當中隱含玄秘,但感覺上就好像被傳染般。 理性告訴我,事情的發生是不會像疾病般傳染和擴散,但如果真有傳染這回事,可不可傳染些快樂的事情,例如到處都有好吃的餐館之類。 近年傳染得最廣的絕對少不了台灣菜的份兒,尤其是那些台式奶茶,真的如雨後春筍一樣,無論是內地遊客還是香港市民,經常看見各人手執一杯,連帶台式餐廳也愈開愈多。 這間名叫 龍鳳號 的台灣菜館,位於觀塘日升中心裏頭,靠著掛在街外的宣傳架才知道他們的存在。我按圖索驥,總算在二樓找到他們。 店內的招牌一龍一鳳,頗見氣勢,然而木造的椅桌,縷空的窗花兼透著淡淡的鄉農氣息。 不知午餐和晚餐是否有分別,原先在街上看到的宣傳菜式都沒有出現,點餐紙上只展示了午市套餐的選擇。我最想吃的台式甜品失了蹤,幸好還有古早味魯肉飯,所以我要了個併大雞腿的魯肉飯午餐。 套餐除了魯肉飯和雞腿外,還附帶小菜一碟和湯品一個。魯肉飯選用了台灣米,口感軟糯,細碎的魯肉仍可看見類似五花肉的間隔,以甜度為主的醬油風味配上油脂的甘香,絕對是下飯妙品。 炸雞腿原隻切件,外頭裹上一層薄薄的粉料,油炸後成了一層細緻的脆膜,雞皮的脂肪很少,呈現出一份微妙的脆感。雞腿肉質有保証,頗見咬感,加上面頭的鹽酥風味,整體表規不錯。 小菜的豆角調味到位,又有香油增香,也算不俗。至於湯品是老黃瓜湯,風味和老媽的家常湯沒有兩樣,在大暑天時可是妙品一道。 綜合而論,整體味道不俗,當中亦見細緻,出品有一定水平,只是一道午餐就要上七十多塊的價...

玖五牛肉麵

百元鈔票愈來愈不像鈔票,兒時拿著一張十元鈔票,已經覺得自己很富有,現在給小孩十元零錢,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出手低。無他,就好像之前說過的那樣,今時今日,一百元一碗麵根本不是什麼奇怪事。 最初被叫價一百元的湯麵嚇倒,是很久以前的事,細節已經忘記,只記得是一間由媒體報導,位於台灣的牛肉麵店。年少的我,對這反常的價格不禁嗤之以鼻。及後被一眾登陸香港的日式拉麵店洗禮下,終於將這個曾經被認為的不合理價格接受下來,畢竟今天的一百元和從前的一百元,本質已經有點不同。 這天我來到的是台灣頗具名聲的 玖五牛肉麵 。其實我對台灣牛肉麵的認識很是膚淺,如果不是被稱為宅男女神的年輕名媛正是香港分店的老板之一,因而被媒體廣泛報導,我或者末必知道這台灣過江龍的來歷。 雖然我也是宅男,但早已超齡,而且美女和美食之間,我還是分得䦕的。所以我很清楚,吸引我來的不是年輕名媛,也不是牛肉麵,而是這裏的小食。一直覺得台灣的小食比香港的精彩得多,不過人家的招牌是牛肉麵,總不好錯過主題。所以我要了一份紅燒招牌三合一,所謂的三合一,是牛肉、牛筋和牛肚,價錢雖然略貴了一點,但一次過招呼三位主角,反而覺得爽快。 這裏的牛肉麵還附加三個選項,分別是麵條的軟硬度和加辣與否。我選的是軟麵和加辣。 牛肉麵的三位主角,牛腱肉、牛筋和牛肚的表現雖然不錯,但真正的主角卻是碗口裏的湯,這湯底濃而不膩,鮮活中帶著幾分蔬果般的香甜,雖然口味是加辣的,但辣味點到即止,反而香料在微妙中運行,豐富了味道,也豐富了欣賞度,麵條和配料泡在其中,沒有壞到哪裏的可能。 這小碟前菜,雖然只是普通的鹹酸菜,但味道調得舒服,和麵吃之,頗見清爽。 至於小食方面,有很多有趣的款式,如各式鹵味、麻辣鴨血和臭豆腐,還有豆魚。但一碗大麵下再來幾款小食,可會撐破我的肚皮。於是我只挑了其中的麻辣鴨血。鴨血四大塊,麻辣的香味點到即止,沒有慣常的江湖味風格,反而來得有點雅緻。味道上則以鴨血的鮮味作帶領,而這份豐潤討好的滋味明顯不是由鴨血而來,但以軟嫩的鴨血作媒介卻沒半點違和感。 個人而言,對名媛這個族群,印象只屬一般,總覺得他們不吃人間煙火,做事玩世不恭。但這麵店的出品卻沒給我這種感覺,單是那個湯底就讓人明白,這不是馬馬虎虎的就能夠煮得出來。

