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快餐」標籤的文章

長江快餐小食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股票買賣等同賭博,但我並不完全認同。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賭博成份,進大學時的選科絕對會影響你往後的人生,或者揀選一間穩定的公司,打算服務到退休,誰知人到四十才給公司開除,樓未供完,兒子也未讀完大學。難道這些決定就沒有賭博成份嗎? 買賣股票本不是賭博,是人用賭博的心態去買賣股票。 只要你認真了解市場和各類資產的屬性,買賣股票不單不會令你賭博成癮,更會令你學懂謙卑。就好像今年年初,我對投資仍保持著持盈保泰的方針,誰知過不了幾個月,大市已由最低的二萬四千多點躍回三萬大關。如果我是個賭徒,由年初的看淡心態下,縱使不買衍生工具沽恆指至一萬八千點,我也會放盡手頭上的股票,期待在更低殘的價位回購。可幸謙卑沒有讓我這樣做,我只將股票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在這段保守的時期,我沒買上新的股票,同時亦沒放出手頭上的持有,因為我清楚自己不是上帝,如果不想輸盡,就不要有贏盡的心。 至於後市如何?估計現在影響中港股市的已經不是中美貿易戰,反是中央為剌激經濟而進行的減税降費,情況和特朗普當選不久所進行的減税措施差不多,這措施讓美國股市由17年的下半年開始反覆尋頂至18年尾。有理由相信內地的股市亦會有相同的情況出現,雖然兩地市場大不同,但世界的道理都是大同小異,所以我相信內地的股市會由今年1月的低位,反覆尋頂至下年的1月。 一本通書不可看到老,過程中或會有變數,但總體方向大至如此。今天說了這麼多財經的事,只因飲食題材乏善可陳,隨意找了一間位於荔枝角的 長江快餐小食 來充撐場面。 長江快餐店原為長江飲食中心,本是典型的港式茶餐廳,而且矗立在香港工業中心多年,早年不知為何突然大舖轉細舖,由包羅萬有的茶餐廳變成簡約版的快餐店。 當日吃了個蘿蔔牛腩併豆卜飯作午餐,附加熱檸茶一杯,味道和水準都屬正常,無可亦無不可。

蝦佬

近年世界興起無人產業,所有可以用程式取代人類的作業,都不遺餘力地嘗試無人化,當無人汽車還在摸索著實用化的過程中,無人商店已經從後趕上,就連下線網絡建立得異常完善的香港,也開始出現這種店舖。老實說,這種消費模式我並不看好,因為無人商店其實老早已經有,那叫做自動售賣機。這機器全世界都有,發展得比較好的就只有日本,以外的地區都成不了什麼氣候,最低限度由最初出現至今的一百年中,這機器都只能以輔助的形式存在。 消費除了存在供需關係,購物體驗也佔很重要的位置。銷售員除了推介產品外,同時亦提供專業貼心的個人服務,無論你的職業是門衛還是信差,這服務都會伴隨消費而提供,這亦是購物會令人覺得爽快的其中一個原因。沒有這種爽快的虛榮感,店舖只能走一般檔次的路線,或者家用日常品和中高檔的打折品,無論哪個面向都是商界所稱的紅海戰略,除非你的無人商店是會員制,而且還要符合特定條件才能當會員,那就另當別論。 資本主義的核心就是貪婪,碰巧也是人類本性中的本性,互為因果,難分軒輊,所以一拍即合,只要有人類存在,都可以看到當中的痕跡。不過貪婪不全是壞事,他提供的動力最純粹亦最見效,視乎你如何運用,就好像火一樣。 西式龍蝦湯一般定義為高級料理,除酒店或高檔西餐廳外,一般食肆是不會將其寫入菜單內,但近期就有人打破這框框,將這高級料理拉落凡間。 蝦佬 位於灣仔駱克道,以快餐店形式售賣西式龍蝦湯,當日經過時感覺店內有點冷清,可能已過午飯時段,又或是因為假日的關係吧。無論如何,三十多塊錢一客龍蝦湯,對我來說是絕對消費得起,於是我要了一客龍蝦汁燴雞配龍蝦汁飯,再加一客花膠龍蝦湯。 這裏的裝潢和餐具,都是入形入格的快餐店格局,但食物卻比快餐店出品高一線。龍蝦湯香滑鮮明,蝦殼帶礦物感的味道突出,花膠口感軟滑沒腥味,但與湯汁的交流有限。 龍蝦飯的味道比較立體,有味飯調和適口,雖沒龍蝦湯的鮮明,但在提升米飯的味道之餘亦沒有影響到當中的平衡,反而米飯和熗雞的調汁呼應,有深化的效果亦形成點點層次。雞塊和翠玉瓜在沒有離開主旋律的味道下暗地裏提供自身的味道,令整體味道變得更實在。 雖然是不俗的龍蝦湯和料理,但始終是快餐店,屬於龍蝦的格調就只好被犧牲掉,不過如果沒有這份犧牲,龍蝦湯可能就不能在這個價錢中出現了。

