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書中何止黄金屋」標籤的文章

超棒小說這樣寫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由萌生寫小說的念頭至二十年後的今天,一直認為寫小說的方程式就是紙加筆,偶然在書局看到這本書,對別人寫小說的方式很是好奇,誰知這竟是一盒模型中的組合說明書,只是盒面上寫著小說二字,並不是我心目中的超棒境界,然而如果需要入門指引的話,這本書也是有用的。 超棒小說這樣寫 作者 姆斯.傅瑞 譯者 尹萍 出版社 雲夢千里 ISBN 9789868980204 分類 語言文字 > 中國語言文字 > 中文寫作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你的小說不好看? ──因為沒有人告訴你,小說應該這樣寫! 傅瑞的小說寫得好,教書也教得棒。在這本書裡,他提出一套寫小說的方法,實用、慧黠又條理分明,告訴你怎樣寫出讓人願意出版、願意讀,而且喜歡讀的小說。本書文字明晰輕快,對初學者大有助益,已經踏上寫作之路的專業作家也可以藉此補上一門基本功,重學說故事的方法。才華和靈感教不來,但是傅瑞整理出的這些規則和原理卻很好用,放膽寫下第一頁,中途氣餒時重讀則受鼓舞,寫完回頭看又可據以分析自己的缺點。 - 你的筆下英雄,決定了小說好不好看 好看的小說,裡面的人物都深刻鮮明。所以要寫小說,你必須做個心理學家,你得善於分析人性,瞭解人們為何做這件事、說這句話,讓你的筆下英雄「活」起來。 - 不要害怕衝突,在小說中你要設法製造它 衝突就是渴望遭到阻攔。看故事中人怎麼對抗阻力,就能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他的個性會在衝突中彰顯。故事在掙扎與奮鬥中展開,人的本性在掙扎中流露。 - 因果關係讓故事變緊湊 如果A事件沒發生,B事件就不會發生;A和B沒發生,C就不會發生。讀者殷切期盼讀下去,因為他們相信先前看到的事件必有後果。如果讀者覺得故事很「緊湊」,指的就是這因果關係。 - 小說家的祕密 看小說,是一種情緒經驗,是在情緒層次上體驗箇中人物的人生,與他們同笑、同哭、同受苦。身為小說家,你的主要目的是觸動讀者的情緒。 - 海明威都能重寫三、四十次,你當然也做得到 你得學會客觀看待你的作品,學著從批評家的角度來看。你還得能修改稿子,把它改得強而有力。首先你要能面對,這是非做不可的事,然後重新思考、重新寫作。 寫故事時會遇到的每個問題,本書都有精準的解答,讓你瞭解說故事的基本要略,看懂所有經典小說的思考脈絡,寫...

我,就是品牌:是A就別假裝是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不要想成為賈伯斯第二,因為沒有人記得第二名是誰!" 就是這句話讓我留意此書。 我,就是品牌:是A就別假裝是B,創造你的獨特賣點,做最棒的自己 作者:永.克利斯托夫.班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671600 叢書系列:商智WIZ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 商業理財> 成功法>  自我成長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9056 品牌專家、管理顧問、炙手可熱的演講人。 出生於1969年。在慕尼黑成立brandamazing品牌顧問公司,本身還是《漢堡晚報》(Hamburger Abendblatt)的專欄作家以及「德國演說者協會」(German Speakers Association)董事會的成員。 個人網頁:www.jonchristophberndt.com 譯者簡介 侯淑玲 Shu-Ling Hou 輔仁大學德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德國馬堡大學德語教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哥廷根大學德國語文學博士生。曾任教馬堡大學漢學系、法蘭克福樹人華僑小學、哥廷根大學跨文化日爾曼學系。現任教於隸屬馬堡大學的中黑森邦預科班。喜愛與兩個寶貝孩子藉由共讀和旅行發現世界。譯有《只要快樂不要哭泣,可以嗎?》、《一定要誰讓誰嗎?》、《當鴨子遇見死神》、《血色海灣》、《父母的教養觀影響孩子的一生》與《孩子功課不好怎麼辦?》等書。 唐際明(第四章  社群網絡個人品牌運用術)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德語文學與西洋藝術史雙碩士。著有《Fenster-Geschichten. Die Bedeutung des Fensters bei Rilke und ausgewählten anderen Autoren》(窗的故事-里爾克及其他詩人作品中窗的涵意)。目前為自由研究者與譯者。譯作則有德語現當代詩歌及從德語翻譯的瑞典當代詩歌共九十餘首、《少年維特的煩惱》、《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盛夏的歷史回憶》(與林宏濤合譯)、和《整理藝術》系列圖書。 內容簡介 大聲向世界宣告...