豐盛牛肉麵

由少年到青年,再由青年到中年。回望從前,不知不覺已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活了幾十年,其實此小島是個福地,開放、資訊流通,而且機會處處,不過這些機會只建構在賺錢之上。如果你的志向是朝藝術創作的方向前進,香港給你的並不是幫助,而是制肘。 香港其實並不討厭藝術家,而是容納不來。如果人在台灣,台北混不來就去台中或者台南,要不然也可開塊田來種些瓜瓜菜菜,閒時就搞搞自己喜歡的東西,清茶淡飯也是一種出路。 相反香港就不可以這樣,雖然香港也有郊區,但新界的生活水平和市區根本沒有兩樣,要是你開塊田,打個洞,政府立時告你佔用官地,要不然就給附近的村民圍堵,說你的祖宗和他們的不同。 所以我對台灣也有點嚮往,雖然我對這寶島認識不深,但在電視節目中看過不少台灣人,一邊過著悠閒簡單的生活,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如雕刻、繪畫,何其自在。除了那些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爭拗外,台灣其實很美。 雖然到台灣旅遊並不是件困難事,但有錢我還是會留下來出書用。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只要巧妙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去不了台灣,也可以用一頓台式牛肉麵來填充吧! 那天,人到了土瓜灣,在北帝街附近就遇到了一間清清閒閒的台式風味料理店。此店名叫 豐盛牛肉麵 ,除了台式牛肉麵外,還有其他台式美食。鹽酥雞、鹵肉飯,自然少不了,不過招牌牛肉麵似乎是重頭之作,所以就要了一碗招牌牛肉麵,再加多一杯洛神花茶。 牛肉麵的配料是挺豐富的,金錢𦟌、牛腩、牛筋、丸子和鹵蘿蔔。牛𦟌、牛腩和牛筋都帶點紅燒的風味,味道適口,但算不上妙。丸子是成品食材,沒技巧可言,但在豐富味道方面來說,也算到位。反而鹵蘿蔔挺入味,只可惜份量有點細。至於湯底方面,醬油的風味頗見主導,讓人有典型的感覺。雖然算不上佳作,但整体的味道也是可以的。 大熱天時,來杯洛神花茶,酸酸甜甜的,格外醒神。 從店面和出品來說,可以明白店主的野心其實不大,在不會出錯的味道下展現台灣美食風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算是一種處世之道。