食口福

曾幾何時尖沙咀有間著名酒店名叫麗晶酒店,其代表性令麗晶二字成為時尚和氣派的代名詞。雖然這間位於尖沙咀的麗晶酒店已經結業多年,但那份形象仍延續至今,所以當收到新客户的地址是在麗晶中心時,真的沒想過這大廈原來座落於葵涌的和宜合道。 從葵芳地鐵站下車,轉乘31M巴士,在轉上梨木道之前落車,麗晶中心就會出現眼前。我快速地處理好要辦的事,隨即為自己的午飯作打算。如此急迫的安排,並不是因為工作排程緊密,而是在途中給我看見一間老派的港式快餐店。 還記得小時候,香港有間名叫樂口福的快餐店,印象中其分店也不下數間,但由於記憶大淺,當中有很多模糊的地方。然而當我看見這個 食口福 的招牌時,樂口福的印象同時被勾起。 除了一個字的改動外,整個設計和記憶中的樂口福是一樣的,這種叨光手法在早期的社會很是普遍,好像內地就有周大生金行一樣,最重要的是他們仍保持著當年曾在香港流行一時的港式快餐模樣。 港式快餐的盛行很大原因是急凍技術的成熟,在沒有凍櫃的年代,如果不是經過醃漬,肉類是沒能作長時間存放。但有了急凍技術後,肉類的存放時間不但激增,而且無懼長途運輸,於是肉類的價錢便相對地便宜起來,加上西式的扒爐和炸爐的傳入,港式快餐店就這樣出現了。 然而這種西式快餐飲食文化,很快就給茶餐廳兼併了,加上有大財團看中這個市場,三大港式連鎖快餐店很快就機乎壟斷了香港的快餐業,而原始的港式快餐店也漸漸式微起來。 今天竟然給我遇見這活懷舊,自然不會放過。二話不說就要了個茄汁雞髀意粉,由於這道經典的快餐料理,被納入當日的套餐行列,所以茶、湯、飯,一應俱全。 意大利粉是全發透的港式煮法,配上經典的酸甜茄汁,別說正宗與否,這才是香港人的口味。雞髀超大隻,皮炸得香脆,加上淮鹽提味,好吃得差點讓人靈魂出竅。雞腿肉實在有口感,而且噬著這大號雞脾時,心中不禁泛起一份豪華與奢侈,完整地將年輕時那份單純的滿足帶回現在。 是日中湯是霸王花煲豬骨,簡單到位。雖然吃西式快餐傾向配西式湯,但個人偏向中式例湯。再以一杯西檸紅茶作結,既可解膩也可讓大口吃喝的衝動回歸平靜,可惜西茶也有喝完的一刻。此時此刻真的有點不欲離去,因為緬懷的除了食物,也有年青時的感覺。