香港指南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有些書存在著一定的價值,但又沒什麼實質用途,好像這本於1940年出版的香港指南,是一本介紹香港的旅遊指南,但相隔大半個世紀,香港早已經不是那回事了,然而回看數十年前的資訊,又有另一番趣味。 《香港指南》 作者: 陳公哲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620756375 分類 歷史 > 世界歷史 > 地域及國別史 内容簡介: 本書是現存最早的一本介紹香港的旅遊專著。書中全面的介紹了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香港各方面的情況,除了提供遊客參考的實用資訊,如入境須知、遊覽規劃、幣制、住宿、餐飲、車船時刻價目表等之外,還概述了香港、九龍及新界的歷史沿革和大事記,分述了當年香港古蹟、名勝、風土人情、農漁工商交通業、教育諸方面狀況。書末附上完整的中外廠商商行名錄、粵語摘要和街道中西譯名表,而其中加插的地圖、照片和各行業廣告,亦是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 1. 本書是初版的復刻版,完全還原了初版的內容、排版和裝幀設計,具有收藏價值。 2. 透過此書可認識香港舊時社會面貌 作者簡介: 陳公哲,乃廣東中山人,一九三八年移居香港,考古著書,香港淪陷後遷回內地,一九六一年在香港逝世。陳氏是考古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武術技擊家,是首位在香港考古發掘的華人,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另有《香港考古發掘》《精武會五十年武術發展史》《科學書法》等著作。

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腦神經科學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門學問亦漸被重視,某程度是她試圖將靈魂的神聖地位拉落凡間。 究竟靈魂是否存在?或純粹只是神經的化學反應?坊間有不少關於這門學説的書籍,而這一本,個人覺得較易讀。 《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誰在幫我們選擇、決策?誰操縱我們愛戀、生氣,甚至抓狂?》 作者: 大衛.伊葛門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暢銷書榜   Amazon網路書店2011年度最佳好書   《波士頓環球報》、《休士頓紀事報》2011年度最佳圖書   我腦袋裡面有個人,那個人卻不是我!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我們真以為自己深謀遠慮、主導一切嗎?   其實我們的意識認知,完全無法刺探大腦龐大複雜的作業系統。   我們為自己做出決策沾沾自喜,   以為擁有獨一無二的愛戀、慾望、恐懼和志向,   其實,都只不過是大腦隱姓埋名,背地裡暗自導演的精采戲碼。   本書內容涵括腦傷、敵機觀測、約會、美女、感情出軌、共感、刑法、人工智慧和視錯覺,是一部深層探測大腦和腦中矛盾的扣人心弦著述,更進一步觸及今日腦神經科學與法律見解相互衝擊的諸多重要議題。   在這本精采絕倫、發人深省的新書當中,著名神經科學家伊葛門深入腦子探究潛意識,闡明諸多令人稱奇的謎團:   為什麼在你還沒有意識察覺前方有危險,你的腳就已經先朝煞車踏板移了一半?   我們真的有獨立於身體之外的靈魂嗎?   尤利西斯和信貸緊縮有什麼共通之處?   愛迪生為什麼在一九一六年電死一頭大象?   可愛與性感真的有公式嗎?不貞竟然是一種遺傳天性?   為什麼保守祕密那麼困難?還有,我們怎麼可能對自己生氣──到底是誰對誰發怒?   為什麼我們在某些日子會覺得特別焦躁、詼諧、健談、沉穩、精力充沛或思考比較縝密?   為什麼智商很高且曾是模範童軍的銀行出納員,突然決定登上德州大學塔樓開槍狙擊四十八人?   為什麼患者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後變成強迫性賭徒?真的有可能在夢遊中殺人嗎?   讀完本書,你會發現驚人的事實:   我們的盼望、夢想、抱負、害怕、發笑的本能、偉大觀念、對物質的迷戀、幽默感和慾望,全都出自我們的大腦。   我們何其有幸,得以探究這個令人費解的大自然傑作,這是迄今我們在宇宙間...