老街

原本到栢裕商業中心辦事的我,卻碰上了阻滯,被迫在旺角滯留,只好在附近溜達來打發時間。雖然是個地道香港人,但旺角、銅鑼灣,這類極旺之地,近年已經少有踏足,只怪討厭人多的怪脾氣使然,導致我對現今的旺角竟然有點陌生。 雖然變遷的景物不禁令人對過去有點緬懷,但換來的新景象也令人目不暇給,尤其是食肆。曾經被不少茶餐廳佔據的陣地,如今都換成各有特色的食肆,看來旺角人的嘴巴也長進了。 當中有間位於豉油街的食店,頗吸引我的目光。此店名叫 老街 ,是間台式料理店,他們吸引我的地方是那向街的廣告牌,當中的鹵肉飯還標榜用上台灣米,情況和尖沙咀的鐵牛差不多,只是鐵牛表明用上的是優質台灣米,這裏卻沒有優質二字。 可惜當日早已午飯,亦無閒情逸致去品嘗,只好擇日再來,不過週末再來時,人潮明顯較多,但單槍匹馬,仍給我找到個好位。 此店裝潢走懷舊台灣路線,和西環的阿元來了如出一轍,不過地道台灣美食的種類就沒阿元的多。雖然如此,也有我沒嚐過的台灣香腸,於是我就要了一個細鹵肉飯,再加一份小香腸併鹽酥雞。 先來的是鹵肉飯,這小碗飯明顯是熱的,但鹵肉醬卻呈現冷涼的狀態,尤其是那些菜頭粒,不知台灣的是否也是如此。一冷一熱,雖然令我有點詫異,但鹵肉的味道還是不錯,很有梅菜扣肉的影子,甜醬油的風味很好,加上油脂的甘甜,又遇上一個下飯強手了!只是米飯不見特別突出。 後上的小香腸併鹽酥雞也不錯,尤其是那夜市小香腸,始終是頭一次相遇,第一口時還有點顫顫兢兢。看它有幾分中式臘腸的外貌,還以為口味也差不多,想不到味道比想像中微妙,尤其是當中的那份甜味,很是乖巧。整體感覺有點介乎中式臘腸和西式香腸之間,有趣!至於鹽酥雞就不是太搶眼了,雞肉粒沒有皮,少了幾分香脆,也少了幾分油脂。不過肉質尚算鬆軟,配上點點胡椒鹽味粉,以小吃而論,也算不俗。 綜合而言,其出品令人滿意,但在食物的多樣性上,顯然不及阿元的精彩。不過如果想感受一下台灣小吃和特式飲品的風味,此處應該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台灣郎

無論是世界盃足球賽,還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雖然都是全球矚目的世界盛事,可惜體育並不是我杯茶。不過今年在南韓舉辦的平昌冬季奧運會卻有點例外,我看的當然不是運動員,而是南韓如何在特殊的情況下邀請北韓參加這次體育盛事。 有點意想不到的是北韓派了高規格的大使團到南韓來,兩韓更擺出一副和平與統一的友好姿態,雖然不少人都認為這只是場政治秀,但從大韓民族而言,兩韓統一可能會令韓國變得更強大也說不定。 雖然美國並不承認,但北韓的確是個核武國家,而南韓則有繁榮的經濟,如果兩者二合為一,那就具備了一個大國的基本條件。對於一個千百年來都受人欺負的民族而言,是難以想象的國力井噴。 不過兩韓統一始終有點天方夜譚,當中的困難亦不是我這個「路人甲」能夠理解,我擅長的只是胡吹而已。 胡吹多了,最好找個地方來補充體力,碰巧在西營盤經過一間新開張的台灣食店,於是人就走進裏頭。 這間名叫 台灣郎 的食店原來是分店來,當日我要了個自選套餐,美其名有前菜、主菜和飯類,但其實和茶餐廳裏的二加一選餐差不多。 前菜我選了山葵燒汁雜菌,菌味足,但山葵的位置很弱。主菜選了鹽酥雞,雞肉切得很細小,味道正常。飯類選了新竹米粉,在清湯米粉上加幾片貢丸和墨丸,還有點點醃菜。餐飲是桂圓茶。 套餐讓人感覺普通,吃不壞人,留不下印象。不過吃點東西,喝點飲料,胡思亂想一番,也覺舒服。

軟橋米苔目餐廳

或者是「隔籬飯香」的心態,總覺得香港的小吃比東南亞地區的遜色。其實我並不認為香港的飲食文化低,只怪香港是個功利的彈丸之地,小吃快來快走,沒幾樣能夠得到本土化的發酵,所以感覺上,香港的小吃都是人家的。 其實在眾多東南亞的小吃裏,有多少是沒有中國飲食文化的影子。不過人家有足夠時間在當地扎根,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份帶有當地氣息的獨特美食。就好像客家人的「老鼠粉」,在香港就叫「銀針粉」,到了馬來西亞就喚作「米篩目」,去到台灣就叫「米苔目」。然而香港的銀針粉幾近絕跡,反而台灣的米苔目卻成了當地的著名小吃。 要吃米苔目不一定要到台灣,深水埗鴨寮街就有一間名叫 軟橋米苔目餐廳 ,據說他們賣的米苔目,是毎天手製的新鮮貨,賣完即止。 這天我特意跑到鴨寮街,被重重電子零件舖包圍著的這家小店,頗見隱蔽,稍不留神就會走過頭,皆因此店的外觀和香港的粉麵店其實沒太大的分別。 今天目標明確,米苔目是要定的,不過配料方面就有十數款,情況和車仔麵沒有兩樣。正當躊躇之際,碰巧單張上有豬潤(肝)併鴨肉的米苔目推介,於是我就要了一碗,另多點個Q彈豆腐作小吃。 過了不一會,一碗看噴噴的米苔目就端到我的面前,這米苔目和我兒時吃過的銀針粉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它有點像米線,形態較短小,屬於米的風味卻比較强,附帶的寡淡感亦較明顯。如此這般,湯底的表現便舉足輕重了。可幸這豬骨湯底也不賴,滋味調和,濃而不膩。妙在與豬潤同煮,豬潤的味道混和於湯底,令味道更見豐富。而鴨肉則帶點點酒香,整體配合得宜,頗感不俗。 Q彈豆腐這道小吃確實Q彈有趣,不過此品應該不是純大豆製品,或者是滲入少許魚肉之類的食材。但無論如何,食味和口感都惹人歡喜,加上點點味粉作提味,其他的已經不重要了。 我未吃過台灣的米苔目,不知道這裏的口味地道與否。不過以味論味,這碗米苔目也稱得上滋味,而且一程地鐵就能品嚐,實在化算極了。