Seafood Stand

十多年前尖沙咀東部是大型日式夜總會和酒吧的天下,十多年後有名的夜總會已相繼殞落,就連酒吧的數量也漸見委縮。對於這個曾經紫醉金迷的地區,彷彿逐漸和黑夜說「莎唷娜娜」。當夜生活的氣息漸見消退,迎來的是內地遊客的商機,雖然不是「有錢大晒」,但與其仇視倒不如借助這氣流讓自己騰飛起來。 其實不少港人都明白「機會係唔等人」,所以近幾年的尖東也改變了很多,當中食肆的多樣性是越見明顯,某程度這改變都以迎合旅客的口味為先,但也有些是例外的,如安達中心停車場地下的一個小舖子,就買起西式海鮮快餐來。 其實這個位於安達中心側門的舖子是有點冷僻的,好像沒見過它能穩定地經營過什麼行當。但今次就有點不同,這間名叫Seafood Stand的食店顯然花了不少心機在舖子裏,以海洋為主題的懷舊美式風格裝潢,令這小小舖位多添了幾分魅力來,加上歐西流行金曲的不停熱播,頗能吸引途經的路人,而我便是其中一位。 Seafood Stand是間不折不扣的美式餐廳,以海鮮和漢堡為主打,而在漢堡的類別中,除了牛肉和魚柳這些中堅份子外,還有以龍蝦為主的龍蝦司令堡,價格雖然有點貴,但未吃過以龍蝦肉做的漢堡包,便耐不住好奇心和虛榮感,便決定要了一個。由於這裏沒有套餐供應,一個龍蝦漢堡顯得有點單調,於是便拜託店員為我推介一道小食,就這樣一道名叫芝脆蝦的小食便納入我的餐單內。 先來的芝脆蝦賣相不俗,然而內容卻令人相當失望。不要取笑別人說食雞有雞味,原來食蝦可以沒蝦味,而且蝦肉還軟巴巴的,如同煲過湯的湯渣般,表面亦不見香脆惹味,如果不外加調味料,可以說毫無味道。完全不明白這小食為何叫芝脆蝦,因為完全感受不到這三種元素在裏頭,強力建議將這小食剔除於餐牌之外。 前車可鑑,後上的龍蝦司令堡不禁令我有點忐忑。可幸這個漢堡在整體上都算令人滿意,真材實料的龍蝦肉和帶子構成了漢堡的主要內餡,加上千島醬、番茄和蔬菜佐食,在微烤過的麵包下,都算得上滋味。美中不足的是龍蝦肉和帶子,在口味上處理得不夠鮮明,那塊鮮甜的番茄竟然搶了個主角來當,雖沒破壞整體的味美,但錯過了主題這一點上,確實有點可惜。 綜合來說,這鮮明型格的美式餐廳,在營銷上頗見成功,光顧的也大不乏人,但食物製作上顯然未夠用心,讓人有未盡全力之感,實屬可惜,期望他們往後能夠在食物上多加用心就好了。

Mos Burger

有肥媽稱號的藝人歌手瑪莉亞說得對,並不是因為擁有了高學歷就保證擁有美好的人生。無論在哪個時代,賺錢都是困難的,這並不只局限於個人的範圍,縱使是連鎖式快餐集團也要面對同樣的考驗。 在眾多快餐店之中,麥當勞在經營策略上顯然是最成功,Burger King和KFC都是二次登陸才能在香港扎根,Wendy's和Hardee's更敗退而歸。成功與失敗都不是我這個不知銅板味道為何物的傢伙所知曉的,但當中的競爭顯然是激烈的。 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中,Mos Burger是有點新秀的味道,然而人家在日本可是一間非常成功的漢堡包品牌,不覺間他們踏足香港也已經有八個年頭,在這八週年誌慶下,他們推出了一款「期間限定」 的魷魚漢堡,每個只售十二元正,而我亦受不了這等吸引地走去一嘗他們的新產品。 魷魚漢堡單價雖然只售十二元,但要併成附帶飲品的套餐已經是三十大元的交易了。我對快餐並無歧視,麥記、大家樂之類的快餐店,我亦時有光顧,只是當中難以掀起話題,才少有談及,然而這以魷魚來作漢堡的點子的確有點新鮮。 但只是點子新鮮是不足夠的,論內容漢堡肉的魷魚份量是足夠的,風味亦有所展示,但給漢堡內的沙拉醬蓋得所剩無幾,尤其是魷魚在烤焗過程所產生的香味,我要特意避開醬汁和麵包才在魷魚扒中嚐出來。但最糟糕的是這風味給壓下來後,卻剩下點點魷魚的腥味,雖然這點點不良口味不算嚴重,但在此消彼長下這魷魚漢堡便變得不大吸引了。 餘下的薯條和飲品保持著一般快餐店的水平,雖不算敗筆,但也難以加分。其實海鮮的鮮是異常纖細的,不太適合作快餐的食材,如麥當奴曾推出過的蝦堡也是強差人意的,要數成功例子,就只有魚柳包而已。 綜合來說,魷魚扒若煎烤得香脆,應能有效抵銷其不良口味,所以應該避免用帶水份的汁醬伴食,如改以香辛料佐之,或能有效引出其滋味。但無論如何,這魷魚漢堡仍存在著很大的改良空間。