雲南菜上桌──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在香港說到雲南菜大多數人都只懂得酸辣米缐,如果想對雲南菜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應該可以幫到你。 《雲南菜上桌──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 作者 賀桂芬 出版社 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 9789866118678 分類 生活百科  >  烹飪  >  中國地方菜式 內容簡介 第一本雲南菜食譜 跟著馬幫女兒返回舌尖上的雲南 八十道邊城野味,顛倒味蕾,一試上癮 一生中不能少的滋味 素有「世界基因寶庫」之稱的雲南,山高水長,物種豐富,加上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揉雜出中國菜系中最獨樹一幟的雲南菜: ★ 雲南菜擅以香料入菜,香菜、薄荷、刺芫荽是三個要角,啟動嗅覺、味覺全新體驗 ★ 雲南是藥材之鄉,但是雲南人從不吃藥,雲南人的藥是入菜的,滋味極美又有養生功效,「草果雞湯」可為代表 ★ 雲南菜想像不到的簡單,家中只要常備幾種基本的香草、醃菜、醬料,半小時就能端出一桌大菜。 在台灣,雲南菜卻和泰國菜結成一家親,大薄片和綠咖哩雞在桌上同時出現; 事實上,雲南菜和泰國菜的風味和用料,幾乎沒有一絲相像之處, 是大時代的動盪,將雲南人帶到緬甸, 緬甸僑生來到台灣落腳開泰國餐廳,將家鄉的滋味、媽媽的菜色夾帶進了菜單。 本書透過八十道食譜,還原雲南菜的原味, 舉凡米食、玉米粑粑、涼拌菜、湯品、花料理、醃菜、炸物、涼粉、乳扇、傣族的香料烤物、西雙版納擺夷風味餐,顛覆大家對滇菜的印象。 擅長用香料的雲南人,擁有最獨特風格的中國料理, 既能端上大宴,也可以是日常料理, 看起來豐盛誘人,做起來,竟又想像不到的簡單, 尋常食材,以雲式料理烹調,顛倒味蕾,從此上癮: 一樣做烤魚,硬是在魚肚裡塞進多種香料,把魚逼出草本香氣。 一樣是湯麵,一盤任你添加的香菜、薄荷、刺芫荽,成了香料交響曲。 一樣是雞湯,用上香茅,便少了油膩,多了清香;用了草果、酸筍,就有擋不住的開胃。 一樣的牛雜湯,灑幾把薄荷、香柳下去,立刻鮮香衝腦。 一樣是涼拌,捲進幾葉薄荷,就有了層次;澆上特製的蘸水,立即出現高明的滇味。 尋常的番茄、洋芋、菇類,用上雲南人的傳統料理,簡簡單單卻是全新風味上桌! 本書作者是出生在泰北美斯樂的馬幫之女, 父母開設美斯樂第一家飯店,是最早出現...