小倆口台式漢堡蛋餅專賣店

我其實不太討厭雨天,但連綿不斷的雨勢就無法談得上喜歡,無論如何左閃右躲,都難免混身濕透的命運,在此等情況下,如何輕盈的步伐都會變得沉重起來,郁悶的心情無從消解。 人在鰂魚涌鐵路站延伸的行人天橋走過,雖然只是幾十秒的過程,仍不減對蓬頂為我擋去煩人雨水的感恩。可惜雨勢無涯,而天橋卻有涯。 我掏出那把沒真正乾透過的伸縮雨傘,無奈地要它再一次免為其難。就在這個時候,眼前出現了一間名叫 小倆口 的店子,記憶中和她好像有遇一面之緣,應該是某次在電氣道的擦身而過,直至發現她的蹤影已經消失後,才後悔自已當初的不以為然。 我不知道眼前的她是否當初的她,只見氣質的她被雨水澆得有點冷清,同樣孤單的我不禁就向她走近。究竟是同病相憐還是相濡以沫,直至我站在她面前的那一刻,我仍無法弄清。 台式漢堡蛋餅是什麼來路,我其實不太清楚,但圖片上那可愛的外表看似能撫慰心靈。於是我指著她的照片,要了一客薯餅芝士招牌蛋餅,由於套餐包連飲品,所以要了個黑糖奶茶。 先來的是黑糖奶茶,茶體不算厚,但黑糖的滋味厚實,令整個體質都豐富起來,在這個下雨天之中,可是個不錯的滋潤。 首次和蛋餅小姐見面,方知她是如此地驕小玲瓏,實在我見猶憐,禁不住親了她一下,她卻以蛋香和葱香來回應我的無禮,為著加深了解,我以細嚼慢嚥來證明自己並不是個登徒浪子。想不到薯餅竟然如此活潑有趣,逗樂我之際原來已不知不覺地掉進芝士的纏綿裏,讓這幾十秒的交融猶如濃縮的一世,激盪中,香甜的蜜汁原來早就澆到蛋餅小姐的身上,無法抗拒之下,就將她吞下肚去了。 幾經銷魂,直至察覺蛋餅小姐早已離席,才如夢初醒。一口一顆,來去不留痕,爽朗得可以。不過一刻風流卻不是免費的,不覺間外面的雨也停了,看著濕透的街道,方知剛才只是剎那之間,我拿著那杯黑糖奶茶,竟然更覺孤寂。

