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越南菜」標籤的文章

青越亭

香港實在變得愈來愈陌生,黑衣暴徒到處放火封路幾成常態,卻沒有人質疑他們的正當性,倒是自發出來清理的人,不單要承受被襲的風險,還被記者們質疑他們的身分和目的。一個破壞,一個建設,香港究竟變成一個怎麼樣的鬼地方。 前陣子,某醫院遭到堵路影響,該醫院內有一名醫生接受電視新聞的訪問,在訴說他對堵路的意見時,不但沒有上鏡,聲音還經過處理。難道黑衣人認得出醫生的聲音,還是怕醫院內的同事認得自己的聲音? 早陣子回柴灣工作,到近地鐵站的 青越亭 吃午飯,此食店座落於前身是柴灣工廠大廈的華廈邨,那是一楝於1959年建成,旨在為區內造就大量就業機會的政府建設。 然而近十數年,工業在香港開始式微,這座五層高的工廠大廈終於被改建成公共房屋,改建後的華廈邨美輪美奐,座落其中的食肆也時尚新穎。 青越亭是間越式風味餐廳,裝潢雅緻,略帶點異國風情,那天我在午餐類目中要了個大叻牛三寶湯河粉。 大叻是越南地方,牛三寶是港人的叫法,兩者合二為一,頗有融合菜的感覺。湯底方面,味道鮮美,較接近港人熟悉的口味。牛三寶是牛栢葉、牛爽腩和牛丸,還加一塊蘿蔔,單看那塊蘿蔔,就有點清湯腩的感覺,整體的味道和口感也不錯,只是除了那一束香菜和青檸外,就不太感到什麼越南風味了。 伴餐的咖啡應該是自動咖啡機的出品,雖有點典型但也不失香濃幼滑。 半生是個港島人,柴灣也是個熟悉的地方,所以對於這楝歷史悠久的工廠大厦能變成美麗的公共房屋,著實有點意外。或者香港也會經歷如此的變化,但不知是變好還是變壞。

小巴黎越南豪威餐廳

不久前英國發生了一宗悲劇,39名亞洲人在偷渡過程中死於藏匿的冷凍貨櫃裏頭,起初外媒說是中國人,後證實全是越南人,據說全屬同一條村子的。 這次不折不扣的悲劇是貧窮惹的禍,當發現這宗悲劇時,外媒隨即將罹難者聯想到中國人上,個人認為並非全出於惡意,畢竟於三、四十年前,中國真的窮得很,窮得縱使要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偷渡到國外打工,而且中國人賭性重,願意一搏的人為數不少,導至給人一種偷渡民族的印象。 然而由改革開放的讓部分人先富起來至今天的全面脫貧,中國都交出了成績。雖然國內仍存在著貧困戶,但在國家的保護網下,這類走不出貧窮輪迴的人們,亦逐漸看到曙光。 當生活有保障,社會滿有機會,有誰願意拿性命來作賭注,來一次滿有危險又不保證有回報的非法偷渡。 那天來到越南食店吃午飯純屬偶然,只因在新蒲崗一帶繞了幾圈也找不到想吃的料理,在不想再走下去的情況下,向附近的越南餐廳落腳。這間名叫 小巴黎越南豪威餐廳 並不是什麼具風格的食肆,反而滿有地道的街坊感,也算平易近人。 老實說,我對越南料理不甚鍾愛,不過偶爾來一回也見有趣。那天我點了個越式金邊粉,成分有點像雜錦麵,配料有香茅豬扒、蝦餅、扎肉和雞翼。 人已一把年紀,當然不是首次吃金邊粉,但要我說出金邊粉和廣東河粉的分別,實在有點難。畢竟從未到過越南吃真正的金邊粉,但反過來說,沒分別也不會阻礙美味的傳遞。湯底鮮中見甜,而甜味還頗見主導,加上香葉在中間作用,也頗有異國風情。至於那小碟辣椒和青檸,青檸的香,落到湯中似乎有點迷路,反而辣椒的辣,頗能讓湯底有所提升。 然而配料方面,除了蝦餅之外,未見太突出,屬正常的級別。 這杯熱檸茶是附這的,沒有什麼特殊能力,純粹讓我能在座位上多留幾分鐘。 越南料理雖然未能撩動我的心,但仍不失為美食。所謂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這道理希望能夠讓多些人明白就好了。