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香港的當舖已成為夕陽行業,想不到台灣的當鋪竟然令人耳目一新,在這個拿著身份證就能借錢的年代,于人應急的當舖彷彿失去了現今的意義,但身為當舖老板的秦嗣林先生卻將這個局面扭過來,藉著他這本名叫29張當票的書,你就會明白當舖和財務公司,甚至銀行的私人借貸都不一樣。  人情冷暖,點滴在心頭,誠意推薦。 《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作者: 秦嗣林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2/01/06 語言:繁體中文 内容簡介: 右手寫當票,左手得啟發! 29張當票,29個動人的人生風景。 每一張當票,都是一場人生故事, 有溫情、有淚水、有感動,還有遺憾嘆息…… 上演著與你我相同的離合悲歡, 以及滿滿對人生的體悟與理解。 在當舖裡, 交易的不是物品,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轉折; 獲得的不是金錢,更多的是一則又一則的生命啟發。 當舖,世界上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也是最神祕的行業。 當票,是交易的媒介,串連起人跟物、時間與情感, 落筆寫下的不是金額,而是一則又一則動人的故事: 散盡家產的浪子,拿著一鐵盒來典當,打開裡頭是阿嬤留給他的「手尾錢」(親人往生前留給孩子的最後一點錢),竟然是要拿錢來當錢?當舖流當櫃裡一支毫不起眼的派客鋼筆,竟然牽起長達20年的師生情誼,找回一輩子也難以報答的恩情。一輛市價百萬的賓士車,豪華氣派,但只因為裡面所擺放的CD,因而進一步識破為贓車;由蔣介石總統親自提筆簽字贈與的白朗寧手槍,竟然流落到當舖之中,叱吒風雲的一代將軍,晚年淒涼;眼前這個跟自己擠在一起分食自助餐便當的人,他是馬來西亞的落難王子?!…… 當舖,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地方,欠錢與借錢、信用與價值、跑路與破產……不只給人的觀感負面、來典當物品的人也是充滿著負面情緒。在這樣的地方什麼才是自處之道?作者說:「站在陰影裡唯有面向著光,才不會被捲了進去。」這也是他在為期三十多年的當舖生涯裡體悟出來的生存哲學。或許在當舖世界裡發生的故事與你我不同,但其中最重要的情感卻是相通,希望藉由這些故事,讓大家在這個喧囂混亂的世界,帶來一絲微光。 這是一本寫當舖故事的書,但不只寫光怪陸離,而是描述生命給予的感動與學習。各形各色的人、意想不到的當品、不可思議的典當故事……揭開面紗,一窺當舖...

香港絕不能忘記的 三年零八個月 - 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二戰結束70週年成為了書店的熱題材,其中看到一本再版的中文書是謝永光先生的《戰時日軍在香港的暴行》,是我寫《籠環夜話》時的其中一本重要的參巧書本。 書名: 香港絕不能忘記的 三年零八個月 - 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 作者: 謝永光 出版:     明窗出版社 類別: 歷史 ISBN: 978-988-8337-32-3 定價: HK$ 80.00 內容簡介 : 一九四一年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以灌水、電刑、吊飛機、火燙等酷刑逼迫異己﹔漠視國際公約,虐待及殘殺戰俘,又大肆搶掠財物、強姦婦女,惡行罄竹難書。 對這段黑暗歲月內日軍所犯的滔天罪行,本書有詳細記錄,讓香港人重溫歷史,並認識軍國主義的可怖﹗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一年,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近期香港除了股市炙熱外,另一個熱話應離不開政改了。無論你是"藍絲"還是"黃絲",我們都自覺是堅守理性和良知的一群,然而當讀過這本由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寫的《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一書後,仍然自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話,這才算數呀。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內容簡介 道德之刃 凝聚人心亦使人目盲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人們相互打鬥,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於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從而做出道德判斷。什麼才是合乎正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的基本原則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與自由,組合成世上林林總總的道德母體。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但同時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蜜蜂,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英雄主義,也帶來了戰爭、種族屠殺……。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得看不見事實。本書以神經科學、遺傳學、社會心理學、演化模型等的最新研究結果,闡釋人類難以和睦相處的原因。想要瞭解自身、自身的侷限與潛力,那麼就先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義,運用心理學的技巧,分析大家正在玩的這場遊戲。 大家都應該要自知,自己其實是個自以為是的偽君子。 作者簡介: Jonathan Haidt(強納森.海德特),現居紐約市,在紐約大學的史登商學院擔任倫理領導學教授。一九九二年獲得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即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十六年之久。著有《象與騎象人》,並與人共同編輯《心盛:正向心理學與幸福生活》(Flourishing: Positive...

