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快熟麵」標籤的文章

螺霸王

曾經慨歎在香港已吃不回美味的柳州螺螄粉,想不到此話流到當廚師的弟弟耳中,竟給我弄來一包巨大的快熟麵,包裝袋上印上螺螄粉三個大字,反而 螺霸王 這品牌卻縮到頭頂去。這快熟麵是弟弟在淘寶網買的,首次在家煮的時候,竟將睡夢中的弟婦弄醒,說什麼這般臭,自此就成為了家中的趣事一則。 對於曾經嘗過螺螄粉滋味的我來說,這傳聞中的臭並不見討厭,反而有點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感覺。可惜當時的我,感冒還末痊癒,辛辣刺激的食物還是少沾為妙,只好將快熟麵暫放於食物架上,一放就是多月了。 雖然產品屬於快熟麵類,但大部份配料都不是乾燥類速食,所以保質期只有半年。有見及此,便下定決心把它煮成湯麵。 快熟麵裏頭有九個食材包,是我吃過的快熟麵中最多的,而它的煮法亦有一定步驟。 首先乾米粉要用冷水煮開,煮過第一次的麵水倒掉不要,再重新注入冷水,和配料中的腐竹同煮至米粉全熟,然後加入配料包的湯汁、酸笋、酸豆角、木耳、蘿蔔乾,煮一會。最後加入花生和鵪鶉蛋,而附送的辣油和酸醋則隨個人口味而加入。 一如以往,我的快熟麵是沒有多添配料的,但由於附設的配料豐富,成品並不如一般的快熟麵單調。至於味道方面,完全是我曾經嚐過的美妙滋味,尤其是那份輕度腐敗的味道,讓人有點欲罷不能。酸笋、酸豆角、木耳和蘿蔔乾都到位,但未算上佳,然而在口感上的豐富度而言,也表現得很好,腐竹和花生的表現較普通,鵪鶉蛋則有趣。 這種充滿個性的味道,香鮮迷人,口感酸爽過癮,想不到在香港吃不回的滋味,竟然實現在一包快熟麵中,實在令我既驚且喜,以後想回味螺螄粉的滋味時就不用愁,到淘寶網就可以。

曾拌麵(胡蔴醬香)

炎熱的盛夏,煎熬著街上所有頭上頂著太陽的人,但繁榮的都市有一產物名叫商場,裏頭的空調可算是炎夏的一種現代驛站,而行走江湖的人自然知道各大小驛站的位置。 那天人到了新蒲崗,再次走進這名叫mikiki的大型商場,在享受著驛站帶給我的一點紓緩的同時,也不忘逛逛底層的一田超市,想不到在速走店的貨架上,給我發現到久違了的曾拌麵。 在香港要找到曾拌麵的蹤影是相當困難,據說在網絡商店訂購也常出現缺貨情況,這可能和他們的麵條是以手工製作有關。無論如何,要在超市中看見曾拌麵而不買上幾包,那可能要面對它再次在貨架上消失的無奈。何次今次看見新口味的出現,我自然不會將其放過。 新口味的胡蔴醬香在網絡上早已見過,但在看港的超市中應該是個新鮮人吧。無論如何,包裝設計上仍保持著品牌的一貫風格,只是換了個顏色而已。 麵條方面,由寛麵改成幼麵,我依著包裝上的指示,乾麵以沸水下鍋,烹煮約五分鐘後盛起才關火源,最後在碗子內下醬拌勻,成之。 在目視的情況下,麵條好像有點糊,但放到嘴巴內卻是另一番感受,滑順的表面還保留著點點微妙的質感,頗有北方麵條的韻味。芝麻醬濃香幼滑,醬油方面沒上次的鹵水風味,換來的是淳樸的醬油風,味道上乖巧俏皮,和芝麻醬相配就好像個肥大叔配上個小妮子,陰陽互濟,頗見有趣。 雖然包裝上建議在成品上添上煎蛋和蔥花之類的配料,不過懶惰的我仍然以最懶惰的方法將其完成。雖然如此,但整體仍見舒服。平心而論,味道和麵質上是沒香蔥椒麻的亮眼,風格上是敦厚的慢熱型,如果真的配上煎蛋和蔥花,滋味上應該有一番躍升。

