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咖啡店」標籤的文章

Bread and Bistro

撫心自問,近幾年我對飲食的熱情的確有點退減,不知道是否天命之年所引起的負作用,還是香港的食肆已經沒能夠將我的熱情燃燒。無論如何,世事沒有單一原因,引發事情的因子都是複雜的,要不然我們就沒辦法委過於人。 由最初專挑一些有趣或有話題性的料理,到現在順便找間茶餐廳或街頭小食,甚至有時只講財經食物只屬帶過,這明顯是有點走下坡的跡象。或者人生是有階段的,對一個領域感到乏味的時候,可能就是新鮮事物出現的日子。 然而無論題材和領域轉到哪個方向,相信仍然離不開文字。 言歸正傳,今次嚐的這間餐館名叫Bread and Bistro,中文的意思就是麵包和小洒館,位置就在公司附近的香葉道,是間型格的西洋咖啡廳。 一般來說,我是很少挑這類型的餐廳作午膳,大伙兒就另計,是日正是如此,於是我就和一班同事在這裏出現。 餐館裏的午餐有日式咖哩、米飯、意粉和三文治,菜式上不算單調,但肯定未到restaurant的級別。 當日我要了個自家製黑松露醬野菌意粉配餐湯的午餐組合,先來的是南瓜忌廉湯,南瓜的香甜表現細緻,滑順的口感亦見舒服。 至於那個自家製黑松露醬野菌意粉的賣相不錯,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標示的自家製是指黑松露醬還是意大利粉,但松露醬風味深邃,和菇菌有不俗的呼應,而意粉的嚼勁也保持得不錯,唯獨醬汁過份厚重,可能奶油下得比較重手,香滑度是毋庸置疑但濃稠的感覺稍重,多吃幾口就有點膩,不過整體還是美味的。 平心而論,料理的水平算是不錯的,畢竟不是餐廳的級別,所以令人驚喜的地方是較少的,不過格調的西式裝潢倒讓人有點價值提升的感覺。

b420 coffee house

這陣子到葵興工作的次數多了,辦完事的這個下午,本打算到光輝圍,看有什麼好吃的東西。奈何正值午飯時段,各方英雄群起搵食,我在其中兜兜轉轉,始終找不到個合心意的地方,反讓身體多添幾分勞累,最終為當下那退堂鼔,敲出充份的理由。 立下心腸的我,來到葵興地鐡站附近,準備到下一個工作點才解決吃飯的問題,但神推鬼使地,我竟走進葵涌中心裏頭。 這個位於地鐵站附近的小型商場絕對是其貌不揚,雖然每次到客戶那裏時都例經這個地方,但我只曾在那向街的素食店裏買過涼茶,先入為主地認為裏頭沒什麼境況,所以從未踏足過裏頭。 老實說,這個小地方的確有點侷促,不過食店的密度卻意外地高,雖然店子們的規模都不大,但併出的那份市集般的氛圍,卻是外頭看不出來的。 我繞了一圈,發現有間賣西餐的甚是情調,棕色的木製間隔,茶色的燈光,還貼上幾張老舊海報,頗有淨化心靈的感覺。雖然午飯的菜單算不上特別吸引,但也決定走進去歇一歇腳。 情調之餘,店內的裝潢其實混雜了點點經營歲月的味道,或者曾經易手也說不定,不經意地滲出點點草根的感覺,可幸當時的食客不算多,閒適的感覺仍然叫人舒服。 這裏的午餐菜式不算多,但足夠選擇。只不過來到此刻,我才知道這西餐店的名字原來叫作 b420 coffee house 。定位上屬於咖啡店,所以特色咖啡和花果茶也有供應,不過午飯上我還是選了紅酒牛尾飯。 先來的是羅宋湯,蔬菜的甜味在湯汁裏漫遊,在沒有什麼失誤下,呈現出香港慣常喝到的羅宋湯風味。 接著是紅酒牛尾飯,牛尾腍滑香甜,汁頭亦濃香滋味,濃濃甜甜的味道配上白飯也有不錯的表現。 無論在味道上還是外表上,這小杯餐檸茶雖然普通,但卻能讓我延長一點放鬆的時間。 正常的收費,正常的食物水準,不會令人討厭,也不會叫人特別念掛,不過那種能夠讓人從繃緊回到鬆弛的環境,在這一帶的確少見。