技術分析攻略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這兩天香港的股票市場認真火辣辣,買賣股票的地方都人頭湧湧。有人説股票市場和賭場跟本無分別,這一點我還未夠資格去論斷,但交易市場似乎比賭場多了一份為人所接受的套路,一般來説套路分兩大類,一為大勢分析,二為技術分析,而關於技術分析,首推林瑞芬的技術分析攻略。 《技術分析攻略》 作者 林瑞芬 出版社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628597277 分類 金融與商務 > 投資 > 股票投資 內容簡介 踏入二十一世紀,投資股票再不能單靠運氣,而是要講求工具和知識,分析股票走勢,最基本是從學習“技術分析”開始。事實上,隨著互聯網的流行,在財經網站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幅一幅的股價走勢圖表,加上報章上提供的圖表,若懂得正確的技術分析方法,對決定投資策略有莫大幫助。 技術分析發展多年,累計不少精華學問,很值得大家深入鑽研。本書就有系統地由淺入深介紹各種技術分析方法,並且以實例配合說明,讓大家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精要。 本書內容包羅萬有,詳盡實用,包括有對各種股價走勢圖 (如陰陽燭圖及線形圖) 的介紹,以及對各種圖表形態 (如頭肩頂及雙底)、趨勢線、裂口、技術分析指標 (如隨機指標及移動平均線) 的說明,另外又介紹了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即日炒賣的技術分析方法、如何避開走勢陷阱等等。 理論配合大量圖例說明,相信本書能成為大家桌上一本有用的投資參考書。 作者簡介: 林瑞芬,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並持有證券業專業考試證書。現為《香港經濟日報》高級記者。曾先後擔任該報投資版“股票實力談”、“以圖為鑑”等專欄主筆,亦為該報《投資理財周刊》撰寫技術分析專欄“按圖索股”多年,又曾參與製作《香港股票投資指南》。此外,亦曾為《太陽報》及《蘋果日報》撰寫有關技術分析的專欄。 重要著作是與麥萃才與張小喬合著的《股市全攻略》,該書自1998年7月出版至今,已印刷至第十版,連同內地的簡體字版,出版數量超過30,000冊。

香港電視史話(1)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亞洲電視的電視牌照被中止,這事在香港正鬧得沸沸揚揚,此時我才發現有關香港電視史的書籍竟寥寥無幾,已故的吳昊老師是資深的電視人,由他娓娓道來一段段香港的電視史話。 《香港電視史話(1)》 內容簡介 香港第一本電視史話。 作者在十多年的電視生涯中,曾從事創作、製作、行政、編劇訓練、節目策劃及資料搜集等工作。他將所見所聞,撰成有關香港電視發展的書籍,內容包括電視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電視理論、現象分析和個人雜話,不但回顧業界情況,而且展望將來發展,並附載不少珍貴照片及插圖,是結合歷史、理論、現象和實務的書籍。 作者 吳昊 出版社 次文化堂有限公司 ISBN 9789629920791 分類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 流行文化研究