鐵牛台灣牛肉麵

一葉知秋,單看尖沙咀的變化,不需要十年人事,已經可以幾翻身。由名店和珠寶店的輪候人龍,到藥房、化妝品的雄霸,最後漸漸又回歸基本。或者你對內地遊客的一切都感到討厭和鄙視,但有成功潛質的人從來都不會敗在情緒之上,潮起潮落,明白的人看到的不是終點,而是如何捉著循環不息的脈絡。 因此這陣子尖沙咀的商舖開始有重新佈局的情況,藥房和珠寶店的去蕪存菁最為明顯。人始終要吃東西,而香港人也愛吃,接力棒在重回基本下又再次落到食肆手上。就在這個不太明顯的更替過程中,給我在希爾頓中心地庫發現了一間新開張的台灣牛肉麵店,此店的前身是間主打麻辣燙的湘川館子,但風評很差,理應繁忙的午市也見零落,然而當換上這間台灣麵店後,入座率便大為改善。我這個路過的看在眼裏,自然興趣大增。 如果將這間名叫鐵牛台灣牛肉麵的食店視為純粹賣麵的,顯然有所誤會,因為他們除了麵條外,還供應著台式便當和各種台灣小吃,當中自然少不了台式特飲吧!單看那張點餐紙,已盡現台灣夜市風情。 人家的招牌就叫著台灣牛肉麵,理應一嘗。但我看見餐牌上標明,店內的便當用上的是有台灣一等米之稱的台稉9號。對於未曾嘗過台灣優質白米的我,自然是無法抗拒吧,於是我便點了個滷肉香酥排骨便當。 想不到這個便當挺豐富的,除了滷肉飯和香酥排骨外,還附設三道前菜,但首先還是要嘗嘗台稉9號的滋味,所以我挑了一口沒沾滷肉醬的白飯來吃,誰知這口晶瑩的白飯除了溫度有點高外,竟沒半點飯味,味道有點透明兼帶點點純水的味道,然而再吃一口沾了滷肉醬的白飯,飯的風味又隨著滷肉的味道給帶引出來,是個很奇特的體驗。 一般來說,涼拌菜離不開涼爽香鮮,這小碟涼拌青瓜不單符合以上要求,切成勻稱的青瓜條更顯得爽脆滋味,又一證明青瓜不一定需要拍打。 中間的小碟是配上紅蘿蔔和香菇絲的蒜香白菜,口味是溫柔適口,而且更帶出一份清潤自然的味道。 最後一碟是半顆滷水蛋伴微辣的菜脯,兩者在協調中見層次,滷水蛋融和入味,配上滷肉飯有很好的共鳴。 三道前菜都很好下飯,差點忘記了香酥肉排的存在,肉排表面炸得香脆,雖然肉排的素質未算上等,但在恰當的調味處理,加上淮鹽的提味,呈現出小食的優質狀態。 品嚐過這個令人頗滿意的便當後,一杯套餐附帶的台式奶茶正好讓人有空理順當前的味覺。不過台式奶茶沒港式的濃郁,那份清新的奶精和茶味,對砂糖沒有足夠的承托力,所以落糖時要小心...

阿元來了

隨著年紀的增長,已沒年輕時活躍,對於晚上總是窩在家中的我,已經不太熟悉香港的夜市了;油麻地的廟街應該還是那樣吧,西洋菜街的排檔相信仍然熙來攘往,唯一可惜的是上環的大笪地已經成為歷史了。 或者香港的經濟繁榮與改變了的消費模式模糊了夜市的重要性;看電影不需要到電影院,買東西的或者已經改到淘寶網,講究的可能只看重品牌,最好是來個限量版。但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我始終覺得每個地區都應該有個屬於自已的夜市,不單是為了吸引遊客,更多是為了讓地區的活力和機會有伸展的可能性。 台灣的夜市辦得相當成功,但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經濟背景,換了地方,同樣的模式不一定同樣成功,更甚的還可能變成麻煩或負擔。然而面對別人的成功不一定只有羨慕,好好地欣賞或者能得著更多。 要感受台灣的夜市,當然要乘坐航空交通工具,要不然來西營盤的第三街也是個折充的方法,因為以台灣夜市小食作招徠的阿元來了正是座落於這個地埗。 阿元來了的店子比較細,座席亦因此而不多,經營方針以外賣為主,但選擇堂食的人也不少,所以店常聚集等候的食客,我來了幾次都被店外的人群嚇怕,雖然還可選擇外帶的,但既要為食物拍照,堂食是近乎無可避免,除非他們是沒有座席的街頭小店。最後我只好挑了個冷門時間,總算可以在店內品嘗一下台灣的夜市小食。 不要小看這小小店子,裝飾上可花了不少心思,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出台灣夜市的風情,甚至有點主題餐廳的味道,有趣。 菜單内的菜式種類繁多,有魯肉飯、炒米粉、香菇肉羹,和各式各樣的茶飲……等,不能盡錄。一個人吃不了這麼多東西,所以挑了兩款較有特色的,聞說台灣的蚵仔煎別具風味,還有鹽酥雞的香口、滋味,於是各叫了一客。 蚵仔煎其實和煎蠔餅沒有兩樣,然而這款遍及潮汕一帶的小食,因應著不同的地區便有著不同的做法,甚至連名字也有好幾個。但無論是什麼名字,仍脫不了蠔餅的原型,蚵仔煎亦不例外,只是掛在上面的兩款沾醬,可算是其獨有的標誌。基調上是薯粉帶動質感,蛋液附助香氣,煎成薄餅狀,口感上小巧細緻,沒有潮式蠔餅的豐厚和鮮明,蠔仔的質素不俗和略帶海鮮風味的醬汁頗合拍,無論食味和口感都給我一點別樹一幟的感覺。 接著的鹽酥雞賣相頗吸引,調味主導了整塊雞肉的味道,肉汁相對弱了一點,小食的風味鮮明。以味論味,此道雞塊比較適宜下酒,單獨品嘗可能略見不足。 阿元帶來了台灣小食卻帶不來台灣夜市,雖然稍感...