Holly Brown

近期在一些大型商場中看見一間品牌較新的咖啡連鎖店,雖然在咖啡文化漸見普及的香港都算不上是什麽新鮮事,但他們除了以咖啡作招徠外,還有款式和色彩都相當耀眼的意大利雪糕(Gelato)供應,在炎夏之中我的眼球因而被吸引過去了。 這間名叫 Holly Brown 的咖啡甜品店,以年青的台灣影視名人為其代言人,可見其傾銷對象以年青的消費群為主。我來到的是位於金鐘廊的分店,時尚、年青、滿有朝氣的裝潢,和一般定位於中產消費群的咖啡店有著明顯的分別。 由於目標定在意大利雪糕上,所以甫進店內便拿起意大利雪糕的目錄餐牌仔細觀看,然而當中的款式也實在太多,在難以取捨的情況下我禮貌地請他們的店員來為我推薦。起初他們是有點無所適從,於是我建議他們給我介紹一款有著品牌特色的雪糕,就這樣一款名叫野莓家族的 Gelato 便成為我當天品嚐的款式了。 這裏的意大利雪糕是以曾經流行一時的炒雪糕手法來呈現,所謂的炒雪糕當然不是以火來炒,實際上是在一塊冷凍的鐵板上處理雪糕,而炒這個動作只是將配料和雪糕充分混和,而這道野莓家族當中就包含野莓、草莓(士多啤梨)、藍莓和紅桑子。 可惜這款被推介的特色意大利雪糕卻令人有點失望,四種不同的莓子雖各有風味,但都離不開一個酸字,連雪糕也好像混上酸乳酪。由於酸的調子太深,不同莓子所流露的果味根本無法形成深刻的層次,就連雪糕的甜味也被這股果酸給騎劫去,最後那個由蛋餅做成的盛器有望解救這場浩劫,但蛋餅難以取食,在設計上也不利佐食。終於眾莓子無法展現其美味,連帶雪糕也給拖累,不禁令人有失望之感。 翻看甜品的英文名字,竟然是 Berry overload ,單看名字已有美式食品的無節制風格,雖然仍是有人鍾情於酸或辣,這類較刺激的味道,但如果一股勁兒地去刺激,卻忘了協調和平衡,所謂的美味頂多只是一個滿足任性小孩的奶嘴而已。

Xen Coffee

雖然寫過一本以咖啡為題材的小說,但我其實不是一個咖啡專家,而且更曾因咖啡而出糗。但回想起來,這段並不完全的咖啡品嚐時光,卻是把我引進飲食文章領域的先導。 現在已經不太喝咖啡的我,並不全因被太多有關咖啡的專業知識給嚇倒,更甚是出現難以承受的腸胃問題。每日一杯的頻率是鐵定不能的了,偶爾一嚐卻還是可以的。 位於鰂魚涌萬利廣場地庫的 Xen Coffee,曾經得過世界虹吸咖啡師大賽2010年度的季軍,是間頗有名聲的咖啡店,奈何萬利廣場並不是個暢旺的商場,要順利找出其位置也有點難度。 一般而言,虹吸壺並不是個很好的萃取咖啡器具,所以除了日本和台灣外,歐美地區一般都很少玩虹吸壺的,或者因為這個緣故,這個咖啡師大賽的參賽者亦以這兩個地區的咖啡師父為主。雖然如此,日本和台灣在亞洲仍是咖啡水平極高的地方,要在他們手上爭個季軍也絕非易事。 他們的得獎咖啡名叫 Xen Special,這一個我當然不會錯過,另外在店員推介下多點了個黑椒燒牛肉意大利包。先來的是 Xen Special,咖啡的香氣隱隱地飄進鼻腔,我輕輕地嚐了一口,咖啡的溫度不輕,舌頭也差點給它燙到。領先的是一口溫和的酸味,緊接的苦味和酸味融和,形成一種別緻的甘醇,尾後還透出一點焦香。整體溫和輕盈,個性不強,有平易近人的感覺。 接著的燒牛肉意大利包就有點強差人意了,雖然這種三文治類的小食無須什麼高超的料理技巧,但燒牛肉的份量實在太少了,如果沒細心留意,根本發覺不了當中是夾著肉的,整體的味道雖不見壞,但感覺上更像一份蔬菜意大利包三文治,實在有欠誠意。 綜合來說,這裏的咖啡是不俗的,奈何店舖環境未能有效地營造悠閒感覺,稍感可惜。但以啡論啡也屬一試無妨的,只要不吃他們的三文治就可以了。