華順越南餐廳

紛亂的市場,紛亂的政治,沒完沒了地在世界各地流竄,令人有種厭煩的感覺,每天打開電視,都是一堆不同國籍的政客輪流上演著一個個脫口秀。 總覺得事情其實可以很簡單,只是背後的權謀計算讓事情變得複雜。我開始明白古人歸隱的心情,不過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歸隱的方法來解決,所以可以順利歸隱的其實是種福氣。 人可以因為看破紅塵而躲起來,但店舖就不可以了,會躲起來的店舖大多是形勢所逼。這間名叫 華順越南餐廳 的店子正是如此,餐館之處不單是條橫巷,而且從大街的入口處是無法看見裏頭有店舖,只靠一塊不太顯眼的臨時宣傳板來作招徠。 我不知道人家的店舖為何躲得如此隱蔽,但在香港,九成是租金昂貴的問題。不過躲起來其實也有好處,最低限度可以擁有比一般寬敞的店面。單看格局,店子似乎是主力晚市的,然而午市的套餐也見豐富。 當天我來到時是下午的兩點多,店內的食客早就上班去了。我看了看餐牌,一道漁村湯檬曉吸引著我,究竟什麼是檬曉,點一碗來嚐嚐就最直接。 等候上菜的時候,我在網上看見前人所寫的一篇飲食推介文章,裏頭提及這間餐廳,才得知檬曉只是越南的發音,所指的是湯檬粉而已。這檬粉份量不輕,湯頭鮮味十足,尤其是面頭的油脂,流露著豐富的海鮮滋味,除此之外,湯汁亦略帶番茄的酸甜味。此湯檬重點在於湯頭,配料反而不怎麼豐富,肉末酥軟到位,提供質感之餘亦豐富當中的味道。驟眼看,那半片扎肉彷彿有點寒酸,但這扎肉真的好吃,香料運用和調味控制都非常好,而主食檬粉在湯頭的帶領下相輔相成。 這杯越南咖啡是加費添的,咖啡濃烈厚實,有很強的巧克力風味,將杯底的煉奶攪拌混和,機乎變了一杯巧克力咖啡。 若論東南亞美食,我比較喜歡星、馬、泰,的口味,越南菜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麼吸引力,但這道漁村湯檬似乎讓我有點改觀,當然那杯濃郁的咖啡也功不可抹。

添記法式三文治

佐敦道渡船街一帶聚集了不少頗有特色的食肆。何解?當然是位置較偏,交通又不太靈光吧!要不然哪來廉宜租金來營造經營空間。 添記法式三文治,可算是香港絕無僅有的越南風法包三文治店。越南給法國統治過一段時期,其飲食習慣也廣受薰陶,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當中為人熟悉的有扎肉和越式咖啡,至於這種越南風法包三文治則少有聽聞,但據說這種在法國也找不到的法包三文治,卻是越南當地的流行食品。 畢竟我不是越南人,如果不是第一代店主把這特色食品帶來香港,我也不知道越南人喜歡如何吃法包。由於這法包做法地道,吸引著不少越南華僑前來緬懷一番。雖然店子已經幾度易手,但其製作方法一直保存至今。 老實說,三文治這種食品沒什麼秘訣吧!縱使秘而不宣也藏不了多久,難得幾代店主都胸襟廣闊,從不吝惜當中法門,今天我們才能吃到這有趣的三文治包。雖然添記的三文治只此一道,除了蒜容包外就只有大法包和小法包,但仍無礙食客特意前來造訪。 除非你有特殊能耐,否則獨個兒消化一個大法包是有點吃力的。有見及此,我便要了個小法包。在隔夜法包表面灑點水花再入爐稍烤已經不是什麼秘技,但做出來的法包格外香脆卻是事實。餡料中的五香腩肉、咸豬手肉碎、法式嚼肉和越南扎肉相互交織出香鮮的味道,只是法式嚼肉的位置有點虛,並末令人嚐出個味兒來。相反醃漬青瓜和紅蘿蔔就頗到位,味道酸甜醒胃,平衡於肉類的膩重可謂恰到好處。肉、菜、包,三者合而為之,並不會令人失望。 綜合來說,雖然小法包一個也要買上三十一塊錢,但能夠一嚐香港少見的越南特色三文治,我還是認為值得的。

悅木

寫了飲食文章這麽多年,間中都會遇到朋友向我請教,希望我能夠提供一些值得光顧的食肆。然而我對飲食的要求其實並未執著到會為美食而四處追尋,平日的午飯更加是以簡單便宜為主。 位於灣仔的悅木越南菜館,屬於老趙越南菜館的分支,落腳於灣仔已有一段日子,由於午市經常座無虛席,加上收費算不上便宜,所以它並不是我的理想午膳之地。但事情總有例外,而且可以來得很突然。如果同事們不是心血來潮地嚷著要出外午膳,那天我決不會在午飯時段出現在這裏。 老趙的大頭蝦最聞名,不知悅木會如何?但午市是套餐的世界,加上要符合經濟原則,於是大家都埋首於餐牌內的套餐選列內。 最初我是想吃越南牛肉河的,但米飯癮作祟,最終點了個香茅豬扒飯,而前菜點了牙車快,餐飲則點柑桔檸蜜。   先上的當然是前菜,這道份量袖珍的牙車快,展現了東南亞沙拉的風情。口味酸甜適口,加上點點類似酸柑的香味,和新鮮蔬菜配合非常,還有點點花生粒作伴,無論在食味和口感上都把層次點綴了,只是雞肉的份量略嫌少了點。 主菜的香茅豬扒飯不算突出,豬扒乾身,味道全靠調味帶動。可幸調味適口鮮活,加上白飯的素質也不錯,算是不過不失吧!   最後來的柑桔檸蜜滲著鹹檸檬的味道,那種有點像涼果的陳舊風味,如果純粹是涼果的話,我倒是能接受,但加進飲品內我便無法欣賞了。所以這杯餐飲只好留待侍應處理了。 鬧市的午飯時段,多數食肆都是衝鋒陷陣地拼命營業,除非你能夠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報酬,否則"快靚正"兼能預先準備的套餐併搭永遠會在這個時候向你招手歡迎。撇除我對鹹檸檬飲料的個人喜惡,這個午市套餐也算得上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