一葉台灣料理

在互聯網上搜尋台灣料理店,發現鰂魚涌一帶有兩間名字很相像的店子,或者欣葉台灣料理的名號實在太響亮,不少在港的台灣料理店都喜歡將這片葉加到店名上,叼光之餘亦是對台灣料理的一種認同。 鰂魚涌芬尼街是一條細小的橫街,當中伸延出一段分支,由於分支是條死巷,這段路都給人冷僻的感覺,一葉台灣料理正位於這條短街內。鰂魚涌一帶有著不少高尚商廈,所以附近其實存在著不少食肆,藏於橫街窄巷的也屬常見,然而人走到這條分支路上,總讓人有被遺忘的感覺。 但當踏進這間店子,冷清的氣氛便一掃而空。一葉的店面雖然細小,然而原本那樸素的牆壁卻佈滿客人的感言和塗鴉,這種由熱鬧和歡笑所遺留下來的痕跡,藉著牆壁散發出餘溫,而當中一句留言深深地影響我。 「紅燒牛肉麵好好食。」 於是那天決定吃紅燒牛肉麵再加一隻鹵蛋和一杯冰凍的冬瓜檸檬茶。 先來的是紅燒牛肉麵加鹵蛋。循例先嚐口湯,醋的香味和甜味勾勒出一道鮮明的輪廓,調味的位置很重,毫不含糊地展現出紅燒牛肉麵的風格。然而論口味,我還是較欣賞小王牛肉麵的湯底。至於麵條則不過不失。牛肉的份量比想像的多,亦做出鬆軟香濃的滋味。鹵蛋鹵得透徹,香中帶甜,不俗。當中不可忘掉那點點蘿蔔絲配菜,無論口味和口感都適當地放在一個很好的點綴位置上。 接著那杯看似普通的冬瓜檸檬茶,想不到令人有點驚喜。檸檬的清新和冬瓜茶的清涼原來挺配合,而且還流露著一點脫俗的感覺,有趣。 整體來說,牛肉麵湯汁那濃重的味道將麵條和牛肉緊緊地統一起來,味蕾雖帶點負擔,但整體效果表現不俗。早知道台灣人口味濃重,據說店主正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而當天我總算領教過台灣人的口味了。