Hot chick by Paul's kitchen

隨著灣仔喜帖街一帶的重建工程如火如荼,一個全新的社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為灣仔區添上一份色彩。在這色彩落實之先,已經吸引了不少新鮮有趣的食店和商店來靠攏,而這個趨勢到現在仍持續著,就好像這間名叫Hot chick Paul's kitchen的英式外帶快餐店般,便悄悄地在汕頭街一角經營著。 從媒體中得知,他們以烤焗春雞和英式炸魚薯條來作主打菜,加上店主和我同名,那就更加速成今次的拜會了。據悉店主曾於飲食界打滾,對食材頗為講究。他們的春雞是法國空運來的,而炸魚則選用嫩滑的鱈魚柳。當中我對坐飛機來的法國雞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要了半隻牛油香草焗春雞。 以白色為主調的店面嬌小、簡約中不失格調。約等了數分鐘,一客外帶春雞便擺在眼前。我借著店內牆邊的一塊層板來為春雞拍照,年輕的店員隨即在廚房裏拿出一隻白瓷碟來,原來這片層板雖然細小,卻是給食客以堂食之用,待我將春雞放到瓷碟上時,店員亦不忘在雞上澆一點以白酒和雞湯為材料的肉汁。 春雞本嬌小,半隻份量更是迷你,以手抓的方式來進食有欠協調。但雞肉嫩滑,牛油和肉汁以温柔的表現護住嫩滑的雞,提味之餘亦沒有過份干擾雞肉的味道,加上香草的點綴和點點烤焗的焦香,形成一份仔細的層次,微妙中見欣賞度。 整體來說,這是一道用心和精緻的菜餚,但這味美的春雞卻放錯了位置。一般而言,快餐是沒有飲食進程的,就如色情片般一來就是戲肉,所以菜式以鮮明和味濃為主,務求在最短時間喚起食客的食欲。但正式的餐飲是有進程的,開胃菜、前菜、餐湯、主菜、甜品和餐飲,這等進程不單能漸進地喚起食客的各種食感,過程中還能控制其進食節奏,令食客更易品嘗出菜餚的精緻和仔細。而這裏的問題正是將應該放在餐桌上的味美春雞錯放在快餐盒中。

大利來記

澳門俗稱「梳打埠」,皆因從前人流行以「梳打」來清洗頑固污垢,而澳門的娛樂場所大有能力地將閣下的錢包洗得乾乾淨淨,其效有如「梳打」般徹底,因而得名。 其實澳門除了娛樂場所外,還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其獨特的飲食文化是當中的一環。澳門和香港有點相似,大家都有著中西交流的歷史背景,然而她卻沒香港的急速節奏,在本土特色的保存上自然事半功倍,就好像澳門豬扒包般。 大利來記咖啡檔據說是澳門豬扒包的發源地,開始於艱難歲月的大利來記,最初是以救濟形式進行的小買賣,後接受了葡國朋友的建議,將豬扒夾在他們賣的麵包中,最後成了第一代的澳門豬扒包。直至今天,大利來記咖啡檔仍然保持著他們舊日那傳統茶檔的風貌,但以他們命名的快餐店已經將這種澳門回憶給推廣開來。 最初有點不相信大利來記會以快餐店的形式在香港架設分店,畢竟他們在澳門仍是以柴燒火來烤焗麵包的,直至走進他們位於中環擺花街的分店時,在嵌在牆上的螢幕中看見老板娘被媒體訪問的片段時,才果真相信是大利來記。 雖然接近肯定是財團買下來的經營權,但大利來記的豬扒包勝在複製容易,縱使變成連鎖經營,相信也不會對質素有太大的影響。 變成快餐店的大利來記自然多了點西化和年輕的感覺,餐單是有點簡單,但也不止一道豬扒包。然而來到大利來記竟不吃豬扒包,這似乎有點那個,所以我點了個豬扒包餐。這份豬扒包餐的配搭很簡單,只有豬扒包和飲品,我對新店的茶啡欠缺信心,加上天時暑熱,所以索性點了汽水。 汽水既非重點,也毋須多談。反而豬扒包在重新包裝下多了點活力。當打開包裝袋,新鮮熱辣的豬扒頗感大塊,令豬仔包相對地顯得有點袖珍。豬仔包屬法式麵包風,口感較充實,面頭不見烤脆,但屬於麵包的滋味是不俗的。而夾在麵包內的豬扒明顯惹味得多,雖然豬扒的質素未見太出色,但味道調得適口,香料亦運用得恰到好處,呈現出香鮮滋味的一面,而配以豬仔包亦有不俗的回應,頗叫人欣賞。 綜合來說,這裏的豬扒包是不俗的,頂多只是少了老店的人情味,但對用家而言,不需大費周章就能吃到澳門有名兼元祖的豬扒包,算是開了一道方便之門。

