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何止 黄金 屋 近期香港除了股市炙熱外,另一個熱話應離不開政改了。無論你是"藍絲"還是"黃絲",我們都自覺是堅守理性和良知的一群,然而當讀過這本由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寫的《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一書後,仍然自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話,這才算數呀。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內容簡介 道德之刃 凝聚人心亦使人目盲 每個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是目盲得無法視物。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人們相互打鬥,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於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從而做出道德判斷。什麼才是合乎正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的基本原則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與自由,組合成世上林林總總的道德母體。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但同時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蜜蜂,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英雄主義,也帶來了戰爭、種族屠殺……。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得看不見事實。本書以神經科學、遺傳學、社會心理學、演化模型等的最新研究結果,闡釋人類難以和睦相處的原因。想要瞭解自身、自身的侷限與潛力,那麼就先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道德主義,運用心理學的技巧,分析大家正在玩的這場遊戲。 大家都應該要自知,自己其實是個自以為是的偽君子。 作者簡介: Jonathan Haidt(強納森.海德特),現居紐約市,在紐約大學的史登商學院擔任倫理領導學教授。一九九二年獲得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後,即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十六年之久。著有《象與騎象人》,並與人共同編輯《心盛:正向心理學與幸福生活》(Flourishing: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