小王牛肉麵

前陣子常看到電視節目在介紹台灣食品,麻糬、擔仔麵、蚵仔煎、米糕、火鍋、牛肉麵,看得人垂涎欲滴。那天因為工作的關係,人走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適逢午飯時段,便在廣場裏繞了一圈,竟然給我遇上了售價過百元兼限量發售的牛肉麵在一間名叫小王牛肉麵的台灣麵店出現,於是人就走了進去,看能否和心儀的牛肉麵相會。 店內的限量牛肉麵有兩款,分別是皇膳芙蓉和牛頸珍味。我不知道皇膳芙蓉是什麼來路,反而牛頸背這個滋味部位我是清楚的。可惜牛頸珍味在當天未有供應,剩下的皇膳芙蓉可要追加半小時的製作時間。最後只好向店員請教有何推介,於是我點了個半筋半肉粗麵加酸菜,另外再點了杯薑母茶。 未幾一碗半筋半肉的牛肉粗麵便端到我的面前,台灣的牛肉麵對湯底很是講究,所以理所當然地先嚐一口湯,湯底純和壯實,鮮甜中隱約透點中藥的甘苦味,令口味更添深度。酸菜帶點辣味和薑味,和湯後令味道更鮮明,但個人認為酸菜味搶,可以不加,視乎口味而定。至於麵條和湯是頗配合的,只是麵條有點黏連,牛筋方面也不俗,只是想不到最令人失望的竟是牛肉。 除了牛筋外,整碗麵有兩塊牛肉,其中一塊竟如橡皮般完全嚼不開,顯然是結締組織較多的部位,就連一般的港式柱侯牛腩也不如,如果廚師連牛肉的部位也弄不清,索性做別的麵條好了。 或者被橡皮牛肉弄得心情有點差,薑母茶也顯得平庸起來。 事後在網上搜尋,才知道小王牛肉麵在台灣高雄已有四十年歷史,對牛肉甚為講究,其間也得過不少獎項。畢竟這種特許經營的連鎖店要重現主店的水平近乎不可能,然而也不好太走樣,希望這只是個別事件吧。

養珍品牛肉麵

對於港幣佰多元一碗的牛肉麵,我曾在灣仔星街嚐過,可惜其水準未及發揮,加上價格上添加的期許,就更讓人有失落之感。事隔數載,又聽聞有佰多元一碗的牛肉麵出現,今次出現的地點是聚集了不少具質素食肆的和富道,單憑地域名聲效應,這碗牛肉麵彷彿令人增添一點聯想。 這間名叫養珍品牛肉麵的店子,以台灣風味料理為主軸。店子內外都呈現著高貴典雅的裝潢,然而店內卻空無食客,差點以為他們有落場時間,或者我光顧於冷門時段才有此等情景吧。但無論如何,只要他們仍在營業,我還是會嘗嘗他們的牛肉麵。 我循例看看餐牌,但那碗過佰元的牛肉麵我是要定的了,究竟這碗牛肉麵何以膽敢叫價佰元,餐桌紙已經將她的底細巨細無遺地寫出來。原來這碗麵的靈魂在於其高湯之中,當中除了用上各種骨料熬煮,還加放廿多種滋補的中藥材,而且一窩成品只得六碗,可謂彌足珍貴。 看到這碗麵的駕勢陣容,不禁令我更用心去品味這牛肉麵。既然高湯是其靈魂我亦老實不客氣地先嚐這口湯,湯汁濃郁調和,調味料的位置很輕,有真材實料之感,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醋香和果甜,整體給人紅燒牛肉麵的調兒。再試一口牛肉,是牛腱的部位,口味香濃軟滑。最後才吃麵,麵的素質不錯,但不見精彩。如果單打獨鬥,星街的牛肉和麵都比這裏的出色,但這裏的湯卻將肉和麵的味道融和協調,互相呼應,令整體表現勝於前者。 雖然如此,但這頂多是碗好吃的紅燒牛肉麵,離珍品還有點距離。單是藥材的味道隱晦已經令人起疑,畢竟黨蔘和桂皮(玉桂)味甘,而且個性也不輕,經過幾句鐘的熬煮理應不是這個味兒,當中的藥味比麵館皇的灌湯麵還要輕,而人家的價錢卻是這裏的一半。這裏以佰元的叫價襯托著其滋補藥效,但相對其出品就似乎有欺客之嫌。