Burgar Mix

某天途經鰂魚涌太古坊一帶,看見一間名叫Burgar Mix的美式漢堡包店,他們不單標榜用上安格斯牛肉來做漢堡扒,還伸延至和牛安格斯的級別。可惜當時腹部並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一客漢堡包餐,所以只好默默地記著他們的名字,好擇日重臨。 漢堡快餐有個好處,他們的營業時間長,兼沒有中午落場這回事,正合我這個「三點不露」的懶人。所以我乘著一個假日的下午,特意來品嘗他們的和牛漢堡,然而我去的並不是鰂魚涌的分店,而是位於北角港運城的分店,皆因港運城的分店設於其美食廣場中,空間上相對比鰂魚涌的獨立店寬敝,所以我選了後者。   不知是否和假日有關,位於港運城底層的美食廣場不見有太多人,而我亦很快便在眾食肆中找到Burgar Mix的位置。和牛漢堡是選定的了,但當看見其中一款是添加韓式泡菜的,便深覺有趣。於是我便點了一份韓式泡菜和牛安格斯堡,而套餐中的薯條則補上點錢來轉為粟米墨魚餅。 雖然發票上的中文寫上泡菜和牛漢堡,但英文卻是Kimchi Wagyu Angus。一般來說,和牛是牛的品種,而安格斯既是牛的品種也是一種級別。而這裏的安格斯應該屬品種多於級別,因為和牛有屬於自己的評級,兩者根本不能混而談之,但在名命上將兩者並列令人感覺奇怪,雖然澳洲在很久以前便引入和牛,並與當地的安格斯牛配種,但所生產的牛,一般都稱為和牛。所以這裏的和牛漢堡很可能是將兩者牛肉混合攪打而成,但究竟真相如何,我並不是牛肉專家,推測也只能到這裏而已。 我輕輕將漢堡打開,看見漢堡扒並不大片,肉味是不錯的,但肉汁便不太明顯了。然而醬汁的調味到位,口味調和適口,加上辣泡菜的酸辣爽脆,配上肉扒和醬汁,無論是食味和質感上,都出乎意料地討好。   至於粟米墨魚餅,雖然只是大量生產的半製成品,但食味和質感也見均勻適口,雖不見突出,但以小吃而言,也算合格到位了。 綜合而言,所謂的和牛漢堡肉,其實未見突出,反而在漢堡內配上韓式泡菜和當中的味道調合,倒叫人留意。在價錢相對合宜的情況下,這可算是Burgar King以外的一個新選擇。