100道馬克杯蛋糕輕鬆上桌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曾經幻想過開一間供應簡易小甜品的樓上咖啡店,若論簡易度馬克杯蛋糕肯定是首選。 100道馬克杯蛋糕輕鬆上桌: 只要5分鐘, 連麵包布丁、酥皮派、甜點棒也能用馬克杯變出來, 甜鹹味蕾大滿足! 作者 萊斯莉.畢德貝克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加州廚藝學院、美國認證烘焙大師(CMB)教你, 用微波爐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 還沒跟上馬克杯蛋糕的風潮嗎? 現在還來得及! 為什麼馬克杯蛋糕能在歐美日多國颳起流行風? ●真的很簡單 只要準備馬克杯、叉子、湯匙,幾乎不需要專業烘焙用具,即使對料理一竅不通也一定會做,超有成就感! ●真的很快速 平均只要5分鐘就能做好一份蛋糕,不管什麼時候突然嘴饞想吃,都不嫌麻煩。 ●真的很好吃 運用自己手邊現有的食材,就能變化出不同口味的蛋糕,好吃又不怕浪費! 流行歐美的馬克杯蛋糕被視為懶人廚師的終極法寶,不需要專業器具,做法簡單好上手,材料還能隨自己喜好變化,想要對付不定時發作的小嘴饞,馬克杯蛋糕是你最好的夥伴。 本書收錄超過100道馬克杯食譜,每一道食譜還能依據材料做不同變化,總有一種能滿足你的味蕾。 ●基本款:新手也能輕鬆完成鮮奶油蛋糕,還有讓人眼睛一亮的紅絲絨蛋糕! ●達人級:馬克杯蛋糕已經做得很熟練了吧?來挑戰一下難度高一點的焦糖鹽之花蛋糕、檸檬百里香蛋糕,讓朋友對你刮目相看。 ●孩子最愛:這麼簡單的馬克杯蛋糕,最適合親子時光,跟孩子一起做出他們喜歡的棉花糖花生醬蛋糕吧! ●18+限定:孩子入睡後,與其小酌一杯,不如嘗一杯香橙干邑馬克杯蛋糕,吃完口齒留香,微醺的感覺剛剛好。 ●巧克力:甜點怎麼能少了巧克力!無論是黑森林蛋糕或巧克力覆盆子蛋糕,絕對能滿足巧克力愛好者。 ●香草與鮮果:蘋果醬蛋糕的酸甜滋味,還有李子鼠尾草蛋糕的淡雅清香,都能讓你的馬克杯蛋糕更有質感。 ●香酥堅果:酥脆的堅果是蛋糕的好朋友,加入夏威夷豆或核桃,馬克杯蛋糕變得好吃又營養。 ●節日限定:慶祝節日有什麼比蛋糕更合適?想讓孩子在萬聖節不搗蛋,就趕快送上一個焦糖蘋果馬克杯蛋糕吧! ●敏感體質:特別為了對某些食材過敏的人設計的低敏蛋糕,無麩質或無奶的蛋糕依然很美味喔! ●裝飾與呈盤:如果要和親友分享馬克杯蛋糕,多花幾分鐘,在蛋糕上加一點鮮奶油或糖霜,就...

愛上手作小甜品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復活節將至,巧克力造型的兔子和雞蛋順理成章地成為應節甜品,奈何製作巧克力甜品並不見得容易,然而如果不執著於難度,一道簡單的甜品也能在節日裏逗人高興。 《愛上手作小甜品》 內容簡介: 「甜品,可以令人吃到甜甜的味道;手作小甜品,更可以令摯愛嘗到那份溫暖的味道。」 在工餘時間Home Made蛋糕甜品,是芝芝的興趣;經過多年經驗累積,即使家中只得一個小焗爐,她也能做出專業水準級的甜品。繼上一本甜品書《二人免焗小蛋糕》的成功,芝芝今年再接再厲推出新甜品食譜教大家手作出各式各款精緻的小甜品。 在《愛上手作小甜品》內,芝芝將會分享數十個手作甜品的製作心得,當中包括白朱古力開心果蛋糕、草莓芭菲杯、菠蘿乳酪蛋糕、芒果夾心三明治等,務求令各讀者都成為甜品達人,與家人及摯愛朋友一同品嚐! 作者簡介: 芝芝,網上人氣蛋糕甜品廚師,現職工程師。本來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每天上學、溫習,假日就逛街、看雜誌、買衣服、網上聊天。大概於中三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到樓下的超市買牛油。回家的時候,一路走一路看著牛油包裝背後的蛋糕食譜,回家後便戰戰兢兢地嘗試做出第一個蛋糕,結果非常成功,從此醉心於蛋糕DIY的日子,而家人、朋友及同學皆成為受惠者,經常可品嘗專業級數但家庭製作的蛋糕甜品。 經過多年實戰,只利用家中的小焗爐,配合簡單的材料,便可以做出新鮮美味的蛋糕。年前更建立yahoo blog與餅友分享心得,將複雜的蛋糕甜品製作程序化繁為簡,而不失當中美味精髓,因此得到網友廣泛歡迎。 著作食譜包括﹕《簡易蛋糕甜品自煮樂》、《曲奇鬆餅自煮樂》和《2人免焗小蛋糕》。 作者 芝芝 出版社 嘉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043606 分類 生活百科 > 烹飪 > 西式小食