Paldo御膳炸醬麵

要選兒時最期待的日子,首推農曆新年。紅封包和各種只有新年才吃得到賀年食品,每一個環節都令人感到新鮮和有趣。然而歲月催人,早已變成大叔的我,口味也不知不覺地改變得相當徹底。在商業運作幾乎完全停擺的假期中,彷彿將香港的地少人多再放大幾倍,無論人們如何安排這個假期,都很難擺脫擠擁的境況。 害怕人多的我便索性留在家中,無聊間向之前買回來的快熟麵打主意,那是韓國快熟麵品牌Paldo(八道)的御膳炸醬麵。 韓國快熟麵的麵底一向質感實在,曾幾何時,一道辛辣麵搶了不少日系品牌即食麵的風頭,換來的是煮麵時間比元祖的標準三分鐘長,這炸醬麵就標示了五分鐘的煮麵時間。既然稱呼為炸醬麵,除了麵餅之外,當然還附上炸醬包。 煮麵的方法很簡單,麵餅沸水煮五分鐘,然後隔水盛碗,預留約兩匙麵水作潤麵之用,之後倒入炸醬拌勻即可,只不過包裝上建議先行溫熱炸醬包,效果會比較好。 成品色澤對比鮮明,頗能引起食慾。我將麵拌勻後吃了一口,麵條帶點稠,口感亦見豐滿。炸醬的味道帶酸甜,給人糖醋排骨的感覺,有別於一般東北麵醬的風味,而醬內混了些馬鈴薯粒,在口感上是有點助益,但在食味上就被炸醬的味道統一了。 味道上是鮮明中見均衡,厚實純和,頗感過癮。只不過吃多了鮮香微辣的撈麵,再吃這個以甜味為主導的炸醬時,感覺有點不一樣。或者換個角度來說,就是需要點時間適應而已。

媽媽冬蔭公米粉

從前旅遊是隆重的事,今天已經變成一種普及性消閒活動。不知道是香港人富貴了,還是港元在其他貨幣中佔了優勢。公司同事平均每年都會與太太到泰國旅遊一次,他不喜歡陽光與海灘,只鍾情於購物和美食,而每次都不忘帶點手信回來,適逢這陣子我對快熟麵產生興趣,他便特意給我帶來兩包泰國媽媽牌冬陰公即食米粉。 媽媽牌是泰國有名的即食麵品牌,要在香港找他們的蹤影其實也不算什麼難事,不少超市也有出售他們的快熟麵,但不知什麼原因,相同品牌的即食米粉卻有點罕有。無論如何,她和一般東南亞出品的快熟麵,在風格上都有點相似,尤其是份量大小方面。 打開包裝,乾米粉相當纖細,和「福字」即食米粉非常相似,相信是源於相同的生產方法。附帶的味包有兩個,分別是醬汁和調味粉。烹調方法也很簡單,是最原始的浸泡法。先將米粉放到碗中,加入調味粉後倒入熱開水泡三分鐘,最後加上醬汁包便成。 由於是浸泡型的方便麵,成品難免帶點簡約。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味道卻不做作,尤其是那股青檸風味的酸香,再加上小小的辣味,頗能帶出一份熱帶的韻味來。只是米粉太纖細,口感上有點薄弱,吃不出個勁兒來。 從包裝至各方面的格調來看,可以知道這泰國即食米粉並不是跑高檔路線,於是在網上搜尋她的零售價,價格大致是兩至三港元一包,相當平易近人。如此價格、如此味道,雖算不上物超所值,但值回票價這回事是不用懷疑的。

老媽拌麵

其實在超市中看見曾拌麵之先,已經留意到老媽拌麵的蹤影。同是台灣出品的方便麵,她的市場曝光率明顯高很多,而且口味也不止一款,只不過物以罕為貴,所以先嚐了曾拌麵後才向老媽下手。 要在香港找老媽拌麵不難,稍大型的超市都有採購,口味上有麻辣、蔥油開洋、素椒麻醬、酸辣和福椒。由於是一袋四個裝,如果買齊四款口味,就要拿二十個拌麵回家,這樣對我這單打獨鬥的飲食寫字人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提議,於是我在五種口味中挑了其一,而這款素椒麻醬的老媽拌麵便落在我手中。 包裝以國畫風設計,頗見典雅。麵餅同是以透明作包裝,清楚看見麵條的狀態,而乾幼麵的做功亦見仔細,附料方面有醬油、芝麻醬和辣椒油。 煮法和一般快熟麵差不多,麵條在熱開水中煮四分鐘,雖然包裝上建議以自身對麵條狀態的喜好來選擇煮麵的時間,但我仍以其基設的四分鐘來完成,因為我想了解生產商對成品的理想狀態。而放調味料的次序也有明細,先是辣油包,接著是醬油包,最後才下芝麻醬包。額外建議自行加入蔥、蒜末來增添風味。 一如以往,我的成品是沒有添加任何額外配料的齋拌麵。雖然是幼麵,但質感也不錯,而且有一定的黏稠度,有助醬料掛麵的程度。辣油的辣,醬油的鮮,還有芝麻醬的香滑,複合成一股風味濃郁的滋味,表現上比曾拌麵壯實,但沒有她的玲瓏和高雅。 整體而言,仍然是一道令人欣賞的台灣速食拌麵,只是辣油的份量有點勁,對我來說是中辣或以上的程度,不喜辛辣的人應注意份量。