killiney

早前某茶餐廳有欲於交易市場集資上市,其報導也佔了不少報刊篇幅。對於茶餐廳文化我是支持和欣賞的,但環顧世界一些增長力強勁的餐飲集團,我看不見茶餐廳的特質有能力跟隨其後。因為茶餐廳太複雜了,你可以找個中學生給你弄個味道不俗的漢堡包,但你不可以找個中學生給你炒一碟像樣的乾炒牛河,其分別就在這裏。 但茶餐廳其實也可以跑得遠,好像新加坡的 killiney 已經登陸了香港。這間於一九一九年已經存在於新加坡的簡陋咖啡店,在一九九三年被一位忠實的老顧客給買下來,他們一直堅持保留老店的海南式古早味早餐風情,當中的咖啡、多士和咖央,直到今天仍是他們自豪的出品。 來到他們的店子是週末的下午,清新、年輕的裝潢給人快餐店的感覺,而運作模式亦與快餐店相約。或者是位於尖沙咀的關係,小小的店子當日也差不多客滿。 雖然這裏也有咖喱和叻沙的供應,但咖啡、多士和咖央始終是我的目標。新加坡和香港同樣被英國人給統治過,茶、啡、多士的文化同樣流向大眾,於當地文化相互交流下,香港就有了絲襪奶茶,而新加坡就有特色大茶壺和獨特的沖泡手法。 我點了頗有特色的甜奶咖啡。不知為何東南亞人特別鍾愛以煉奶來調配茶啡,雖然煉奶有獨特的香味,但調和度始終不及鮮奶,如果茶啡太濃烈的話,煉奶是中和不了當中的霸道。這裏的咖啡有著香濃的一面,但體質卻不見強壯,配煉奶尚算適口,雖談不上妙絕,但獨特的風味也頗叫人欣賞。 接著是煎蛋多士。原先以為是半煎炸的法式西多士類屬,誰知油份竟異常輕微,極可能是烤烘而成。雖然出於烤烘,但多士卻滿有蛋香,蛋液甚至有滲透麵包的情況,兩者產生們融和口味,加上麵包柔軟的質感,感覺就好像吃著一片班戟蛋糕般,配上咖央和牛油更是錦上添花,而咖央醬更是當中的亮點,味道香甜適口,不愧為 killiney 堅持保留的傳統。 煎蛋多士未吃完,咖央多士又來到。咖央多士和煎蛋多士的結構差不多,只是柔軟的麵包變成香脆的烤多士而已。夾在多士裏頭的咖央和牛油仍舊發揮著他們的美妙,然而若要二選其一,我還是會投煎蛋多士一票。 綜合來說,店員服務態度優良,出品亦屬不錯,以煎蛋多士和咖央醬較為突出。然而不要忘記他們的海南式泡茶方法,這種源自新加坡的古舊泡茶方式,也是此店的一大特色。

Burgeroom

早前,Brian的兒子滿月,好友們一同到其家中祝賀。想不到Brian在初次當上爸爸的喜悅中,仍沒有忘記我這個肥世伯的饞嘴。席間他問我對漢堡包有否興趣。對於每星期都要寫一篇飲食文章的我來說,有人提供一些值得一嚐的食肆,實在是求之不得。於是Brian便把這間位於銅鑼灣的Burgeroom告之於我。 食店位於加路連山道,鄰近歷史悠久的丹麥餅店。店子格調時尚,帶點咖啡廳的悠閒感,只是座席排得有點擠。當我踏進店門後,年青的侍應便問我人數多少。我隨即豎起一根手指,而他便指引我到一個近牆的座位。原以為有帶位服務的,便順理成章地以服務生點菜。誰知這裏還是和一般漢堡包店沒兩樣,都是自助形式的。 這裏的漢堡包售價不便宜,可幸我來到的是下午茶時段,雖然份量是少了點,但價錢便變得較合理。好像我這個迷你經典漢堡餐,除了一個迷你經典漢堡外,還有一份薯角和汽水。貴客承惠三十九元正。 在漢堡快餐裏頭,汽水是不可或缺的配搭。雖然經典品牌的汽水,到哪裏也是這個味兒,但那種屬於汽水的爽快過癮,作用於快餐的油膩感,也是種不錯的舒緩,如果能多添一些冰塊的話,那就更加好了。 薯角質感像薯蓉,調味適宜。雖然未見突出,但也不惹人討厭。 迷你經典漢堡包的結構簡單,除了麵包和牛肉,配料就只有一片生菜和蕃茄。當中雖然有點沙拉醬,但份量不多。整個下午茶餐的焦點,無可避免地落到漢堡牛肉身上。這裏的漢堡肉,沒有把牛肉完全攪爛,讓部份的肉,以細碎的狀態留在肉扒中,當中所形成的質感,令人有吃肉的感覺。再加上扒肉的肉汁,無論在味覺上還是質感上,都織出一份層次來。還有牛油封煎增香,和配料的平衡作用,就形成一道美味的漢堡包了。 當然!人家不會只賣一種漢堡,但獨個兒總不能吃盡他們的所有出品。這不單錢包受不了,胃納也受不了。但漢堡包最基本的是牛肉扒,這個基本守得住,其餘的相信也不會太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