尋蟲記 2 -- 蟲中取樂

書中何止 黄金 屋 2011年李博士出版了尋蟲記後,於2015年再接再厲,以尋蟲記2再與讀者見面。 《尋蟲記 2 -- 蟲中取樂》 內容簡介 繼前一本《尋蟲記》,前香港漁農處長李熙瑜博士再次執筆為香港人撰寫屬於本土的昆蟲記。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城市急速變化,有些昆蟲也隨之而消失、煙滅,令人慨歎。然而大自然的生命力總叫人驚訝萬分,蟲蟲們在石屎森林中也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之道、棲身之所。此書就透過李博士的親身經歷,回顧了香港今昔的蟲蟲生態,也道出新時代的蟲蟲如何求生應變,觀察者仍可在時代的洪流中得到寶貴的啟發和感動。作者甚至藉此與孫兒互動,建立美滿的親子關係。如主題「蟲中取樂」所言,雖然時代變遷令人慨歎,但只要用心感受和觀察,仍能得到安慰和歡樂。 本書透過極富趣味的筆觸及數百張高質素的照片,介紹多種香港趣致的昆蟲,包括因社會發展漸已不復見的浮塵子;外形如白色孔雀的廣翅蠟蟬若蟲;喜歡跟人玩捉迷藏的白腰天蛾;懂得耍太極拳的小若螳等,是一本了解本地昆蟲生態的活生生教材。 全書佈局由慨歎蟲蟲生態今非昔比(第一章:城市蟲蟲的滄桑)到看見日常生活中戶內戶外的小生物(第二章:戶內戶外小黟伴),推進至欣賞大自然的昆蟲生態(第三章:蟲蟲小故事)及繁殖(第四章:繁衍下代),最後更從昆蟲的不同形態中看出與人相似的之處,與昆蟲同樂(第五章:蟲蟲特“功”隊)。這是書的佈局也是作者心態的演變,同樣地希望讀者閱後會有同樣的體會。 作者簡介: 李熙瑜,香港著名生物學家,前漁農處處長。一生與生物結下不解緣,大學時修讀生物,畢業後於中文大學任生物系助教,後來更加入市政事務署轄下防治蟲鼠組,天天與蛇蟲鼠蟻為伍,卻不亦樂乎。 一輩子尋蟲、看蟲、研究蟲,現雖已退休多年,對生物仍熱情不減,並將其興趣延續至後代,與兩名孫兒齊齊以“尋蟲”為樂。 李博士亦曾任郊野公園管理局局長,現時為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董事,著作有《香港農作昆蟲名錄》、《尋蟲記—大城市小生物的探索之旅》。 編輯推介 發掘小昆蟲有趣和可愛的一面 前漁農處處長帶你 「蟲中取樂」 對都市人而言,昆蟲是不起眼的小生物,甚至會令人起雞皮疙瘩。香港前漁農處處長李熙瑜博士卻以尋蟲為樂,繼2011年出版關於昆蟲的著作後,繼續發掘城市森林中的小生物,輯錄成新書《尋蟲記2──蟲中取樂》。 浮塵子令街燈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