程班長台灣美食

如果對台灣牛肉麵有所留意,應該知道銅鑼灣有間名叫程班長牛肉麵的台灣牛肉麵店。然而在迅息萬變的銅鑼灣區,麵店亦終究撤退了。 雖然程班長屬於特許經營的品牌,但他們的牛肉麵其實做得不錯。得知麵店結業,也難免有點惋惜。誰知過了不久,又從媒體上得知關於程班長的消息,只不過他們的店子已經不再出現於鬧市旺區,而是近來吸引著不少食肆進駐的工廠大廈。 新的程班長和從前的明顯有點不同,雖然荔枝角的億利工業中心已經聚集了不少具特色的食肄,甚至令到這座不折不扣的工廠大廈有點轉型的感覺。然而程班長從前那街舖的風貌在這裏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眾食堂的格局。當天獨自拜訪,雖然門前掛有只招待大廈員工的告示,但跑慣工廠大廈的我,深知這只是道幌子,於是人就踏進他們的店內。 店內簡潔明亮,樸素的裝潢令人有地道的感覺,而且店內大小員工一律說著國語,雖然我清楚知道他們絕不可能全都來自台灣,但營造出來的台灣感覺,是頗有感染力。 這裏供應的菜式雖不算繁多,但于以選擇,也不容易下定決心。起初我是打算再嘗他們的牛肉麵,但當看見他們有一道台灣鐵路便當的時候,心意就開始有點轉變。 所謂的鐵路便當,是為著解決長途鐵路旅客的飲食方便,雖然當中存在著很深的日本文化影子,但仍然有著強烈和獨特的台灣風味,而且香港雖然也有不少台灣料理店,但一道平民化的鐵路便當可謂絕無僅有,於是我點了一客據說甚有台灣地道風味的爌肉便當,另再多點了一道牛肉捲餅。 先來的是爌肉鐵路便當,淺淺的長方型紙盒,盛著白飯和爌肉外,還放上不少配菜。當中最搶眼的是那些紅色兼類似炸米粉的東西,口味上應該是經過糖漬的,那甜甜軟軟的口味是頗有趣。另外還有一些類似木魚絲的東西,味道傾向甜口,加上帶點香鮮,不失為下飯良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香菜和高麗菜也不過不失。 而主角的爌肉有點像客家炆豬肉,只是由醬油改為鹵水而已。而當中屬於香料韻味,令到這肥美甘甜的爌肉更具滋味。 至於牛肉捲餅就沒那麼有趣了,這道菜的基本結構和北京填鴨差不多,都是麵餅、醬料、青瓜和肉的結合。雖然不少北方人都喜歡以捲餅配搭名種不同的食材和醬料,但這種配搭如果缺少了甘美的油脂,單靠麵餅和醬料,始終難言精彩。而這裏的牛肉正正就是缺了點油潤。  綜合來說,這裏的出品已算不錯,雖然仍談不上絕妙,但單是那滿有特色的鐵路便當,從體驗和趣味的角度來說,我...

易牙妙手

易牙,春秋齊國人,雖擅長烹煮,卻為討好齊桓公而親烹小兒奉之,如此殘忍,縱能駕馭天下美味,也不見得是個明白飲食真意的人。所以我並不喜歡這餐廳的名字,但名字歸名字,我仍是來到位於銅鑼灣的易牙妙手,為的是近來經常吃的台灣牛肉麵。 那天到禮品中心換了信用卡禮品後,便沿著駱克道直走到金百利廣場,他們的餐廳設於廣場內的飲食樓層,要順利到達必須依靠昇降機,這是舖租高昂的香港的一種常見的食肆生存方式。他們的餐廳雅緻整潔,有點西式與和風的混雜味道。我於下午茶時段來到,但我點的是台灣牛肉麵午餐,本另點一個炸番薯什麼的小食,可惜因售罄而改點了個花枝羮。 先來的是牛肉麵,習慣先嚐口湯,濃鮮純和的味道令我非常欣賞,牛肉的鮮和蔬菜的甜,融和協調,單品也不失禮。至於牛肉方面,用的雖不是腱肉,但味道和湯汁有良好的呼應,不失整體性之餘亦能發揮出牛肉的風味,而麵條方面呈扁長身,有點兒鹼水的味道,但影響不大。單看格局,應是麵廠的出品,當中的小麥風味和嚼勁也有適度的呈現,配合湯和肉也達至平衡調和之效。整體來說,香料的位置不太重,反而在味覺的調和上做得很不錯,尤其是番茄、蘿蔔和牛肉的配合,頗叫人欣賞。   然而花枝羮卻未見出色,羹底是大腸麵線的基調,而味道也是那種調子兒,由於味道主要是調出來,所以有濃厚小食的風格,當中的花枝片份量不輕,但和羹底未能產生良好的協調,有點貌合神離的感覺。口感在花枝的獨撐下也略感單調,未能呈現屬於小食的惹味搶眼。  雖然花枝羮未能討我歡心,但牛肉麵的味道可彌補當中倒失望,而且這裏的牛肉麵和銅鑼灣的程班長與旺角的西門町,風格上有點不同,新鲜感猶然而生,今人留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