曾拌麵

自從上次吃了個不太滿意的快熟麵,對網上的評級失去了不少信心。然而某日在超級市場中發現這包同是榜上有名的曾拌麵,便忍不住據為己有,只因這麵的供應量不太充裕,要在貨架上看見她,著實要講點緣份。其二,當然是因為曾國城的名號。 香港的收費電視台有播放"型男大主廚"的節目,對這位台灣有名的節目主持人曾國城先生自然不會陌生。他不單是攪氣氛的能手,對吃也有獨到的心得,由其代言的快熟麵自然要嘗一嘗吧。 拌麵亦即香港人說的撈麵,以快熟麵市場來說,印尼撈麵根本毫無對手,但近年開始在超市中看到些由台灣出品的拌麵,曾拌麵便是其中一款。 從包裝來說,曾拌麵走的明顯是高階路線,售價亦是印尼撈麵的數倍。雖然如此,但不得不稱讚他們的包裝設計,透明的包裝袋讓人清楚看見麵條的狀況,加上形格的商標,讓看似普通的乾燥寬條麵頓時高貴起來。 打開包裝把麵條取出,外觀上有點台灣刀削乾麵的感覺,但做功明顯精細得多。煮法亦有別於一般的快熟麵,他建議在沸水中下一小撮鹽,而煮麵的時間亦要五分鐘。麵煮好後隔水盛碗,加附設的醬油和辣油拌食,由於麵條和醬油的粘調度不高,拌勻與否在外觀上都沒太大的差別。 但只要你吃過一口後,就知道這拌麵是不一樣的。麵條的口感軟彈細緻,醬油那股帶滷水的風味,彷彿讓麵條多添一雙翅膀,還有辣油中的花椒香味,更是挑動靈魂的一點火星。 雖然包裝上建議適量地添加配料,但在沒有任何菜與肉的齋麵情況下,味道仍見高雅,看似簡單但欣賞度很高,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吃快熟麵。這不但令我在味蕾上開了眼界,亦對台灣能夠提升快熟撈麵的層次而感到欣喜。

MyKuali檳城香辣蝦湯麵

自從上前寫過百勝廚叻沙拉麵一文後,發覺快熟麵這題材也挺有趣,於是開始留意這方面的行情,而那些網上選評的十大快熟麵亦成為我搜尋的目標。偶有時機便不忘到超市逛逛,我一邊拿著手機,一邊對比著貨架上的快熟麵品牌,想不到很快就找到這款在網評上名列前矛的MyKuali檳城香辣蝦湯麵。 相比起網上的圖片,這品牌的快熟麵比預期的細小,有點象印尼撈麵的規格,而價錢亦相對的便宜,於是便完不考慮地拿了一袋。 我並不是個熱中快熟麵的人,所以麵要放到假期時才開封。單從肉眼辨識,麵條的素質比較一般,內裏附有三包調料,分別是醬料、調味粉和油蔥酥。煮的方法和一般快熟麵沒太大分別,都是先用開水煮麵,調料則放到碗中,再以煮好的麵撞到碗中,後加油蔥酥便完成。 成品香度一般,麵質亦普通,味道濃鮮小辣,口味上呈現死鹹的狀態,感覺有如塗鴉般。常言道口味是很個人的,我無意開罪別人,但我真的不喜歡這種味道,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吃出前一丁原味快熟麵。 雖然如此,在那大眾化的售價下,其實毋須過份呵責,只是被捧為十大快熟麵的前列,就顯得有點詭異了。

百勝廚叻沙拉麵

對於這個百勝廚叻沙拉麵,相信靈通的香港人早已知道它的來頭,它曾被外國某知名博客評為最好吃的快熟麵,風頭蓋過不少元老級的快熟麵品牌。在香港亦有不少飲食愛好者相繼地談論過這款來自新加坡的新貴,此時此刻才拿這叻沙拉麵來作主題,似乎有點後知後覺,只因近期有點稿荒,碰巧又買了幾包回家,把心一橫便拿個快熟麵來做文章,希望大家別介意我偷懶。 百勝廚是百勝食品有限公司Prima Food Pte Ltd旗下的一個品牌,以簡單的形式呈現優質丶正宗的新加坡口味為宗旨,擁有完善的料理研究團隊,其理念有別於一般的速食食品公司。 包裝內除了麵餅,還附有兩個調味包,一包是帶椰子香的乳白色粉末,另一包則是帶有蝦乾香味的叻沙醬。 和一般的速食麵的煮法有點不同,這個是要先煮湯的。將兩包調料加進適量的清水中煮成叻沙湯,然後放麵餅並以細火慢煮七分鐘,便成。 期間可以放進自備的配料,令湯麵更加豐富。但別少看我這個沒有配料的版本,鼻子在煮湯時已嗅到非比沉常的香氣,叻沙湯香滑丶微辣丶鮮度豐潤調和,比得上大餐廳的水準。而麵條亦不賴,軟滑中帶口感,甚有米線的風味。兩者湊合成極佳的滋味享受,果真聞名不如見面。 這個叻沙拉麵的水準是無可置疑的,關鍵全在於叻沙醬和椰奶粉,那複雜而深邃的滋味是調味粉無法超越的,雖然價格較一般的快熟麵貴,但我覺得好惡也要試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